环腺苷酸磷酸二酯酸体外抑制作用与体内抗炎作用的相关性

来源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nz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炎症是一种由各种伤害性因素引起的复杂过程,可由多种介质介导.已知的间质性介质如前列腺素、白三烯、细胞因子、蛋白酶和组胺均可通过各种细胞内第二信使系统如环腺苷酸(cAMP)的水平来活化它们的靶细胞或组织.cAMP可参与调节多种炎症细胞的功能,因此可通过对cAMP,合成或消除速率的影响来达到对炎症和刺激的药学控制.cAMP的消除或降解是由环核苷酸磷酸二酯酶(PDFs)介导的,依据其抑制剂敏感性的不同,PDEs可分为PDG1-PDE7 7种类型,其中人角质形成细 胞主要含PDE4、5和7.

其他文献
性病中支原体的作用日趋重视。近年来,研究育龄男女泌尿生殖器官炎症性疾病中解脲脲原体(Uu)之致病意义倍受关注。研究Uu的毒力、流行病学、对抗菌药物的抵抗以及疾病的临床表现可很好地说明Uu的致病意义。该文旨在探讨Uu基因分型与女性泌尿生殖器官炎症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
米诺环素诱发的狼疮是指长期或短期服用米诺环素后发生的狼疮样免疫反应,临床特征类似普鲁卡因酰胺等引起的药物性狼疮,近年来类似的病例报道越来越多。作者通过Medline和Embas对已发表论文中米诺环素诱发的狼疮病例报告进行了检索,并分析其临床特征。
期刊
汗孔瘤是一种良性汗腺肿瘤,约占汗腺肿瘤的10%,以前认为本病起源于小汗腺,主要发生于手足部位.尽管有报告认为汗孔瘤也好发于头面部,但临床医生仍有一种观点坚持认为大多数汗孔瘤发生在肢端.作者报道一组10例发生于头颈部的汗孔瘤,并与10例肢端汗孔瘤进行了组织学和临床比较,探讨汗孔瘤可以有顶浆分泌来源这一新的假说.资料显示两组患者的发病平均年龄相似,9例肢端汗孔瘤为男性,而头颈部汗孔瘤无明显性别差异.所
期刊

软下疳是一种通过性接触传播的生殖器溃疡性疾病.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和传播的高危因素之一.其病原体是杜克雷嗜血杆菌.现就该病的发病机理进行综述.
HaCaT细胞是一种永生的角质形成细胞系,可无限制的获取,并有分化特征,因此广泛用于正常表皮角质形成细胞的替代物.但此细胞和黑素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尚不清楚.作者探讨了HaCaT细胞在皮肤类似物上是否和正常角质形成细胞一样,能与黑素细胞相互作用.
许多炎症性皮肤病合理外用皮质类固醇是安全有效的。但面部皮肤过量外用皮质类固醇易导致酒渣样皮炎,表现为瘙痒、疼痛和炎症过程。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停用类固醇,予以抗生素及抗组胺药物治疗,但常顽固难愈,迁延数月之久。作者采用他克莫司(tacrolimus)软膏治愈3例。
期刊
眼-皮肤白化病(OCA)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其特点是患者的皮肤、毛发和眼中黑素的生物合成减少或缺乏。为了阐明其临床特征与黑素细胞内酪氨酸酶活性和酪氨酸酶基因突变之间的关系,作者对9例日本OCA患者的皮肤标本进行研究,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二羟苯丙氨酸(EM-DOPA)反应试验来检测黑素细胞内酪氨酸酶的活性,并分析酪氨酸酶基因突变的位点。
浅表基底细胞癌,常常对用一次氨基乙酰丙酸-光动力疗法(ALAPDT)的反应不佳,但在26个肿瘤皮损研究中,反复治疗7d后,消退率为100%.Morton等发现,ALAPDT治疗大的、多发性基底细胞肿瘤1~3次后,治愈率为88%,尽管4%~10%的皮损于41~60个月内复发.专家建议,ALAPDT疗法应作为多发性基底细胞瘤就诊者的一线治疗.美容效果及耐受性均好.PDT疗法的愈合时间及美容效果优于冷冻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侵犯多系统的疾病,皮质类固醇的应用使其生存率大大提高,但副作用及激素的依赖性和不敏感,使人们寻找其他替代疗法。就近年来报道的非标准及辅助的口服和胃肠外给药的免疫抑制剂免疫抑制的生物制剂和生物疗法、激素疗法及对症疗法进行了复习。
根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去年12月公布的最新艾滋病统计数据显示,俄罗斯和东欧其他国家正面临着一场严重的艾滋病危机。UNAIDS的报告称,虽然次撒哈拉非洲国家发现的艾滋病病例仍高居榜首,但HIV感染增幅最大的却是俄罗斯。最近的研究表明,东欧国家和前苏联感染HIV的人数已达70万,一年几乎增长了70%,其中大部分是由于注射毒品而感染HIV的吸毒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