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加强,环境绿化与美化逐渐受到公众普遍的重视。特别是居住区绿化,它对提高居民生活环境质量,增进居民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分析居住区绿化的重要作用,阐述了我国现有居住区绿化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为我国居住小区的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居住区;绿化;景观;作用;原则
居住区绿地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科学家计算,一个城市中居住和生活用地如果占50%左右,居住区绿地规划面积应占总用地的30%以上,平均每人5~8m2,绿化覆盖率达到50%以上时才能充分发挥其效益,因而其布置直接影响到居民的日常生活。
居住区绿化是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环节。居住小区的绿化水平,是体现城市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居住绿化水平也应相应的提高,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环境质量的不同要求。因此,居住小区的环境是小区居民重要的生存环境,居民越来越关注小区的整体绿化环境。居住区的绿化已经得到应有的重视。应加强小区的绿化力求创造出功能合理、形态自然、能体现生态原则的宜居环境。充分满足居民对生态环境的要求。
1 居住区绿化的重要作用
居住区环境景观质量已经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心理、生理以及精神生活。
1.1 保护环境,调节居住区小气候。
以植物为主的居住区绿化,具有净化空气,吸收噪音,调节气温等作用,对居住区的小气候调节起到积极的作用。
1.2 美化环境,陶冶情操。花草树木的巧于布置,以及少量建筑小品、水体等的点缀,既美化了居住区环境,也增加了居住区建筑的艺术效果,是丰富居住区景观的主要素材和有效手段。
1.3 绿化是居住区不可缺少的功能设施,它把观赏、功能、经济三者结合起来。在良好的绿化环境下,组织、吸引居民的户外活动,使老人、少年儿童各得其所,能在就近的绿地中游憩、活动观赏及进行社会交往,有利于人们身心健康,增进居民间的互相了解,和睦相处。
2我国居住区绿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2.1设计上缺乏创新
居住区的绿化始于设计,设计的科学与否直接决定了绿化最终的景观与功能。当前的居住区绿化设计普遍存在缺乏创新的现象,这里的缺乏不是指平面图案的缺乏,而是从设计理念一开始就缺乏创新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2缺乏理论的设计表现出经验性。通常科学地设计需要依托一定的理论,特别是被实践检验过的理论,如以人为本原则、生态原则等,这些原则更多的是一种经验的总结,并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更多的是一种定性标准,并未给出具体定量指标;更多的是一些大原则,并未提供良好的可操作性。因此,设计的好坏也必然更多地依赖设计师水平和经验的积累。
2.1.3缺乏创新动力的设计趋于僵化。现实的居住区绿化设计受到行业自身水平发展的限制,也受到当地经济文化水平的制约以及业主和开发建设单位的束缚,设计师在各种不利因素的条件下,并不完全展现自己的设计才华与设计创意,有时不得不采用类似模式化的快餐设计,看似效率高,但内容实际上已逐渐僵化,失去活力。
2.2绿化面积上难以得到充分保证
居住区绿化更多的是作为住宅这种商品的附属物出现,一方面,房价高涨往往意味着绿地贬值,开发者将更有动力并尽可能多地将绿地转化为建筑面积;另一方面,居住者希望尽可能多的拥有绿地面积,哪怕是视觉上的拥有,但他们往往没有决定权。
2.3绿化主题不突出
居住区的绿化在很大程度上没有将其作为整个小区的一个部分进行设计,缺乏鲜明主题。虽然地域、施工以及树种的选择等各方面差异仍然存在,但趋同为主流,甚至流于大众形式,造成小区绿化的主体价值无法提升,缺乏让人印象深刻的大师级作品;同时短期具有很快的建设速度和效果,但长远无法提升整个地区的设计水平,更无法为精品的出现创造良好的土壤。
2.4养护的问题
植物是有生命的,需要养护投入,树种不同,地方不同,养护的方式和时间均存在差異。然而实践中往往倾向于重视绿化的建立,而轻视养护,降低了绿化的品质。若在早期设计过程中引入了外来植物,在成活或达到预期效果上存在的困难,会增加了养护的困难和成本,甚至在长期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之后,最终的效果仍不尽人意。
3 居住区绿化问题的对策探讨
3.1 本着“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居住区绿化在城市绿化体系中最接近居民,是人们最经常活动的地方。因此在规划建设居住区绿化时,应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在绿化设计中应通过不同植物种类的种植和搭配,以及造园手法,结合小区道路及园林小品的建设,构造绿化空间和创造优雅的环境。绿化空间应注意可进入性,即绿化设计应与铺地,小路相结合,使人可以游览,也可随时坐下休息。成片的绿地可以利用不怕踩的草种,如爬根草,结缕草等,能在草地上坐坐躺躺,充分享受与自然的亲近。
3.2 合理利用周围资源,体现地域文化
居住区绿化要尊重原有自然环境的生态特色,尽可能将原来有价值的自然生态要素保留下来并加以利用,组织到居住区的绿地中去,避免为了过分追求美感而千篇一律,对原有生态系统造成无法弥补的破坏。
任何城市、任何地区的绿化都有自身的历史文化特点和风格,因此,居住区的绿化建设要体现对当地园林历史文化和风格的尊重和继承,只有吸收本园林传统文化的风格和手法,才能使居住区的绿化与周围环境相协调,才能清晰地体现出当地的园林风格,才会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3.3 强调立体绿化模式
立体绿化就是包括阳台、平台、屋顶、墙面的绿化。立体绿化对与解决建筑用地与绿化面积的矛盾,绿地率与容积率的矛盾是一种很好的解决办法。立体绿化在国外中应用的较为普遍。一些小区除了地面绿化、,阳台、走廊、空中平台及屋顶也几乎被绿色所覆盖,甚至还出现了屋顶花园、空中花园等绿化环境。
随着可持续发展意识的深入人心,在建筑业人们不断提倡绿色节能建筑、生态建筑,这些都与立体绿化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在居住环境建设中将立体绿化体现在规划设计中,并付诸实施,这无疑将大大提高居住环境的质量,是创造良好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
3.4 理顺机制,协调关系
协调规划,建筑,园林各专业人员的合作关系。由建筑师牵头,在初步规划方案确定时,园林绿化专业人员即介入,做到环境绿化与住宅设计同步进行,以发挥各自专业的特长,相互渗透,同步协调。根据不同的地段,环境底景,人的行为心理进行不同的造型组合,充分体现绿化的美学功能,生态功能,最终提高整个居住环境的质量。
4 结束语
居住区绿化设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形势的需要向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居住区绿化已从平面绿化转向平面和立体绿化相结合的方向发展,出现了墙体绿化、阳台绿化、屋顶绿化、围栏绿化等。我们需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研究探索,努力创造高质量的居住生活环境。
当居住者还对居住区绿化没有发言权时,谈论居住区绿化似乎为时过早,但作为城市的建设者和行业的践行者而言必须明白也必须意识到,居住区绿化已经成为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也必然引起居民的越来越强烈的重视,与其坐等山雨欲来,不如勇于未雨绸缪。
参考文献:
[1]张会娟,赵晓伟.浅谈居住区绿化设计.《科技风》 2009年第15期
[2]陈圣平,许文辉.浅谈居住区绿化设计的原则.《山西建筑》2007年第27期
[3]陈树国.观赏园艺学[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1.
关键词:居住区;绿化;景观;作用;原则
居住区绿地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科学家计算,一个城市中居住和生活用地如果占50%左右,居住区绿地规划面积应占总用地的30%以上,平均每人5~8m2,绿化覆盖率达到50%以上时才能充分发挥其效益,因而其布置直接影响到居民的日常生活。
居住区绿化是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环节。居住小区的绿化水平,是体现城市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居住绿化水平也应相应的提高,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环境质量的不同要求。因此,居住小区的环境是小区居民重要的生存环境,居民越来越关注小区的整体绿化环境。居住区的绿化已经得到应有的重视。应加强小区的绿化力求创造出功能合理、形态自然、能体现生态原则的宜居环境。充分满足居民对生态环境的要求。
1 居住区绿化的重要作用
居住区环境景观质量已经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心理、生理以及精神生活。
1.1 保护环境,调节居住区小气候。
以植物为主的居住区绿化,具有净化空气,吸收噪音,调节气温等作用,对居住区的小气候调节起到积极的作用。
1.2 美化环境,陶冶情操。花草树木的巧于布置,以及少量建筑小品、水体等的点缀,既美化了居住区环境,也增加了居住区建筑的艺术效果,是丰富居住区景观的主要素材和有效手段。
1.3 绿化是居住区不可缺少的功能设施,它把观赏、功能、经济三者结合起来。在良好的绿化环境下,组织、吸引居民的户外活动,使老人、少年儿童各得其所,能在就近的绿地中游憩、活动观赏及进行社会交往,有利于人们身心健康,增进居民间的互相了解,和睦相处。
2我国居住区绿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2.1设计上缺乏创新
居住区的绿化始于设计,设计的科学与否直接决定了绿化最终的景观与功能。当前的居住区绿化设计普遍存在缺乏创新的现象,这里的缺乏不是指平面图案的缺乏,而是从设计理念一开始就缺乏创新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2缺乏理论的设计表现出经验性。通常科学地设计需要依托一定的理论,特别是被实践检验过的理论,如以人为本原则、生态原则等,这些原则更多的是一种经验的总结,并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更多的是一种定性标准,并未给出具体定量指标;更多的是一些大原则,并未提供良好的可操作性。因此,设计的好坏也必然更多地依赖设计师水平和经验的积累。
2.1.3缺乏创新动力的设计趋于僵化。现实的居住区绿化设计受到行业自身水平发展的限制,也受到当地经济文化水平的制约以及业主和开发建设单位的束缚,设计师在各种不利因素的条件下,并不完全展现自己的设计才华与设计创意,有时不得不采用类似模式化的快餐设计,看似效率高,但内容实际上已逐渐僵化,失去活力。
2.2绿化面积上难以得到充分保证
居住区绿化更多的是作为住宅这种商品的附属物出现,一方面,房价高涨往往意味着绿地贬值,开发者将更有动力并尽可能多地将绿地转化为建筑面积;另一方面,居住者希望尽可能多的拥有绿地面积,哪怕是视觉上的拥有,但他们往往没有决定权。
2.3绿化主题不突出
居住区的绿化在很大程度上没有将其作为整个小区的一个部分进行设计,缺乏鲜明主题。虽然地域、施工以及树种的选择等各方面差异仍然存在,但趋同为主流,甚至流于大众形式,造成小区绿化的主体价值无法提升,缺乏让人印象深刻的大师级作品;同时短期具有很快的建设速度和效果,但长远无法提升整个地区的设计水平,更无法为精品的出现创造良好的土壤。
2.4养护的问题
植物是有生命的,需要养护投入,树种不同,地方不同,养护的方式和时间均存在差異。然而实践中往往倾向于重视绿化的建立,而轻视养护,降低了绿化的品质。若在早期设计过程中引入了外来植物,在成活或达到预期效果上存在的困难,会增加了养护的困难和成本,甚至在长期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之后,最终的效果仍不尽人意。
3 居住区绿化问题的对策探讨
3.1 本着“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居住区绿化在城市绿化体系中最接近居民,是人们最经常活动的地方。因此在规划建设居住区绿化时,应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在绿化设计中应通过不同植物种类的种植和搭配,以及造园手法,结合小区道路及园林小品的建设,构造绿化空间和创造优雅的环境。绿化空间应注意可进入性,即绿化设计应与铺地,小路相结合,使人可以游览,也可随时坐下休息。成片的绿地可以利用不怕踩的草种,如爬根草,结缕草等,能在草地上坐坐躺躺,充分享受与自然的亲近。
3.2 合理利用周围资源,体现地域文化
居住区绿化要尊重原有自然环境的生态特色,尽可能将原来有价值的自然生态要素保留下来并加以利用,组织到居住区的绿地中去,避免为了过分追求美感而千篇一律,对原有生态系统造成无法弥补的破坏。
任何城市、任何地区的绿化都有自身的历史文化特点和风格,因此,居住区的绿化建设要体现对当地园林历史文化和风格的尊重和继承,只有吸收本园林传统文化的风格和手法,才能使居住区的绿化与周围环境相协调,才能清晰地体现出当地的园林风格,才会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3.3 强调立体绿化模式
立体绿化就是包括阳台、平台、屋顶、墙面的绿化。立体绿化对与解决建筑用地与绿化面积的矛盾,绿地率与容积率的矛盾是一种很好的解决办法。立体绿化在国外中应用的较为普遍。一些小区除了地面绿化、,阳台、走廊、空中平台及屋顶也几乎被绿色所覆盖,甚至还出现了屋顶花园、空中花园等绿化环境。
随着可持续发展意识的深入人心,在建筑业人们不断提倡绿色节能建筑、生态建筑,这些都与立体绿化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在居住环境建设中将立体绿化体现在规划设计中,并付诸实施,这无疑将大大提高居住环境的质量,是创造良好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
3.4 理顺机制,协调关系
协调规划,建筑,园林各专业人员的合作关系。由建筑师牵头,在初步规划方案确定时,园林绿化专业人员即介入,做到环境绿化与住宅设计同步进行,以发挥各自专业的特长,相互渗透,同步协调。根据不同的地段,环境底景,人的行为心理进行不同的造型组合,充分体现绿化的美学功能,生态功能,最终提高整个居住环境的质量。
4 结束语
居住区绿化设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形势的需要向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居住区绿化已从平面绿化转向平面和立体绿化相结合的方向发展,出现了墙体绿化、阳台绿化、屋顶绿化、围栏绿化等。我们需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研究探索,努力创造高质量的居住生活环境。
当居住者还对居住区绿化没有发言权时,谈论居住区绿化似乎为时过早,但作为城市的建设者和行业的践行者而言必须明白也必须意识到,居住区绿化已经成为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也必然引起居民的越来越强烈的重视,与其坐等山雨欲来,不如勇于未雨绸缪。
参考文献:
[1]张会娟,赵晓伟.浅谈居住区绿化设计.《科技风》 2009年第15期
[2]陈圣平,许文辉.浅谈居住区绿化设计的原则.《山西建筑》2007年第27期
[3]陈树国.观赏园艺学[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