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二元经济结构的实证分析与对策研究

来源 :经济视角·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rzisi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重庆市自直辖以来,经济社会取得巨大成就,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仍然是其经济发展中突出的矛盾。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重庆能否实现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顺利转化,对重庆今后的发展至关重要。本文通过构建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衡量指标。对重庆市二元经济结构特征进行实证分析,并提出破除重庆二元经济结构的对策,即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向现代非农产业部门的有效转移。
  关键词:二元经济结构;衡量指标;剩余劳动力;有效转移;城市化
  中图分类号:F121;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309(2010)11-04-03
  
  一、二元经济结构的内涵及衡量指标
  
  所谓二元经济结构,就是指以城市工业为主的现代部门与以农村农业为主的传统部门并存,传统部门比重过大、现代部门发展不足,以及城乡差距十分明显的经济结构。该理论认为,农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大大低于工业部门,把一部分劳动生产率很低的农业劳动力转移到劳动生产率较高的工业部门,可以提高整个社会的劳动生产率。
  刘易斯二元经济结构理论突出论证了经济发展过程中劳动力转移对存在差异的两部门的结构性影响,以及这种结构性变化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这种把结构性变化和经济发展结合起来的分析思路,对于分析一国或地区的经济发展以及制定相关的发展战略。仍然具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元经济结构体现了一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城乡经济或者农业和非农业两部门经济的差异程度主要用比较劳动生产率、二元对比系数这两个指标来衡量。所谓比较劳动生产率,是指一个部门的产值比重与在此部门就业的劳动力比重的比率,它反映每1%的劳动力在该部门创造的产值比率,它大致能反映一个部门当年的劳动生产率的高低。一般来说,农业比较劳动生产率小于1,而非农业比较劳动生产率大于1。比较劳动生产率越高,表明本部门的产值与劳动力比值越大。两部门比较劳动生产率差别越大,经济结构的二元性就越强。所谓二元对比系数,即农业比较劳动生产率与非农业比较劳动生产率的比率。二元对比系数理论上处于0-1之间。该指标与经济结构二元性的强度呈反向变动的关系,二元对比系数越大,二元性越小;反之,二元对比系数越小,二元性则越大。当为0时,表明农业比较劳动生产率为O,经济二元性最显著;而为1时,农业和非农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相同,二元经济完全转变成了一元经济,经济的二元性消失。据研究,发展中国家的二元对比系数通常为0.31-0.45之间,发达国家一般为0.52-0.86之间。此外,二元性还可以从城乡居民收入差异系数、城乡居民人均收人比、城乡居民人均支出比、两部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占总投资额的比重、劳动力文化技术水平和两部门技术水平来衡量,
  
  二、新形势下重庆二元经济结构现状的实证分析
  
  本文采用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和《重庆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以1997——2008年,即重庆直辖以来这一段时间为考察期,结合二元经济结构指标体系,对重庆市二元经济结构进行全面分析,
  1、农业人口比重大,城镇化水平低,地区差异大
  重庆市幅员面积8.24万km2,辖40个区县。据统计,截止2008年,全市总人口数3257.0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349.67万人,占总人口数的72.14%。非农业人口907.38万人,城乡人口比约为1:2.59。而同期,我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近54%。重庆市这一比重超出全国平均水平近18个百分点,其农业人口在总人口中依然占较大的比例。
  从城镇化发展水平来看,到2009年,我国的城镇人口按统计口径算,已经达到了6.22亿人,城镇化率提高到46.6%。2008年是45.7%,2009年比2008年提高了近1个百分点。我国的城镇化率已经逐步接近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重庆市在1997年直辖时,城市化水平比较低,仅为29.5%,城镇人口为848.21万人,与全国同期水平低1个百分点。到2008年,重庆的城镇化率为49.99%,超出同期全国平均水平近4个百分点。1997-2008年。重庆城镇化率从31%增长到49.99%,提高了近19个百分点。可见,重庆市城镇化在总体上发展较好。然而,与其他3个直辖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同期北京城镇化水平为84.9%,天津为77.23%。上海为88.6%)。且将全市地域差异考虑进来,其中1小时经济圈城镇化率达62.75%,渝东北翼为32.79%,渝东南翼为24.49%。“一小时经济圈”与“两翼”地区城镇化发展呈现出极不平衡化的态势。
  


  2、城乡居民收入、消费水平差距大,两部门比较劳动生产率悬殊
  重庆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与消费水平相差很大。并且农业和非农业部门的比较劳动生产率也比较悬殊,如表1所示。从测度指标来看。城乡居民收入差异系数从1997年的0.68上升到2008年的0.74,上升了0.06,说明经济结构的二元性有所加剧。从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和消费支出比来看,重庆人均收入比和消费支出比也呈不断扩大的趋势。并且城乡居民消费支出比要高于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一方面是由于农户本身作为生产单位,其收入不仅要用于生活消费,而且还要用来支付每年必须的生产性支出:另一方面是由于城市居民享有较高的福利水平,其消费后没有太多后顾之忧,从而具有更强的消费支付能力。从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差异度看,2000年之前,重庆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差异度有逐年减小的趋势,而在2000年之后,总体上有所上升,但其差异度基本上都超过了0.1,城乡二元结构明显。
  从1997年开始,重庆市农业部门的比较劳动生产率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从1997年的0.39下降到2008年的0.25。变动幅度35.9%;非农业比较劳动生产率总体上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从1997年的1.83下降到2008年的1.62,变动幅度为11.5%。国民经济中农业与非农业两部门的比较劳动生产率的差距在2000年以前呈现出逐渐扩大的趋势,而在2000年以后又逐步缩小,说明重庆市从直辖以来,经济结构的二元性有所增强:从二元对比系数可以看出,直辖以来重庆市经济结构的二元性逐渐增强,在2004年曾一度缩小,然而到2006年,二元对比系数达到直辖以来最小值,二元性最大。到2007年。二元性有所减弱,达到15%,比发展中国家的二元对比系数均值31%要低近2倍左右,说明二元性强度要高出近2倍。并且,二元性呈现出刚性特点。
  


  3、农业与非农业发展水平的二元性明显
  一个部门的经济发展水平主要取决于该部门的资本、技术、劳动等生产要素的投入情况。重庆两部门在发展水平方面的二元性可以通过两部门在固定资产投资、劳动力素质、技术水平等因素的相互比较上表现出来。
  首先,通过重庆农业部门与非农业部门资本的投入,考察资本投入量能说明农业部门与非农业部门资 本存量的多少。
  从表2可以看出,重庆全社会固定资产的投资结构严重向非农业倾斜,虽然直辖以来。以农业部门为主的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在总投资中的比重有所提高,但从绝对数量来看。则与第二、三产业相距甚远。如果以人均资本占用量计算,农业部门所占的比重将会更低。可见。重庆农业部门与非农业部门在投入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以上的实证分析告诉我们,尽管直辖以来,重庆的经济取得了快速增长,但二元经济结构的转换却与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严重背离:两部门在发展水平上的差距进一步拉大,二元经济结构的强度明显且具刚性。
  
  三、破除重庆二元经济结构的对策
  
  根据发展经济学的经典理论,劳动力在存在发展差异的农业与非农部门之间的再配置,是消除二元经济结构的必由之路。重庆的经济发展也不例外,农业和非农收入的悬殊差距,使重庆农村劳动力的非农转移进程仍将持续。因此。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重庆必须采取积极的对策措施,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部门有效转移,完成二元经济向一元经济的转换。
  1、加快农村城市化、农民市民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
  农村城市化、农民市民化、农业现代化之间是密切相连、不可分割的一体化过程。农村城市化是前提和基础。加速重庆农村城市化,不仅可以使得人口在地区之间转移,而且也能促进劳动力由传统部门向现代部门转移,引发劳动生产率的突变和提升。因此,对于重庆特定的“市情”。农村城市化模式应该遵循“大小结合,中为主导,突出特色”的原则。继续加快实施“一圈两翼”战略,尤其是渝东北、渝东南两翼地区。进一步优化城市体系,把重庆建设成为“一中心,多组团、城市群集合的现代化大城市”。农民市民化是核心,主要通过以重庆城市化建设的发展成果客观上促进农民行为方式市民化;以为民、安民、惠民的民心工程和实事工程推动农民生产生活市民化:以科学管理和宣传教育引导失地农民的思想观念市民化。走农业现代化道路,要求转变生产方式。大力运用现代科技,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农村整体的经济社会效益。总之。“三化”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城乡一体化,让广大重庆人民共享改革开放的发展成果。
  2、支持乡镇企业发展。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
  以就业优先的原则指导乡镇企业的发展,在产业类型上,注重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在规模上,注重支持中小企业;在经济类型上,注重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同时。对于规模较大的乡镇企业,重在支持其提高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提高研发能力,加快自主知识产权的开发,提升竞争能力:对于小型乡镇企业,重在培育,要放宽政策、降低门槛、加快扶持力度,促使其尽快发展壮大。适当加大对乡镇企业的财政扶持力度,以提高乡镇企业的竞争力,从而有效吸纳城市中无法消化的农村剩余劳动力。
  3、设计农村“补偿性教育”制度,推动农业人力资本的动态提升
  重庆各级政府要努力增加对农村地区教育机会的供给,有助于形成农业人力资本长期的、代际的良性互动;加大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机会,提高未能非农转移劳动力的劳动技能。发展农村教育,办好农村学校,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将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重要途径。完善农村教育制度,不仅能使广大农民群众及其子女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有利于实现教育公平和体现社会公正,而且有助于积累国民经济增长的后劲。
  4、逐步废除二元户籍制度,加快农村人力资源的自由流动
  废除二元户籍制度,解除农民身份限制,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在不同职业、不同地区的自由转移,打破城乡原有的难以逾越的鸿沟,让农民与城市工人一样享受同等待遇,还农民以公民权利,切实加强对农民经济权利的保护。通过市场竞争实现劳动力在城市的优胜劣汰而不是认为设置转移障碍,给予每一个人平等的城市准人资格,将农业人口与非农业人口统一为居民户口,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自由转移。
其他文献
【正】 1958年我从美术院校毕业后,在编辑生涯中艰辛跋涉35载,提笔忆写往事思绪万千。 不恋“阳春白雪”只为“下里巴人” 50年代美术院校按契斯卡柯夫教学法严格训练学生,以
为了进一步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培育班级感恩文化,培养学生感恩自然、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社会的情感,教育学生学会“感恩自然的舍予之恩、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老师的教
一个偶然的机会王志刚结识了一位农业专家,专家关于樱桃的一席话使他茅塞顿开,大开眼界:原来樱桃竟是这样美好!它玉园珠润,晶莹剔透,营养丰富,鲜艳夺目,真是人间仙果,果中珍品
【正】 今年是“甲申”年。350年前的那个“甲申”年,明王朝灭亡,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也从胜利的高峰急转直下并很快失败。50年前,郭沫若写了《甲申三百年祭》,总结了明
披着科研的信风向你走来……踏着田野的露珠向你走来……当初秋的第一抹朝霞染醉齐鲁大地的果林菜圃,《中国果菜》潍坊采编中心以时代的名义向您报到!请接受这芬芳的祝福!请收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主任李克强出席全国食品安全工作专题会议暨省部级领导干部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专题研讨班结业式,
3月21至22日,中华全国供销合作社第五次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接见了全体代表并发表重要讲话。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乌云其木格
就图像领域而言.安全监控目前所采用的技术装备主要有:电视监控、红外夜视仪、X射线检查仪、热像仪和微光夜视仪等。它们各有千秋、各具特色。在公安工作的安全监控技术手段方
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分析了课改前政治课教学存在的弊端在于教学内容枯燥、教学形式单一。其带来的后果是政治思想课严重滞后于社会实际,严
1990年10月3日德国结束了分裂局面。实现了国家统一。而在此之前,前东德情报机构“斯塔西”官员将大量文件撕成6亿多块碎纸片后丢进了16000个垃圾袋。据2003年11月22日《每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