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起学生负担,不能不提课业负担。学生的课业负担重,原因在于学生学习效果不佳,根源在于课堂教学效果不好。教师除了备教批辅外,事务也较琐碎。在教学质量的压力下,超重的课外作业便成了教师可能提高教学质量的唯一法宝。
那么,课堂为何低效?笔者认为有以下两个原因:一是备课不佳。要备好一节课,教师上网查找、筛选教学资源,结合学情再调编教学资源(有的学校还要求教师手工备课),这是一个非常耗时的过程。难的是,有时教师网上查找,即便一天下来,也难找到心仪的教学资源,加之一天一两节课,甚至三节课,还有批輔、做学生思想工作等,备课质量可想而知,更不要谈有充足的时间思考如何让自己的教学有效。
二是教研不深。从调研情况来看,学校教研组的教研多数无主题,即便有主题,研究也呈碎片化,欠缺可持续的教研,不能通过教研活动有效解决教师自身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教师自身的业务短板仍然无法弥补。
针对以上现状,略谈个人的看法。
构建区域教学资源库。一是完善区域教育教学信息平台,把区域教育教学信息网建设的重点放在为教学服务上,提升区域教育教学信息网的使用效率,使区域教育教学信息网能满足区域教师的教学需求。二是充分发挥校区名优教师的引领作用,对名优教师实行任务管理,利用校区名优教师的力量,开发、整合名优教师的优质教学资源。三是按电子题库、教学设计案例库、课件库等进行分类,收集名优教师优质教学资源,经过整理,分章分节,为区域教师提供教学资源共享。
教研主题课题化,课题研究教研化。将校本教研和课题研究有效融合,将教学中的突出问题进行梳理提炼,形成教研主题,经过多次活动研讨去解决问题,在备课、听课、研讨等环节关注落实,对教学前后的效果进行比较、反思、改进,积极撰写心得,提出改进措施,并进行阶段性总结,以科研的范式予以呈现,逐步形成“形成共识、行为跟进、再认识、再改进”的研究生态,以系列化的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有了区域教学资源库,教师便可迅速查找自己所需的教学资源,再根据学情修改完善,教师可节约时间出来去思考如何教得有效,如何引得到位。教什么、怎么教、教得怎么样,关键在怎么教。“如何教”思考多了,课堂效率自然就会高起来。
将课题研究教研化,让课题研究来统帅教研活动,把教师教学中的典型问题镶嵌到教研活动中,让教师教学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得到解决。弥补了教师的教学短板,教师自然会增加信心,课堂效果相比之前一定会有很大的提升。
从教师的角度找准制约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因素,为课堂增效做些实实在在的事,学生的“减负”也就一定会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