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的作业过程是学生的智慧、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理想的生成过程和体现过程。因此,作业应当成为学生课外、校外的一种生活过程和生活方式,学生对待作业的态度也应该成为一种生活态度,在作业过程中体验幸福和快乐、苦恼和辛劳。这样作业就不再是强加给学生的负担,而是学生成长的一种自觉的生活需要、学习需要。所以,优化语文作业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语文 教学 作業 布置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2-0095-01
不论是哪门课程,上课的时间远远不够让学生学到足够多的东西,因此,作业的布置也就成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业不仅可以对课堂的教学进行补充,还可以潜在地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样语文也不例外。教师能够通过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根据这一反馈,教师能够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对以后的教学及时地做出调整,设计出合适的教学方案,将作业的内容结构等进行优化。通过每位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教师可以及时地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能够更好地因材施教,最终达到提高语文课堂效率、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注重语文作业的综合实践性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我们在设计作业时应让学生多与生活相联系,让他们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价值和乐趣。尤其应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演讲、演课本剧等形式来感受课文的思想内容。陶行知先生认为,教师不重在教,而重在引导学生要自己去学,不是坐而享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学生愿意做作业,喜欢做作业,并相信自己能做好作业,教师就应当将那些传统意义上的作业加以改造,将其融于游戏、绘画、表演之中,使其具有一定的情境性,从而激发学生作业的兴趣。
二、注重语文作业的合作探究式性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桃花源记》为例,教师可以把第二题布置成作业,让学生分组探讨,参与讨论的学生每人发言,把看法和感悟集中记录在一位学生作业本上,呈交给教师批阅。除了在课文“研讨与练习”中筛选外,教师还可根据具体情况精心设计,如余秋雨的《信客》一课,布置作业:“信客信客就在一个信字”诚信是这个职业的生命,其实也是维系社会秩序的道德准则。生活中被利欲践踏的例子实在太多,于是有人把这种文章归结为一种危机,你是如何看的,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是重利益,还是重信用?学生作这道题,就能体现出他们朦胧的人生观。教师应及时引导,对偏激、低靡的做法予以纠正,培养学生健康的人生观。合作式作业操作上必须周密详实,教师要在学生整体认知水平布置,设计相关程序。首先,确立课题,明确目的;其次,选择合适讨论形式;最后,讨论结果反馈,教师点评。
三、注重语文作业的分层递进性
教师必须深入细致了解并研究每位学生,采取自愿,设计难度迥异的作业。例如,讲授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等五首古诗后,作业如下:A组,“研讨与练习”原题,从《钱塘湖春行》中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是初春景象?B组,把了解的、关于春的诗句写3到5个;C组,比较杜甫《丽春》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两首诗在描绘春景上各有什么特色。三组题难度系数呈阶梯状,从易到深,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为了避免某些学生的惰性,能做C组题的却做B组,能做B组的却选做A组这种情况发生,教师可根据月考或季考测试成绩并结合平时具体表现为分组参照依据。划分要作到心中有数,未能按自己能力选做题的学生,教师在批阅时即可指出,让学生自行调整。同样,部分学生也会选择高于自我水平的题型,教师应在鼓励的基础上提出建议:打好基础,一步一个脚印攀升。
四、注重语文作业的延续性
课外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生活即教育”,生活有多宽,语文就有多广。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外延,也应该是生活的外延。不要把语文作业仅仅封闭在课本内,仅为了语文课本服务,切断学生与社会、与家庭的联系。陶行知先生强调生活实践对于认识的基础地位,突出生活实践对于教育、学习、知识的决定性作用。基于语文具有开放性的特点,我们应在社会生活的大环境中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让开放性作业成为连接课堂与社会生活的桥梁,使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盘活”知识,并通过实践再学习、再探索,最终达到自身语文水平的再提高。
五、注重作业的探索性
探究式作业,是指学生独立地去探究问题、获得自主发展的一种作业形式。长期以来,学生习惯于从老师那儿去接受别人“已知”“已会”“已有”的东西,习惯于按老师设定的模式反复操练,逐步掌握由别人设计好的技能和方法。这样的接受性学习当然还是需要的,但是,它产生的“被动性”、一定程度上的“强制性”和“简单重复性”等不利因素,也是需要改变的。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们在课堂上常常看到旨在培养发展学生探究能力的问题情境,把这些问题延伸到学生的课外学习中,也就是探究性作业。
总之,布置作业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创新。家庭作业是反馈、拓展教学效果的一种实践活动。语文教师不仅要让学生通过作业获得应当获得的语文能力,而且要让学生在人生最宝贵的学生时代能过上一段丰富多彩终身难忘的语文生活。总之,贯彻新课程标准,课堂是主阵地,作业是分战场。只有正确地理解作业的价值,改革作业的形式,落实作业的内容,重视作业的过程,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标,还学生自主、开放、充满智慧和创造的人文作业,才能使语文教学实现真正的“人本回归”。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语文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9-01
[2]刘相中.浅谈初中语文作业的优化设计[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5(z2):239
[3]田扬.浅谈初中语文作业的优化设计[J].软件:电子版,2015(8):239
[4]伍鑫.浅谈初中语文作业优化设计[J].教书育人,2012,01(S1):36
[5]邱文丽.浅谈初中语文作业优化设计[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4(36):185
【关键词】初中语文 教学 作業 布置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2-0095-01
不论是哪门课程,上课的时间远远不够让学生学到足够多的东西,因此,作业的布置也就成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业不仅可以对课堂的教学进行补充,还可以潜在地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样语文也不例外。教师能够通过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根据这一反馈,教师能够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对以后的教学及时地做出调整,设计出合适的教学方案,将作业的内容结构等进行优化。通过每位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教师可以及时地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能够更好地因材施教,最终达到提高语文课堂效率、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注重语文作业的综合实践性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我们在设计作业时应让学生多与生活相联系,让他们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价值和乐趣。尤其应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演讲、演课本剧等形式来感受课文的思想内容。陶行知先生认为,教师不重在教,而重在引导学生要自己去学,不是坐而享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学生愿意做作业,喜欢做作业,并相信自己能做好作业,教师就应当将那些传统意义上的作业加以改造,将其融于游戏、绘画、表演之中,使其具有一定的情境性,从而激发学生作业的兴趣。
二、注重语文作业的合作探究式性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桃花源记》为例,教师可以把第二题布置成作业,让学生分组探讨,参与讨论的学生每人发言,把看法和感悟集中记录在一位学生作业本上,呈交给教师批阅。除了在课文“研讨与练习”中筛选外,教师还可根据具体情况精心设计,如余秋雨的《信客》一课,布置作业:“信客信客就在一个信字”诚信是这个职业的生命,其实也是维系社会秩序的道德准则。生活中被利欲践踏的例子实在太多,于是有人把这种文章归结为一种危机,你是如何看的,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是重利益,还是重信用?学生作这道题,就能体现出他们朦胧的人生观。教师应及时引导,对偏激、低靡的做法予以纠正,培养学生健康的人生观。合作式作业操作上必须周密详实,教师要在学生整体认知水平布置,设计相关程序。首先,确立课题,明确目的;其次,选择合适讨论形式;最后,讨论结果反馈,教师点评。
三、注重语文作业的分层递进性
教师必须深入细致了解并研究每位学生,采取自愿,设计难度迥异的作业。例如,讲授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等五首古诗后,作业如下:A组,“研讨与练习”原题,从《钱塘湖春行》中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是初春景象?B组,把了解的、关于春的诗句写3到5个;C组,比较杜甫《丽春》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两首诗在描绘春景上各有什么特色。三组题难度系数呈阶梯状,从易到深,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为了避免某些学生的惰性,能做C组题的却做B组,能做B组的却选做A组这种情况发生,教师可根据月考或季考测试成绩并结合平时具体表现为分组参照依据。划分要作到心中有数,未能按自己能力选做题的学生,教师在批阅时即可指出,让学生自行调整。同样,部分学生也会选择高于自我水平的题型,教师应在鼓励的基础上提出建议:打好基础,一步一个脚印攀升。
四、注重语文作业的延续性
课外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生活即教育”,生活有多宽,语文就有多广。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外延,也应该是生活的外延。不要把语文作业仅仅封闭在课本内,仅为了语文课本服务,切断学生与社会、与家庭的联系。陶行知先生强调生活实践对于认识的基础地位,突出生活实践对于教育、学习、知识的决定性作用。基于语文具有开放性的特点,我们应在社会生活的大环境中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让开放性作业成为连接课堂与社会生活的桥梁,使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盘活”知识,并通过实践再学习、再探索,最终达到自身语文水平的再提高。
五、注重作业的探索性
探究式作业,是指学生独立地去探究问题、获得自主发展的一种作业形式。长期以来,学生习惯于从老师那儿去接受别人“已知”“已会”“已有”的东西,习惯于按老师设定的模式反复操练,逐步掌握由别人设计好的技能和方法。这样的接受性学习当然还是需要的,但是,它产生的“被动性”、一定程度上的“强制性”和“简单重复性”等不利因素,也是需要改变的。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们在课堂上常常看到旨在培养发展学生探究能力的问题情境,把这些问题延伸到学生的课外学习中,也就是探究性作业。
总之,布置作业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创新。家庭作业是反馈、拓展教学效果的一种实践活动。语文教师不仅要让学生通过作业获得应当获得的语文能力,而且要让学生在人生最宝贵的学生时代能过上一段丰富多彩终身难忘的语文生活。总之,贯彻新课程标准,课堂是主阵地,作业是分战场。只有正确地理解作业的价值,改革作业的形式,落实作业的内容,重视作业的过程,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标,还学生自主、开放、充满智慧和创造的人文作业,才能使语文教学实现真正的“人本回归”。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语文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9-01
[2]刘相中.浅谈初中语文作业的优化设计[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5(z2):239
[3]田扬.浅谈初中语文作业的优化设计[J].软件:电子版,2015(8):239
[4]伍鑫.浅谈初中语文作业优化设计[J].教书育人,2012,01(S1):36
[5]邱文丽.浅谈初中语文作业优化设计[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4(36):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