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论语》中看孔子的吃穿住行

来源 :教师·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qingf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虽然算不上忠实的儒家思想的信徒,但是对孔子却是超级崇拜,像粉丝崇拜偶像一样超级狂热。既然是粉丝,当然就对“偶像”的生活隐私较为关注。幸好孔子的这些学生们也和我一样对老师的隐私十分关注,孔子的学生们对老师平日的一动一静、一衣一食都作了审视并详记在《论语》第十章的《乡党篇》里。
  一、孔子是“美食大家”
  孔子的饮食观完整而自成系统,涉及到饮食原则、饮食礼仪、烹饪技术等方面,并为我国的古代饮食理论拓展了思维空间。下面是孔子对于饮食的经典论述: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殪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唯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撒姜食,不多食。(《乡党第十》第八章)
  孔子强调“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即在做饭时,“粮食不嫌舂得精,鱼和肉不嫌切得细”。要将谷米择拣得精一些,用牛、羊、鱼等腥味重的原料制脍时,要尽量切得薄而细小些。他要求饮材精细和饮食精益求精,不断提高烹饪技术水平。
  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他提出了“八不食”的饮食主张。“食物经久变质,鱼肉腐烂变坏,都不吃。食物变色难看,不吃。食物气味难闻,不吃。烹饪得不好,不吃。不当时不吃。割得不合规矩的肉,也不吃。调味品不恰当,不吃。从集市上买来的酒和熟肉不吃。”从饮食卫生、人体健康和烹饪技术要求来看,他的主张多数是正确的,只是他认为市场上买来的酒和肉脯,因未必清洁而不吃,则未免过分小心了。但民以食为天,食以安全为先。现代社会各种假冒伪劣食品屡屡曝光,所以大家买东西真得向孔子学习,讲究一些为好。
  “不当时不吃”在过去行得通,现在很多反季节蔬菜,人们戏说:“大棚把季节搞乱了。”乱套了啊,如果先师孔圣人再世,不知要发多少“之乎者也”的感慨了!
  孔子是鲁国人,现在的山东省,那里也有些饮食习惯和爱好。好比湖南人、四川人没有辣椒就吃不下饭一样,孔子或许是爱好吃姜吧(山东的姜在全国都是出名的),另外,姜有驱寒、除腥等作用,对健康是有好处的。
  孔子还有一些饮食主张,如“唯酒无量,不及乱”,饮酒虽然不必限制数量,但要适度。另外,还有“食不语,寝不言”(《乡党第十》第十章),“席不正,不坐”(《乡党第十》第十二章)等,讲究吃有吃相,坐有坐相,一切须合礼仪。孔子指出一般人的毛病,吃饭的时候喜欢讲话,睡眠的时候也喜欢讲话;殊不知吃饭时讲话妨碍消化,而且不卫生、不礼貌;睡眠时讲话,既妨碍自己睡眠,也妨碍他人的安静。这两件事情,无论在家庭,在社会都是应该绝对禁止的。孔子对这个道理是很重视的,所以他自己也确实做到了“食不语,寝不言”。
  孔子的这些饮食思想,在孔府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孔子的后裔尊崇其思想与主张,在饮食烹饪上自成体系,形成了制作精美、注重营养、风味独特的菜肴,被称为“孔府菜”。
  二、孔子是“时尚达人”
  衣有常服、礼服之分。常服是平时穿的,礼服是举行典礼时穿的。常服以季候的转变而更换,春夏秋冬各有服装,不仅在表面上注重礼节仪表,还更注重保护身体健康。
  孔子说:“君子不以绀緅饰,红紫不以为亵服。当暑,袗絺绤络,必表而出之。缁衣,羔裘;素衣,麑裘;黄衣,狐裘。亵裘长,短右袂。必有寝衣,长一身有半。狐貉之厚以居。去丧,无所无不佩。非帷裳,必杀之。羔裘玄冠不以吊。吉月,必朝服而朝。”即:衣服不要用天青色、黑红色镶边,颜色不正的布料不要用来做礼服;夏天在家穿棉或麻料汗衫时,如果要外出就得套上长袖的外套;冬天穿着,黑衣配黑羊皮裘,白衣配白鹿皮裘,黄衣配黄狐皮裘;在家可以穿宽松一点的皮裘衣服,但要把右袖挽起一点,方便干活;睡觉的被子要比自己的身体长1.5倍,要穿宽松的睡衣入睡;除了吊丧,平时穿衣服都配挂玉佩或其他的装饰物;除了正规的礼服,一般场合穿的便服要裁短一些;每月初一,必定穿朝服(也就是现在的制服或者工作服)去上朝;每逢斋戒必定要沐浴,然后换上素雅的衣服,而且要是布料的。
  孔子不仅注意衣服的样式面料,而且考究颜色,他反对用红紫,因为红紫不是正色,是妇人所喜爱的,男子不适宜用,而且紫红的颜色,在夏天吸收热气,也不卫生。
  真是追求精致到极致啊!精神追求达到圣人地位的孔子,物质生活同样追求极致。其实这并不能说是孔子腐败,而是他对生活艺术的追求与精神价值的完美融合,在实用之外找到精神层面的附加值。我们应该看到一位精神富有的圣人是怎么生活的,抑或是人就应该为追求美好的生活而活着!
  三、 孔子是“古典宅男”
  孔子对于居住并不很讲究,他常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又《论语》上记载:“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弟子们对他居住的实情,也少有记载,我们所知道的只有几句话:“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寝不尸,居不容”;“寝不言。”
  这就是孔子睡眠的规距。第一,睡眠时不讲话,摒绝一切声音,静心休息;第二,睡的时候不偃卧,四体布展手足似死人;第三,平日居家并不严肃威仪,假装正经,而是“和怡燕居”。我们从这几句简单的话中,也可以知道孔子平时的生活,他的心情是如此舒畅愉快,他的气度是如此宽宏和蔼、潇洒大方。这就有如宅男,只要生活快乐、舒适、自由,无所谓住所的简陋与豪华。
  四、孔子是“有车一族”
  孔子时代的交通工具,大概是一种马车。这种马车不是平民所能享受的,士大夫以上的阶级才有资格坐。我们所知道的孔子当时周游列国,用的就是这种马车。今天的曲阜,还可以看到这种古色古香的马车。孔子平时“席不正不坐”这不仅是礼节,而且也是健身的方法,否则孔子七十多岁,一定成了一个驼背的老人。《论语》上也有记载:“升车必正立,执绥,车中不内顾,不疾言,不亲指。”(《乡党第十》第二十六章)
  我们从这句话便知道孔子乘车的姿态,他上了车,一定是挺直着身子十分有精神,用手执绥,以免颠动;他坐在车内,两目正视前方,“不回头后顾,所以然者,后人从己者不能常正,若转头见之,则掩人之私不备。”(《论语》注)并且不高声讲话,以免惊动别人;即是讲话也不指手画脚,以免妨碍别人。
  至于孔子时代的旅行,是极艰难的事。只有富足人家才可能有车马,而车轮的制作工艺极其复杂,在没有铁器的时代,非寻常匠人所能为之。孔子极善驾车和爱车,并以此自命:“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我是干什么的?赶车的?射箭的?我是赶车的呀。)以致于到晚年,孔子最心爱的弟子颜回死了,颜回的父亲请求孔子卖掉马车,为颜回置一口棺材,孔子都回绝了。“颜渊死,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鲤也死,有棺而无椁。吾不徒行以为之椁。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先进篇第十一》第八章)孔子说自己的儿子鲤死了,都只有棺而没有椁,他没有卖掉车子步行来给他买椁。由于自己以前曾经做过大夫,是不能出去步行的。按当时的礼制,孔子这个级别的离休干部,出门是必须配车的,否则就失了身份。
  细节决定品格。从这些简单的记载,我们便可以知道孔子平时对于自己的一举一动以及衣食住行各种日常生活,处处都讲究规律,这个规律不仅忠于礼节,而最重要的是讲究卫生、注重健康、生活有序、人生有律。可惜后人讲了两千多年的“孔学”,却将孔子这些实际生活的规范丢掉了,这真是舍本逐末,可惜可叹!
  (作者单位:江西省万载中学)
其他文献
临床资料中药治疗组36例,男9例,女27例;年龄最大64岁,最小36岁,平均47岁;左手6例,右手30例.封闭对照组12例,男4例,女8例;年龄最大53岁,最小32岁,平均43岁;左手3例,右手9例.所
头痛舒糖浆治疗血管性头痛中国煤炭经济学院医院(264005)李晔关键词血管性头痛头痛舒糖浆疗效观察血管性头痛是由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和某些体液物质暂时性改变所引起的发作性头痛。笔者
围绕“和谐一自然”这一话题,需要关注的问题有很多。比如:就内容而言,我们既可以关注人们在与自然和谐共处方面的追求和觉悟,也可以再现人们在贪求物质利益时给原本脆弱的自然生
江苏梁丰高级中学的高冰峰老师曾为全市高中语文教师上过一堂展示课,课题是孙犁的《亡人逸事》。课前三分钟,高老师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播放了一段由他自己配音朗诵的《神雕侠侣
DiGeorge综合征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其遗传方式尚未确定。本文论述了DGS的临床特征及细胞遗传学基础,多种证据表明DGS主要与22q11缺失有关,并认为位于该位点的基因缺失可能产生不同的表型,同时指出其他
聚合酶链反应(PCR)是一种模拟天然DNA复制过程的核酸扩增法。它具有敏感、特异、产率高、操作简单、容易自动化等突出特点。从一滴血、一根毛发,甚至一个细胞即可扩增出足量
三个研究组各自从酵母人工染色体(YAC)中分离出跨越脆性X位点的基因片段,并且证明患者该位点发生两步突变:即围绕CpG岛的甲基化以及由插入或扩增引起(CGG)n重复的延长(正常n<
摘 要:范例教学蕴含着丰富的教学空白艺术思想,主要表现在“基本性、基础性、范例性” 的教学内容观、引向“活动着的知识”的教学目标价值取向,以及具有“缺漏的勇气”,使教学达到彻底性的教学过程主张等几个方面。  关键词:范例;范例教学;空白;教学空白艺术  范例教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前西德产生的一种重要的教学理论,被理论界视为“二战”后与前苏联赞科夫“发展性”教学理论和美国布鲁纳“学科结构”教学理
关于乳腺癌的遗传机制,目前有三方面的新发现:首先,定位于17p 上的53kD核蛋白(P53),其正常功能是控制细胞分化,若 P53基因发生突变,则不能抑制肿瘤发生,其次,家族性乳腺癌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