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伦理和生态视域中的和谐话语探析

来源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tertn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社会伦理是随着诸多语言要素相互融合产生的综合作用体,以语言生态的发展为具体表现,它是某一特定民族语言诞生、成长壮大的产物,是民族通用语言的外在形式,是社会客观意志与个体内心主观的统一.语言社会伦理是人类语言发展实践的核心内容,其相关要素具备相互交叉、开放包容等特点,其体系主要以语言平行于社会文明、不同民族方言互相融合、不同语言的不同价值为特征.从生态的角度分析语言社会伦理话语的构成,就是解析搭建和谐话语体系,落实和谐话语思想.
其他文献
吴秋辉为山东临清学者,一生著述颇丰,有四十余种之多,但其中部分已佚失.在其后人的努力下,其遗著直到2018年才得以全部出版问世,故当前学界之中知之者甚少.目前已出版各书中所收录吴秋辉遗著以影印手稿为主,内容杂芜、时间错综,观之吃力,难窥其义.故文章对遗著依时间顺序进行整体梳理,开展文献描述,分析成书目的 ,综括著作大意,以期让学界能直观明了地知晓吴秋辉学术成就之大观.
宜春学院《大学国文》为首批江西高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该课程如何从最初的“大学语文”更名为“大学国文”,如何确立“以人为本”的课程价值主线,如何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进行思政元素的挖掘和传达,又如何借助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教学平台进行推广?本文对课程进行十余年建设路径的梳理,既是一次“我从哪里来”的自省,也是一次“我要往哪里去”的探讨.
“桐城歌”七言五句的独特体式特征是考察其流衍路径的主要线索.“桐城歌”起源于安徽桐城,首先流衍到桐城周边地区,继而沿着长江航道往上游流衍到湖北恩施,往下游流衍到江南地区,并由江南地区经由大运河往北流衍到京津一带.清初以来,伴随着经济文化交流的繁荣,“桐城歌”又作为“吴歌”联套曲的一部分流衍到中国台湾地区,甚至远播日本.明清时期“桐城歌”的流衍,形成了民歌传播中的一个典型个案.
本研究以巢湖流域内炯炀河生态补偿实践为切入点,分析巢湖流域生态补偿的现状,总结巢湖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日后的完善措施等.巢湖流域生态补偿实践处在补偿初期的研究与探索阶段,文章从顶层设计规划、法律法规健全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生态补偿的公民参与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安徽玉雕是具有徽派雕刻技法与雕刻主题的玉雕风格总称.安徽玉雕系以传统和田玉和新开发大别山玉(黄龙玉)为主要原料,形成了两种风格体系.其一随形设计、皮色巧用、俏色创新、圆雕强化俏色,是安徽工的继承与升华;其二巧用皮色做俏色、分色巧雕重设计、分色基础做俏形,是安徽玉雕的创新和再造.两种体系完善了安徽玉石雕刻的设计语言,成为当代中国玉雕对传统艺术学习完善的典型样本.
在小提琴演奏教学中,技术训练是至关重要的基础工程.本文首先通过对《约斯特小提琴系统》(The Yost System for Violin)中重要技术训练内容的分析,如:单音、双音、换把、左手独立性与伸张、左手拔弦和泛音等,列举了这些练习的功能与效果,提炼出蕴含其中的技术理念与训练原则.其次,在深入研究并长期使用该训练系统后,结合本人的教学与训练实践,探索科学使用该套系统的教学方法,以帮助小提琴学生和演奏者在使用该系统进行技术训练的过程中,更快把握其精髓,高效达成预期的技术训练效果.
朱自清《背影》不仅是表现父子情深的散文名篇,更有着重要的文学史意义.它不仅是“五四”文学中第一篇塑造了正面父亲形象的作品,还折射出1925年前后现代知识分子面对时代变化的彷徨矛盾的复杂心境.
个人英雄主义是一种价值追求,亦是一种精神信仰.许多经典英美文学著作塑造着或悲情、或坚韧、或无畏的个人英雄形象,展现着多样化英雄人物精神品格及艺术魅力.本文以个人英雄主义精神为探讨核心,分析个人英雄主义与英美文学创作之间的关联,了解英美文学作品中个人英雄主义的形成与发展,探讨不同英美文学作品塑造的个人英雄主义类型及其共性与个性,并从形象构建、叙事策略双维度解读英美文学作品中个人英雄主义精神显现策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英美文学作品中个人英雄主义精神的现实意义及其深远影响力.
《印第安人营地》是海明威的短篇小说集《在我们的时代里》中的开篇之作,小说自1925年出版以来一直引起读者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小说中印第安男人割颈自刎的情节让读者们深感意外和震惊,引起了他们深深的疑惑和不解,也激起了学者们浓厚的研究兴趣和阐释的热情.迄今为止,学术界对于印第安男人的死因有多种阐释,海明威小说“冰山理论”的运用为文本的阐释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本文以海明威《印第安人营地》中印第安男人的死因为对象,主要运用强制阐释理论进一步探讨文本阐释的边界与有效性.
汉语轻声本质上是一种短音,由此可联系到历史上已经消失了的另一种短音入声.语法化进程使得以轻声为标志的虚词、后缀大量出现,而具备短音特征的入声率先转化为轻声,入声是轻声产生的基础.本文采用共时语法化的方法考察虚词、后缀以及轻声词中既是轻声又是入声字的音节,证实轻声的产生与入声紧密相关.轻声来源于入声,并成长为一种形态化的音变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