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Diva败走奢侈品营销路线

来源 :新营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huihuang88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近年来发展最快速、表现最活跃的移动通信行业,各大主导手机厂商在饕餮了一顿盛宴之后,身不由己地陷进了惨烈的厮杀战中。于是,一些手机企业在对欧米茄、LV获取的暴利垂涎三尺的同时,打起了奢侈品营销的主意:手机是否可以做成某种意义上的奢侈品?
  目前,国际巨头日本的NEC推出了奢侈品手机N900。此前不久,全球第一大手机制造商诺基亚以“完全时尚”为主题,在上海推出了三款奢侈品手机7260、7270、7280,其设计灵感源于奢华的上个世纪20年代。一时间,奢侈品手机引起了人们的关注。NEC、诺基亚究竟能否成功,目前尚是一个未知数。但在此之前的三星电子,却是在奢侈品手机上败走麦城,令人惋惜!
  2004年8月初,三星电子推出了Diva(Anycall SGH-E418)手机,并对它寄予了厚望。然而到了9月底,两个月时间不到,这款手机就疯狂跳水,从5980元的高位跌到不足3000元,古希腊神话中的女神转眼工夫就从天上仙境跌落到凡俗人间。
  一些长时间倾心于此款手机而又囊中羞涩的消费者心中不胜狂喜,他们迅速地拥有了自己的最爱。然而,他们想象不到的是,自己的收获是三星电子以其高档消费品营销战略或者说奢侈品营销战略的失败为代价的。
  
  奢侈品营销的诱惑
  
  一般企业在定义自己的目标消费者时,通常瞄准的是80%以上的大众,使潜在消费者的基数尽可能大。这样做的好处在于,企业可以大批量生产且承担的风险较小,不论产品做得多么差,总会有相当数量的消费者购买;但不足之处也是显而易见的,由于企业兼顾了80%以上的大众,这就意味着产品的定价必须比较低,与大部分人的支付能力相吻合。
  与此相反,坚持奢侈品营销战略的公司反其道而行之,它们恰恰置80%甚至95%以上的大众于不顾,仅仅瞄准金字塔最顶端的20%乃至于5%的那一部分。这一消费群体集中了整个社会最具价值的精英阶层,如政府官员、演艺界明星、大企业主、高层职业经理人以及杰出的专业人士,等等。通过焦点营销(Focus Marketing)策略,遵照20/80法则,奢侈品公司可以从最少的客户身上赚取最大的利润。
  作为近年来发展最快速、表现最活跃的一个行业,各大主导手机厂商在饕餮了一顿盛宴之后,身不由己地陷进了一场无休止的惨烈厮杀战中。于是,一些眼光独到的手机企业在对欧米茄、LV获取的暴利垂涎三尺的同时,悄悄地打起了奢侈品的主意:手机是否可以做成某种意义上的奢侈品?
  2003年6月初,波导推出“女人星”,成为国产手机在高档消费品营销上的第一个吃螃蟹者。尽管随后因市场压力过大,“女人星”连连降价,未能打破中低端产品的宿命,但TCL“宝石手机”却成就了“手机狂人”万明坚和TCL移动通信。当然,在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宝石”的“出奇”效应最终难以转化为高档品牌的“守正”价值,万明坚也只好下课。
  
  三星Diva功亏一篑
  
  韩国人显然也注意到了波导的“女人星”现象,他们自信他们可以做得更好。这种自信不是空穴来风,首先,三星电子的实力日益逼近全球电子行业的老大索尼,甚至可望在不久的将来取而代之;其次,三星电子80%左右的手机都是中高端产品,是手机行业唯一专注于中高端品牌定位的企业,这无疑为三星电子推出奢侈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第三,自从2000年借力悉尼奥运会TOP赞助计划进行品牌推广重塑辉煌后,三星电子的品牌推广手法越来越娴熟。
  2003年11月26日,三星电子在“中华第一楼”上海金茂大厦君悦酒店发布了第一款奢侈品手机Diva(Anycall SGH-E418),到场的除了来自全国的核心代理商外,三星电子特别邀请了香港凤凰卫视著名主持人孟广美主持整个发布活动,并邀请了若干位国内名模前来助阵,声势颇为浩大。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自从三星电子进入中国市场以来,无论是最早的T108还是最新的E608、D418等,从来都只是Anycall SGH系列下的一个型号而已,并没有独立的品牌名称。而E418不同,首次被命名为“Diva”──以古希腊神话中的一位女神的芳名命名。这显然体现了三星电子努力打造一个奢侈品品牌的决心。
  Diva号称专为中国高贵女性消费者设计,韩国原装进口,在全球范围内限量发售6万台。Diva的售价最初定为5980元,表面上看价格并不高。但相对于65K色单彩屏、无摄像头、不支持彩信等功能,基本上只能用于打电话、发普通短信,而且没有采用特别材质,这一价格完全可以称之为“天价”。
  与此前的波导、TCL移动通信相比,三星电子对Diva的推广更接近于奢侈品营销。“专为中国高贵女性消费者设计”,“原装进口”,“限量发售”,“天价”,明星大腕捧场助兴,这一系列的品牌推广策划为Diva蒙上了奢侈品的面纱,一个成功的奢侈品品牌似乎就在眼前。
  不过现实是极其残酷的,为山九仞,功亏一篑,Diva终于止步于此:上市后两个月时间不到,由北到南,从东到西,Diva疯狂跳水,不管是从单月降价幅度还是单月降价的绝对值来看,Diva都创造了一个全新的记录!Diva的奢侈品营销策略算是彻底失败了。
  
  堡垒从自身内部攻破
  
  究竟是什么原因埋葬了这样一个有希望的奢侈品品牌呢?
  首先,是三星电子内部管理上的失误,发布与上市在时间上严重脱节。Diva是2003年11月底正式发布的,但是,由于三星电子内部管理上的问题,Diva的生产迟迟没有排上日程表。直到2004年“五一节”,这款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明成皇后”才姗姗上市,并且只有珍珠白一款,而最为消费者看好的红色Diva又晚了很多日子才芳容初露。一款手机从发布到上市整整拖了半年之久,这对于一款承担历史使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产品来说实在是让人无法想象。众所周知,目前国内手机市场上每个月都会有数十部新款手机发布,新技术、新设计层出不穷。半年时间的延误,使得Diva差不多失去了所有的市场机会,即使价格下调也无济于事。
  其次,是三星电子品牌推广上的失误,品牌推广与市场销售严重脱节。2003年11月26日Diva新闻发布会之后,三星电子为了推广Diva品牌,在《时尚》、《瑞丽》等高档报刊及网站上投放了大量的广告与公关传播文章。遗憾的是,当时Diva的零部件也许还存放在韩国工厂的仓库里,根本没有组装。结果就是,相当数量的顾客拿着广告到手机专柜购买Diva,或是打电话询问Diva的相关信息,可得到的答复显然是“No”。后来,三星电子意识到了品牌无效推广问题,于是从2004年2月起停止了Diva的广告投放。然而,等到Diva真正上市了,需要广告予以拉动时,三星电子仍然是按兵不动。如此滑稽地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的直接后果就是:有广告无产品的时候,消费者拿着广告到处买却买不到;没有广告有产品的时候,Diva淹没在手机的海洋中,消费者早已忘记了Diva是一个什么东西,当然也就不会有购买的兴趣和欲望。
  最后,是三星电子市场渠道上的失误,Diva渠道终端与目标消费者存在严重脱节。Diva的目标消费者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由于身处金字塔顶端,他们主要光顾的是高档百货商场、专卖店或其他高级会所等场合。其实,从其他奢侈品的渠道结构上也可以看出这一点。显然,Diva的渠道终端也应该集中在上述这些场所。然而,三星电子为Diva选定的总代理商是北京百利丰公司,这是一家传统的手机销售企业,所有的资源都集中于普通的手机店,在高档百货商场、高档专卖店、高级会所等领域根本没有任何经验。百利丰公司最初也针对Diva制定了一个奢侈品营销方案:计划与高档化妆品CD、珠宝商周大福合作,希望能出现在CD、周大福珠宝的专柜上;计划与京城四大俱乐部及其他高档宾馆、饭店合作,在这些场所设立专柜;计划与华夏银行“丽人卡”部门合作,参与其在全国举办的“丽人卡”俱乐部系列活动。但是,品牌推广与市场推广不得不屈从于三星电子销售人员的意志,这些人员的意见左右了Diva的品牌推广与市场推广。Diva的营销模式最终与一款中低端手机的营销模式并无二致!在这种模式中,这款手机的目标顾客无法接触到Diva,而能够接触到Diva的人又根本不会购买Diva。
  还有一个小插曲是,三星电子对Diva的最得意之处是其独具魅力的外观设计。然而Diva的外观设计恰恰招来了恶评,众多网民评价它太像马桶盖了。一款奢侈品手机,居然被消费者联想到卫生间洁具,不知它的设计者听到了会作何感想!
  手机行业的奢侈品营销并没有因为三星电子的失败而吓退后来者。NEC、诺基亚也走上了这一条路,但它们到底能走多远,让我们拭目以待。
其他文献
作为CMO(首席营销官),Verizon公司(美国最大的电信运营商)的Judy Verses,Best Buy(美国最大的电子零售连锁店)的Michael Linton,和飞利浦电子的Andrea Ragnetti担负着完全不同的产品营销任务。但是在这个职位上,他们同样面临着工作越来越复杂和风险越来越高的挑战。  过去的CMO主要把精力放在大卖场上,而现在他们必须运作一系列的市场渠道,以期可以打动
期刊
自从2002年2月离开广东顺德,屈云波再也没有在那块让自己的职业生涯急升陡降的土地上出现过。在科龙担任营销副总裁的23个月,无疑是屈云波的人生作加速度奔跑最为辛苦的日子。离开科龙后,屈云波极少露面。也许,在他离任时的一些“墙倒众人推”的媒体言论让他不得不学会警惕。  2005年3月底,沉默3年的屈云波如约出现在《新营销》记者面前。尽管他声称自己分不清“营销副总裁”与所谓CMO定义的真正区别,但在他
期刊
调查一下,是哪些人在喜欢S.H.E的《Super star》、《波斯猫》以及周杰伦的《七里香》?不用说,是20岁以下的小青年甚至是十来岁的小毛孩。然而,当微软(中国)有限公司的CMO吴世雄笑眯眯地告诉你,他也是这些歌的“粉丝”时,你有何感觉?年近50岁的吴世雄在扮嫩吗?还是心态确实年轻?  坐在星巴克里,吴世雄的语速很快,但一双眼睛却始终很恳切地看着你。他穿了一件蓝黑色短袖T恤,外边罩了一件白色针
期刊
对一个营销经理来说,最大和最具挑战性的任务,是让销售团队准备好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如果你想生存下去,你就必须持之以恒地改进你的工作,时刻牢记一句话:“好,更好,最好。永不停息直到好变得更好,更好变得最好。”    如果你认为成为营销经理是一件容易的事,那么看看下面这些经验丰富的营销经理在回顾他们所学到的东西时所揭示的真相,尽管他们有些避轻就重。  Dave Anderson有些话想对他13年前领导
期刊
3年更换4个CMO,导致公司策略不断调整,营销组织、流程和体系的频繁变更,对于T公司的伤害可谓不小。但这是一个典型事例,由于营销经理人的频繁流动,影响着企业的兴衰,这样的事每天都在喧闹的中国消费品行业上演。这是成长的代价。企业和经理人都要从中学习并重新寻找自己的期望与定位。在这一过程中,企业主的问题是:一个企业应该如何选择和任用适合自己的高级市场主管?而经理人的问题是:如何寻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企业
期刊
2004年8月23日,离健力宝20周年庆典还差5天时间,在主政健力宝2年7个月后,张海被其他股东逼宫下课。7个月后,2005年3月24日,在即将迎来自己“而立之年”后的第一个生日前夕,张海因涉嫌挪用、侵占健力宝资金而被佛山警方拘捕。这一天,距他闪电般入主健力宝也仅仅过去了3年零2个月。  健力宝,在李经纬时代由辉煌走向悲剧,而“资本动物”张海的入局则使这一悲剧更加悲情。  如今,经过“资本动物”之
期刊
S企业是广州的一家民营企业,从事牛初乳生产由来已久。早在1998年,S执行董事留学新西兰,并从那里引进了新西兰纯牛初乳粉(又名“S纯牛初乳粉”),其落户中国还是头一回。他坚信,牛初乳是个朝阳产业。  然而,2001年,当少数几个保健品企业开始为牛初乳造势时,这个市场并没有像引爆全民的喝奶意识一样蔚然成风。SARS之前,以海王为首的牛初乳广告虽然是铺天盖地,但并未拉动实际消费。对此有人分析,一方面是
期刊
为什么CMO的平均任期只有CEO的1/4    纵观全球,新的通讯技术、细分的客户和不断兴起的针对个人的产品和服务等因素,使CMO的职责越来越具有挑战性。但核心的问题是很多公司并没有把市场任务放到战略高度。而以品牌为核心的公司认识到了这一点,并会聘请一个非常有实力的CMO。因为一个真正以品牌为核心的公司,必须把市场职能放入这个核心中来。  不幸的是,很多公司并没有遵循这一原则,把CMO的作用适当地
期刊
肯德基与麦当劳的“中国之战”进入了高潮,肯德基在2004年年底放出“胜负手”。2004年12月底,肯德基在海南三亚开出中国第1200家店,并高调宣告在店铺数上已两倍于竞争对手麦当劳。    5年时间拉出倍数差距    2005年1月20日,广州,一个被称为“中国南大门”的城市,快餐业的两大夙敌,肯德基与麦当劳的“中国之战”在此进入高潮。当天,肯德基高调宣布:随着广州天河东分店的开业,该快餐品牌已在
期刊
从来没有一个时代像今天这样能让我们更深切地理解“凡上帝目光企及处,皆可交易”(西谚)的含义,也从来没有一个时代像今天一样被营销深刻地影响着社会喜怒哀乐的表情,从不名一文的推销员,到腰缠万贯的富翁,如果营销能力不能让人梦想成真,那么其他方法和手段也不会轻易使人如愿以偿。  正因为这样,在共同通往未来的道路上,当企业成为社会的主导力量时,多数时候,媒体会把更多的关注给予企业。当企业家在主席台上就座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