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功业炳千秋

来源 :世界华文作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xiangf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时光,郭沫若曾把它比做是科学的春天。又岂止是科学的春天?时代的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而文化教育事业受到的泽润,更使人感到清新、爽目。
  顼国成正是在赵县的教育事业刚刚复苏后的1981年被推上教育局长岗位上的,从此,他一干就是十年。这十年的时间,不仅赵县的教育事业得到长足发展,而且把校园文学搞得有声有色。十年的时间,他做出了惠及子孙万代、功垂千秋大业的贡献。出任赵县教育局局长后,顼国成心里并不轻松。劫难后的赵县教育已有了生机。但百废待举,要想恢复昔日的风采,跟上时代发展的步子,就要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出台一批新的举措。
  上任伊始,他便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消除积弊,启用人才,使赵县的教育面目全新,加之八十年代,改革开放的热潮迭起,旧的教育模式已不适应新的形势,教育改革也是势在必行。他的脑海里也开始勾勒着一幅幅新的蓝图。
  从教多年的顼国成,心里清楚,这些年困扰中小学师生的是语文课的学习,尤其是作文,每每使学生摇首蹙眉。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他认准了开辟学生的第二课堂,活跃校园文学,是一条好的途径。
  八十年代,整个赵县的群众文学创作已呈烂漫势头。不少工厂、农村的文学青年结成文学社团,自办刊物;如县棉纺厂出了《野草》,县团委办的《足迹》,大石桥村办的《黑土地》……教育战线自然也不甘寂寞,师范学校刊行了《晨曲》,沙河店镇中办了《春蕾》。为了因势利导,顼国成便和县文化馆共同牵头,在86年秋,办起了文学创作讲习班。学习班除了自己学习和布置创作课题外,还安排了每个星期日聘请省、地的作家、诗人来我县讲课。先后来讲演的有袁学骏、刘小放、王洪涛、边国政等。他们的讲课极大地鼓舞了人们的写作热情。其中我省著名女作家、赵县籍的铁凝的一场报告,把这次学习班活动推向了高潮。
  从此,如开闸洪水,一发不可收。各学校师生热情澎湃,他们自发结社出书。到86年底,全县30余所中学都成立了自己的文学社团,油印刊物纷纷问世,不少刊物还向省、地、县刊推推荐作品,一时间便形成了燎原之势。
  为了利导这种发展的局面,顼国成多次召集各校文学社团负责人开会并请《河北教育》,《初中生周报》,《少年智力开发报》等单位的编辑人员进行辅导。教育系统还对那些辛勤写作、成绩突出的师生进行表彰。如圪塔头教师吴欣在业余时间写出了大量的新闻报道,教育局为他出资辑印了专集《耕耘集》。
  由于局长的人力提倡,赵县师生写作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双庙乡的小记者站成立了,韩村乡的手抄报搞得火火爆爆。针对这些新事物,教育局多次召开现场会,推广他们的经验。
  由此,引发了学生学好语文,做好作文的兴趣,学生们不仅语文水平普遍提高,还有不少的好文章见诸报刊,语文教学出现了一种飞跃。
  正当86年底,顼国成组织的文学讲习班办得红红火火的时候,国家重点社科研究项目——三套集成工作在全国铺开。民间文学是祖国优秀文化的瑰宝,整理和搜集也是提高学习作文水平的途径。对此,项国成慧眼独具,于是在全县师生中掀起了一场搜集、整理民间文学的热潮。
  为了培养典型,1987年3月,教育局在南三相乡中召开了现场会,会上省民协副主席袁学骏亲临指导。如果这是个开端,不久又在南寺庄乡中召开了现场会,在全县制造了宏大的声势,全县四千多教职工,七万多中小学生都投入了这一庞大工程之中。各乡的文学社团,得此际遇,更是大展宏图。他们都开始出自己的民间故事专辑。其挖掘的深度,搜集的广度,恐怕会使当年的蒲松龄都叹为观止。尤其是石塔学校除了搜集整理民间故事外,还开展了学生讲故事比赛,并多次在省地获奖。
  这项活动持续了近三年的时间。三年中,顼国成顶着不少人的非议,终于使民间文学之花,在教育系统结出了累累硕果。教育系统共辑印集成卷5本53万字。县集成卷共收作品210篇,其中教育系统即占130篇16万字,地区集成卷本共发表赵县师生作品441篇约25万字,其中有的在省《民间故事选刊》发表并获奖,这些成绩在全国也是不多见的。
  在这一浩大工程中,学生不仅增强了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而且普遍得到了写作的锻炼,配合了教学,提高了学生的语文水平。
  面对成绩,面对赵县如此多的名胜古迹和优美传说,尤其围绕闻名中外的赵州桥的传说,项国成又敏锐的看到,要把民间文学搞出特包,就要利用自己的这一优势,再进行深层次的挖拙,然后出一部专集。于是结集公开出书的念头在他头脑中酝酿成熟了。
  在省地领导的大力支持下,赵县教育系统确定了重点普查赵州桥的传说和李老爱歌谣。整理赵州桥的传说,以大石桥乡中和它的《晨曦》文学社为主,利用88年的寒假,重新布置了深挖细掘的普查活动。而李老爱是赵县丁村人,在他的家乡,沙河店镇中的师生担起了搜集他的歌谣的重担。
  顼国成为了这两部书的公开出版,奔波劳碌,呕心沥血。他派出以赵增瑞为组长的五人采风组,住在大石桥乡中开始忙碌工作。项国成又亲自冒严寒骑自行车几次到大石桥乡中
  指导工作,并召集大石桥村老人开座谈会。在沙河店镇中,在他自己的家乡,凭着他熟悉的地理环境,为师生提供了不少素材。不论严寒酷暑,不管是搜集整理或是筛选、定稿,他都亲临组织、安排。经过一年多的辛苦努力,1989年,《赵州桥的传说》和《李老爱歌谣选》先后由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公开出版。这两部书还成了我省向国庆40周年献礼的书目。而《赵州桥的传说》还获得河北省五年集成优秀成果长城奖,92年又荣获首届中国北方民间文学奖二等奖。项国成也因此获二次全国奖励和四次省级奖励。
  项国成在赵县教育系统任职的十年,也是赵县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十年,因而教育战线的模范教师也像雨后春笋般遍布赵县人地,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象一支支蜡烛,闪烁着熠熠光辉。
  为了表彰他们的业绩,也为了给全体教师树立典范,使之学有榜样,同时也为教师开辟一个写作园地,项国成从84年开始,组织师生编写报告文学集《红烛集》,用来颂扬那些为教育辛勤工作、成绩卓著的教师们。   《红烛集》里,有年近花甲、耕耘半生的老教师,也有初露锋芒、勇于开拓的教坛新秀,这些教师都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获国家级奖励的班主任,或是获省级奖励的优秀园丁。
  《红烛集》从84年开始到88年止,共出了6期,向人们报道了108名优秀教师。89年,地区《太行文学》出了一期赵县教育系统报告文学专集,专集共发了l1篇报告文学。
  为《红烛集》执笔的作者,有教师、有学生。他们出于对写作的爱好,在业余时间纷纷练笔。虽然这些作品还很粗糙、稚嫩,但对赵县教育事业的推动,却起了无法估量的作用。它激励了不少教师,使之坚定了为教育事业献身的决心,使赵县教育呈现了花团锦簇的局面。
  几乎与《红烛集》刊出的同时,项国成又开始了一个新的尝试。为了给全县四千多名教师、七万中小学生开辟一块块试笔的园地,也为了使每个教师把自己的教学心得、体会能升华为理论。从1985年开始,顼国成在教育经费拮据的情况下,在教育系统创办了自己的刊物《赵县教育》。这个刊物虽属季刊,但刊物里包罗了中小学课程,如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各个领域的论文和学习心得体会。开辟的栏目很多,如“教学体会”、“作文选评”、“德育园地”、“第二课堂”等等,此刊物一出,便成了师生的知心朋友。
  《赵县教育》从1985年开始。作为内部刊物,到1 992年底停刊,共出了三十二期,计有二百七十五万字。师生们把自己的论文、教案、教学心得,连同诗歌纷纷寄来。不少优秀论文被上一级刊物采用,极大地促进了教育工作。《河北工人报》、地委宣传部《宣传动态》先后撰文肯定了这种作法并进行了表扬。
  为了给赵县的教育保存一个完整的资料,也为了树立典型,激励当代惠及后世,从1986年开始,顼国成便组织了一套人马,在原进修学校安营扎寨,开始了气势磅礴的志书编修工作。
  赵县一共有二百八十多村,三百多所学校,这些学校的规模以及从建立到发展的状况怎样呢?为了全面系统地了解,他让教育志编纂小组首先搞一部《赵县学校概况》。
  在他的精心安排下,小组成员足迹遍及全县二十八个乡三百多所学校。他们进行了详细的普查,经过一年多的奋战,一部十七万字的《赵县学校概况》编印出来了。书中详细地介绍了全县每所学校的建立发展情况,成了一部可资查证的宝贵资料。
  《赵县学校概况》的刊印,成了编写教育志的前奏。紧接着,教育志编写组的同志内查外调,搜集资料,开始了《赵县教育志》的编写。
  这部志书所搜集的资料,上自春秋,下至1989年,重点记述了1902年新学堂兴办以来赵县教育曲折发展状况,不虚美不饰过,真实地记述了赵县教育发展的历史,成了赵县教育界一部弥足珍贵的乡土教材,同时起到了鉴史、资政的作用。
  《赵县教育志》在顼国成的大力支持下,在编写小组的辛勤努力下,历时4年,到1991年,一部43万字的宏篇巨制终于问世。这部书填补了赵县历史上教育史志的一项空白,在1993年荣获河北省地方志第二届优秀成果三等奖,为全县人民留下了一部宝贵的资料。
  十年,不过是历史长河中的一个小浪花,但人生能有几个十年,有的人可能在十年里虚度年华,两手空空;有的人可能忙忙碌碌,为自己的生活奔波。而顼国成主政赵县教育十年,生活清贫,两袖清风,却踏踏实实地走过了这段路程,为赵县的子孙后代留下了一份宝贵的财富,也在自己的人生旅途上留下了一串清晰的脚印。
其他文献
“高宝,从今以后,我就陪护你跟车出门跑运输,两人在一起,好歹是个伴儿。”这天,女人丁秀见男人高宝把一辆崭新的载重自缷大卡车提回家后,她对男人说。  “什么,你陪护我跟车出门跑运输?那家中农田怎么办,巧巧的学习谁来辅导?”高宝不乐意地问女人丁秀。  “家里就那三四亩地,你老爹、老娘无病无伤,身体健康,他们辛苦点就是了。关于巧巧学习,你老爹当过几年民办教师,他辅导巧巧学习、做作业沒问题吧?总之,我要陪
期刊
践行誓言不歇肩,赤胆忠心作奉献。顼国成,这位50年代的共产党员,六十年来践行入党誓言不错辙,离岗不离心,退休不退志,赤心向党,创新工作,自觉奉献,深居陋室,胸怀天下,用一颗忠心,满腔热血,铸造辉煌的业绩。2004年以来,先后4次被市委组织部、市老干部局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01年6月,顼国成被河北省委命名为全省优秀共产党员。  由于门市搬迁,我和顼老已近在咫尺。门市的琐事常把我拴的死死的,心也
期刊
岁月在指间流淌。我以前追求的人生梦想,似乎被浮华淹没了,被炫耀代替了,被虚荣蒙盖了。红尘滚滚,物欲漫漫,在喧嚣的尘世里,有太多的人喜欢刹那繁华,拒绝淡泊宁静,从而造成了世上的纷乱扰攘。有时候,我常常想,什么时候,能多一些索取,讲奉献,追求至真至美至善境界的人,那么,我们这个社会一定会呈现出一派祥和安宁。无论是在熟悉或陌生的环境中行走,当目光触碰到一些人、事、物时,时常感到惊喜,能在林立的高楼中体味
期刊
顼老过生日,我自然兴奋不已。老人和妻子也很激动,又是说往事,又是让捎话。  我父亲、母亲全健在,跟顼老是同龄人。当听说我到县城为顼老祝寿时,二老争着让捎话,祝福平安健康。因为二老知道,我这个性格内向的农民儿子,若不是遇上了顼局长,恐怕就不会有我的今天。有一次顼局长让我到他办公室,我不知有何事,到后来才知是要为我出一本专集。我想,全县那么多教师,单独为我出一本专集,我体会到这是对全体普通教师的鼓舞。
期刊
蔚蓝的天空上悬挂着暖暖的冬阳,  馨香的蛋糕上跃动着橘红的烛光。  高朋满座,为一位耄耋老人祝福;  欢歌笑语,飞自每一个人由衷的心房。  有人称他是“赵县文学史上的里程碑”,  有人赞他是“槐河岸边挺拔的白杨”……  他是一名优秀共产党员,  名副其实的“中国脊梁”!  他曾任赵县教育局局长,十年岗位谱华章。  坚持原则、清正廉明,堂堂正正、坦坦荡荡。  重视师资队伍建设,狠抓任职技能培训;  
期刊
我说的这位共产党员,在赵县、乃至整个石家庄市,在学界、老干部界,大都知道他。了解他的都知道:他是一位刚直不阿、忠心耿耿、身担道义不卸肩的真正共产党员。他的故事,广泛传颂。  他就是当年赵县教育局长,现任赵县关工委副主任、赵县求索是社社长、赵县作协名誉主席、沙河店离退休党支部书记、沙河店关工委主任等职务的顼国成同志。他今年虽已逾八旬,可精神矍铄、步履轻快、声音洪亮、思维清晰,热情似火,真不像年迈老人
期刊
其 一  常忆二十六年前,红烛熠熠亮教坛。  集成手抄讲习班,力挺教育大观点。  求索探路举令旗,古桥洨水梨花艳。  不务正来何所惧,心胸坦荡任评判。  退而不休情益浓,老骥伏枥志更坚。  笔耕不辍著诗文,扶持后生出新篇。  致力关工遍足迹,鼓吹文化进校园。  不是一人勤耕耘,哪有满园花灿烂。  其 二  师长忘年一老乡,廉洁敬业好局长。  共产党员永不老,青史垂名人敬仰。  星  流星,虽灿烂,
期刊
我是一个沙河岸边长大的孩子,  从小在它宽广的胸膛上奔跑嬉戏,  这里有温暖的沙滩,美丽的贝壳和石子,  一棵棵高大的垂柳浓荫弊日。  这是一条曾经的大河,  日夜奔流,波澜壮阔,  可是今天,它的乳汁已经枯竭。  但它千百年冲积的土层依然肥沃,  小麦、玉米、花生、棉花,  年复一年,在这里疯狂地生长着。  想起你,我常常会想起沙河,  因为它是我们共同的母亲河,  我们的祖辈在沙河岸边繁衍生息
期刊
二○一二年四月三十日晚,撰写了《第三只眼睛看中国》、《第三只眼睛看世界》,以及《天伤》、《天祭》、《天爵》、《地魂》、《大玩主之地殇》、《北京教父》等一系列作品的学者王山,再也不想说废话了,不想费尔巴哈了,不言不语不当思维的苇草了,因病医治无效,与世长辞,享年六十岁……  五月六日那天,我参加了他的葬礼。葬礼我参加多次了。过了耳顺的年纪,别说长辈们都“耄耋”以上了,就说同辈们、晚辈们中,天有不测,
期刊
许多年过去了  不曾忘记您洁净而慈祥的面孔  河流一样流淌着您的关怀和培育  一直都会热泪盈眶默默承载着您的润泽  一直想给您写一些字,想了很久,很久  不知道哪些字能够准确表达我对您的感恩和敬仰  时光断了,文字枯竭了  遗忘了许多旧事的浮光掠影  而一直青翠不衰的是您的关怀  一直是您强力的精神推动着我和许多崇敬您的人前进  一天,张老师来电话说  给顼老写一首诗吧  我的泪水突然模糊,找不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