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建设与风险机制分析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yrabbi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地方高校协同创新中心是实现高校与科研院所、企业互动的平台,旨在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科技保障。分析了国内外协同创新的研究现状,以及辽宁省地方高校协同创新现状,提出了地方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思路,研究探讨了协同创新中心的激励政策和风险共担机制。
  [关 键 词] 地方高校;协同创新;风险机制;良性循环
  [中图分类号] G640,G642.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01-0018-02
  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中,提出将协同创新提升至国家战略层次,通过体制创新和政策引导,鼓励高校同科研机构、企业展开深层次合作(即“2011计划”)。该计划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不但指明了高校发展方向,而且对企业科研动力不足给出了体制上的创新思路。高等院校是基础研究的基地,也是人才培养和创新之地。对高等院校来说,协同创新既是压力也是发展的动力。
  一、国内外协同创新的现状
  协同创新(Collaborative Innovation)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员彼得·葛洛首先提出的,该学者认为,“协同创新由自我激励的人员所组成的网络小组形成集体愿景,借助网络交流思路、信息及工作状况,合作实现共同的目标”。国外协同创新注重政府引导,高校注重教学、研究和应用一体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探索高等学校与行业、企业密切合作共建的模式,推进高等学校与科研院所、社会团体的资源共享,形成协调合作的有效机制,提高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能力”。在政策的层面上给出了协同发展的方向并且激励各高校、研究所和企业展开深层次合作。近年来,由政府、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组成的协同创新中心不断涌现,并且在地方经济建设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与此同时,相关学者也纷纷对协调创新推进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展开研究。然而,协同创新中心应如何良性发展以及对风险的应对机制目前还在探索中。
  二、辽宁省地方高校协同创新的现状
  辽宁省高校对接产业集群协同创新对经济贡献比率也逐年递增。辽宁省现有本科地方院校58所,基本涵盖所有大学门类,这为与企业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013年,在辽宁省政府牵线搭桥和协助下,筹建“辽宁2011协同创新中心”10家,其中包括辽宁大学牵头,东北财经大学和辽宁师范大学参与的东北地区面向东北亚区域开放协同创新中心以及东北大学牵头,辽宁科技大学和沈阳工业大学参与的辽宁省特种优势资源高效清洁利用协同创新中心等。截至2013年底,辽宁省高分子材料技术研究中心等共70个科技平台已经为辽宁省重点产业群企业转化技术达373项。
  三、地方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思路
  (一)地方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布局应重点服务于省支柱产业布局
  地方高校协同创新与国家重点高校的协同创新布局不同,地方高校协同创新应该重点服务地方支柱产业布局。以辽宁省为例,辽宁省作为我国的老工业基地,长期在计划体制下发展,深层次的结构、机制矛盾是非常突出的,装备技术老化,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不强。辽宁省侧重点在于深入推进装备制造业发展,着力推动汽车产业、医药、电力、化工、飞行器制造支柱行业发展。多主体协同利用资源,整合各团队优势,做好校、科研所、企业的紧密衔接,形成有序的产业链条,让协同创新成为企业发展的原动力。
  (二)在大学周围建立高新产业园和高科技实验室,注重提升校企合作,并由政府主导建立合作研究机构等,重视基础研究和成果转化
  高校实验室应实行“开放、联合、共建、共享”的运行机制,聘请相关企业、国内同类专业重点院校和有关科研机构的领导和专家组成技术攻关组。鼓励企业投资、社会资本进入,与高校共建重点实验室,在保持东北地区优先技术研究平台的基础上,继续发挥优势,更好地开展专业领域的前瞻性、关键性的技术攻关与合作,为行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知识支撑和人才支撑。加强重大关键技术的攻关和新产品开发,加强科技成果的转化,加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实现合作双赢。
  (三)地方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应该注重对教学方式的改革创新和人才培养
  高校应积极转变观念,改变单纯教学型的书本灌输方法,提高实践所占比重,鼓励学生多接触企业工程师、科技人员。也可以通过协调创新,实行本科生科研制度,全面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不但可以在课堂教授学生课本上的知识和实验方法,而且可以对实际企业项目例子进行分析,实行项目教学。优秀学生可以进入实验中心深入学习,加强他们的实践能力。特别是研究生,是科技创新的关键力量。地方院校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持续不断地进行教育改革,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社会环境适应能力,更好地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四、协同创新中心的激励政策和风险共担机制
  (一)政府层面的顶层激励政策
  在市场竞争环境下,培育协同创新中心除了专注于协同创新科技研发和产品外,制定符合现代化市场运行的激励政策和风险共担机制也是切合现实的,更是协同创新中心形成良性发展的必要前提。目前,政府部门需要成立一个专门部门,统一协调地方高校协同创新中心,调配相应的资源帮助其发展壮大。同时,政府部门需要进行顶层设计,协调好地方高校、科研所和参与协同创新的单位,明确各方的责任人和考核协同创新中心,应该摒弃大而全的思想,报有所得有所失的考虑,对要求年限不达标的协同创新中心,对政府的资助即时退出,对发展效果好的协同创新中心要进行配套帮助。鼓励高校设立技术许可的产业联系办公室,建立管理发明创造和科研成果商业化的体系。
  (二)建立现代化股权机制
  协同创新中心要建立现代化股权思路,协商好地方高校、科研所和企业的智力、仪器、人员、资源进入的股权比例,鼓励效果好的协同创新中心对科技人员、教师、高级技工进行奖励。对风险有足够的预警,共同按比例承担风险。这里可以引入风险投资和保险公司,为大型项目做好万全的准备,政府予以过程监督。
  综上所述,地方高校协同创新中心是实现高校与科研院所、企业互动的平台,其宗旨在于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科技保障,服务于省支柱产业布局。高校参与协同创新不但能够提升高校的创新能力,而且能够为地方培养和输送大量创新型人才。但同时也应注意,建立现代社会的协同创新中心的风险机制,为中心的良性循环做好保障。
  参考文献:
  [1]周作宇.协同创新政策的理论分析[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3(1).
  [2]解学梅.中小企业协同创新网络与创新绩效的实证研究[J].管理科学学报,2010,13(8):51-64.
  [3]叶仕满.协同创新:高校提升创新能力的战略选择[J].中国高校科技,2012(3):16-19.
  [4]熊励,孙友霞,蒋定福.协同创新研究综述:基于实现途径视角[J].科技管理研究,2011(14):15-18.
  [5]刘燕,曹卫兵,谢祥.国外高校发展协同创新的经验借鉴[J].中国高校科技,2014(8):7-9.
  [6]赵哲,董新伟.地方高校协同创新的问题分析与路径选择[J].高等农业教育,2013(8):16-19.
  [7]李东旭.对斯坦福大学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0(4):81-82.
其他文献
[关 键 词] 中职德育;三自教育;实践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05-0024-01  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为社会发展培养基层劳动者,特别是具有高素质和专业技能的劳动者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随着人们思想认识的转变,中等职业教育越来越受到国家和普通民众的重视。但由于人们长期以来对职业教育的偏见,职业学
期刊
[摘 要] 职业道德教育是学生思想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以职业道德为核心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这项教育是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主要针对目前中职学校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为切入点,以新疆幼儿师范学校为例,结合教育教学实践,提出针对性强的、可操作的教育策略。  [关 键 词] 中职学校;职业道德教育;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
期刊
[摘 要] 针对学生MHK过级率低的现状,为学生MHK过级率的提高而提出了一些策略。  [关 键 词] 学生;MHK;过级率  [中图分类号] H19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05-0039-01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而语言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当下,社会的发展越来越需要更多的技术型人才,特别是南疆地区。作为中职生,不仅要有精湛的操作技术,而且要有
期刊
[摘 要] 《计算机网络技术》 校本教材开发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在企业调研、典型工作任务归纳的基础上,把真实场景引入教学中,选择典型的网络职业工作内容结合学生能胜任的工作任务为核心单元形成学习项目和任务,开发出符合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和学校实际情况的校本教材。  [关 键 词] 工作过程;工作任务;计算机网络;校本教材  [中图分类号] G71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
期刊
[摘 要] 从分析中职学校旅游专业学生非专业能力“内涵”入手,从企业和社会、中职学生个人成长、提高工作效率和提高旅游专业能力的需要几个方面论述了旅游专业学生培养计算机非专业能力的重要性。  [关 键 词] 旅游专业;非专业能力;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 G718.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05-0066-01  一、旅游专业学生非专业能力“内涵”  中等职
期刊
[摘 要] 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中等职业学校对推动地方经济发展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而社会需求又制约着职业教育的供给,劳动力的流向,影响着职业教育的专业结构和专业设置。因此,中等职业学校要合理设置和调整专业,适应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需要,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关 键 词] 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  [中图分类号] G718.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
期刊
[摘 要] 百一测评专注于考试云服务,是中国首家测评及服务(TAAS)网站和最大职业技能题库。初探百一测评平台在技工院校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及其实践,分析了将该平台引入教学中的作用和需解决的几个问题,以期促进该平台在技工院校教学中的广泛应用。  [关 键 词] 百一测评;平台;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 G718.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05-0088-0
期刊
[摘 要] 职业能力视角下的职业院校管理学课程,应以强化学生管理技能、提升管理素质为目标,以工作岗位实际为导向创新教学模式,以基层作业单位——“班组管理”为依托,对职业院校管理学课程进行设计研究,从教学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模式、课程资源、实训基地、考核形式这六个方面进行研究,以本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班组管理》为例,研究建设符合职业院校不同专业特色的管理学课程。  [关 键 词] 职业能力;
期刊
[摘 要]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国民和社会发展公告》近五年的统计分析,2010年至2014年,五年中职累计招生4035.4万人,数目庞大。全国初中毕业生进入普通高中与进入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人数接近1∶1。但令人担忧的是,近年来相关专家在对大量中职学生的研究中发现,部分学生出现了较严重的厌学、人际关系敏感、抑郁、适应不良、偏执等不健康的心理问题。所以,对中职学生的管理,成了国计民生的问题,对维护社
期刊
[摘 要] 学校管理的群众性原则提出了学校管理应该是全员管理。学生是教学活动的接受和实践主体,他们参与、感受、体验整个教学过程,是学校所有教育教学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检验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活动成败的唯一尺度,如何从学生的视野出发,探索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思路,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积极性,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无疑意义深远。  [关 键 词] 学生管理;学校管理;评教活动  [中图分类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