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结论

来源 :中外烟酒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huimin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武夷岩茶在全盛时期,年产数千担,历年因受兵戎及世界不景气之影响,一落千丈。近年来据笔者精确之调查,统计全山茶叶产量,已不及四百担,十一之比尤不逮。现全山茶园荒芜,茶厂坍塌满目皆是,是故此优越之天产—茶之上品将一蹶不振,或有湮没之一日,如何图此天产之复兴,实为闽省主政者日夕不忘之要事,前有省茶业改良场之设立,后有规模宏大国省合营之示范茶厂,今之全国茶叶研究所,地点均设于武夷从事改良,负起复兴武夷茶业之重大使命。岩茶制造手续,极为复杂,费工甚大,各种步骤都合科学原理,或可称已尽手工制茶之能事。笔者在山三年,对武夷茶之认识尚嫌不足,对于栽培及采制上应兴应革之事,尚未敢于妄断。兹敢于篇后就管见所及,提出改进意见一二,果足供热心茶业研究者之参考,则幸甚矣!
  武夷岩茶之品质虽佳,但因生产成本过昂,照一九四零年岩茶生产成本计算,由生产者至消费者平均价值每斤六元五角,一九四一年估计价值十五元左右,其中较好之奇种每斤数十元数百元者,亦不属少数,若以产地崇安之物价及工价为准,当可称为茶品中成本之最贵者。如此昂贵之茶品,仅能消费于上中阶级社会之消费者,一般大众实无福享受。是以岩茶国内实体既极狭小,国外除南洋群岛一带华侨因习惯及治病关系,尚可出高价消受,其他市场概被贱价台湾乌龙所抢夺矣。仅凭品质之优,实不足与价贱货多之外茶相竞争。今为发展岩茶茶业扩展世界市场,非根本求生产成本之减低不可。但欲求生产成本之减低,应力求全部产制方法之改善,今复择要分述如下:
  第一节栽培方面
  1.留优去劣选育纯种—武夷现有茶园品种甚杂,除水仙、乌龙、铁观音等树种由于无性繁殖,品质较低而外,菜茶一种若细为分别,恐不下数百种,一园中之茶树,先后伸叶相差时间,达四十余日,同丛茶树,其枝叶不同者,处处可见,此不仅使操作困难,且采制时不同茶叶混杂,品质降低。是以茶树选种,留优去劣力求品种纯粹,然后采用无性繁殖,保持品种之佳良,此为岩茶改善中之急务,现全国茶叶研究所设立是地,此项工作当可胜任。
  2.集约之栽培—现有茶园中十之五六茶树寥寥无几,园地多未能利用,栽法即欠合法,无一定之距离,且因不同品种杂植一园,耕作修理,均极费工。如慧苑岩年产千余斤茶,所费于茶园耕作管理于弥陀岩之七百余斤茶相差无几,何也?一茶园栽培较为集约,一即地大茶少,徒费人力,是以茶树品种分开栽培,茶园之中,应力求合理栽植,使地无空隙,以使单位面积产量之增高,对于产制工作均较省而便利,成本自可减少。
  3.茶园之更新—武夷各岩茶树树龄达八九十年或数百年者甚多,俗以树老为贵。古山中古老茶树,美其名曰“唐树”、“宋树”,从未加以整枝台刈更新,故茶园十之七八均枝干枯柿,鲜叶无多。茶树为永远作物,年久不予更新,枯老枝条萌芽力弱,直接影响鲜叶之产量,故茶树之更新,在武夷各岩,亦一刻不容缓之要举。茶树更新,不致影响品质之劣变,且因茶树欣欣向荣,鲜叶产量得以增加。据笔者调查,一株六年生水仙,较一株二十年生水仙,其鲜叶产量超出二倍有奇。台刈之后,每年略剪枝,以助长生育,且以减少病虫害之传播,实一举数得之事。
  4.施用绿肥—武夷茶园素不施肥,茶农均迷信,茶树施肥易使品质劣变。常三五年于茶园填土一次,称之为“填山”,填土须搬入园外肥土入园培壅,此即加肥于茶树之举,唯填山须砌筑岸,工夫浩大,如能于茶园中倡植绿肥,茶园土壤,即可减少雨天之冲刷,且直接增加土壤肥分,并以免除杂草繁衍,土壤可获长久疏松,候绿肥长大,耕入地中做肥料,以供茶树之吸收,鲜叶生长必然茂盛,采茶次数可增加,即免去施肥之弊害,与填土之耗费,且耕作管理均感省力。故茶园倡用绿肥,实为减低工费,提高茶树品质之妙计。
  5.病虫害之防除—岩中茶树病虫之为害,可称不烈,但如煤病、植物寄生苔、茶椿象等之为害,尚不可忽视,应由指导机关指导全山茶农防除之。
  第二节 制造方面
  1.合理采摘—现行岩茶采摘,有嫌滥采,此应为包头采制制所无法避免之弊端。因岩茶每年仅采一次,茶农每候茶叶伸展至三四片叶始行开采,间或候至六七片叶始采,采时连同幼枝杆叶全部采落,茶叶经此一次重创后,若无相当时间,绝无法恢复原状,采下之叶,因粗幼混杂,制作困难,即费工拣剔,且影响茶叶品质,是故茶树之行滥采,实百害而无一益,惟茶农眛于习惯未加改良,似应由指导机关,会同厂主,切实宣传指导,实行监督,避免行一年之滥采,而影响他年产量减低。
  2.采青分级—茶青分级对于茶叶制作,有莫大便利。盖茶青分级,粗嫩分别制作既便利省时,品质亦可间接提高。山中各茶厂对茶青分级,原没有分级筛,于茶青入厂后,过筛分别老嫩,今已废用多年,兹丞应予提倡复用。
  3.采用简便机械一省人力—岩茶制作上最费人力者即茶青入厂处理一部分工作,如做青摇青等。如岩茶可能采用安溪茶师所倡用,用天竹篓悬于屋梁,放入大量茶青,以二人上下抖动,茶青即可着力翻转,且于使茶叶边沿细胞破坏发酵作用与用手做青并无二致。而一次摇青数量可增六七倍于手做时之多。又如炒锅之时用两手,锅温既高,叶片水汽又会烫痛人肉,如可用木质如手状之炒青杓协助,则茶青可炒较热,而无须两炒两揉之麻烦,可省力不知凡几。他如揉捻,如可改良利用小型轻便揉捻机,或可代替揉捻时之人力,凡此等等,在岩茶制造中,均易举而收效必大之事,研究机关,对岩茶改良工作似应着重于此,使数年后,机制岩茶得闻于天下,使武夷产量日盛,其名益彰。
  4.岩茶精制就岩厂进行免除茶庄精制之浪费—岩茶精制实分二次进行,一在山麓茶庄,一运至各地茶叶店后。茶庄之精制,实将茶分级后略为精拣,筛出茶末而已。茶叶店则须拣剔纯嫩幼芽,使岩茶变为红茶状,其实乌龙茶之特质乃半发酵叶,其外观当无须红绿茶之齐整美观,笔者以为粗精制及茶叶店之再制,三者均可就岩山进行,所添用不过一二茶师及若干拣工而已,可省无数人力时间、纸张油火薪炭以及其他无谓开支。此事经数次与山麓各茶庄庄主及岩厂包头商谈,均认为方法颇善,既省耗费,且茶叶免因多次开箱审查解包,筛簸拣剔,致固有茶芬郁气味走失,一九四一年即有数岩主采此建议,就粗制后加工精制,据云成本可减半矣。
  第三节 组织方面
  1.组织制造联合厂—武夷全山不过纵横二十里,茶园计六千零十五亩,茶厂数达百家左右,若能就组方面将茶农组织健全,联络各邻近茶厂包头,合组一联合制造厂,附近茶厂合并采摘制造,可省无数工费杂支。至于平时耕作管理,如可合作,对工作无不便利。若谓有缺点,则必为组织不良所致,绝非理论之不合,此可配合政治力量,或用政府管辖在岩茶厂为示范,先实行以为茶农表率,则进行必可获顺利。如联合厂可以成立,则管理监督,可较认真,茶叶制作,品质可望增进。
  2.组织茶农—组织茶农为茶叶改进之基层工作,茶农经组织后,政府可予贷款救济,且直接可接受指导,同时在产制方面,亦可彼此合作,相互利用,协力耕作,无形中可减省许多物力、财力、人力。
  第四节 运销方面
  岩茶为内销茶,且销售市场多在闽南各地,广东、潮汕及南洋群岛,华侨分布各地区,每年消费量,抗战前为数极其可观。自抗战后因交通受阻,运输困难,茶叶销路阻滞,且政府加以统制,使茶商无法自行设法运输,新旧茶积于山中,不知凡几。政府如有维持武夷天产之决心,应使此内销茶,在国内各地运输便利,由政府协助茶商运输,并代为保险,一面设法推销到各沦陷区中去,岩茶系一嗜好品,即属内销茶,亦不致被敌利用以结汇套回法币准备金,故当无资敌可能。并配合政治力量从事宣传,使此天产确能消受于广大民众。
  上述数端为笔者所见,信笔写了,虽谓老生常谈,不足以言贡献意见,但事贵在实行,如可照计划进行,则岩茶之复兴,当不知如何困难,愿与诸君共勉之。
其他文献
博主简介:  马来西亚紫藤文化企业集团茶艺学习中心主任、讲师。  马来西亚光明日报每周专栏《茶潮》作者。  中国海峡茶道杂志每月专栏作者。  著作《喝茶慢》。编著《约会中国茶》(合编)。  马来西亚国民大学分校宿舍村华文学会茶道讲师。  中国福建漳州科技学院(原漳州天福茶职业技术学院)客座讲师。  于《中外烟酒茶》杂志《问道·中国茶》专刊1月刊至6月刊,作者曾发表有关英国茶道的茶会形式、茶法形成、
期刊
这就是“狂人”简伯华。他品性中的“狂”,既是拓荒者的狂野,又是对茶叶的深深之爱。他骨子里透出的精神,就像茶一样韵高致静,却沉稳醇厚、深重绵长。  一辆破自行车拖出的“皇冠”  简伯华是湖南怡清源茶业有限公司的掌门人,是一个集内敛与狂放、淡泊与狂热、低调与狂野于一身的人,也是一个真性情的企业家。他的口头禅是“老子不信邪”,语气中有一种傲狂,骨子里散发出来的,却是面对困难时的坚韧和无所畏惧的凛然。他的
期刊
感谢读者对《中外烟酒茶》的支持与互动,应广大读者的要求,特推出《武夷茶知识问答》,欢迎广大读者继续踊跃提问,共同普及茶文化知识。  问:有人说,好的武夷岩茶是不是也不怕冲泡太浓。这种浓苦与劣质茶的浓苦有什么区别?  —福州,茗粹坊  道:岩茶冲泡太浓,超过品饮者的最佳浓度时,均会感觉浓苦,影响茶叶滋味。但高档岩茶的浓苦与劣质茶的浓苦品饮时,感觉起来是不一样的,好茶的浓苦有强烈和持久的回甘,且齿颊留
期刊
2006年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被正式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让武夷岩茶丰厚的文化属性得到了进一步的固化和提升,大红袍由此取得了难以撼动的“国茶”地位。武夷岩茶生长地域的特殊性、品种的多样性、制作工艺的典型性、文化的丰富性集中体现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块金字招牌之上。按照传统技艺制作出来的武夷岩茶(大红袍)不但品质卓越,还具有巨大的文化附加值,通过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夷岩茶(大
期刊
人生难得慢下来,慢下来自然就静了,静了自然就有所思了。  从来说上下就是相对的,上晓起村自然是相对于下晓起村而言。对一般人来说,到了下晓起村就够了,但对于我们这些爱茶之人,到了婺源以后,最想去的地方还是上晓起村。  上晓起村被称为“中国茶文化第一村”,来之前,我并不以为然。同来的老余也是不轻易接受“第一”说法的人,他好奇地说,倒是要看看这个“第一村”是怎么个“第一”法。  我们从下晓起村出发,沿着
期刊
北京市茶业协会作为行业职业技能培训的专业权威机构,连续多年开展了评茶员(师)、茶艺师(技师)、茶叶加工工(师)等职业培训,为茶行业培养了大批技能人才,输送了一批技术精湛的高技能人才。2012年6月又成功举办了第十五期评茶员(师)培训,全国供销总社职业技能鉴定中心梁生明、陈斌等领导莅临考核现场指导监督。  北京更香茶叶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1998年,注册资本4000万。下设7家全资子公司、拥有200多
期刊
如果将这一由外来者带来的茶叶流动的过程,纳入到国家乃至全球的宏观社会历史背景下来看,这一小地区范围内茶叶流动的背后实际上是整个世界体系的形成过程。  选择晚清民国时期闽北山区的茶叶贸易做我的博士论文选题,缘自一次看似偶然的经历。  2007 年10 月,为完成福建省社会科学重大项目“海峡西岸文化生态保护与遗产研究”,项目组包括笔者在内的一行五人先后在闽东畲族地区、闽南漳州、闽西永定以及闽北的武夷山
期刊
2012年6月16日至19日,“2012北京国际茶业展”、“2012北京马连道国际茶文化节”、“第十二届中国普洱茶节”(以下简称一会两节)在北京展览馆和北京市马连道商业街成功举办。  全国政协副主席白立忱,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杨传堂,北京市政协副主席马大龙,云南省委常委、省政府党组成员李培,云南省政协副主席顾伯平,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王庆,北京市西城区区委书记王宁,普洱市
期刊
政和茶何时才能走出替身的阴影?政和人是否应该安心于目前的产业现状,匍匐在白茶和金骏眉的大旗之下,做一世稳稳当当的生意?如果政和茶业想重塑897年前的辉煌,需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  政和县遂应茶场的叶功园先生出生于锦屏,祖辈一直以茶为生,在当地制茶的人中算得上文化人。他曾经通过三年的函授学习,获得了福建农林大学乡村管理的大专文凭,甚至还无师自通地提出了“乡村文化营销”的概念。在锦屏采访期间,叶先生禁
期刊
本刊协办单位武夷山市茶业同业公会各地分会  您还可以在以下站点阅读到中外烟酒茶杂志《问道·中国茶》专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