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本质的丰富性,多样性以及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认识

来源 :青海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oh__52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本质是事物的根据,是构成事物的特点、事物的内在联系,发生于事物内部的深刻过程。把握事物的本质,在人的认识活动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从根本上说,人们认识事物,就是认识事物的本质,认识发生在事物内部的这种深刻过程。黑格尔说过:“存在的真理是本质。”(《逻辑学》上卷,第133页)“我们常认为哲学的任务或目的在于认识事物的本质,这个意思只是说,不应当让事物停留在它的直接性上,而须指出它是以别的事物为中介或根据的。事物直接的存在,依此说来,就好象是一个表皮或帷幕,在这里面或后面,还蕴
其他文献
<正> 中国的经济列车沿着改革开放的路线驰过了十四年的历程,人民生活改善了,国家富强了,改革开放深化了。现在它正迎着“南巡”的春风,沐浴着十四大的艳阳,高速地奔向小康、奔向中等发达国家的行列。 然而,有谁能忘记,这中间包含的中青年经济理论工作者的心血和汗水?他们为改革开放设计方案,为改革开放实践鸣锣呐喊,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一位著名经济学家曾说过,如果要对中青年经济学者的功绩作一个比较公正的评价,那么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中青年学者,在一定程度上就不可能有改革开放的成功。任何
<正> 宗法是宗族以内的一种法权关系,是以父系血缘关系为基础决定政治、经济、军事、祭祀特权的一种等级制度。①它萌芽于龙山文化晚期,形成于夏商,完备于周代,②以后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瓴域,形成了一套颇具特色的宗法文化系统,古代文论处在这个系统中,不可避免地带有宗法文化的系统质。本文认为,宗法文化主要是通过“人教”文化、“向心”文化、“征古”文化、“天人合一”这样一些文化形态对古代文论发生影响的,它影响所及,广被古代文论的方法论与价值论、术语系统与思想系统。本文考察“人教”文化对古代文论的影响。
<正> 在我国古代庞大的诗论体系中,有两条影响极巨的理论观点,一是《尚书·尧典》的“诗言志”说,一是陆机的“诗缘情”说。 两说的蕴义是什么?它们的关系如何?学者们的见解不尽一致。 比如对《尧典》的诗言志,朱自清先生认为:“‘言志’的本义原跟‘载道’差不多,两者并不冲突。”周作人则持相反的看法,认定“言志”与“载道”分属于“两种潮流”。对诗缘情的理解也一样对立:
<正> 以本世纪70、80年代之交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实行为契机,我国农业结束了长达20余年之久的低速增长态势,一跃出现超常规高速增长。正当举国上下沉浸于农业生产责任制所呼唤出的巨大农业潜力余威时,农业生产却从1985年开始陷入剧烈的结构波动璇涡之中而踯躅不前,历经4年徘徊,粮食生产才重新上扬。
梅河口市地理位置优势,是长白山区出入松辽平原进入环渤海经济圈的咽喉要道,历史上就是吉林省东南部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商埠重镇。1985年改设县级市,是吉林省计划单列市
【正】 1987年1至9月份,我院共受理各种相邻纠纷案件10件,配合有关行政部门调处相邻纠纷共38件。这些纠纷的发生,多数是相邻双方当事人间因弄堂、通道、宅基地使用问题引起的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中国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城市化率已从1978年的17.92%增长到2010年的49.68%。中国即将迎来大规模的城市化。城市是能耗与碳排放最主要的来源。城市生活的不同层
<正> 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发展。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丰富、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尤其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些基本原理。 方法论的启迪 首先,邓小平同志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劳动力是随着科学和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发展的”思想的基础-土,根据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并向现实生产力迅速转化的现实状况,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把马克思恩格斯
<正> 我国的世界经济理论研究,实际上是在1978年以后才起步的,十多年来有了较大的进展和突破,有必要对它作一番哪怕是极简要的历史回顾。 我们认为,10余年来,世界经济理论研究获得的较大进展和突破,集中表现在以下一些重要问题上。 第一,关于时代问题。时代问题是个重大理论问题,是一国政治和经济工作的战略依据。过去,列宁提出的,毛泽东肯定的“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这一提法占统治地位,没有人敢于提出争议。这种提法在“文革”中达到顶峰,似乎帝国主义的灭亡指日可
杨志恒自幼喜爱书画,从入学读书起,书画水平就在班里遥遥领先,未经专业训练即可登着脚手架画巨幅画像、写大幅标语,轰动乡里,成为当地的“书画小名人”。1972年底,又作为特色人才被征召入伍,入伍后依然從事书画工作,且有了更多学习深造的机会。1988~1991年,在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攻读文艺美学研究生,获文学硕士学位;2002年考入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在欧阳中石先生亲自指导下,攻读书法专业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