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物简介】
莫繡安小姐,香港殡仪学会会长、中国香港殡葬协会主席,在殡仪行业多年,她不拘泥於传统的眼光,以全新的思维,科学的生死观,为殡仪业的发展带来一种新思路,她提出许多真知灼见,秉着真诚服务的理念,推动着行业的发展。
自古以来,殡仪业之所以存在,皆因寄託了人们对逝去者的情感,让逝者有归宿,生者有悼念的仪式,丧葬既成文化,与传统的孝道祭祖、死者为大、思想感情息息相关。话虽如此,但普通民众对於此,似乎颇有忌讳,人们不愿去谈论死亡,更不情愿去了解殡葬的礼仪,直到有一天不得不面对时,才慌忙失措。笔者採访到殡仪业的莫繡安小姐,着实有些敬佩,一位八零後的女性,多年来卻积极推动着殡仪行业的公平与文明,让更多的人正面了解这种“怀祖念亲”的传统行业。
不惧世俗眼光,
接手殡仪行业
莫繡安小姐出生成长在香港,他的祖父、父亲、哥哥都是从事殡仪行业,但是作为一位女性,从事特殊家族行业並不是第一选择。“我在读书的时候都没有想过未来接手家业。大学一年级的时候,我看到我的父母年纪大了,走路也慢了下来,我突然发现父母都老了,当时我就在想,我已经是成年人,要不要考虑把殡仪业接手下来,为父母减轻负担。”之後她决心加入其中,这超乎“世俗”的眼光,尤其是对於一位女性说来。她並没有盲目的进入行业,而是到澳大利亚求学,学习西方的殡葬礼仪及文化,了解行业动向,以期更好服务客户。
学成归来之後,莫繡安小姐慢慢开始在行业中发展。一位二十多岁的女性在殡仪行业中展露头角,多少会令人新奇。“殡仪业在香港还是比较传统,有很多不同的规矩,但並不是很光鲜,我觉得应该改变。香港是一个开放的国际大都市,但是殡仪业似乎停留在多年前的样子,我就考虑能否为行业带来一些不一样的东西。”她看到诸多行业的弊端,而这些都有可以变得更好的方案,她以新人的姿态摸索着。
培养人才,服务社会
得益於在国外系统的学习殡葬礼仪和现代文明,莫繡安小姐渐渐产生全新的思维,“通过观察,我首先看到的就是价钱方面的不统一。此前行业的价钱就如同海鲜的价钱,每一家都不一样,没有一个统一标凖,没有公开透明的价格,对顾客来说是不公平的。”看到了行业的不足,2005年起,莫繡安小姐就着手凖备解决方案。当时网络开始盛行,但对殡仪业来说,还是一个全新的尝试,鲜少有殡仪公司成立网站,但莫繡安小姐看来,这是一个机会,利用互联网推广殡葬常识。她率先成立一个网站,归纳着自己公司不同的服务及价格,顾客无需奔跑不同的殡葬公司对比价格,一目了然,公开透明,广受好评。如今,许多殡仪公司都有网站,这是一个进步,虽然香港的整体行业还与世界先进水平有一段距离,但能夠推动价格公道,莫繡安小姐欣慰不已。
紧接着,莫繡安小姐在公司推行规范化管理,工作人员都统一制服,让上门询问的客人一眼就认出,方便服务。“有顾客过来都知道穿制服的是员工,可以节省客户的时间。我做了两年的时候,尝试了不同的东西,後来我发现如果整体想进步,单凭少数公司的规范是不夠的。”如今她在行业已有些年头,真心盼望着改善行业环境,让行业规范、进步,出於此目的,她创办了香港殡仪学会。
成立香港殡仪学会,莫繡安小姐常常奔波在香港的大学、中学、大专院校中宣传,“殡仪业並不可怕,很多人避讳甚至害怕,不知道什麽会发生,我去这些地方普及一些殡葬的知识。同时讲解一些课程,如果他们对这一行感兴趣,可以过来听课,我会告诉他们我知道的,一起谈论行业的发展,提供平台,让学生可以把他们的专业展现出来。”香港殡仪学会的会员来自各行各业,有医生、律师、社工、学生、老闆,经过学习他们可以正面面对生死观,吸引外面的人才、其他行业的专业人士带到这个行业,提高行业的整体素质。
香港殡仪学会顺利的推进了两年左右,莫繡安小姐发现,人才有了,但是缺少配套设施。香港存在许多基层市民,他们去世的时候没钱办丧事,她希望成立一个协会,帮助基层的民众申请基金,提供殡葬的諮询。於是,非盈利组织——中国香港殡葬协会成立,她希望未来能夠成立更多分点,为帮助香港不同地区的基层民众申请救助基金,竭诚为民众服务。
香港殡仪学会,培养人才;中国香港殡葬协会,服务社会。二者层层递进,相得益彰。
全新思路,深层内涵
莫繡安小姐从实际出发,考虑着香港殡仪现状与民众观念之间存在的矛盾。寸土寸金的香港,亲友去世後葬在永久坟场“入土为安”,实在是太奢侈的一件事。香港土地不足,近年火葬仪式也渐渐为香港人接受,每年使用率不断上升。火葬仪式较土葬仪式节省土地,但卻引申一个新的问题:骨灰龛位短缺。骨灰龛位10年来价格飙升了数倍,因为在香港相对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下,相比死者的丧葬费用,更让港府及整个社会纠结的是骨灰龛场及龛位的紧缺。
“骨灰排位需要市民的配合才能解决,政府是非常愿意接受民众的意愿,骨灰龛场的选择都十分谨慎,因为市民都不喜欢建立在自己居住的旁边。但如果所有市民都反对,那就没有地方可以建骨灰龛场了。所以我们应该呼籲加强生命教育,骨灰並不可怕,让民众有科学的认识。”莫繡安小姐继续说道,“殡仪馆管理应该更加规范,我们中小型的公司能夠拿到殡仪馆的牌照。中小型的公司有的就是服务和时间,比如说一个人去世了,我们可以去医院协助那个家庭帮忙处理,晚上一两点我们也可以为其服务,但是大型殡仪馆有办公时间,一般下班後就很难找到。”
她希望充分发挥服务的优势,並建议在行业推行牌照制,每一个行业人都必须考取牌照才能执业。“现在公司、殡仪馆有牌照,员工鲜少有牌照。假如有个同事办得不好,客户投诉都没有作用,因为他没有牌照。如果我们要让这个行业进步,一定要提高水凖,每个人都要有牌照,这个有必要爭取。”言语间的真诚,並不是为了自家的利益,而是期望着行业整体越来越好。
据统计,每一年香港大约有四万五千人死亡,想要在殡仪业发展的话,一定要有新的思维眼光。莫繡安小姐认为,作为新一代的殡仪工作者,应该开发不同的市场。“在欧美国家,上了年龄的人,都可以去策划自己的身後事,去策划自己的葬礼怎麽办,可以选择喜欢的棺木、衣服、鲜花、照片,所有的东西都可以选择,像婚礼一样。在美国有90%的人预先筹备了自己的葬礼,日本70%,台湾15%,这是一个很大的市场。”此外,生前葬礼也是一种趋势,“许多病重的人或者生活不如意的人,可以每隔数年给自己办一个生前葬礼,起到反思与怀念的作用。如果哪天病重突然去世了,还没有跟家人说我爱你,生前葬礼则可以跟家人有一个情感表达的空间。这就是一个服务。”莫繡安小姐並不拘泥於传统的眼光,以全新的思维,科学的生死观,为殡仪业的发展带来一种新思路。
閒暇时,莫繡安小姐常去做义工,去不同的地区服务,照顾老人,关爱小孩。她说,去不同的地方了解不同的人,通过沟通,可以知道他想要什麽,而这些都可以转化一种新的服务理念。有时候她会站在街上,看人来人往、各自忙碌,在观察中得到启发,在生活中获得工作灵感。
茫茫宇宙,大千世界,人们在这里诞生、成长,直到最後都无法逃避死亡。几千年来人们形成的丧葬礼仪,是既要让死去的人满意,也要让活着的人安宁。莫繡安小姐深知这一点,在整个丧葬的过程中,是生者与死者的对话,两者之间存在着一个坚韧的结——念祖怀亲。这个结,表现在生者和死者之间的实体联繫中,也表现在两者之间的精神联繫之中。莫繡安小姐努力维繫着殡仪业的服务理念,在服务中揭示着中国人生死观的深层内涵。
莫繡安小姐,香港殡仪学会会长、中国香港殡葬协会主席,在殡仪行业多年,她不拘泥於传统的眼光,以全新的思维,科学的生死观,为殡仪业的发展带来一种新思路,她提出许多真知灼见,秉着真诚服务的理念,推动着行业的发展。
自古以来,殡仪业之所以存在,皆因寄託了人们对逝去者的情感,让逝者有归宿,生者有悼念的仪式,丧葬既成文化,与传统的孝道祭祖、死者为大、思想感情息息相关。话虽如此,但普通民众对於此,似乎颇有忌讳,人们不愿去谈论死亡,更不情愿去了解殡葬的礼仪,直到有一天不得不面对时,才慌忙失措。笔者採访到殡仪业的莫繡安小姐,着实有些敬佩,一位八零後的女性,多年来卻积极推动着殡仪行业的公平与文明,让更多的人正面了解这种“怀祖念亲”的传统行业。
不惧世俗眼光,
接手殡仪行业
莫繡安小姐出生成长在香港,他的祖父、父亲、哥哥都是从事殡仪行业,但是作为一位女性,从事特殊家族行业並不是第一选择。“我在读书的时候都没有想过未来接手家业。大学一年级的时候,我看到我的父母年纪大了,走路也慢了下来,我突然发现父母都老了,当时我就在想,我已经是成年人,要不要考虑把殡仪业接手下来,为父母减轻负担。”之後她决心加入其中,这超乎“世俗”的眼光,尤其是对於一位女性说来。她並没有盲目的进入行业,而是到澳大利亚求学,学习西方的殡葬礼仪及文化,了解行业动向,以期更好服务客户。
学成归来之後,莫繡安小姐慢慢开始在行业中发展。一位二十多岁的女性在殡仪行业中展露头角,多少会令人新奇。“殡仪业在香港还是比较传统,有很多不同的规矩,但並不是很光鲜,我觉得应该改变。香港是一个开放的国际大都市,但是殡仪业似乎停留在多年前的样子,我就考虑能否为行业带来一些不一样的东西。”她看到诸多行业的弊端,而这些都有可以变得更好的方案,她以新人的姿态摸索着。
培养人才,服务社会
得益於在国外系统的学习殡葬礼仪和现代文明,莫繡安小姐渐渐产生全新的思维,“通过观察,我首先看到的就是价钱方面的不统一。此前行业的价钱就如同海鲜的价钱,每一家都不一样,没有一个统一标凖,没有公开透明的价格,对顾客来说是不公平的。”看到了行业的不足,2005年起,莫繡安小姐就着手凖备解决方案。当时网络开始盛行,但对殡仪业来说,还是一个全新的尝试,鲜少有殡仪公司成立网站,但莫繡安小姐看来,这是一个机会,利用互联网推广殡葬常识。她率先成立一个网站,归纳着自己公司不同的服务及价格,顾客无需奔跑不同的殡葬公司对比价格,一目了然,公开透明,广受好评。如今,许多殡仪公司都有网站,这是一个进步,虽然香港的整体行业还与世界先进水平有一段距离,但能夠推动价格公道,莫繡安小姐欣慰不已。
紧接着,莫繡安小姐在公司推行规范化管理,工作人员都统一制服,让上门询问的客人一眼就认出,方便服务。“有顾客过来都知道穿制服的是员工,可以节省客户的时间。我做了两年的时候,尝试了不同的东西,後来我发现如果整体想进步,单凭少数公司的规范是不夠的。”如今她在行业已有些年头,真心盼望着改善行业环境,让行业规范、进步,出於此目的,她创办了香港殡仪学会。
成立香港殡仪学会,莫繡安小姐常常奔波在香港的大学、中学、大专院校中宣传,“殡仪业並不可怕,很多人避讳甚至害怕,不知道什麽会发生,我去这些地方普及一些殡葬的知识。同时讲解一些课程,如果他们对这一行感兴趣,可以过来听课,我会告诉他们我知道的,一起谈论行业的发展,提供平台,让学生可以把他们的专业展现出来。”香港殡仪学会的会员来自各行各业,有医生、律师、社工、学生、老闆,经过学习他们可以正面面对生死观,吸引外面的人才、其他行业的专业人士带到这个行业,提高行业的整体素质。
香港殡仪学会顺利的推进了两年左右,莫繡安小姐发现,人才有了,但是缺少配套设施。香港存在许多基层市民,他们去世的时候没钱办丧事,她希望成立一个协会,帮助基层的民众申请基金,提供殡葬的諮询。於是,非盈利组织——中国香港殡葬协会成立,她希望未来能夠成立更多分点,为帮助香港不同地区的基层民众申请救助基金,竭诚为民众服务。
香港殡仪学会,培养人才;中国香港殡葬协会,服务社会。二者层层递进,相得益彰。
全新思路,深层内涵
莫繡安小姐从实际出发,考虑着香港殡仪现状与民众观念之间存在的矛盾。寸土寸金的香港,亲友去世後葬在永久坟场“入土为安”,实在是太奢侈的一件事。香港土地不足,近年火葬仪式也渐渐为香港人接受,每年使用率不断上升。火葬仪式较土葬仪式节省土地,但卻引申一个新的问题:骨灰龛位短缺。骨灰龛位10年来价格飙升了数倍,因为在香港相对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下,相比死者的丧葬费用,更让港府及整个社会纠结的是骨灰龛场及龛位的紧缺。
“骨灰排位需要市民的配合才能解决,政府是非常愿意接受民众的意愿,骨灰龛场的选择都十分谨慎,因为市民都不喜欢建立在自己居住的旁边。但如果所有市民都反对,那就没有地方可以建骨灰龛场了。所以我们应该呼籲加强生命教育,骨灰並不可怕,让民众有科学的认识。”莫繡安小姐继续说道,“殡仪馆管理应该更加规范,我们中小型的公司能夠拿到殡仪馆的牌照。中小型的公司有的就是服务和时间,比如说一个人去世了,我们可以去医院协助那个家庭帮忙处理,晚上一两点我们也可以为其服务,但是大型殡仪馆有办公时间,一般下班後就很难找到。”
她希望充分发挥服务的优势,並建议在行业推行牌照制,每一个行业人都必须考取牌照才能执业。“现在公司、殡仪馆有牌照,员工鲜少有牌照。假如有个同事办得不好,客户投诉都没有作用,因为他没有牌照。如果我们要让这个行业进步,一定要提高水凖,每个人都要有牌照,这个有必要爭取。”言语间的真诚,並不是为了自家的利益,而是期望着行业整体越来越好。
据统计,每一年香港大约有四万五千人死亡,想要在殡仪业发展的话,一定要有新的思维眼光。莫繡安小姐认为,作为新一代的殡仪工作者,应该开发不同的市场。“在欧美国家,上了年龄的人,都可以去策划自己的身後事,去策划自己的葬礼怎麽办,可以选择喜欢的棺木、衣服、鲜花、照片,所有的东西都可以选择,像婚礼一样。在美国有90%的人预先筹备了自己的葬礼,日本70%,台湾15%,这是一个很大的市场。”此外,生前葬礼也是一种趋势,“许多病重的人或者生活不如意的人,可以每隔数年给自己办一个生前葬礼,起到反思与怀念的作用。如果哪天病重突然去世了,还没有跟家人说我爱你,生前葬礼则可以跟家人有一个情感表达的空间。这就是一个服务。”莫繡安小姐並不拘泥於传统的眼光,以全新的思维,科学的生死观,为殡仪业的发展带来一种新思路。
閒暇时,莫繡安小姐常去做义工,去不同的地区服务,照顾老人,关爱小孩。她说,去不同的地方了解不同的人,通过沟通,可以知道他想要什麽,而这些都可以转化一种新的服务理念。有时候她会站在街上,看人来人往、各自忙碌,在观察中得到启发,在生活中获得工作灵感。
茫茫宇宙,大千世界,人们在这里诞生、成长,直到最後都无法逃避死亡。几千年来人们形成的丧葬礼仪,是既要让死去的人满意,也要让活着的人安宁。莫繡安小姐深知这一点,在整个丧葬的过程中,是生者与死者的对话,两者之间存在着一个坚韧的结——念祖怀亲。这个结,表现在生者和死者之间的实体联繫中,也表现在两者之间的精神联繫之中。莫繡安小姐努力维繫着殡仪业的服务理念,在服务中揭示着中国人生死观的深层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