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沦》“灵肉冲突”新论

来源 :俪人·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xiaotiancxk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郁达夫《沉沦》中的“灵肉冲突”可理解为中国魂与日本情的矛盾;主人公“沉沦三部曲”背后体现的是其对日复杂情感的畸形反抗;作家用“灵肉冲突”表达民族情结的书写方式体现了留日派学生的普遍生存困境。
  【关键词】沉沦  灵肉冲突  日本观  矛盾性  民族情结
  郁达夫的代表小说《沉沦》以其大胆的自我暴露与清新、直率的情调奠定了中国现代抒情小说的范型。而他在《沉沦》自序中曾对自己这篇小说作如下评价:“《沉沦》是描写着一个病的青年的心理,也可以说是青年忧郁病的解剖,里边也带叙着现代人的苦闷——便是性的要求与灵肉的冲突——但是我的描写是失败了。” 在这里,郁达夫似乎将这部作品的主题定义为“灵与肉的冲突”,即主人公“他”在青春岁月里因在日本受到“强刺激”而产生的情不自禁、不可抑制的“性爱矛盾”,这种“性”与“爱”的苦闷体验是病态的、难以启齿的,因此最终落得灵与肉双重失落的结局。但是,无论是郁达夫本人还是作品中的“他”,都是全心全意爱着文化血统上的祖国的,那么在作家笔下,轻易爱上日本女性,并为了她们“沉沦”而甘之如饴,是否意味着对祖国的某种背叛呢?如果是简单的“灵肉冲突”,作者为何还要说“我的描写是‘失败’了”?
  笔者认为,《沉沦》里的灵肉冲突,还有另一种更“崇高”的意识形态,即作家通过塑造“他”对日本女子的沉沦三部曲,有意识地“与自己过不去”,以保持自己对祖国纯洁的忠诚与认同;但是,随着留学生涯视野的开阔,出于对日本现代化进程的倾慕与赞叹,行文中又无意识地流露出作家对日本爱恨交织的抵牾情绪,最终,这种复杂的情感通过一个青年男子进行自我压抑与放纵情欲两极对照的自白中得到畸形的释放。
  一、“灵”与“肉”的深层解读
  一旦把“灵肉冲突”上升到民族意识的维度,那么这种矛盾就有了更深层次的蕴藉。所谓“灵”,即主人公的“中国魂”,在文本中表现为一个恪守中国传统文化和礼节的典型乡村旧文人,他对祖国有着从一而终的责任感:“我何苦要到日本来,我何苦要求学问,……这最纯最美的七八年,我就不得不在这无情的岛国里虚度过去”,“他”并未对自己的留学生身份产生认同感和自豪感,反而觉得这是一种虚掷年华的表现;他热爱自然:“大自然这终古常新的苍空皎白,晚夏的微风,初秋的清气,是你的朋友,还是你的慈母,还是你的情人,……你就在这大自然的怀里,这淳朴的乡间终老了吧”,他有意逃离日本现代化都市带给他的冲击,并以“孤高傲视的贤人”自诩;他精通诗韵,曾以诗寄友,在妓院寻欢前竟还通过吟诵诗词表达自己对“俗物”的蔑视,以此映衬自家高洁,诗歌对“他”来说是一种入骨的影响,是他精神生活的最后归宿;他深信中国医书是金科玉律,“手淫”这种犯罪是“于身体最有害的一种的”……这些种种,都表明了“他”作为中国古代风流才子和旧式文人所树立的道德修养和人格特质。
  二、畸形的精神捆绑:沉沦三部曲
  《沉沦》中“他”很轻易爱上日本女子,而这种“爱”并不是浪漫、真挚、纯洁的爱情,更谈不上爱情所具备的守护与培育的条件,它更像是一种青年男性对女性“身体”的迷恋。“支那人”的身份让他在男女情感当中始终处于弱势地位,无论是青春逼人的日本女学生、曲线优美的旅馆女儿还是为旧社会不齿的妓院侍女,他均无任何优越感可言,只能在自卑中忍受强国女子对他的高高在上的挑逗,他为此沉沦,又不甘屈服于这样的结局,“他”有意放大对女性身体层面的关注,企图塑造一系列依靠身体俘虏男性的妖魔形象为自己的“沉沦”开脱,却又因为对日本女性真诚爱意的流溢让他的这种“沉沦”更具悲剧性。
  从家国层面说,接受日本女性有悖于他的“中国魂”,是一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叛逃,我们怎么能忍受一个国族歧视如此强烈的人成为我们的亲密伴侣呢?可是,从人性的角度出发,性意识与求爱之心绝非简单附属于民族意识,对异性的迷恋和冲动,显然不是民族主义情结所能掌控的。因此,他的“沉沦”,表面上看是青春期的性苦闷,实则却是在两国国际地位悬殊的情形下,个体身份不同对“灵”与“肉”最终价值取向的精神捆绑。
  三、“失败”背后的时代群体性追问
  苏雪林曾批评:“郁达夫《沉沦》只充满了‘肉’的臭味,丝毫嗅不到‘灵’的馨香”、“伟大作品中人物的性格虽历千百年尚可与读者心灵共鸣:郁氏作品中人物虽与读者同一时代,而已使读者大感隔膜,岂非他艺术上的大失败?”是的,因为这种露骨的欲望描写和极富感染力的浓词艳句,在增添了主人公“生之苦闷”的同时却也淡化了这种矛盾背后深层次的民族情结蕴藉,即“支那人”是性苦闷之源,是跨国婚恋最终难以达成的责任承担者,是阻碍他以包容之心对待日本民俗文化的最大绊脚石。而接受者大多将目光聚焦到所谓的“灵与肉冲突”当中,郁达夫自省为这是一种“失败”的表现方式。
  然而,尽管我们挖掘出这“灵肉冲突”背后原来还有作家对日复杂情感的因素作支撑,我们也很难公允地作出判断:弱国子民受歧视遭侮辱的切肤之痛是否全然责怪所谓的“大日本主义”?进一步说,我们真的能有足够宽阔的民族胸襟,彻底分清爱恨对象的不同、理智与逻辑的差异吗?郁达夫在文本中选择一种“逃避”的方式来面对这种矛盾,“他”在妓院失身后,在大海的波涛中自求毁灭,使得他的海外求学生涯以惨败作结,这不仅是生命个体的陨落,更是那个时代下留日派学生最惨痛的體验。
  无论何时,爱国都是时代永恒的主题,尤其是在那个硝烟滚滚的战争年代,留日派作家的命运总体上说是坎坷艰难,心酸悲哀的。这种悲情最乱人心之处在于“男女两性间的种种牵引,以及国际地位落后的大悲哀” ,他们在书写社会与人生不幸的时候,首先受触动的是其自身痛苦的神经,他们不厌其烦地倾吐自己心中的悲愤和苦闷,甚至裸露敞开自己病态的情绪,但每个人选择了不同的表达方式,也就导致了他们不同的作品风格:郭沫若的民族意识转化为狂飙突进的爱国诗篇;鲁迅的民族意识转化为对国民性格的理性反思;郁达夫选择以“灵肉冲突”来表现中国古典文人对日爱恨交织的矛盾,昭显出他在个人经历和时代浪潮双线发展下的综合性复杂情态。从这个层面说,《沉沦》对“灵肉冲突”的大胆披露,绝不是其主题的终结,而是小说情节发展链条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也正是因为如此,其背后隐匿的性爱意识与生存冲突才能最终升华为作家独特的日本体验视角,使《沉沦》中的“他”成为中国现代文学上不可复制的孤本。
  参考文献:
  [1]王自立、陈子善:《郁达夫研究资料》(乙种),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2]陈子善、王自立:《郁达夫研究资料》,花城出版社三联书店香港分店1986年版。
其他文献
施工组织设计是指导施工全过程各项活动的技术经济的综合性计划,方案优秀的施工组织设计,可以保证施工活动有秩序、高效率、科学合理地进行,从而达到优质、低耗、高效、安全
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局战略出发,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消除走"老路"和走"邪路"的危险;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旗,必须严防意识形态多元化的倾向;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在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中的基础性作用日趋显著.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书育人,教师为本;要育有德之人,必要有德之师.因此,加强师德建设
进入2005年时,业内外人士对我国电信业的发展充满了期待;如今在迈出2005年,我们应当对过去的期待予以回顾。
期刊
当前,初中语文教学正改变传统的单一的课堂授课形式,以学生自主参与活动为特征的语文活动课正异军突起。占据一席之地,并以其生动活泼、切实有效而得到学生的欢迎。语文活动课的出现,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次大改革,是语文学科课程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有力举措。  一、语文课要重视学生活动  语文活动课的"活动",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学活动,而主要指学生的学习活动。活动课侧重于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中心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不断推进,人们对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呼声日益高涨。博耶教学学术思想提出为大学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教学学术是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关键维度。本文对教学学术思想进行了阐述,论述了教学学术思想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意义,进而提出几点提高教学学术水平,促进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大学教师 专业发展 教学学术 策略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不断推进,质量提升与保
利用带有四阶强耗散项的非线性波动方程解的一致先验估计证明了该方程整体解的存在唯一性,并证明了该方程解半群整体吸引子的存在性。
有理数的运算是初中数学中的基础运算,熟练地掌握有关的运算技巧和策略,按照一定的运算规律,巧妙地运用有关数学方法,是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的必要保证.下面介绍一些运算技巧与策略.  一、巧妙运用运算律  进行有理数的加减运算时,运用交换律、结合律归类加减,常常可以使运算简捷.如同号的数相结合、互为相反数的数结合、整数与整数结合、分数与分数结合、同分母与同分母結合等.  评析:灵活运用有理数加法运算律是
【摘要】3DMAX教学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实践应用能力要求很高,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对3DMAX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3DMAX教学模式亟需改进,以适应当前的教学环境,提升其教学效率。本文针对3DMAX教学中支架教学模式的应用进行研究,以帮助3DMAX教学工作更好的开展。  【关键词】3DMAX教学 支架教学模式 应用研究  支架教学模式应用于3DMAX教学中,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升学习能力,
借助文脉理论从地域性的自然地理基础、经济发展水平、历史文化传统、社会心理积淀4个维度出发,依据文化的根源性和原创性、典型代表性、对其他地域文化影响的广泛性、能够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