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课件创设数学情境教学浅谈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lfo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多媒体课件应该在哪些方面发生效应?其设计该强调些什么?笔者以为,强化情境的创设是一大方法.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德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多媒体课件创设数学教学情境,正是关于激励、唤醒、鼓舞的一种教学艺术. 如何创设呢?本文试图就此作些粗浅阐述.
  
   一、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设置于课头,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设置于课中,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设置于课尾,则具有“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魅力.
   例如:在教学“商不变的性质”时,课件演示:花果山上风景秀丽,猴子嬉戏. 猴王采桃归来,小猴子蜂拥而上要求分桃,猴王说:“给你们6个桃子,平均分给3只小猴吃.”小猴们连连摇头说:“太少了!太少了!”猴王又说:“好,给你们60个桃子,平均分给30只小猴,怎么样?”小猴们还得寸进尺,试探地说:“大王,再多给点行吗?”猴王一想,一拍桌子,显得很慷慨大度的样子说:“那好吧!给你们600个桃子,平均分给300只小猴,你们总满意了吧!”小猴子觉得占了个大便宜,高兴地笑了. 听完故事,看完动画,孩子们叽叽喳喳,议论纷纷,学生急于想知道其中的奥妙. 此时,学习已成为学生求知的“自我需要”,引导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自己去观察、分析,从而发现“商不变的性质”的奥妙.
  
   二、创设生活情境
  
   数学,对小学生来说,学生认知最根深蒂固的部分就是生活中经常接触和经常用到的知识. 如果教学中能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让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再现或模拟于课堂之上,给学生呈现一个或多个生活中的现实情境,就能使学生在对问题的数学化操作过程中,既获得数学知识又学得数学方法和数学思维,教学也更加生动、有趣,学生更加喜闻乐见.
   例如:一位教师教学“用连乘方法解决应用题”时,教师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同学们,我到你们学校考察了,发现你们的学校环境特别美!我们学校也和你们的学校一样漂亮. 想不想参观老师的学校,请跟随摄像机镜头一起走进校园吧. (播放教学大楼情境,镜头由远及近,再由上而下,目的是让学生看清教室共有3层,依次出现4间教室的门牌,教室里有20张桌子. )
   师:看了这座新建的教学楼,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生:新建的教学楼有3层.
   生:每层楼有4间教室.
   生:每间教室有20张课桌. ……
   (随着学生的回答,屏幕上出示相应的定格图片. )
   师:你能从中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吗?
   生:一共有多少间教室?
   生:每层楼内放了多少张课桌?
   生:一共有多少张课桌?(根据学生的回答,将问题展示在电脑上. )
   同学们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探究、交流,想出了多种办法,最后认为无论哪种方法都可以用连乘的方法来解决. 新知识的教学就在同学们解决身边问题的策略中展开了.
  
   三、创设实验模拟情境
  
   在一定意义上讲,过程就是一个情境. 因此,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的过程,在过程中充分感受和体验,不失为数学学习的一种有效方法. 学生在行为投入的过程中,认知水平和情感水平会逐步得到提高.
   创设数学实验情境就是让学生像学习物理和化学一样,运用在课堂内做实验的方法来学习数学,使抽象的知识具有可操作性. 例如学习了“位置与方向”后,给学生布置了这样的练习题:课件演示(把书中例3的主体图扫描制成课件):明明遇到了一个问路的小朋友“请问:区少年宫怎么走?”让学生分组临场表演一遍. 交流时,课件演示箭头指路方向,模拟走一走. 可想而知,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解题时的参与程度、主动性、思维的发展远比单纯看书做题要强得多,学习的效果也会好得多.
  
   四、创设开放性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一系列的开放性和算法多样化的问题,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自主阅读、猜测、联想、讨论,采用自己所熟悉的方法进行思考、验证、拓展,从而问题获得解决.
   例如:有位教师教学“统计”时,课件演示某校五年级学生爱吃的蔬菜统计图:
  
   A. 根据这个统计图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B. 看了统计图,你从中了解了哪些信息?
   C. 知道了这些信息后你有哪些建议?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对这样的问题非常感兴趣,他们给出的答案也较精彩.
   A. 提出问题可以是:统计图中横、纵坐标各表示什么意义?五甲班和五乙班各有多少人?每种蔬菜喜欢吃的人数各有多少?喜欢吃芹菜的比吃萝卜的人多多少?五乙班喜欢吃花菜的人数是五甲班的几分之几?
   B. 看了统计图可以了解很多信息,例如:五年级学生喜欢吃生菜的共有15人,喜欢吃菠菜的有19人,喜欢吃花菜的共有19人,喜欢吃番茄的共有21人,喜欢吃芹菜的共有13人,喜欢吃萝卜的共有12人;五年级学生最喜欢吃的蔬菜是番茄,最不喜欢吃的是萝卜.
   C. 根据以上的信息可以提出建议:五年级学生比较喜欢吃的蔬菜是花菜、菠菜、番茄,建议食堂多做这些菜;五年级学生可能有挑食现象,建议五年级的学生要纠正偏食的毛病,各种蔬菜都要吃……
   通过课件演示,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创设开放性情境,给学生一个自由思维的空间,让学生在独立阅读、思考的基础上,进行讨论和交流,促使学生由静态思维向动态思维方向发展,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 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数学交流的能力,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五、创设建构新知的情境
  
   数学知识前后的联系非常紧密,可以说是环环相扣. 我们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抓住新旧知识联系点,把学过的知识用于新的情境,或者用新的视角去审视旧知识,往往能推陈出新,激活旧知,缩短新旧知识之间的距离,启发学生从原来的知识结构中找出新知的生长点,为学生主动建构新知架桥铺路.
   例如:教学“圆锥体的体积”时,设置了这样一个知识建构的情境:
   师: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刚刚认识的圆锥体和我们学过的一个什么图形相似?(圆柱体)请你们先猜测一下,它们的体积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学生猜测圆锥体的体积是圆柱体的1/2,1/3,…或者说圆柱体的体积是圆锥体的2倍、3倍……学生分组实验后,汇报实验结果,教师演示数学实验课件:一种是用等底等高的容器实验,在圆锥体里装满了水或沙子,倒3次正好把圆锥体容器装满;另一种是用不是等底等高的容器实验,在圆锥体里同样装满水或沙子,有的倒3次还没满,有的不用3次就满了. 学生推出公式V= Sh. 这里圆柱体的体积计算方法是旧知,也是圆锥体这个新知的生长点,圆柱体的体积计算方法为探索圆锥体的体积计算方法提供了一个思路模式. 教学中,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再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展示规律,把课本中的结论变成学生利用新旧知识生长点探索的
  对象,使静态知识变得动态化,从而建构新知.
  
   六、创设探究情境
  
   例如: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课件演示“啪”的一声,学校花架上的一块三角形玻璃被突然飞来的小球击碎了,如图所示:
  
   一下子围上了许多同学. 一同学看看地上的碎玻璃着急地说:“是我不小心打碎的,我想赶紧去配一块,可是,玻璃被打碎了,尺寸大小都不知道,该怎么办,真急人!”另一名同学的眼睛盯上了其中的一块碎玻璃,高兴地说:“我有办法了,只要拿一块碎玻璃,就可以去配上与原先完全相同的玻璃. ”这时教师问:“同学们,你们认为应该拿哪一块呢?”同学们认真观察后,展开了热烈地讨论:有些学生认为选择留着一个角的那块,因为那块比较小. 有些学生对此提出意见,认为玻璃小不能解决问题,因为沿着一个角的两条边可以无限地延长,玻璃的形状、大小就会发生变化. (结合学生的回答,老师在电脑上演示,使学生直观地感知到,拿只有一个角的这块玻璃去配,其形状大小是不确定的,另外的两个边和角的大小可以发生变化. )也有些学生认为选择有两个角的那块,因为这块有两个角,延长两条边相交于一点,就能得到与原来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玻璃. (结合学生的回答,老师在电脑上演示:延长两条边,交于一点,形成一个三角形,并使形成的角与原来的角重合,让学生直观地感知,连在一起的两个角确定了,它们的夹边也就确定了,得到的三角形与原来三角形完全相同,第三个角也就被确定了. )此时教师问学生,你们想知道什么问题?有的说想知道为什么用有两个角的这块玻璃可以配上与原来相同的玻璃?有的说为什么三角形中两个角确定了,另一个角也就确定了?……这时,教师出示题卡:
   1. 你想探究什么问题?
   你想探究的问题是否包括以下问题?
   (1) 三角形三个内角度数的和是不是确定的?
   (2) 如果是确定的,那么三个内角度数的和是多少度?
   2. 猜一猜,你想探究的问题可以怎样回答?
   3. 你能用什么方法证明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请试着证明一下.
   4. 写出你经过实践证明所得出的结论.
   5. 现在你可以自己来判断一下,自己原来的猜测对吗?如果有错,主要是什么地方错了?你觉得自己的这种证明能让别人信服吗?还有其他的证明方法吗?
   6. 请把你的想法与同伴交流一下,好吗?
   根据题卡,学生从自己的思维实际出发,思考着自己想要探究的问题,大胆地提出自己的猜想,并尝试着进行实践证明……
   以上案例中,重视学生亲自经历探究发现知识的过程. 通过多媒体课件创设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设计的问题情境,使学生自发提出所要探究的问题(至少使学生感到教师引发的问题是自己想要探究的问题).对于想要探究的问题,学生先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用自己的证明方法进行反思,思考能否让人信服;对自己原先的猜想进行重新判断,若猜想是错误的,即寻找产生错误的原因.
   凭借多媒体课件创设数学情境教学的技巧很多,作用也很多. 要讲究一个“实”字,要紧扣教学内容,要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要能突出学习重点和难点,要能增强学生的学习效应;还要体现一个“趣”字,要给学生一个直观的“美趣”,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能调动学生积极投入的“情趣”,要能使学生引起思考并获得思维开放的“智趣”. 只要能使学生“依境悟知”、“因境拓思”、“据境质疑释疑”的,便是好的设计.
其他文献
现代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人们对于居住、工作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建筑物防雷设计作为保障建筑物安全性的重要措施,其重要性已经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认可。对建筑物防雷装置进行了概述
对于高等数学教学中十分重要的复合函数极限法则进行了一些讨论,解释了一些教学中学生难以掌握的知识点.
云南电网的变电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在变电运行中,严格遵守各种安全制度,有效预防变电运行事故的发生。这就要求变电运行人员要认真贯彻各种管理制度,加强自身的安全知识教
目前储能技术取得比较大的发展,各类储能装置的充放电特性已被充分认知,大容量的储能装置已经投入工业试运行。介绍了各类大容量级先进电力储能装置的特点,并从技术、市场和价格
【摘要】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转变课堂教学方法,发挥学生主体性,让学生自主参与探究学习. 如何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关键是教师要创设自主探索的情境策略,让学生在“动”中探究,激活数学思维灵性,拓宽数学思维空间.   【关键词】 初中数学 课堂探究 情境创设 策略    《新课标》阐明了科学探究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 探究教学以问题为向导,通过模拟亲历科学家们那样的科学探究活动,让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电力建设工程施工迎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电力工程正在受到社会及电力企业的高度关注,这是因为电力建设工程管理关系着农业、工业运营和人们的日常
【关键词】不连续型微分方程;左定问题;自伴算子;谱理论;特征值;特征函数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结合教学给出复平面上n个点成为正多边形的条件,最后讨论它的一些应用.
数学是一门具有高度逻辑性和抽象性的学科,许多学生学起来觉得没有其他学科趣味性那么强,初学者也会觉得有点难,从而对数学产生厌学心理。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本前提。因此,作为一名小数数学教育工作者,有责任让自己的学生学好这门学科,从为学生的个人数学能力发展着想出发,以培养出成绩优秀、思维能力强、有足够的基础应付初高中数学教育甚至更高层次的教育为目的,从总体上抓住小学数学教育的重
日前,交通运输部2014年度15项科技项目开始公开招标。此举旨在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提高交通科研经费使用效率,进一步促进公平竞争,确保高质量的研究成果能够有效支撑交通运输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