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三位一体改革模式探索

来源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shangdenglu9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三位一体改革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厦门大学“纲要”课改革在专题教学、网络教学、实践教学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形成了课堂专题教学为中心,网络教学为必要补充,实践教学为品牌特色的新模式。这种三位一体改革模式,特别是把实践教学“做得实”的举措,能够为“纲要”课程实践教学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启示,同时改革中出现的问题也值得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重视。
  关键词:三位一体;专题教学;网络教学;实践教学
  DOI:10.15938/j.cnki.iper.2018.05.018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18)05-0086-04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1]要想实现这些则需要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全方位改革。厦门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以学科建设为依托,以科学研究为支撑,以问题为导向进行专题化改革,辅之以网络教学、实践教学,逐渐形成了“课堂专题教学 网络教学 实践教学”三位一体改革创新模式。作为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也积极探索符合本学科特点的改革。本文以厦门大学为例,探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改革的理念、实效与出路。
  一、“纲要”课程教学三位一体改革模式的主要理念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立德树人的主渠道,但由于西方意识形态的影响、多元社会思潮的冲击,以及市场经济、资本逻辑对人们价值观念的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有待进一步增强。[2]要想讲透学生关注的重大历史问题、理论问题,解决学生的思想困惑,必须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全方位地改革。厦门大学于2014年开始在全校4门本科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先后实行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改革是这一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厦门大学“纲要”课教学改革的中心,是实行专题化和问题导向式的教学方式,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问题,聚焦学生关注的重大历史问题、学术问题,进行深度讲解和启发引导。一方面,规范和引导“纲要”课教师深入开展学术研究、教学研究,以教师科研成果为专题教学的主要参考,同时引导教师面向学生关心的重大问题,进行学理而深入地分析;规范和引导教师开展实证研究,把教师实证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生产力。另一方面,启动“校内外专家进思政课堂”活动,聘请校内外名师专家进课堂讲授专题,借助校外专家深厚的理论素养和学术功底、对学科前沿的把握、丰富的教学手段及高超的讲课艺术,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兴趣,增强“纲要”课的吸引力和亲和力。其主要切入点有三个:一是专题设计既紧扣“纲要”教材大纲,又突出问题意识、价值引导,增强教学针对性;二是强化教师科研和教学案例支撑,注重理论与实际的联系,通过案例分析打动学生;三是组织好课堂教、学的深度互动。
  在线开放课程为思政课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指向。[3]厦门大學“纲要”课网络教学着重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丰富并及时更新网络教学资料,建立网络题库,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自主探索性学习,为课堂专题教学打好知识基础;二是建立和利用好网络教学平台这一“公共空间”,使教师、助教与学生围绕重大历史问题、理论问题进行互动,做到有问必答、“一网答尽”,从而使课堂教学延伸到“网络课堂”,消除历史虚无主义对学生的消极影响;三是争取办出网络教学的厦大特色,增强网络教学的吸引力,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和风格,让学生爱上网络教学平台和师生互动。
  实践教学是由知识传授向价值信仰转化的重要环节。要想使学生深刻认识和理解近现代中国历史的“四个选择”,一方面要从理论上把道理、进程讲明白,另一方面要让学生从现实与历史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实践中去感受和体会。厦门大学“纲要”课实践教学的着力点在于:一要使“纲要”课实践教学紧密结合课堂理论教学来组织,并覆盖全体本科生;二是要求学生走出课堂,深入中国社会,围绕问题开展实证调研,帮助学生深刻把握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从而起到将理论知识转化为信仰的催化作用;三是要求所有“纲要”课教师投入时间和精力,从课题的选题、设计到实施,进行精准指导。厦门大学“纲要”课实践教学的理念创新在于:一是将长学期“纲要”课实践教学与短学期教师调研相结合,让学生走出学校,奔赴全国各地,开展国史、国情的学习和调研活动;二是基于教学大纲,针对教学目的,结合学院课题立项、国家发展脉络而设计调研主题,使学生通过调研了解中国社会,了解“四个选择”的历史必然性;三是消除教学、科研“两张皮”现象,推动教学、科研的深入结合,使学生实践教学成果转化为教师的教学、学术成果,调动广大“纲要”课教师的积极性。
  二、“纲要”课程教学三位一体改革探索的具体举措
  “纲要”课程教学改革需要通过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教学设计来实施,这为三位一体改革提供了可能性和科学性。就厦门大学“纲要”课程改革的效果、学生反馈而言,思想政治理论的亲和力、感染力均得到了提高。其中课堂专题教学是三位一体改革的中心,网络教学是必要补充,实践教学是品牌特色。
  厦门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式教学采用教学讨论、集体备课的方式,将思政教师队伍分成若干个教学团队,老中青教师聚在一起共同商议教学方式、教学专题。每个教师一个学期只讲授自己“拿手”的专题,并在学校该年级各班进行循环。[4]每位老师第一次课讲授“导言”“上编综述”“中编综述”,第二次课讲授“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自第三次课开始进行轮组专题教学,每位老师讲授三个专题,在同组内3位老师的班里授课。目前专题包括:中国早期现代化探索、改良主义与近代中国、共和革命与近代中国、五四青年社团、第一次国共合作、中共革命新道路的探索、国共两党的政治斗争与合作、抗日战争与近代中国、解放战争与近代中国。这些专题主要是基于每位教师的研究方向而设计,以便为学生提供更有思想性和学术性的“纲要”课;同时专题教学有助于提高“纲要”课的针对性,解决学生关心的理论、学术困惑,也有助于解释好“四个选择”;为保证专题教学的发展成熟,以及每位教师对整门课程的宏观把握,专题教学采用两年一轮换的制度,即每位教师两年后要讲授另一个版块。根据在厦门大学学生中随机抽样的471份问卷来看,绝大多数学生对于专题教学持积极态度,其中47.1%认为非常好,43.5%认为比较好,只有极少数学生更倾向于传统的教学方式。   “纲要”课程受制于学分、学时的制约,只能围绕主题、主线和重大历史时间、问题展开,其它内容和知识只能依靠学生自学来开展,网络教学平台契合了这种需要。网络教学综合平台设置了我的课程、研究型教学、教学播客、课程联盟、资源中心、学习社区等几大板块;内设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日历、课程通知、元数据管理、课程间共享等子版块;上载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教师课件、研究成果、影视剧等视频资源,为学生温习课程、打开视野、增强学术意识提供了前提。网络教学平台的一大优势是弥补了课堂教学的有限性,使学生随时随地学习成为可能。网络教学在学生总成绩中占的权重是20%,这就要求学生必须花一定的课余时间自主学习。目前网络试题库包括教材前七章的内容知识点,题目约1000道,题型包括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等客观题。学生可在平时做试题练习,每套练习题随机生成。
  一般情况下,学生做题次数越多,所能覆盖的试题题目就会越多,由于网络测试题目出自同一套题库,这在客观上鼓励学生多做练习。网络测试目前实行一次测试和三次测试两种模式,其中三次测试更受学生欢迎,因为次数越多风险越低。网络教学平台对于答疑解惑、教学相长而言十分重要。学生可以就教师授课内容表达自己的认识,也可以就网络、社会的热点问题提出见解。通过互动讨论区,教师能够收到学生对于课堂专题教学的及时而完整的反馈,也能了解学生最新的思想状况和关心的话题,还能有针对性地答疑解惑。最为关键的是,网络教学平台弥补了以往课堂教学单向传授的不足,实现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互动,也使课堂不再局限于实体教室,使高校“大思政”“大课堂”成为可能。学生对网络教学的评价较好,其中45.2%学生认为“非常好”,41.0%学生认为“比较好”,可见学生对网络教学的评价整体是正面的。
  实践教学是厦门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和“纲要”课三位一体改革模式的一大特色,长学期、短学期的社会调研为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入观察中国社会提供了平台。长学期时,学生每3~10人组成一小组进行调研,可以采用辩论赛、图片展览、身边人口述史、地方历史文化遗存调查、小型专题学术研讨会等形式;授课教师对学生小组课题的可行性、科学性等进行指导,助教对调研报告的格式、学术规范等细节问题进行纠正辅导。同时,教师在夏季小学期或暑期再专门组织调研队,以课题立项的形式组成团队,奔赴省内外开展“课题调研式”实践教学活动。
  就2015-2016学年“纲要”课程学生调研报告获奖情况来看(具体见表1),學生对中国近现代史的重大理论问题有着浓厚的兴趣,通过查阅第一手资料、了解学术界最新研究成果,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同时学生对于地方历史文化资源也具有浓厚兴趣,这与福建省、厦门市、厦门大学的革命资源丰富有一定关系。可见,挖掘地方历史文化资源,通过体验教学能够增强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史的感性认识,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重要着力点。同时,小学期“纲要”课老师还会选拔部分学生组队赴地方开展革命文化资源的挖掘和保护,如对闽西、闽东革命档案进行整理,这种学术历练对于本科生而言意义重大,有助于他们良好学术素养的培育。
  三、“纲要”课程三位一体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厦门大学“纲要”课程三位一体教学改革实施以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2016年初,福建省教委下发文件要求省内各高校学习借鉴厦门大学实施“三位一体”综合改革创新的经验做法。根据对厦门大学学生的抽样调查来看,学生对“纲要”课程整体教学持“非常喜欢”态度的有24.8%,“比较喜欢”的有46.7%;对于“纲要”课程教学改革持“势在必行”态度的有51.6%,持“无所谓”态度的有15.1%,持“没有必要”态度的有0.79%。显然,大部分学生对于“纲要”课程教学三位一体改革持积极态度,并认为还需要继续深化。学生认为“纲要”课程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是“改变大家对思政课教学不重视的整体环境”“改变单一的纯理论教学方式,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调整教学内容,应理论联系实际”“处理好专题教学内容与课本的关系”。从授课教师几年以来的探索来看,课堂专题教学、网络教学、实践教学等三个部分及其衔接也存在一定问题。下一步的改革应从这些问题着手,使三位一体教学模式更为完善。
  第一,改进和完善课堂专题教学。学生普遍反映专题教学与课本的关系没有处理好:有些老师仍然照本宣科,专题性和学术性不够;专题教学内容很好,但是与课本关联比较差,而期末考试又会考察课本内容,这对于不听课但是会考试的同学有利。从教师角度来看,“纲要”课程有时过于迁就基础知识薄弱的学生,使得专题教学的学术性、思想性不够,期末考试的开放性和对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的考察不够;鉴于大多数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不强而降低期末考试难度的做法,使得开卷考试丧失了应有的意义,也使网络教学变得可有可无。要想使专题教学起到它应有的效果,需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更为严格地推行专题教学,教研部对教师授课内容进行指导,避免照本宣科现象的出现;二是专题教学内容要基于课本、高于课本,考试内容要根据专题内容而定,采用开放式的考试形式考察学生的基本历史观、思维方法,迫使学生要想取得好成绩就必须认真听课;三是专题教学内容要强化问题意识,不能讲授纯粹的、与现实联系较少的历史学问题,而要选择学生关心的重要理论问题,通过学理性讲授实现历史逻辑与理论逻辑的统一。
  第二,充分发挥网络教学平台应有的作用。学生对于网络教学平台所包含的内容和资料较为满意,但是很多学生不经常使用该网络平台,再加上该网络平台有些老化,学生普遍反映“网络使用不是很流畅,希望能够改进”。从教师角度来看,网络教学平台丰富的资源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但从实际来看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网络教学平台使用率不高,理论上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登录进行自主学习,但是从统计数据来看,学生登录次数、时间都十分不理想,经常做网络练习的同学是少数;二是网络测试限定为某天或几天进行,某些学生会让其他学生“代考”,或者一人答题、多人协作;三是网络教学平台较为老化,学生测试或练习时经常出现崩溃情况,在整合相关资源方面还十分不足。为充分发挥网络教学平台的作用,应该从四个方面着手:一是进一步丰富网络练习题库和教学资源,弥补课堂专题教学在知识传授等方面造成的不足;二是增加学生平时练习、有效登录学习在成绩中的权重;三是更为严格地限定时间进行网络测试,使学生不可能“代考”或分工协作;四是增加主观题、开放性题目在网络考试中的比重,使学生不得不自主思考问题,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丰富和深化实践教学改革,使其更为学理。厦门大学“纲要”课实践教学探索的一大特色是长学期与短学期结合,长学期的实践教学使学生能够直接接触福建省、厦门市、厦门大学等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历史变得丰富而立体;短学期的“课题式调研”使学生能够接触第一手档案资料、中国基层社会,认识由感性层面发展到理性层面。但是,目前实践教学改革存在一些问题:学生选题较为集中、重复现象严重,缺少深入挖掘中国近现代史历史资源的意识和能力,较少学生去主动查阅第一手档案文献完成课题,问卷调查也局限在本院同学而不愿意走出校门。要想把实践教学“做得实”需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从多角度挖掘地方历史文化资源,以此揭示近代中国革命和现代化的全景;二是对学生调研选题进行系统指导,从选题到课题设计、实施,对调研课题进行全方位指导,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三是做好学生调研成果的整理,争取编辑、出版,这样既有助于新生参考学习,又能为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探索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徐玉明.历史虚无主义理论基础批判[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6(1):54-58.
  [3]封莎,王平.基于在线开放课程的思政课教学改革路向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6(1):59-62.
  [4]厦门大学“问题导向式专题教学” 思政课让学生上得过瘾[N].光明日报,2017-05-09(4).
  [责任编辑:张学玲]
其他文献
摘要:网络舆情对高校师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网络舆情的汹涌与激荡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情况,提出了新要求,拓展了新领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积极介入,主动作为,引导高校网络舆情向着符合主流意识形态的方向发展。文章在分析了网络舆情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与挑战的基础之上,着眼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角对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应遵循的原则进行了尝试性探讨。  关键词:思想政治
假设我们用1000000个英文字母写文章描写一种自然或人类现象,(并认为这已能描写此现象的全貌).则这种文章只能有N=261000000种.所以,最多只能有N种自然或人类现象.  但我们的宇宙是永存的.所以必在某时有多于N种现象出现.到那时,就至少有两种全同的现象先后出现.  如果我们再加一些简单的概率性思考,则我们可以说:“现在发生的每一种自然或人类现象,都将在很多很多年后再出现.也已曾在很
【摘要】对两岸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基本理念进行了介绍与比较.从数学教育学、教学心理学等角度研究了两岸数学课程理念的共同点,以及这些共同点所具有的核心价值;同时也分析了两岸课程理念各自的特色,以及两岸数学教育存在的差异.针对我们数学教育存在的不足,从多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海峡两岸;课程理念;比较;家长教育观;评价体系  台湾的数学教育一向受法国、美国和日本的影响较深,形成了颇具特色
摘 要: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德育教师的道德人格,但道德人格非常抽象,难以言说,因而需要对德育教师道德人格的外形进行一种理论建构,从而为道德人格的形塑提供抓手。基于对现代德育的理解,德育教师道德人格在此建构为“智慧之师”、“信仰之师”和“仁爱之师”。其中,“智慧之师”是基于德育目标和内容的建构,“信仰之师”是基于德育价值属性的建构;“仁爱之师”是基于德育活动中师生关系的建构。  关键词:
原来厨房是个快乐和充满智慧的地方!在育儿中“食育”是一块重要的内容。  说起来有趣,女儿小淇竟和我小时候一样,非常喜欢玩“过家家”的游戏。每次小朋友们来家里玩,她一定会搬出那套精致又丰富的做饭玩具来。  小淇開心地系上小围裙,拧开“煤气灶”, 一会儿让悦悦“下面条”,一会儿又吩咐豆豆“拌沙拉”,她自己呢,则做最后一道压轴大餐豪华版的“奶油蛋糕”。  一天,我在厨房里忙活,独自在客厅里玩的小淇有点儿
太阳是一张笑脸,  早早起床照亮天。  光芒四射送温暖,  天天快樂笑开颜。
摘 要:《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以下简称《正处》)是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思想的集中体现,蕴含着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辩证统一,自发表60多年来在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方面,它宏观回应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为何做”“为谁做”“怎么做”的问题,集中呈现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基础、目的和方针;另一方面,微观论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方法。因此,《正处》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塞林格在《麦田里的守望者》一书中这样说道:“我的职务是在那儿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奔来,我就把他捉住。我只想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  是的,教育就需要这样的守望者,需要他们安静、持久、虔诚地守望。  “六一”刚过,我应邀去观看石碁镇中心小学举办的“喜迎甲子·筑梦校园”60周年校庆暨华兰侨心艺术团第九届艺术节文艺汇演,活动首先由石碁镇领导致辞,祝贺石碁镇中心小学桃李满天下,并表示石碁镇中心小学
摘 要:以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为目标,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综合平台的协同作用,使思想政治工作更贴近大学生实际。湖南科技大学通过“芳菲之歌”优秀女生报告会及一系列教育活动,用正面典型人物教育学生,激起学生思想情感的共鸣,引导学生学习、对照和效仿,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手段。将“芳菲之歌”拓展成一个以爱国主义精神为引领、以“四自”精神教育为核心、以女生典型示范为主导、以女生素质教育为补充的思想政治
摘 要:高校学生党员作为大学生中的精英群体,是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针对学生党员的角色特点,实施高校学生党员担任助理班主任长效工作模式,对于拓展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广度、深度,激发大学生主动性,促进大学生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以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为龙头、建立学生党员助理班主任规范化管理机制、构筑高效帮扶体系、建设学生“社会支持系统”、培育良好的班级学习文化氛围是学生党员助理班主任推进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