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是传统工业转型的必经之路,“两化融合”与“互联网+”是我国经济转型发展的主要方向。本文概述了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关系的认识过程,并探讨了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意义以及实现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途径,以供参考。
[关键词]融合发展;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
中图分类号:F424;F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43-0313-01
一、前言
随着我国工业化不断发展,现实形势要求中国工业化不能再走发达国家先工业化后信息化的老路,必须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探求新的发展模式。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可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建立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发展。
二、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关系的认识过程
我国对信息化与工业化关系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从十五大提出“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到十六大“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再到十七大“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五化”并举和“信息化与工业化”的“两化”融合,表明了信息化将从我们的生活领域渗透到生产领域,成为工业转型升级强有力的支撑。
从其本质看,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离不开三方力量:工业化的需求、信息化的技术进步与政府推动。即,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是工业化的需求牵引、信息化的技术驱动以及政府引导共同作用的结果。根据市场经济供需理论,工业化的需求牵引是两化融合发展的决定因素,信息化技术驱动是两化融合发展的关键因素,政府引导则是两化融合发展的催化剂。
三、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意义
“两化融合”让“工业化”和“信息化”两架马车结伴而行,是因为它们都是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内生变量。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需求。信息化和工业化是紧密相连的,现代化过程既要实现工业化,又要实现信息化。工业化是具备了信息化能力的工业化;信息化是装备了工业化的信息化。工业化是母体、环境、源泉和基础,是信息化的应用领域和重要载体,同时也为信息化发展提供物质、能源、资金、市场等方面的基础条件;信息化是工具和手段,是工業化的得力助开,是提升工业化的重要动力。两者是相互需求、相互促进、相互提升、相互趋近的螺旋式上升关系。
1、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驱动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驱动、劳动者素质提高驱动、管理创新驱动转变。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重点工作之一就是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适应需求结构变化趋势,完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推进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促进三次产业在更高水平上协同发展,全面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2、有利于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我国工业大而不强,自主创新能力较弱,一些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受制于人。以装备制造业为例,尽管我国装备制造业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创新能力弱导致的进口依赖和出口结构问题依然突出,产业安全风险增加。其中光纤制造装备、集成电路芯片装备制造、石油化工装备的进口依赖程度最高。轿车工业装备、数控机床、纺织机械、胶印设备的市场也有一半以上被国外产品占领。自主创新能力弱,严重制约着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3、有利于促进节能降耗减排
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率,推行绿色制造技术、走绿色发展的道路,是现代工业的必由之路。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中国单位产出的能耗和资源消耗水平、废弃物排放水平明显偏高。2010年,中国万元GDP能耗降至0.82吨标煤,但仍比发达国家高很多。火电供电煤耗比国际先进水平高22.5%,大中型钢铁企业吨钢可比能耗高2l%,水泥综合能耗高45%,乙烯综合能牦高31%,石化、电力、钢铁、有色、建材、化工、纺织主要产品单位能耗平均比国际先进水平高出40%。我国每增加单位GDP的废水排放量比发达国家高4倍,单位工业产值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比发达国家高10多倍。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的比重不到10%,但消耗的世界能源、钢铁和水泥却占世界的18%、44%和53%;化学耗氧量、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排量位居世界前列。
4、有助于发挥人力资源优势
在我国加入WTO、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之后,“三农”问题更加突出。如何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已成为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此外,第—产业、第二产业同样存在劳动者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的问题。
总之,大力推进“两化融合”,有利于发展资源能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新型工业、有利于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绿色经济、有利于加快形成低消耗、可循环、低排放、可持续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有利于保障我国能源、资源安全。
四、实现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途径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杨学山在2012年经营与管理创新年度峰会上明确指出,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主体就是企业,主战场就是我们的各个经济领域。作为当前经济领域的领头羊,抓住企业这个主体,加快建立和营造高效率的深度融合机制与良好的环境,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对于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实现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就显得格外重要。
1、加强政策引导,提供深度融合所需的制度保障政府在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融合的有力推动者。政府在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过程中,主要应加强制定有关深度融合的政策和制度。如广州市通过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若干意见》《工业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评估规范(试行)》等,为广州市深入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提供了有利的政策支持。
2、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深度融合的源动力
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必须以自主创新能力为动力,自主创新能力与企业的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密切相关。2010年上海市通过“两化”融合激发企业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营销和节能减排等环节的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了新技术、新工艺、新模式的发展。要深化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必须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3、积极调整体制机制,增强深度融合的拉动力
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是建立在信息化和工业化的基础之上的,目前我国工业化、信息化还不够发达,要继续大力发展工业化、信息化水平,建立健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体制与机制,增强信息化与工业化之间的促进力、拉动力,进而加快二者深度融合的发展速度。
4、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完善深度融合所需的环境支持
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不仅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引导和体制机制的推动,而且需要政府、社会和为其搭建必要的服务平台,营造完备的环境支持。如宁波市通过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形成了网通epower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等公共平台,有效地带动了中小企业“两化”融合的发展。
五、结束语
由此可见,由于“两化融合”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进一步建设“两化融合”示范区、示范企业,推广“两化融合”经验,在新的发展阶段实现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参考文献
[1]王金杰,董永凯.我国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实现对策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8(11):23.
[2]谢康,肖静华,乌家培.中国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的环境?基础和道路[J].经济学动态,2009(2).
[3]茶洪旺,唐勇.我国工业化与信息化相互促进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参考,2014(10).
[关键词]融合发展;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
中图分类号:F424;F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43-0313-01
一、前言
随着我国工业化不断发展,现实形势要求中国工业化不能再走发达国家先工业化后信息化的老路,必须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探求新的发展模式。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可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建立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发展。
二、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关系的认识过程
我国对信息化与工业化关系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从十五大提出“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到十六大“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再到十七大“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五化”并举和“信息化与工业化”的“两化”融合,表明了信息化将从我们的生活领域渗透到生产领域,成为工业转型升级强有力的支撑。
从其本质看,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离不开三方力量:工业化的需求、信息化的技术进步与政府推动。即,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是工业化的需求牵引、信息化的技术驱动以及政府引导共同作用的结果。根据市场经济供需理论,工业化的需求牵引是两化融合发展的决定因素,信息化技术驱动是两化融合发展的关键因素,政府引导则是两化融合发展的催化剂。
三、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意义
“两化融合”让“工业化”和“信息化”两架马车结伴而行,是因为它们都是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内生变量。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需求。信息化和工业化是紧密相连的,现代化过程既要实现工业化,又要实现信息化。工业化是具备了信息化能力的工业化;信息化是装备了工业化的信息化。工业化是母体、环境、源泉和基础,是信息化的应用领域和重要载体,同时也为信息化发展提供物质、能源、资金、市场等方面的基础条件;信息化是工具和手段,是工業化的得力助开,是提升工业化的重要动力。两者是相互需求、相互促进、相互提升、相互趋近的螺旋式上升关系。
1、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驱动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驱动、劳动者素质提高驱动、管理创新驱动转变。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重点工作之一就是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适应需求结构变化趋势,完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推进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促进三次产业在更高水平上协同发展,全面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2、有利于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我国工业大而不强,自主创新能力较弱,一些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受制于人。以装备制造业为例,尽管我国装备制造业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创新能力弱导致的进口依赖和出口结构问题依然突出,产业安全风险增加。其中光纤制造装备、集成电路芯片装备制造、石油化工装备的进口依赖程度最高。轿车工业装备、数控机床、纺织机械、胶印设备的市场也有一半以上被国外产品占领。自主创新能力弱,严重制约着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3、有利于促进节能降耗减排
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率,推行绿色制造技术、走绿色发展的道路,是现代工业的必由之路。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中国单位产出的能耗和资源消耗水平、废弃物排放水平明显偏高。2010年,中国万元GDP能耗降至0.82吨标煤,但仍比发达国家高很多。火电供电煤耗比国际先进水平高22.5%,大中型钢铁企业吨钢可比能耗高2l%,水泥综合能耗高45%,乙烯综合能牦高31%,石化、电力、钢铁、有色、建材、化工、纺织主要产品单位能耗平均比国际先进水平高出40%。我国每增加单位GDP的废水排放量比发达国家高4倍,单位工业产值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比发达国家高10多倍。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的比重不到10%,但消耗的世界能源、钢铁和水泥却占世界的18%、44%和53%;化学耗氧量、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排量位居世界前列。
4、有助于发挥人力资源优势
在我国加入WTO、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之后,“三农”问题更加突出。如何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已成为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此外,第—产业、第二产业同样存在劳动者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的问题。
总之,大力推进“两化融合”,有利于发展资源能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新型工业、有利于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绿色经济、有利于加快形成低消耗、可循环、低排放、可持续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有利于保障我国能源、资源安全。
四、实现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途径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杨学山在2012年经营与管理创新年度峰会上明确指出,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主体就是企业,主战场就是我们的各个经济领域。作为当前经济领域的领头羊,抓住企业这个主体,加快建立和营造高效率的深度融合机制与良好的环境,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对于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实现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就显得格外重要。
1、加强政策引导,提供深度融合所需的制度保障政府在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融合的有力推动者。政府在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过程中,主要应加强制定有关深度融合的政策和制度。如广州市通过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若干意见》《工业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评估规范(试行)》等,为广州市深入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提供了有利的政策支持。
2、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深度融合的源动力
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必须以自主创新能力为动力,自主创新能力与企业的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密切相关。2010年上海市通过“两化”融合激发企业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营销和节能减排等环节的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了新技术、新工艺、新模式的发展。要深化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必须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3、积极调整体制机制,增强深度融合的拉动力
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是建立在信息化和工业化的基础之上的,目前我国工业化、信息化还不够发达,要继续大力发展工业化、信息化水平,建立健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体制与机制,增强信息化与工业化之间的促进力、拉动力,进而加快二者深度融合的发展速度。
4、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完善深度融合所需的环境支持
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不仅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引导和体制机制的推动,而且需要政府、社会和为其搭建必要的服务平台,营造完备的环境支持。如宁波市通过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形成了网通epower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等公共平台,有效地带动了中小企业“两化”融合的发展。
五、结束语
由此可见,由于“两化融合”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进一步建设“两化融合”示范区、示范企业,推广“两化融合”经验,在新的发展阶段实现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参考文献
[1]王金杰,董永凯.我国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实现对策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8(11):23.
[2]谢康,肖静华,乌家培.中国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的环境?基础和道路[J].经济学动态,2009(2).
[3]茶洪旺,唐勇.我国工业化与信息化相互促进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参考,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