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马克思国家观的形成

来源 :速读·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oksky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国家既是阶级统治和压迫的工具,也是平衡社会各阶级不同利益的工具。马克思从国家和(市民)社会相区别的基础上,论述国家的起源和国家的本质。在马克思的国家理论中,“国家”和“社会”是一对最基本的概念。本文就马克思的国家观进行理解和讲述,以致我们能更好的理解国家观这一概念。
  关键词:马克思;国家观;形成;发展
  马克思的国家观作为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曲折的演进历程,是其在批判继承前人有关国家的基本观点上,形成独特的适应那个时代的国家观,并随着马克思本人社会实践活动的不断深入,思想意识的变化而日趋发展完善。
  一、马克思国家观的萌芽时期
  1841.4——1843.3是马克思思想发展的《莱茵报》时期。在担任编辑期间,马克思提出了从现实的感性的活动中去把握个人的原则,马克思强调人的社会属性才是人之所以为人的真正本质,而对于人的本质的真正的把握必须要到现实的活动中去发现,也就是说人的本质,不是人的胡子、血液、抽象的肉体的本性,而是人的社会特质,而国家的职能等等只不过是人的社会特质的存在和活动的方式。马克思从唯物史观出发强调现实的人,反对黑格尔抬高国家,贬低个人。马克思重视现实的感性的个人,重视个人对国家的基础性作用,因此在个人与国家关系的分析中,马克思实现了对黑格尔的超越。
  1843年3月《莱茵报》被普鲁士政府查封,马克思“非常乐意”的 “从社会舞台退回书房。”之所以乐意退回书房,是因为他原有的黑格尔法哲学立场已不敷用,他要弄清国家与社会本质的关系。
  1843年秋,迁居巴黎的马克思与好友卢格一起创办了《德法年鉴》,这一时期,马克思的国家观思想进一步发展,他认为私有财产是造成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之间二元对立的根源,要想最终实现人类解放必须消灭私有制。认为不是国家和法决定市民社会,而是市民社会决定国家和法。
  从《莱茵报》时期到《德法年鉴》时期,是马克思国家观思想的萌芽时期,这一时期的马克思虽然还没有发现唯物史观,但从其思考问题的角度。对现实问题的关注及所发表的论著中不难发现,他的哲学观和政治立场正悄然发生改变,已凸显了其唯物史观的萌芽,并以此为基础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由理性主义国家观向唯物主义国家观的彻底转变。
  二、马克思国家观的形成时期
  马克思的国家观随着其唯物史观的确立逐渐形成清晰轮廓,唯物史观的发现使马克思的思想发生了质的飞跃,为马克思的国家观思想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从而保证了思想的科学性。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神圣家族》论著中马克思将矛头直指私有财产这个造成“人的异化”及国家与社会二元对立的根源,并指出消灭私有财产是克服人的异化,消除国家和社会之间二元对立的必然选择。
  1845年针对费尔巴哈的人本唯物主义,《提纲》涉及国家的章节很多,但大多数都比较零散没有进一步展开论述。
  《形态》将物质资料的生产视为人类一切历史活动的首要基础,与此相对应人与人在这一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关系则是社会中最为基本的关系,其他一切关系都要受到这一基本关系的影响和作用,是其历史演进过程中的派生物。在《形态》中,马克思的国家理论依托唯物史观,通过对政治结构与社会生产的关系展开研究,对市民社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及其矛盾运动进行了深刻阐释。马克思认为在历史上的一切时代,社会的交往形式、生产关系都是构成国家和任何观念的基础,并提出将唯物史观灵活运用到历史领域考察人类社会,将人类社会漫长的历史划分为依次更替发展的五种社会形态。
  三、马克思国家观的发展完善时期
  《共产党宣言》中公开宣布要用革命的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并指出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后,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逐步进行社会改造。从而达到消灭阶级对立和阶级本身的存在条件,这些思想丰富了马克思的国家观学说。
  1871年3月18日,法国巴黎公社革命初步验证了暴力革命的威力,这是无产阶级试图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伟大尝试,它的成立为马克思进一步完善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学说提供了重要内容。它的成立为马克思进一步完善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学说提供了重要内容但由于公社人民缺乏必要的思想和组织准备,且没有乘胜追击,致使新生政权有如昙花一现。
  1875年,马克思对国家的关注从资本主义社会转入到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其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未来社会进行了科学的预测和展望,这一思想集中体现在《哥达纲领批判》一文中。
  马克思去世后,恩格斯对马克思的国家观学说进行了系统总结,并于1844年发表了《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在《起源》中,恩格斯系统的论证和阐述了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揭示了家庭私有制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规律,分析了国家的起源和本质!国家不是从来就有,而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其实质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用来镇压和剥削压迫阶级的工具!国家的消亡必须经过长期曲折的斗争,只有在未来共产主义社会随着阶级的消灭才完全消失。
  马克思对于国家产生的分析与古典自由主义国家观的区别是,马克思不是依靠主观臆断和猜想,来预设国家产生的基础和原因。马克思从对原始社会的研究出发,指出了私有制不是从来就有的,阶级的产生是由于原始社会末期,伴随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劳动产品的剩余成为可能,原来为公社主持公共事务的氏族首领,借助自己掌握的权力,不断的将剩余的劳动产品占为己有,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和获取更多的剩余劳动产品,原来的推选制选举出的氏族首领逐步过渡为权利的世袭制,阶级的分化也伴随着这一过程而发生了!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为了各自阶级的利益不断的发生冲突,国家正是在不断的冲突和矛盾中产生的。
  参考文献:
  [1]陈先达、靳辉明.《马克思早期思想研究》.北京:北京出版社,1983年.
  [2]乔纳森 斯珀伯. 邓峰译.《卡尔?马克思:一个19世纪的人》.中信出版社,2014年.
其他文献
近日,由陕西省教育厅组织,陕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与上海市教师学研究会合作举办的“陕西省中小学优秀教学能手高级研修班”在上海市开放大学举行开学典礼。上海市教委主任李骏修
目的 康复护理用于脑梗塞恢复期患者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脑梗塞患者共80例,依照科学数字抽选的方法 实施分组,组别名称:实验组、对照组,
摘 要:濮阳市位于河南省北部,河南、河北、山东三省交界处,濮阳古称帝丘,据传五帝之一的颛顼曾以此为都,故有“颛顼遗都”之誉。濮阳之名始于战国时期,因位于濮水之阳而得名。龙文化,春秋文化,孔子文化,杂技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见证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  关键词:文化资源;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发展建议  濮阳历史悠久,人杰地灵。1986年,境内出土的石磨盘、石磨棒、三足陶等裴李岗文化典型器物证明,七、八
期刊
今年,青岛胶州市把“改善中小学和幼教办学条件,推进城乡教育均等化”列入政府实事,由市财政拨款650万元设立“教师专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加强农村教师全员培训。目前,共有4000
养生有广义和狭义之别:通常我们讲养生,指的是保养身体,以健康长寿为目的。但古人讲养生,其含义要广得多。首先须通过心态的调整(调心),修炼自己的禀性(修性),改变思维模式,去掉不良习气;其次必须放弃固有的观念,游于人世间而心不染著(无染),破除世俗的知见,进入超然物外的境界(扩容);最后在上述自在状态下,升起人生大智慧,道法自然善利万物(积德)而养生,自然而然地获得健康长寿(合道)的受用。以下我们分六个层次进行简单的论述:1.要尊重客观,理性处事。不要感情用事。(调心)老子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
摘 要: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我们所面临的风险如大宗商品风险,利率、汇率风险,股价波动风险等由于宏观经济走势的不确定性而加剧。我国相关经济活动主体对避险工具的需求激增,期货市场无疑为他们提供了一条便捷避险通道。但与之匹配的风险控制与监管问题将日益艰巨,完善我国期货市场的风险管理机制和监管体系,促进期货市场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将是我国期货市场发展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期货市场;风险管理;对策建议 
期刊
对于农村学校来说,关爱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已是必须面对的问题。作为一名农村小学的班主任,我对关爱留守儿童有以下几点建议:一、关爱留守儿童从心开始农民工只有春节时才能
目的 分析研究心理护理配合通窍活血汤联合丙戊酸镁缓释片对双相情感障碍躁狂患者的治疗价值.方法 时段:2017年11月-2020年2月,选择我院接收的100例双相情感障碍躁狂患者,按
2009年9月30日,无疑是泉州音乐史上的里程碑。当天,在阿联酋阿布扎比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决议,泉州南音正式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泉州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它不仅是中国传统音乐“活化石”南音的发祥地,同时还拥有品样繁复、绚丽多彩的泉州民间音乐。如果说南音是玉树临风的乔木,摇曳多姿的泉州民间音乐正是与之共生的灌木丛林。
期刊
记者日前从江苏省启东市教育局获悉,启东市新招聘教师向体艺等学科倾斜,以解决这些学科师资不足的问题。据了解,2010至2012年该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聘教师141人,其中体艺教师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