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岁“草药婆婆”的别样人生

来源 :北广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our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浙江省瑞安市马屿镇梅屿社区梅底村,生活着一位名叫姜碎凤的老寿星。她今年已有111岁。那么,姜奶奶到底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呢?
  姜奶奶的父亲是当地乡间小有名气的中医,从小在中药铺长大的姜奶奶耳濡目染,不仅认识许多常见的草药,还懂得不少中医药知识。哪个山头长哪些草药,老人都了然于胸。她还经常采了草药分给附近有需要的村民。
  姜奶奶的孙媳妇告诉我们,3年前,姜奶奶不仅生活可以自理,还时不时上山采药,次日再徒步拿到不远处的集市卖。可因一次意外摔伤腿后,老人的生活起居基本上都是由小孙子和孙媳妇照顾。在家人的再三要求下,姜奶奶不再上山采草药。“我闲不住,喜欢到处走走,在家待着腿脚就不舒服。”姜奶奶笑着说。现在,姜奶奶常常拄着拐杖在田边、山脚转悠,或者去找90多岁的邻居聊家常。虽然姜奶奶与邻居都耳背,彼此基本听不见对方的话,但举手投足间能明白对方的意思,这种独特的交流方式让姜奶奶感到很快乐。
  姜奶奶喜欢随心所欲地生活,并坚持用草药来健体。她只要稍微能动,就不喜欢麻烦家人。“平时谁想要去扶她,她就不高兴,一甩手就把我们甩开了,说自己能走。”姜奶奶的孙媳妇说。
  姜奶奶常根据身体情況,喝一些草药煎制的汤汁。比如,夏季炎热,她就烧一些凉茶供家人饮用。偶尔生病了,她也坚持用草药来治疗。有次老人摔伤了,家人给她买了药膏,她却拒绝使用,一定要用自己采的草药来治。晚辈们只好按照老人的指点,上山采来她要的几样草药,炒制后给老人包扎跌损处。“这么多年,她连针都没打过,平常小伤小病都是自己用草药对付。”姜奶奶的孙媳妇说。也许是因为生腌海鲜清而不淡、鲜而不腥、嫩而不生的缘故,在瑞安生活了一辈子的姜奶奶不爱吃水果蔬菜,唯独对生腌海鲜情有独钟,每餐都要吃一些,而且还爱喝几口白酒。
  “奶奶一日三餐都整点吃,不仅吃鸡腿,还特别喜欢吃腌制的海鲜,比如江蟹生、炝蟹、泥螺这些。要是将新鲜的海鲜炒熟,她却不肯吃了。”姜奶奶的家人介绍说。
  逢年过节,姜奶奶就早早和晚辈们说:“摆一桌酒给我吃吧!”其实,老人家没几颗牙齿了,每次吃到当地传统名菜“江蟹生”时,家人都会帮她剔除外壳。姜奶奶高兴时,吃着海鲜还要再抿几口白酒。姜奶奶家庭和睦,儿孙们都很孝顺。关于长寿秘诀,她坚持认为:“关键在于‘动’,而不在于‘养’。”这不仅是姜奶奶的特别之处,更是她的别样人生的真实写照。
  邢大军据《家庭百事通》整理
其他文献
得知自己获得诺贝尔奖的那天,女科学家弗朗西丝·阿诺德正在达拉斯一家酒店里睡觉,凌晨4点,她被一个来自欧洲的陌生电话震醒,担心是家里出事了,她接起了电话,“没想到,我获得了2018年诺贝尔化学奖。”她说,“虽然期待获得诺贝尔奖是一件愚蠢的事情,但真的获奖了,还是很开心。”  过去的28年,阿诺德一直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实验室工作,每天和她打交道的,是细菌、试管、培养皿、显微镜。她是至今为止第5位女性
期刊
马龙是里约奥运会乒乓球男单、男团金牌得主,至今已在各类世界大赛中夺冠100多次,长期保持世界排名第一。2017年12月,妻子夏露在南京生下儿子,马龙由此成为国乒队第一位“爸爸球员”。  乒坛帅哥与“校花”雪藏爱情  马龙1988年出生于辽宁省鞍山市,5岁开始学球,13岁入选国家队。2010年,已跻身国家男乒主力的马龙,随队赴南京参加青少年文体交流活动,邂逅了河海大学“校花”夏露。夏露是南京人,比马
期刊
少年班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国家和社会未来发展所需的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和其他领域的杰出人才。  40年培养5名院士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少年班学院共毕业4140人,其中少年班毕业1589人,教学改革试点班2110人,创新试点班441人。已毕业校友中约90%进入国内外教育科研机构继续深造。一大批优秀毕业生在国内外著名学府、科研机构脱颖而出,成长为国际一流的科学家;许多人在IT、金融、制造等行业取得令
期刊
她,衣着朴素,目光清澈,走在路上,没有多少人知道她的名字。但却丝毫不影响她仅凭一曲巴赫就红透巴黎,在欧洲的个人音乐会一票难求;在国内的个人音乐会,两天就门票告罄,临时加演一场,门票10分钟内被抢空。她就是朱晓玫。  朱晓玫十分低调,在巴黎的塞纳河畔,她过着几乎像乡野“隐士”一般的生活。没有手机,没有网络,没有繁杂的应酬和交际。她有的,只有钢琴。  天赋异禀,走进农场  上世纪50年代,朱晓玫生于上
期刊
在被大片森林覆盖的芬兰,秋天正是采蘑菇的好时节。如果你也前往芬兰森林去体验大自然的馈赠,你可能会在那里遇到一位每周都去森林报到的热情健谈的中国大叔。只不过,这位大叔精通的不只是采蘑菇,他还曾是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的工程师,现在是芬兰地球空间研究所遥感电子学方向的首席科学家,他就是陈育伟。  参与设计嫦娥一号  在很受欢迎的美剧《生活大爆炸》里,四位主角之一的霍华德曾为美国航天局设计太空仪器和
期刊
《血战台儿庄》,是翟导执导的第一部电影,也是国内首部表现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史诗力作,片中他还出演了川军师长王铭章。“在饰演这个角色的时候,我加入了很多细节,特别是王铭章就义前的最后一场戏,整个段落没有一句台词,只是泰然自若地面对已围上来的日寇抽根烟,至今很多观众都记忆犹新。”  我们的思绪也随着翟导的动情讲述回到了那个经典的电影画面——“当时王铭章的一二二师全师阵亡殆尽,敌军登上城楼将王
期刊
上世纪80年代初期,沈从文大师曾给我谈起关于“翠翠”的那段珍闻。  1982年5月中旬的一天,湖南省文联专业作家宋梧刚突然来找到我的领导,说他要去大湘西采风,为期半个月,要我陪同他,经领导同意后,征求我个人意见。我一想,神秘的湘西是我梦寐以求的地方,便欣然接受了这个任务。  人生的机遇往往出乎人的意料。我们上火车一进车厢,竟然遇到了在湘西工作的诗人夏天,他是长沙人,回家探亲返回工作岗位。老朋友久别
期刊
侯宝林有3个儿子,老大侯耀中没学相声;老二侯耀华,1946年生人;老三耀文,1948年生人,两人都比我大十几岁,不知怎么,我与他俩特别投缘。  最先熟悉的是“二哥”侯耀华。那时,他刚和张国立、葛优、梁天一起拍了王朔的电影《顽主》,在影视界崭露头角,后来令他大红大紫的《编辑部的故事》还没开拍,在名气上还不如他的兄弟。  当年举办“国际相声交流演播”,他并没有与父亲、兄弟同来。后来,侯耀华在上海生活一
期刊
顾执中先生1928年开办上海民治新闻专科学校(最初名为民治新闻学院),至1952年院系调整时,民治新闻专科学校一方面并入复旦大学新闻系,同时在华东新闻出版局领导下,改组为以工农学生为对象的民治新闻学校。1954年起,自动停止招生。1983年,民治新闻专科学校在重庆首先恢复起来,顾执中先生任校董兼名誉校长。  1984年夏,顾执中先生给我写信,拟办一“民治文化补习学校”,让我协助。他在信中说:“这里
期刊
做主持、做餐饮、当演员、五子棋荣誉九段……身兼多职且样样都做得有声有色的那威,是演艺圈一个令人瞩目的存在。那威说:“我选择职业的更大一部分原因,不排除是因为在当时它能给我带来更多的物质财富。但与此同时,我也明白了我妈告诉我的一个道理:那就是没有一拍脑门儿就能干的活儿,你只有尽可能地多储备才能,才能在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上立足。”  在IBM工作多年,事业也做得风生水起时,那威选择辞职,因为他想自己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