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写作兴趣 提高写作能力

来源 :心事·教育策划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danr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是对语文能力的综合考查,是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运用,是检验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主要手段。如何在语文教学中,使每位学生提高作文水平是语文教师所关注的问题。
  我从教二十几年,深感作文教学改革步履维艰,说到底就是学生不喜欢写作文,我想作为语文教师深感责任重大。人们常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面对这严峻的事实,我就“如何让学生爱作文,以作文为乐”这个课题作了一些摸索和研究,而且也大胆尝试了以下几种方法:
  一、走进生活,积累素材。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作文就是把我们身边的生活写出来,把平时所见的、所听的、所想的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这正如叶圣陶所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息。”这就要求教师多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如郊游、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广泛积累写作素材。在生活、实践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观察过程,若有一些心得体会,就要及时记下来。这样坚持久了,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就会习惯于记实事、写真人、抒真情、发实感。
  二、引导阅读,唤起兴趣。要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首先必须让学生多阅读。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优美的文章和片段,这是写作教学的好材料。课文中大部分是名家名篇,语言生动形象,易感易学,很适合学生阅读。对于这些课文,我们应该让学生多读多记,必要时背下来,积累的东西多了,到写作文时语言就会像涓涓细流,自然而然地从笔下“流淌”出来。要写出好文章,不但要让学生熟读课文,还要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阅读大量的报刊,阅读名家名篇,汲取其中丰富的写作营养——只有做到读书破万卷,才能达到下笔如有神。
  三、赏识成功,激发兴趣。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千万不要忽视鼓励的力量。对于那些写作水平不高的学生,教师应努力找出其作文中的闪光点,及时鼓励;对于写作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应尽可能地提出稍高一些的要求,做到既充分肯定其成功之处,让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又愉快地认识到自己作文中的不足。这样,所有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产生浓厚的写作兴趣。作文课后,我经常会挑出一些优秀作文和进步大的作文,张贴在教室里,让学生相互阅读,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们互相学习,还有很强的激励效果。我还鼓励学生办班级手抄报、写广播稿、评论社会热点问题等,并鼓励他们向报刊社投稿。这些做法都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四、自己评改,提高能力。在作文批改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评改,可采取互批互改、集体批改等多种形式。常用的是互批互改,要求学生批改作文时做到:先通篇读,看作文是否符合要求,再一句一句认真读,找到不通顺的句子、不恰当的词语、错别字、用错的标点符号等,并用圈、点等符号标出,最后写上对这篇作文的简评。这样基础好的学生与基础薄弱的学生对调批改作文,写得差的学生改到好的作文时,可以从中学到方法,受到启发,得到提高;写得好的同学改到写得差的作文,也从中得到教训。实践证明,让学生自己评改作文会使学生逐步养成爱动笔的好习惯,十分有利于调动他们的写作积极性,天长日久,就会自然而然的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五、自由写作,发挥特长。在每学期重点练习写作某一文体的前提下,教师可在开学初、期中、期末安排几次自命题作文,连体裁、题材也可不限,放手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写自己长于表达的文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人特长。这样,必然会涌现出许多有真情实感的优秀习作,显示出不同的学生写作某种文体的特殊才华。教师充分肯定这些习作中所表现出来的写作特长并加以引导,以激励更多的学生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达到培养作文兴趣的目的。
  六、评讲鼓励,保留兴趣。作文评讲中的认可、鼓励,是激发学生作文兴趣的催化剂。教师对学生作文如何评价,不仅关系到对学生劳动成果的态度,而且直接影响到对作文兴趣的培养。叶圣陶先生指出,批改不是挑剔,要多鼓励,多指出优点,作文的批改评讲要立足于发现学生作文中对生活的真知灼见。要特别注意作文水平较低的学生,及时捕捉他们作文中的点滴可取之处,通过评赞、鼓励,点燃他们还处于朦胧状态中的智能星火,激发其作文兴趣。作文评语,要感情真挚,态度中肯。评讲要动人,形式活泼,以唤起全班学生写好下一次作文的欲望。那种在评语中指责、评讲时点名的做法是不足取的。评讲鼓励可采取印发佳作,教师加写评语,张贴优秀习作,学生现身说法介绍写作体会等方式,还可将优秀习作编辑成册或推荐给报刊发表,以激励更多的学生写好作文。
  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是一项长期、耐心、细致的工作,它贯穿于中学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其中,不仅需要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更需要教师深入研究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作文是创造性的劳动,作文教学也应当用创造性的认识和方法开拓前进。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庆市让胡路区繁荣小学)
  (责任编校:扬子)
其他文献
本文以洛阳白马寺景区为研究案例,以携程旅行网平台的游客评论内容为数据来源,利用ROST CM6数据挖掘软件,基于文本分析法,通过分析游客评论中的高频词与共现关系网络,探讨游客对于洛阳白马寺旅游目的 地的形象感知.结果 表明:①到访游客旅游动机和游览偏好为感受白马寺历史文化底蕴及参观佛教建筑;②洛阳白马寺主要的客源市场多集中于河南省内,以短途省内游为主;③游览时间多以洛阳牡丹花会以及“十一”国庆节假日为主,到访游客在白马寺的停留时间不长,通常还会到访洛阳区域内其他旅游景点,如龙门石窟、老君山等;④积极的情感
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是要改革原有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富有个性化的学习。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是这场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如何才是有效的课堂教学,这里粗浅谈谈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一、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培养创新意识  新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认知心理学关于学习机制的最新研究成果揭
期刊
浅圆仓因其散装程度高、单位存储量大、吨粮造价低等一系列优势,深受粮食仓储单位的青睐,成为了新建粮食仓储设施的首选仓型之一.但近年来浅圆仓发生较大事故的概率逐年上升,其中粉尘爆炸事故占比较大,造成的损失和影响也最为恶劣,是粮食安全生产防控工作的重难点.文章针对浅圆仓管理单位在粉尘防爆方面存在的一些短板,从浅圆仓粉尘成分、爆炸机理、影响因素及防爆总体设计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防爆管控措施.
布鲁纳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课堂提问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前提,是师生互动产生情感的纽带,也是信息输出与反馈的桥梁,更是能有效调控整节课的教学程序。因此,教师如何巧妙地把问题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给课堂教学增添神奇的魅力,给课堂教学带来生机,做到恰倒好处的抛砖引玉,是值得我们探究的课题。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不妨从以下四方面着手。    以
期刊
黑龙江省是中国的农业大省,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仍面临着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科技投入不足、农村空心化严重等问题.文章提出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大力开展企业帮扶,壮大产业经营主体;开通“绿色通道”,提升农民就业水平;网络直播新方式,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等措施,增强农业农村的发展内生动力,为黑龙江的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强劲动力.
数学的特征在于它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数学的逻辑性表现为数学的命题,只有通过严格的逻辑推理,才能被人们承认,成为真理。正如德国数学家戴德金所说:“数学是证明的科学。”正因如此,在数学的教学和研究中人们更加强调逻辑思维。数学的抽象是一种极度的抽象。它只保留了事物量的关系和空间形式而舍弃了其它一切特征;在数学中,各种量、量的关系、量的变化,以及在量之间进行的推导和演算等等,都是以符号形式表示的,它使
期刊
一、不是稳实际,轻设计  新课改教材,非常重视提供丰富的情境素材供学生学习,在素材选择上强调数学与学生生活的密切联系,题材涉及古今中外,社会生活的众多领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课堂的情境设计也很重视,但是往往创设的情境离学生生活较远,学生兴趣不高,效果不明显。教师将计算教学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学习;理解运算顺序;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但是创设生活情境,应当尊重生活规律。这样
期刊
利用河南省2000—2018年的相关数据,通过灰色关联分析的研究方法对河南省农林牧渔业及其服务业各个主要产业的总产值与农民收入之间的关联程度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河南省农林牧渔及其服务业与农民收入之间的关联程度排序为农林牧渔服务业、渔业、农业、牧业、林业,并针对性地对下一个时期促进河南省农民增收路径的选择给出合理的建议与对策.
翻转课堂教学是当前重要的课程组织形式.教学评价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促进教学改革和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保障.本文依据教学评价质量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构建翻转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并进一步细化,赋予相应的分值权重,希望能对进一步规范课堂教学有积极作用.
采用正交实验优化油茶粕中糖萜素提取工艺.通过单因素实验设计,考察乙醇浓度、温度、液固比、时间和提取次数等因素对糖萜素提取率的影响规律;通过L16(45)正交实验设计获得最优提取参数为75℃下用80%的乙醇水溶液按照15:1(mL/g)的液固比加入油茶粕中浸提3 h,提取2次,糖萜素的提取率最高为33.47%,所制备的糖萜素中总皂苷含量为32.2%,总糖含量为34.7%,均达到国标中糖萜素的质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