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艺术类学校的中国绘画教学理念

来源 :上海艺术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shun1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因材施教是中国传统的教学经验,不仅适用于美术高等院校,对非艺术类学校也十分适用。当代中国绘画艺术的教学在不断发展和演变着。今天,中国绘画艺术的教学呈现出多元探索的状态:一部分教师重视传统绘画艺术的教学,注重追求古代文人画的符号化、抽象化的境界并付诸实践;一部分教师则重视中西结合,面对自然景物的外貌及其大自然的情感,通过不同意境的构筑,表现出“画外有意”与“意外有妙”的诗意。走写生和创作相结合的道路,更加注重“气势”的表现与“开合起伏”,还有的国画教师受纯西方现当代艺术流派的影响,求助于特殊肌理和抽象语言与线的综合表现,在倾向于现代水墨的探索中通过现代人文意识去触摸天人合一的境界。笔者在中国绘画教学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针对学院学生的特点创造性地运用了一些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学好中国绘画艺术。
  一、中国绘画艺术的学习,书法才是关键,因为书法是纯粹的笔墨和纯粹的思想的结晶,这两个极端的物质和思想组成不可分散的整体。中国绘画艺术实质就是研究笔墨概念。而且中国文化宏深而博大,在众多丰厚的文化质点中,无论是书法、哲学,还是诗文 、戏曲等等,中国绘画都与他们息息相关、辉映交融。法国华裔汉学家弗朗索瓦·陈曾经说过:要想看懂一幅中国画,必须具备高深的文化素养。它不仅道出了中国绘画在中国文化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而且看出了中国绘画很大程度上浓缩了中国文化的某些特征。
  二、在中国画艺术教学中,古代的优秀绘画作品及优秀的画谱画稿是古代艺术家对绘画法式、绘画规律的探索、总结和创造,是永久的人类文化遗产。其中包含着古代画家全部的文化认识和中国文化的精神所在。历代绘画大师的优秀作品就是中国文化中审美认识及审美追求的集中展现,而历代流传的优秀画谱又是对审美规律和基本法则的概括和总结。宋元时期就有《梅花喜神谱》、《竹谱》、《墨竹谱》流传。一部《芥子园画传》就集中了中国画技术语汇的几乎全部法则和程式,梅、兰、竹、菊既是古代文化人对人格品性的寄托,又是对绘画语汇法式的绝妙概括。“梅花三品”是“点、线”图形的组合法则,“梅枝交女”则是三条短直线的最佳组合。兰叶“交凤眼”、“破凤眼”是长弧线的组合规则,竹杆是长直线与长直线的分段组合,竹叶是长形点与长形点的多样组合等等。其中描法、涂法、皱法、点法、勾法、染法、色法、笔法、墨法、飞白法、布置法、题款法、用印法……中国画的形式要求应有尽有。学习中国画艺术不从这些入手,就如同学习西洋画不从素描几何体、色彩三原色入手一样幼稚可笑。中国人观物、观色、观画都有中国人自己的法眼,对画有自己的认识规律,有非常完备的绘画艺术体系。学习中国绘画艺术,对于现在缺乏中国文化素养的人来说只能从经典作品、经典画谱入手,在学习中记住中国绘画艺术的标准,通过经典的学习建立高格调的准则,如何评价一幅中国“画”,什么是中国的“好画”,而后才可能自觉地画画,才可能努力地去画好。总之,如果用西洋素描和色彩训练作绘画基础,那么决不可能进入中国画的艺术殿堂。通过临摹、写生教学的有机结合,还要使学生充分发扬个性,与时代合拍,使学生在提高审美水平的同时,对优秀传统绘画有一个深刻的认识,使其具有扎实的传统书法“点、线”功夫,集各家之长,结合自己对“点、线”的独特感悟,从而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真正把握“古人之理法”和“自然之理法”,把传统“点、线”技法与自然感受加以“生化”,从而写出“胸中之山”。传统中国绘画艺术的教学是要让学生了解绘画艺术在美术史上的独特意义,赏析绘画艺术的经典作品和继承发展。对绘画艺术传统中要求掌握的“点、线”画法、“点、线”技法和构图布局规律的知识要结合具体理论,逐一掌握。绘画艺术临摹是个艰苦复杂的过程,如山水画景物繁多,层次丰富,绘制过程中要有耐心,临摹过程中还要做到胆大心细,教师要不断激发学生的临习热情,变枯燥临摹成为主动的求知过程。
  写生,是观察自然、观察生活的继续和深化,是完全必要的。通过写生,使学生在观察自然、观察生活的基础之上,更加熟悉自然、热爱自然,了解自然界名山大川、城市园林、村野乡居、舟桥楼宇、亭台楼阁、山川烟岚的规律。写生不同于临摹。临摹,对象是静止的范画,它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写生要受到环境、气候、时间、空间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自然界山川、烟云,远近不同色,早晚不同景。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有这样的记述:“山,近看如此,远数里看又如此,远数十里看又如此,每看每异,所谓山形步步移也”,“山,正看如此,侧看又如此,背看又如此。每看每异,所谓山形面面看也。”所以深入生活要深刻领悟自然界变化无穷的魅力,要了解远山近山,正面山侧面山的多样变化。自然界的树木、烟岚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时节也不同。郭熙说:“春山烟云连绵人欣欣,夏山嘉木繁荫人坦坦,秋山明净摇落人萧萧,冬山昏霾翳塞人寂寂。”“欲夺其造化,则莫神于好,莫精于勤,莫大于饱游饫看,历历罗列于胸中,而目不见绢素,手不知笔墨,磊磊落落,杳杳漠漠,莫非吾画。”这是说,春夏秋冬,东西南北,一山百态,一树百态,百山一理,百树一理,有势的把握,有质的探微,有景外之意,有意外之妙。组织学生深入生活,深入自然,将课堂教学和课外教学相结合,要讲究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先简后繁,由静到动,从而循序渐进。
  学校的全日制教学有着优越的写生条件,外出写生采风,重点放在观察方法的转变和“点、线”语言的组织上,中国绘画最历害的一条是用笔,最讲究的是“点、线”,中国绘画形式的骨架也是造型语言的基础。因为它已不再是简单的点、线,它已进入了主观意化的层次,进入了艺术价值之中,是造型语言的基础,是艺术表现的基本形态,就是在今天电脑艺术高度发展的时代,亦毫无例外。“点、线”里的抑扬顿挫,都要根据对象来的。最后完成了才是艺术品,不是随便抹两笔就是艺术品。就是用传统书法的“点、线”来表现所见所感,形成其亦古亦新的个人风格。牢牢把握住了中国绘画的“点、线”这个根本,让单个的点和线都具有审美性,石涛用堕石般的点去追求自然的原始情趣;李可染用一发而不收的重墨散点,表明浓密的树荫:潘天寿、李苦禅以点、线代笔体现自然的苍茫繁杂和露气。他们虽然都用“点、线”。但“点、线”的寓意,象征的意味大不相同,具有典型的东方艺术审美特点。
  因为写生是创作的搜集素材阶段,所以还要有意识去探索地域特征,找到事物的典型性并尽量与自己的内在追求统一起来,从写生开始积累感受和表达冲动。没有米煮不出饭,没有生活积累无法进入创作过程。计算机要有输入,我们画画也要输入。往脑子输入的生活越丰富,作品的形象才越丰富和生动。石涛说:“搜尽奇峰打草稿”。深入生活就是去“搜尽奇峰”。
  带学生深入生活,主要是引导他们学习如何深入生活,熟悉从生活到创作的全过程。到生活中去和群众一起劳动,一起生活,都交了朋友。这样学生既得到了锻炼,又了解了人,对生活也有所感受,这是一个很好的传统。写生中稳扎稳打,利用个体的独特感受去观察自然,表达自然,学会将美的事物加工组合,践行从生活中来又高于生活的艺术原则。
  总之,中国“点、线”艺术是中国绘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点、线”绘画浓缩了中国文化的许多特征,根植于民族文化土壤之中。中国“点、线”艺术的教学既要最大限度让学生深入传统去挖掘和吸收,又要最大限度地融人生活和自然中去消化、感受,还要最大限度地认识自我并走出属于自己的创新之路。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结合学科特点和学校人文环境来主动调整教学思路,从而较好地展开教学。可以说:整个中国绘画的灿烂历史都与“点、线”息息相关。不了解“点、线”,就不可能真正领略中国文化的悠久和辉煌。
其他文献
本文从勘察、设计、施工管理的现状出发,对软基的特征及其危害性,软土地基工程地质勘察、软粘土地基加固方案的合理选择、软土工程特性及沉降动态控制和路基施工控制标准等问题
房屋渗漏是建筑工程中的主要质量通病之一,房屋的渗漏会影响人们的正常生产和生活,给人们造成财产损失和精神负担.房屋防水是一项综合工程,影响质量的因素很多,牵涉到材料、
以阳坡为主,采用小区对比试验的方法,对限量灌水造林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限量灌水通过增加土壤水分有利于幼苗建成,可促进幼苗早期萌发、成活及生长。覆盖对灌水有增进作用,其中
今日中国,时代文化的发展正以更多元化的面貌呈现于人们面前。各类文化间不时擦出新的火花,林林总总、良莠不一的文化现象或突如其来或时隐时现地依次登场。在这些现象中,"文
研究了保定市五种主要绿化树种在滞尘状态下不同立地条件的气体交换特征变化,在此基础上,对植物叶片滞尘量与气体交换参数损失率的关系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榆叶梅
本文笔者阐述了房地产开发管理过程中的成本管理与控制,为提高房地产项目开发效益提供了行之有效的建设性意见和措施,以供同行参考。
笔者通过阐述"人、机械车辆、物"公路行业工程生产的三个要素,及公路工程安全生产的对策和对安全生产管理的一些认识和思考,探讨公路施工项目中的安全生产管理,以期给同行提
<正>~~
期刊
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是经济建设的重要基础,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忽视质量和安全,速度、效益就难以实现.在施工项目管理中安全和质量是相辅相成、相互统一的,工程质量形成于施工
我和王克文先生相识已三十多年.一直视克文先生为自己的良师益友,交往甚密.相知尤深。克文先生于画道出道甚早,但他温良恭俭让,淡泊名利,潜心学术、艺术.这在当今的画坛.实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