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梦想到现实

来源 :中学生数理化·八年级数学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azyas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3年6月23日,英国剑桥大学牛顿研究所学术报告厅,40岁的安德鲁·怀尔斯正在做学术报告。这已是他这几天来所做的第三次报告了。报告主题是《椭圆曲线、模形式和伽罗瓦表示》,涉及现代数学的前沿领域。在座的数学家们被怀尔斯对椭圆曲线理论深入精湛的研究结果所吸引。但只是到了最后,大家才恍然大悟:如果怀尔斯报告中的推导没有错的话,他实际上完成了对费马大定理的证明!在演讲结束的时刻,报告人以平静的口吻宣布:“我证明了费马大定理!”
  这个消息不胫而走,令数学界激动不已。
  费马大定理是一个赫赫有名的难题。17世纪法国数学家费马在阅读古希腊数学家丢番图的著作《算术》时,对书中一个问题作了一个边注。意思是说方程xn yn=zn对于任意大于2的自然数n无整数解。
  费马在批注中还声称:“我已经找到了一个奇妙的证明。但书边空白太窄,写不下。”费马究竟有没有证明他的结论,这已成为数学史上的千古之谜。不过数学家们还是称这一结论为“费马大定理”。从那时起,为了“补出”这条定理的证明。数学家们足足忙碌了三个多世纪!说来也奇怪,这条表述极其简明、连小学生也能看明白的定理,三百多年来吸引了像高斯、柯西、勒贝格这样一些数学大师,他们虽都一试身手却纷纷败北——他们的证明最后都被发现有无法补救的漏洞。对怀尔斯宣告的证明,人们惊喜之余,不禁也产生怀疑,是不是最终也避免不了同样的命运?
  一个由6名专家组成的小组开始审查怀尔斯的论文。论文有几百页长。专家组以数学家特有的严谨一丝不苟地进行工作。果然发现了漏洞。怀尔斯本人也承认自己的证明有漏洞需要补救。又经过一年多的“搏斗”,到1994年9月,漏洞终于被补上并通过了权威的审查,这个有三百多年历史的数学难题终于获得了解决。怀尔斯关于费马大定理的证明,分两篇论文(题目分别为《模椭圆曲线与费马大定理》和《某些赫克代数的环论性质》,后一篇论文系与泰勒合著),刊登在1995年5月美国《数学年刊》上。
  数学家们举杯欢庆这一世纪性胜利。而怀尔斯这时刚年过40岁。这使他错过了获得有数学诺贝尔奖之称的菲尔兹奖的机会(按不成文的规定,菲尔兹奖只授予40岁以下的数学家)。不过,1996年。他成为迄今最年轻的沃尔夫奖得主。在1998年德国柏林国际数学家大会上,怀尔斯又被授予了特别荣誉奖。在接受荣誉奖时怀尔斯做了一个题为《数论20年》的演讲,回顾他征服费马大定理的历程(本文作者参加了这次会议,并现场拍摄了
  怀尔斯10岁时,就被费马大定理吸引住了,产生了证明费马大定理的梦想。并从此选择数学作为终身职业。他说,上大学之后,“我一直在想,历史上许多人把可想到的办法都想到了,最终也没有解决费马大定理,所以,我必须学习更高深的数学。从研究生阶段,我把更多的精力用来拓宽自己的视野。”回忆当时的情形,怀尔斯觉得有一段时间他“似乎离开了费马大定理”。
  但到了1986年,美国数学家里贝特的一项研究成果使怀尔斯改变了主意。从这一年开始,他竭尽全力但却默默无闻地投入了证明费马大定理的工作。
  原来,里贝特证明了费马大定理与两位日本数学家提出的与椭圆曲线有关的所谓“谷山-志村猜想”之间存在联系。椭圆曲线恰好是怀尔斯的专长,这给了他机遇。此时,他感到费马大定理对他来说已不是儿时的浪漫梦想,而是有可能实现的目标了,因为他手里已掌握着椭圆曲线理论等高深有力的法宝。经过整整七年的努力。怀尔斯终于攻克了费马大定理这座数学堡垒。而在这七年时间里,他真正是废寝忘食。他回忆道:“……日复一日地干,我几乎想不起来曾经有哪一天起床时想的是别的事。”
  从梦想到现实!同学们,你有攀登科学高峰的梦想吗?那就看看怀尔斯是怎样心怀壮志,又脚踏实地地前进的吧。下面是这位成功的数学家送给中国青年的话:
  “我认为中国的年轻人工作非常努力。希望他们勇于追求自己热爱的东西,因为对事业的投入和热爱将使他们所向披靡。”
其他文献
在生产、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相等量与不等量,正是因为它们的存在,我们才有必要去探讨最大值、最小值,以期得到“最佳方案”,下面介绍利用不等式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什么是数学?也许,“什么不是数学”这个问题更容易回答,数学不仅仅是数字或形状,也不仅仅是某些孤独者在图书馆角落疯狂进行的逻辑推理或计算,伟大学者、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曾说:“数学是上帝用来书写宇宙的语言,”他进一步解释道:“哲学被写在那本永远在我们眼前打开着的伟大之书上——我指的是宇宙,但是如果我们不首先学会语言和把握符号,我们就无法理解它,这本书是以数学语言来写的,符号就是三角形、圆和其他几何图
据英国媒体目前报道,英国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植物天生具备做数学的能力,这个本事能帮助它们在夜间有效地规划食物储备。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方差在“三数两差”问题中的妙用
许多教育专家都说过,初二是数学学习的一个分水岭。因为初一是对小学内容的一个回顾和发展,并给初中的学习打基础,初二则是真正的中学数学阶段的学习。一些初二学生也说,“现在虽然老师讲的好像都听得懂。但几何成绩总是不理想。”“几何考试有些小地方,一不注意。就扣去一两分。这样一分分地扣。后果很严重。”“有时做几何题思路不清楚……”大家都想知道,这些情况的出现是因为练习不够还是因为什么?有什么需要特别注意的地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有关反比例函数的考题出现了不少亮点。命题者经常会给出一些新情境,设置一些新问题,以考查同学们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现就2008年中考试题中的有关反比例函数的新题。精选几例并加以解析。供同学们参考。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反比例函数经常与图形的面积结合在一起,下文就把反比例函数与图形面积相结合的问题稍作归纳,供同学们学习时参考。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問题:如图1,两个正方形的边长分别为2和1,你能把它剪拼成一个大的正方形吗?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易错点一:受思维定势影响,误把 “c”当斜边长  例1在Rt△ABC中,a、b、c分别为三边长,且a=8,b=6,∠A=90°,则c=.  【课堂实录1】  甲:在Rt△ABC中,因∠A=90°,a=8,b=6,故由勾股定理,得c2=a2 b2=82 62=100,所以c=10.  乙:在Rt△ABC中,因∠A=90°,a=8,b=6,故由勾股定理,得c2=82-62=28,所以c=2.  评析:
要确定一个实数的整数部分与小数部分.应先判断该实数的取值范围.从而确定其整数部分.再由“小数部分=原数-整数部分”.确定出小数部分.现举例说明如下.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