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钢筋混凝土中的裂缝不仅会降低建筑物的抗渗能力,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而且会引起钢筋的锈蚀,混凝土的碳化,降低材料的耐久性,影响建筑物的承载能力和安全性能。因此施工时要严把质量关,尽可能地降低混凝土裂缝的出现,对出现的混凝土裂缝应进行认真研究、 采用合理可行的方法进行处理,保证建筑物和构件安全可靠。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楼面裂缝;防治措施\
混凝土楼板的裂缝,是目前较难克服的质量通病之一,楼板裂缝轻者影响美观,重者破坏房屋结构的安全性,降低房屋的抗震能力和房屋的正常使用,本文对裂缝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进行了分析。
1.钢筋混凝土现浇板裂缝产生原因
(1)混凝土原材料质量原因。主要有水泥凝结或膨胀不正常;骨料中含泥量过多;碱性骨料与碱性很强的水泥起化学反应,生成有膨胀能力的碱—硅凝胶而引起混凝土膨胀破坏;水灰比、塌落度过大,或使用过量粉砂。
(2)施工质量原因。主要有混凝土施工过分振捣,模板、垫层过于干燥;混凝土浇捣后过分抹干压光,使混凝土的细骨料过多地浮到表面,形成含水量很大的水泥浆层,引起表面体积碳水化收缩,导致混凝土板表面龟裂;施工工艺不当致使支座处负筋下陷,保护层过大,使板上部沿梁支座处产生裂缝;混凝土未达到规定强度,过早拆模,或者混凝土未达到终凝时间就上荷载,造成混凝土楼板的弹性变形:后浇带施工不慎而造成板面裂缝;楼面垫层内暗装水管、电线套管铺设不当,保护层厚度不足,造成板面沿管线长度方向产生裂缝。
(3)设计原因主要包括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楼房的拉裂和钢筋混凝土现浇板的开裂;设计人员在进行现浇板的配筋计算过程中,忽略了板在正常使用阶段由其承受的荷载而引起的挠度及裂缝宽度的验算,由此而引起裂缝的产生;结构体型突变及未设置必要的伸缩缝。
2.裂缝的防治措施
2.1控制措施
2.1.1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方面
尽可能不使用民办小厂生产的水泥,如必须使用,应认真对水泥标号及安定性进行试验;严把原材料进货关,认真地对进场砂石骨料进行检验,严格控制砂的粒径及含泥量,并做好各项试验。一经发现不合格材料进场必须立即停止使用并清除出场;严格控制混凝土施工配合比。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和质量检验以及混凝土和易性的要求确定配合比,严格控制水和水泥用量,选择级配良好的石子,减小空隙率和砂率以减少收缩量,提高混凝土抗裂强度。
2.1.2施工质量方面
混凝土浇捣前,应先将基层和模板浇水湿透,避免过多吸收水分,浇捣过程中应尽量做到既振捣充分又避免过度;混凝土楼板浇筑完毕后,表面刮抹应限制到最小程度,并加强混凝土早期养护;严格施工操作程序,不盲目赶工。杜绝过早上传、上荷载和过早拆模。在楼板浇捣过程中更要派专人护筋,避免踩弯面负筋的现象发生。通过在大梁两侧的面层内配置通长的钢筋网片,承受支座负弯矩,避免因不均匀沉降而产生裂缝;施工后浇带的施工应认真领会设计意图,制定施工方案,杜绝在后浇处出现混凝土不密实、不按图纸要求留接口缝,以及施工中钢筋被踩弯等现象。同时更要杜绝在浇注混凝土完毕前就将部分模板、支柱拆除而导致梁板形成悬臂,造成变形;加强对楼面砼的养护。砼的保湿养护对其强度增长和各类性能的提高十分重要,特别是早期的妥善养护可以避免表面脱水并大量减少砼初期伸缩裂缝发生。
2.2施工中应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
2.2.1重点加强楼面上层钢筋网的有效保护措施
钢筋在楼面砼板中的抗拉受力,起着抵抗外荷载所产生的弯矩和防止砼收缩和温差裂缝发生的双重作用,而这一双重作用均需钢筋处在上下合理的保护层前提下才能确保有效。在实际施工中,楼面下层的钢筋网在受到砼垫块及模板的依托下保护层比较容易正确控制。但当垫块间距放大到1.5米时,钢筋网的合理保护层厚度就无法保障,所以纵横向的垫块间距限制在1米左右。
与此相反,楼面上层钢筋网的有效保护,一直是施工中的一大较难问题。其原因为:板的上层钢筋一般较细较软,受到人员踩踏后就立即弯曲、变形、下坠;钢筋离楼层模板的高度较大,无法受到模板的依托保护;各工种交叉作业,造成施工人员众多、行走十分频繁,无处落脚后难免被大量踩踏;上层钢筋网的钢筋小撑马设置间距过大,甚至不设(仅依靠楼面梁上部钢筋搁置和分离式配筋的拐脚支撑)。
2.2.2预埋线管处的裂缝防治
预埋线管,特别是多根线管的集散处是截面砼受到较多削弱,从而引起应力集中,是容易导致裂缝发生的薄弱部位。当预理线管的直径较小,并且房屋的开间宽度也较小,同时线管的敷设走向又不重于(即垂直于)砼的收缩和受拉方向时,一般不会发生楼面裂缝。反之,当预埋线管的直径较大,开间宽度也较大,并且线管的敷设走向又重合于(即垂直于)砼的收缩和受拉力向时,就很容易发生楼面裂缝。因此对于较粗的管线或多根线管的集散处,应按技术导则三的第4条要求增设垂直于线管的短钢筋网加强。根据施工的经验,建议增设的抗裂短钢筋采用φ6一φ8,间距≤150,两端的锚固长度应不小于300毫米。
线管在敷设时应尽量避免立体交叉穿越,交叉布线处可按技术导则三的第4条采用线盒,同时在多根线管的集散处宜采用放射形分布,尽量避免紧密平行排列,以确保线管底部的砼灌筑顺利和振捣密实。并且当线管数量众多,使集散口的砼截面大量削弱时,宜按予留孔洞构造要求在四周增设上下各2φ12的井字形抗裂构造钢筋。
(1)加强对楼面砼的养护砼的保湿养护对其强度增长和各类性能的提高十分重要,特别是早期的妥善养护可以避免表面脱水并大量减少砼初期伸缩裂缝发生。但实际施工中,由于抢赶工期和浇水将影响弹线及施工人员作业,因此楼面砼往往缺乏较充分和较足够的浇水养护延续时间。为此,施工中必须坚持覆盖麻袋或草包进行一周左右的妥善保湿养护,并建议采用喷HL等品种和养护液进行养护。
(2)裂缝的处理方法对于一般混凝土楼板表面的龟裂,可先将裂缝清洗干净,待干燥后用环氧浆液灌缝或表面涂刷封闭。施工中若在终凝前发现龟裂时,可用抹压一遍处理;其他一般裂缝处理,可将板缝清洗后用1:2或1:1水泥砂浆抹缝,压平养护;当裂缝较大时,应沿裂缝凿八字形凹槽,冲洗干净后,用1:2水泥砂浆抹平,也可采用环氧胶泥嵌补;当楼板出现裂缝面积较大时,应对楼板进行静载试验,检验其结构安全性,必要时可在楼板上增做一层钢筋网片,以提高板的整体性。
(3)对裂缝的弥补处理在采取了上述综合性防治措施后,由于各种原因仍可能有少量的楼面裂缝发生。当这些楼面裂缝发生后,应在楼地面和天棚粉刷之前预先作好妥善的裂缝处理工作,然后再进行装修。根据以往的经验,住宅楼地面上部的粉刷找平层较厚,可以通过在找平层中增设钢丝网、钢板网或抗裂短钢筋进行加强,并且上部常被木地板等装饰层所遮盖,问题相对较小。但板底则粉刷层较薄,并且通常无吊顶遮盖,更易暴露裂缝,影响美观并引起投诉,所以板底更应妥善处理。板底裂缝宜委托专业加固单位采用复合增强纤维等材料对裂缝作粘贴加强处理。复合增强纤维的粘贴宽度以350-400毫米为宜,既能起到良好的抗拉裂补强作用,又不影响粉刷和装饰效果,是目前较理想的裂缝弥补措施。
3.结束语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是工程常见的综合性的问题, 它的危害性不容忽视。应针对成因贯彻“预防为主”的原则,只有在设计施工过程中针对各影响因素考虑全面。科学设计和精心施工,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裂缝是可以得到控制和预防的。 [科]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楼面裂缝;防治措施\
混凝土楼板的裂缝,是目前较难克服的质量通病之一,楼板裂缝轻者影响美观,重者破坏房屋结构的安全性,降低房屋的抗震能力和房屋的正常使用,本文对裂缝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进行了分析。
1.钢筋混凝土现浇板裂缝产生原因
(1)混凝土原材料质量原因。主要有水泥凝结或膨胀不正常;骨料中含泥量过多;碱性骨料与碱性很强的水泥起化学反应,生成有膨胀能力的碱—硅凝胶而引起混凝土膨胀破坏;水灰比、塌落度过大,或使用过量粉砂。
(2)施工质量原因。主要有混凝土施工过分振捣,模板、垫层过于干燥;混凝土浇捣后过分抹干压光,使混凝土的细骨料过多地浮到表面,形成含水量很大的水泥浆层,引起表面体积碳水化收缩,导致混凝土板表面龟裂;施工工艺不当致使支座处负筋下陷,保护层过大,使板上部沿梁支座处产生裂缝;混凝土未达到规定强度,过早拆模,或者混凝土未达到终凝时间就上荷载,造成混凝土楼板的弹性变形:后浇带施工不慎而造成板面裂缝;楼面垫层内暗装水管、电线套管铺设不当,保护层厚度不足,造成板面沿管线长度方向产生裂缝。
(3)设计原因主要包括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楼房的拉裂和钢筋混凝土现浇板的开裂;设计人员在进行现浇板的配筋计算过程中,忽略了板在正常使用阶段由其承受的荷载而引起的挠度及裂缝宽度的验算,由此而引起裂缝的产生;结构体型突变及未设置必要的伸缩缝。
2.裂缝的防治措施
2.1控制措施
2.1.1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方面
尽可能不使用民办小厂生产的水泥,如必须使用,应认真对水泥标号及安定性进行试验;严把原材料进货关,认真地对进场砂石骨料进行检验,严格控制砂的粒径及含泥量,并做好各项试验。一经发现不合格材料进场必须立即停止使用并清除出场;严格控制混凝土施工配合比。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和质量检验以及混凝土和易性的要求确定配合比,严格控制水和水泥用量,选择级配良好的石子,减小空隙率和砂率以减少收缩量,提高混凝土抗裂强度。
2.1.2施工质量方面
混凝土浇捣前,应先将基层和模板浇水湿透,避免过多吸收水分,浇捣过程中应尽量做到既振捣充分又避免过度;混凝土楼板浇筑完毕后,表面刮抹应限制到最小程度,并加强混凝土早期养护;严格施工操作程序,不盲目赶工。杜绝过早上传、上荷载和过早拆模。在楼板浇捣过程中更要派专人护筋,避免踩弯面负筋的现象发生。通过在大梁两侧的面层内配置通长的钢筋网片,承受支座负弯矩,避免因不均匀沉降而产生裂缝;施工后浇带的施工应认真领会设计意图,制定施工方案,杜绝在后浇处出现混凝土不密实、不按图纸要求留接口缝,以及施工中钢筋被踩弯等现象。同时更要杜绝在浇注混凝土完毕前就将部分模板、支柱拆除而导致梁板形成悬臂,造成变形;加强对楼面砼的养护。砼的保湿养护对其强度增长和各类性能的提高十分重要,特别是早期的妥善养护可以避免表面脱水并大量减少砼初期伸缩裂缝发生。
2.2施工中应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
2.2.1重点加强楼面上层钢筋网的有效保护措施
钢筋在楼面砼板中的抗拉受力,起着抵抗外荷载所产生的弯矩和防止砼收缩和温差裂缝发生的双重作用,而这一双重作用均需钢筋处在上下合理的保护层前提下才能确保有效。在实际施工中,楼面下层的钢筋网在受到砼垫块及模板的依托下保护层比较容易正确控制。但当垫块间距放大到1.5米时,钢筋网的合理保护层厚度就无法保障,所以纵横向的垫块间距限制在1米左右。
与此相反,楼面上层钢筋网的有效保护,一直是施工中的一大较难问题。其原因为:板的上层钢筋一般较细较软,受到人员踩踏后就立即弯曲、变形、下坠;钢筋离楼层模板的高度较大,无法受到模板的依托保护;各工种交叉作业,造成施工人员众多、行走十分频繁,无处落脚后难免被大量踩踏;上层钢筋网的钢筋小撑马设置间距过大,甚至不设(仅依靠楼面梁上部钢筋搁置和分离式配筋的拐脚支撑)。
2.2.2预埋线管处的裂缝防治
预埋线管,特别是多根线管的集散处是截面砼受到较多削弱,从而引起应力集中,是容易导致裂缝发生的薄弱部位。当预理线管的直径较小,并且房屋的开间宽度也较小,同时线管的敷设走向又不重于(即垂直于)砼的收缩和受拉方向时,一般不会发生楼面裂缝。反之,当预埋线管的直径较大,开间宽度也较大,并且线管的敷设走向又重合于(即垂直于)砼的收缩和受拉力向时,就很容易发生楼面裂缝。因此对于较粗的管线或多根线管的集散处,应按技术导则三的第4条要求增设垂直于线管的短钢筋网加强。根据施工的经验,建议增设的抗裂短钢筋采用φ6一φ8,间距≤150,两端的锚固长度应不小于300毫米。
线管在敷设时应尽量避免立体交叉穿越,交叉布线处可按技术导则三的第4条采用线盒,同时在多根线管的集散处宜采用放射形分布,尽量避免紧密平行排列,以确保线管底部的砼灌筑顺利和振捣密实。并且当线管数量众多,使集散口的砼截面大量削弱时,宜按予留孔洞构造要求在四周增设上下各2φ12的井字形抗裂构造钢筋。
(1)加强对楼面砼的养护砼的保湿养护对其强度增长和各类性能的提高十分重要,特别是早期的妥善养护可以避免表面脱水并大量减少砼初期伸缩裂缝发生。但实际施工中,由于抢赶工期和浇水将影响弹线及施工人员作业,因此楼面砼往往缺乏较充分和较足够的浇水养护延续时间。为此,施工中必须坚持覆盖麻袋或草包进行一周左右的妥善保湿养护,并建议采用喷HL等品种和养护液进行养护。
(2)裂缝的处理方法对于一般混凝土楼板表面的龟裂,可先将裂缝清洗干净,待干燥后用环氧浆液灌缝或表面涂刷封闭。施工中若在终凝前发现龟裂时,可用抹压一遍处理;其他一般裂缝处理,可将板缝清洗后用1:2或1:1水泥砂浆抹缝,压平养护;当裂缝较大时,应沿裂缝凿八字形凹槽,冲洗干净后,用1:2水泥砂浆抹平,也可采用环氧胶泥嵌补;当楼板出现裂缝面积较大时,应对楼板进行静载试验,检验其结构安全性,必要时可在楼板上增做一层钢筋网片,以提高板的整体性。
(3)对裂缝的弥补处理在采取了上述综合性防治措施后,由于各种原因仍可能有少量的楼面裂缝发生。当这些楼面裂缝发生后,应在楼地面和天棚粉刷之前预先作好妥善的裂缝处理工作,然后再进行装修。根据以往的经验,住宅楼地面上部的粉刷找平层较厚,可以通过在找平层中增设钢丝网、钢板网或抗裂短钢筋进行加强,并且上部常被木地板等装饰层所遮盖,问题相对较小。但板底则粉刷层较薄,并且通常无吊顶遮盖,更易暴露裂缝,影响美观并引起投诉,所以板底更应妥善处理。板底裂缝宜委托专业加固单位采用复合增强纤维等材料对裂缝作粘贴加强处理。复合增强纤维的粘贴宽度以350-400毫米为宜,既能起到良好的抗拉裂补强作用,又不影响粉刷和装饰效果,是目前较理想的裂缝弥补措施。
3.结束语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是工程常见的综合性的问题, 它的危害性不容忽视。应针对成因贯彻“预防为主”的原则,只有在设计施工过程中针对各影响因素考虑全面。科学设计和精心施工,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裂缝是可以得到控制和预防的。 [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