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乡人

来源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d9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一本与众不同的书。通常,一部小说的主角总是正义凛然,他们绝对不会纵容老奶奶独自过马路这种事情发生,在是非面前更是绝不会做出错误的选择。就算男主在诱惑或者两难之中犹豫不决,最后内心的邪恶都会被镇压,做出让人拍案叫好的抉择。
  可是,查尔斯·斯特里克兰是个特例。
  如果只是剖析性格,斯特里克兰简直是邪恶的集大成者,他抛弃相处十多年的妻子与孩子,头也不回地来到巴黎,且再也没有联络过他们。他无端谩骂对他频频示好的斯特洛夫,还在斯特洛夫不顾重重反对把重病中的斯特里克兰接回家照料之后,拐走了斯特洛夫的妻子布兰奇。布兰奇后来自杀,斯特里克兰也没有表达出丝毫的关怀或者悔恨,反而说布兰奇之所以自杀不是因为他离开她,而是因为她太蠢,精神错乱。
  这样一个人,本应不被任何人所容。可是在毛姆的描述下,一切变得可以理解。他说,每个人都孤独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谁都被囚禁在一座铁塔里,用没有共同价值的符号交流,所以他们的意义模糊不定。是啊,不似一块石头、一个小时、一阵雷雨那样具象,我所说的爱,和你所说的爱,也许是截然不同的东西,我们用语言描述出来的东西,并不能精准地传递给其他人,我们面对面,可我们却从来无法达到精神上的统一和共鸣,无法了解别人,也无法被了解。这对于渴望沟通、渴望了解的人类来说,是多么沮丧和绝望的事情啊。
  可这从来不会牵制到斯特里克兰,因为他不在乎任何一个人的看法,是否被世人理解、是否被鄙夷和唾骂,是最微不足道的事情。亲情、友情、爱情,都是不值一提的小事,对他来说,世界中发光发亮、至死方休的东西只有一件,那就是画画——“我必须画画。我身不由己。一个人掉进水里,他游泳游得好不好没关系,反正他得挣扎,不然就得淹死。”像使徒一样狂热,像盲信者一样直接,像初生的婴儿一样纯粹。
  在这个虚浮的、炫耀的世界,斯特里克兰是一个特别的存在,他作画不是为了展示给别人看,而是因为灵魂深处的躁动。他需要表达,可是他不能用语言来表达,因为语言是最没有意义的符号,就像我说你好,你说hello(英语的“你好”),他说bonjour(法语的“你好”),我们自以为最浅显易懂的表白,甚至无法传达给同为人类的物种。所以,他的表达是通过画笔,他在画室中不眠不休,终于画出长久盘踞在他脑海中的东西,这些意向从脑中挥洒到画布上,在这幅画完成的瞬间,它存在的意义就消失了,因为对于斯特里克兰来说,只有过程是重要的,他完成了最关键的表达。至于表达的结果是什么,他不在乎。至于这幅画是否需要贴合众人的审美,被人称赞或者批判,更加无关痛痒。
  所以,他不会给别人看他的画作,也不会拿这些画去贩卖。甚至,他在大溪地岛家中的墙上完成那幅绝世巨作失明之后,让自己的妻子阿塔在他死后烧掉整个房子。
  这个故事看上去像是水中月、镜中花,一个人放弃大好生活,跑到巴黎住着破烂的房子,身无分文,吃了上顿没下顿,物质生活压缩到极简,生命中一无所有,不需要朋友、亲人和爱人,甚至不要任何调味和意趣,这样的人恐怕会被人喊成疯子和反社会吧?
  可这个疯子做到了太多人一生都无法完成、甚至是没有意识到的事情——他寻找到了真正属于自己的故乡。
  毛姆说,有些人生下来就是异乡人。对很多人来说,他们从小生活的林阴小巷、拥挤小道,都只不过是人生旅途中的驿站。真正的故乡在哪里?他们不知道,所以他们渴望远行。斯特里克兰只不过一直在寻找自己的故乡而已。他变成一个朝圣者,在抵达故鄉之前,一刻也无法安宁。
  他当着枯燥的证券人,在巴黎逼仄的画室中笨拙地绘画,在各大食物救助站中辗转寻觅食物,做着一份又一份短促的工作,终于踏上前往大溪地的航船。在踏上那块土地的瞬间,他知道,他回家了。从此,不再颠沛流离,不再辗转反侧,他用余生享受和拥抱故乡。
  大溪地在毛姆的笔下,好像乌托邦一样。斯特里克兰和阿塔的房子在环岛公路八公里外的地方,要穿过一条长满热带植物、浓阴覆盖的长长小道才能抵达那里。窗外生长着巨大的芭蕉树、鳄梨树、椰子树和火焰一样的巴豆。他把小溪里游向大海的鱼叉起来,阿塔用椰子油把鱼炸了,搭配龙虾和螃蟹。那样的日子似乎只能存在于留香的书页之中,存在于带着绿叶的野橘、树上扔下来的椰果、充满舞蹈和赞美诗的村民宴席之上。读着这一切,想象曾经在人类社会滚打摸爬的斯特里克兰,不禁莞尔。原来,只是条条框框的人类社会不适合他而已,他那些令人发指的行径只因为他在错误的地方做了自己。如今来到大溪地,没有人会用异样的眼光看他,“这里有各种各样的卯眼儿,什么样的榫头都能协调”。
  到头来,毛姆用一个粗鄙的斯特里克兰为我们描述了一个宽容开放的故乡。在方方正正的社会中,中庸是常态,如有出格,就会被人用异样的眼光看待。就像一个人一旦有意外之举,有人就会认为原因肯定很丢人一样,他就会立刻被贴上不合群的标签。一件抛妻弃子的事就足够让一个人身败名裂,更何况他身上犯下重重恶行,简直为人类社会所不容。可就是这个人,创造出了令人惊叹的作品,而这样的作品,不需要任何人来欣赏和赞美,他创造一个奇妙无比的世界,又亲手将其摧毁,这是疯子的行为,也是天才的行为。天才的疏狂不需要被理解,但起码要被尊重。
  “上帝的磨盘转得很慢,但磨得很细。”感谢时光足够长,让异乡人终归故土。
其他文献
}邮递员送来北京大学录取通知书时,今年12月才满18岁的云南曲靖小伙崔庆涛正在老家会泽县一处建筑工地同父母一起打工,干着“拌砂浆”的活儿。  崔庆涛是长子,家里还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高考结束后,他便跟着父母在家附近的建筑工地上打工。7月22日这天,崔庆涛正弯身拌砂浆,邮递员打来电话,说通知书还有半个小时就到。“等真的到了,父母都特别高兴,差不多是冲下了楼来到工地上。”这对他们而言,意味着“干活的
小时候,那么多玩具,独独沉迷万花筒。小小一根管子,眯起眼睛看进去,只要轻轻转动,七彩缤纷的图案千变万化。  后来打碎万花筒,发觉只有些碎纸层及塑料片,以及几面镜子。原来,那種五花八门不过是视觉在掩映下产生的幻象,经不起考验。  一直到最近,才在玩具店中又一度发现万花筒。对牢阳光看出去,图案活像巴黎圣母院里的染色玻璃窗,十分瑰丽。  万花筒历久不衰,缘其带着浪漫色彩。
美国导演昆汀·塔倫蒂诺成名前曾在美国曼哈顿一家音像店做营业员,偶尔也担任放映员的角色。每次放映时,他都跟着观众重新看一次,不管多少遍他也看不厌。  有一次,一部电影快要放完了,就在这时候,音像店突然停电。观众不满地嚷嚷起来。见此情景,昆汀走进放映厅,让几个同事帮忙用手电筒把放映厅照亮,然后自己站在观众前面,开始讲述电影的结局。因为他看过太多次,已经把台词记得滚瓜烂熟了,于是他一边讲述,一边分饰多角
唯有失去青春的人,才会觉得青春美好;拥有青春的人,只会感到在青春里受尽煎熬。  当我还拥有青春的时候,只有极为有限的几次感受到了青春的存在。一次是在初中的晚会上,一位叫叶枫红的女同学突然起身朗诵了一首诗。她平常是個沉默寡言的人,乏味到每次考试都是班级第一,而且年年如此。那是班级自行组织的晚会,谁都没有想到她会起身朗诵诗歌。  于是,我生平第一次听到了王蒙的《青春万岁》。一个穿着红色班服的单薄小姑娘
转述一则听来的故事:在英国,有位心理学教授约翰,上第一堂课时给大家讲了一个妙趣横生的小故事,全班哄堂大笑,笑得上气不接下气。接着,他正儿八经地谈了另外一些严肃的课题。15分钟后,他又唾沫横飞地把刚才那个诙谐的小故事从头到尾复述了一遍。这时,只有几个学生应酬式地咧嘴笑笑,有几个则礼貌性地微微一笑,大部分学生心里都浮上了一个疑问:难道这位看似风趣的约翰教授,竟然患上了可怕的健忘症?  万万没想到,半个
小时观赏烟花,觉得它变幻莫测而又神奇无比。  年龄稍长看烟花,当烟花尽情地在天空里绽放出令人目眩神迷的璀璨时,我觉得它像是我所憧憬的人生:五彩缤纷、痛快淋漓。  年龄再长看烟花,花团锦簇的烟花,在空中展示自己美丽的面貌前,是经过一個艰苦的制造过程的。  这些年来,夜夜挑灯读书,日日伏案写作,主要的目的就是以文字铸造美丽的烟花,在读者的心幕上尽情地燃放。等他日两鬓似雪时,回首前尘,知道我所绽放的小烟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题记  乍暖还寒,却是春时已至。如鸿雁归南,我亦归家。较之回到老屋的喜悦,我心中复添一层忧郁怅然。  将至黄昏,霞色渐染,视线所及,最遥处,是一片燃烧的红云。即使是云,也不知自己所来何处,将去何方,只是懵懂地消耗着自己美轮美奂的生命。望着手中的试卷,我只是叹息。  大考将至,如此这般成绩,怎渡?  心中漲满的情绪,是忧伤,抑或迷惘。前路是渺茫的,如层云绕雾,让我不
平常的故宫里,每个角角落落,每个分分秒秒都充盈着一种平常的美——任何时刻,任何角度,无处不在的美。  ——苏唐诗  苏唐诗拍了故宫6年,在河南与北京之间往返40多次,用普通的相机,走游客走的路线。他镜头下的故宫,鲜活温暖,有着平凡却动人的美。苏唐诗并非全职摄影师,他是一个小县城工作了近30年的民警,从一线下来后,他重拾爱好,拍照片,尤爱建筑。为了拍故宫的雪景,春运高峰,他在火车上站了5个小时去故宫
【中考真题】  试卷上,我们填写答案;生活中,我们常常在寻找答案。答案有正误之分,有好坏之别,有时又不止一个。有些人,为了获取答案,穷其一生;有些时候,获取答案的过程比答案本身更有价值……请以“答案”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文题解读】  这是一道命题作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有一篇文章,题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它由一个问题的答案引出培养创新思维的方法和重要性,例证丰富,说理有力,是学生们学习
【2018年中考作文备考试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从中选择一个角度构思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可叙述经历,可抒发情感,可发表议论。  西方某个国家在报纸上征文,题目为“谁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成千上万的信函飞到了报社,经过评选委员会投票,最后排名如下:  第一名是给自己的孩子洗完澡后,怀抱婴儿的妈妈;  第二名是妙手回春赶走病痛,目送患者满意远去的医生;  第三名是在海滩上独自筑起一个沙堡,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