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水流速度下透水混凝土对污水的净化作用研究

来源 :环境科学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kekej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研究不同水流速度下透水混凝土对污水的净化作用为目的,采用水泥、粗骨料、陶粒和硅藻土分别配比3组透水混凝土试件。深入分析3组试件在不同水流速度下污染物的净化效果。实验证明,7种污染物的净化率均随着水流速度的增加而降低,掺有硅藻土试件对固态悬浮物、氨氮、化学需氧量COD和生化需氧量BOD的净化率最高。在水流速度为55 mL/s时,掺有陶粒试件对总磷和总氮的净化率最高。在水流速度为55 mL/s时,掺有陶粒试件和硅藻土试件对硝态氮的净化率基本持平,净化率最高为47.32%。
其他文献
在考虑消费者绿色偏好激发绿色市场需求的情况下,构建供应商与制造商协同绿色生产经营的演化博弈模型,探究双方策略选择的演化稳定性及演化机理,并进一步探讨政府调控机制对双方策略选择演化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供应商和制造商是否合作实施绿色供应链与双方投入成本和消费者绿色偏好引发的绿色收益密切相关,且随着双方投入成本和收益的变化出现多种演化均衡,合理的政府奖惩机制能够推动绿色供应链的实施。最后,为促进供应链企业合作实施绿色供应链提出相关建议。
为了解宁波舟山港北部海域生态风险水平,采用单项评价标准指数法、富集系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宁波舟山港北部海域重金属的污染状况和生态危害水平。结果表明调查海域沉积物锌、镉、铬、汞的含量均符合海洋沉积物质量的第一类标准,而铜、铅、砷的站位超标率均为10%。重金属铜、铅、镉和锌的平均富集系数>1,具有相对较大的富集程度。重金属镉的潜在生态危害系数相对较高,所有站位潜在生态危害系数均<150,表明调查海域总体处于低生态风险水平。
地质环境污染主要包括地形地貌的破坏、植被的破坏、土地资源的破坏和地下水资源的污染。显然,加强地质环境污染防治工作一直是生态发展中的重要一环,因此,文章提出物探技术在地质环境污染防治中的应用研究。在研究中,首先使用电测物探技术勘探环境污染,其次进行物探后的地质环境污染数据采集和处理,最后基于数据分析结果进行防治策略制定。设计对比实验证明该方法的地质环境污染中的水资源防治效果比传统方式好。
探究沉积物中磷的形态及分布特征对河流内源治理和富营养化防治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欧洲标准测试委员会制定的SMT方法,对四排干河12个点位的表层沉积物的各形态磷进行分级提取和测定,探究了表层沉积物中各形态磷的含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并采用单因子标准指数法进行污染评价,结果表明(1)表层沉积物的总磷含量较高,超过重度污染阈值,存在一定的生态安全风险。(2)无机磷增长对总磷增长贡献大,铁/铝结合态磷对无机磷增长的贡献大。
为了提升区域雷电电磁辐射污染抑制效果,研究区域雷电防护中电磁辐射污染抑制方法。通过双线路方式检测电磁辐射信号,计算两组信号多普勒频率,经过空域对消后,消除正常电磁信号,实现电磁辐射污染信号检测。利用测量受试设备信号与线路阵列法线方向夹角,计算受试设备波达方向,以最小方差无失真响应波束形成方法,提取电磁辐射污染信号频谱并消除,实现电磁辐射污染信号抑制。实验表明该方法可有效检测电磁辐射污染信号,且抑制后的电磁辐射污染信号幅度保持在60 db~160 db之间,抑制效果较好。
纳米纤维素是一种具有独特结构、良好力学性能、高比表面积的新型纳米材料,与其它纳米材料不同之处在于其可来源于生物质材料。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利用生物质废弃物能制备出质量较好的纳米纤维素,并且该类纤维素可在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和传感器等电化学领域进行应用,特别是在便携式电子器件和柔性电子装置的开发上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利用生物质废弃物制备纳米纤维素还需要优化制备方法,进一步提高纤维素结构的稳定性,以实现生物质废弃物的高值化利用。
为解决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运行和监督困难,提出信息化智能化战略的智能管理模式。该模式基于智能监控设施,以提高数据收集质量,在智能管理平台的支持下建立功能系统,并通过应用服务保证挖掘出全过程管理效率。集成整个过程数据收集管理、数据价值分析和标准化过程管理等功能,操作员可以通过这些系统全面及时地掌握相关的操作信息,以帮助决策制造。与传统的信息平台相比,在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和监督方面,智能管理平台更有效地节省劳动力,提高效率增强应用。
提出基于大数据技术的生态环境污染在线监控数据质量模型。基于生态环境污染传感器采集数据,引入大数据技术中的标准对比法,建立无污染的生态环境曲线函数,计算其与在线监控的曲线函数的差值,采集生态环境污染在线监控数据,基于生态环境污染情况,确定生态环境污染的在线监控频率,由此获取到生态环境污染在线监控数据。利用分布式信息融合模式,实现数据质量信息最终决策。实验结果表明,设计模型可以保证生态环境污染在线监控数据质量。
房地产行业作为中国的支柱型产业之一,房地产行业的繁荣同样吸引了大批的开发商向这个行业涌入,以期获得可观的经济利益。但是大规模的房地产开发对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日趋严重,不仅对社会公众的健康有着不利影响,还经常引发民事纠纷。因此,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关注并致力于解决由于房地产开发对环境所造成的负面影响问题。文章对房地产开发对环境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如何最大化的减小房地产开发对环境的破坏给出了相应措施和建议,从而实现房地产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根据黑龙江省“十三五”期间黑龙江省和各地市六项主要大气污染物监测结果,结合已实施的大气污染防治任务,分析黑龙江省“十三五”环境空气质量变化情况及影响因素。“十三五”环境空气质量明显改善,达标天数比例呈上升趋势,PM2.5、PM10、SO2、NO2、CO、O3浓度值相对于2015年都有不同程度下降,目前PM2.5仍是首要污染物,重度以上污染全部发生在冬春季节。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调整、重点污染源治理等措施为黑龙江省环境空气质量改善起到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