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寅恪归葬庐山之谜

来源 :中华儿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xinyu3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导语:庐山,一座人文圣山。千百年来许多如雷灌耳的文化名人,几乎都与此发生联系。2003年,一代国学大师陈寅恪和夫人在辞世34年之后,也选择庐山为灵魂安息之地
  主句:2003年,一代国学大师陈寅恪和夫人在辞世34年之后,终于入土为安,永眠在庐山的怀抱之中。陈寅恪1945年在作于成都的《忆故居》一诗中曾哀叹:“松门松菊何年梦,且认他乡作故乡”(“松门”即庐山松门别墅),现在他终于梦想成真,魂归匡庐了。陈寅恪所奉行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正是中国传统文化所倡导的精神支柱之一,他的归葬,为“与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生活紧密相连”的庐山文化宝库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从庐山中心牯岭向东南行,可到中科院庐山植物园,园中有一处名曰景寅山的地方,跨过山门,便是一代学人宗师陈寅恪与夫人的合葬墓。墓左侧的长条石上竖刻着“陈寅恪唐筼夫妇永眠于此”,右侧的扁形石上横刻着当代著名画家黄永玉题写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科院院长路甬祥在为陈寅恪骨灰落葬庐山发来的电文中说:“陈寅恪先生以其学术架构宏远、博大精深、学贯东西被海内外学者公认为一代宗师。先生向有儒生思想、诗人气质和学人风骨,实为学界之楷模,先生一生主张‘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对学界影响深切久远矣。时下我中华行富国强民之路,以科教予兴国,学界当以国学大师自勉,为强国鞠躬尽瘁不已!”
  陈寅恪先生长期在中山大学任教,1969年10月、11月夫妇俩先后辞世后,为何几经辗转历经30余年后归葬于这座人文圣山之地?
  其间故事可谓多矣。
  一代宗师的治学传奇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叶,一本名曰《陈寅恪的最后20年》的传记在坊间风行,社会上对已去世多年的著名史家陈寅恪的学术和人品产生了极大兴趣。过去,陈寅恪虽是一位蜚声中外学界的大学者,但其声名从未越出过学院的门墙之外。然而随着该书以及其他有关陈寅恪的文集和相关文献出版,他的声名越出学院围墙,被广为传播。
  陈寅恪(1890-1969)祖籍江西义宁,出身世家。所谓“陈氏一门”,是指从祖父陈宝箴、父亲陈三立到陈寅恪这三代人。陈宝箴曾任湖南巡抚。他与被称做“全国最开明的一个人”郭嵩焘及黄遵宪等人相友善,他们突破陈腐的夷夏观念,积极参与戊戌变法,学习西方文明。西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后,参与维新的四君子在菜市口殉难,其中刘光第、杨锐为陈宝箴所举荐,陈氏父子因此以“滥保匪人”罪而被革职还家,“永不叙用”。这一年陈寅恪9岁。家国大难之后,陈宝箴携家带口回了江西老家,陈三立索性专注于诗歌创作,“凭栏一片风云气,来作神州袖手人”。这个中国近代历史上的显赫门庭,走向了与传统仕宦截然不同的结局。
  父亲陈三立不要孩子应科考、求功名,在陈寅恪13岁时就把他和哥哥送去了日本。自小博闻强记,打下坚实旧学基础的陈寅恪,因此并行不悖地接受了西方文化。
  后来陈寅恪因病从日本回国,考入复旦公学,这是上海的一所新式学堂,相当于现在的高中。陈寅恪成绩优秀,掌握了德语、法语。两年后的1909年,陈寅恪毕业,他带着复旦公学的文凭,也是他平生唯一的一张文凭,登上了去西洋的轮船。父亲陈三立赶到上海,送别陈寅恪。他把父辈两代人变法图强的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
  陈寅恪一辈子以家族为荣,念念不忘自己的身世,也终生背负着家、国使命。他辗转游学13年,从德国到瑞士、后又去法国、美国,最后再回到德国。他学物理、数学,也读《资本论》。13年里,他总共学习了梵文、印第文、希伯莱文等22种语言。
  13年的游学,没想到的是,陈寅恪从西方带回来的竟是东方学。
  陈寅恪有精深的学养,作为中国近代史学的创始人之一,他的原创性和深刻性成双峰并峙,罕有匹敌。被人誉为“全中国学问最大的人”、“教授的教授”。如吴宓所说:“合中西新旧各种学问而统论之,吾必以陈寅恪为全中国最博学之人。”
  除了其渊博学识及其创造性成就外,更重要的在于,陈寅恪代表了中国近代的、兼容中西的文化保守主义和自由主义。它是中国文化面对现代世界的挑战而诞生的一种新人文道统。
  陈寅恪先生的学品与人品更为现代中国知识界标举了卓越的风范。
  他在1929年为王国维所作的墓志铭中首先提出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是他一生的坚持,今天已成为中国知识分子共同追求的学术精神与价值取向。
  自他学成归国后,真正能够从容从事学术研究的其实只有在清华任教的十年。此后灾难深重的中国,幅员虽大,竟不能给陈寅恪提供一张安静的书桌。他盛年时期遭逢战乱,到处颠沛流离。正值学术创造的高峰之际,又由于营养缺乏而失明,这对于一位史学家的打击几乎是致命的。在他“失明膑足,栖身岭表”的晚年,连绵不断的政治运动和精神迫害,使他的身心陷于超乎常人想象的痛苦和孤寂之中。
  在那个瓦釜雷鸣,黄钟毁弃,斯文扫地的时期。陈氏周边的同人,有的与他气类相通,堪称莫逆;有的老死不相往来,有如履薄临深;他的弟子群中,既有像刘节教授那样,挺身而出以替老师挨批斗而感到自豪的,也有卖论求官,反戈一击给他以致命伤害的。浩劫过后,当人们看到在他门下一度从学的才子,一旦为私利所驱使,背叛师门,事后悔悟,竟然赴陈宅以伏地叩头的大礼请求宽恕,而老师拄杖而立,失明的老眼遥望天际漠然不应的时候,内心不能不受到极大的震撼。
  陈寅恪晚年反复吟咏的主调是:“一生负气成今日,四海无人对夕阳”。作为中国文化的代表和守护者,他以其深邃独特的诗和文、言和行,代文化立言立德,代历史立言立德,记录下了其身处之世华夏文化衰微的轨迹。 作为儒家价值的人格化,他给中国知识界昭示了不朽的人格典范。他的命运,既象征了中国文化的现代命运,也象征了中国文化的不朽生命力。
  一段曲折多舛的生前身后事
  1969年10月、11月,陈寅恪、唐筼夫妇经历4年折磨,体不能支,相继逝世。此后,二人的骨灰先是寄存火葬场,后改存银河公墓。“文革”结束后,两个女儿作了分工:长女陈流求负责解决父母骨灰“入土为安”的大事,完成父亲归葬杭州祖墓的遗愿;幼女陈美延负责追讨浩劫时散失的文稿,整理亡父遗集。至2002年,三联版《陈寅恪集》付梓问世;然“入土为安”一事历经20年奔波,仍始终无法圆梦。   陈氏祖墓早于1925年便在杭州设定。乃因陈寅恪之母葬归杭州牌坊山时,同时预留了陈三立及衡、恪生圹。1948年夏,陈三立的遗柩在暂厝北平长椿寺11年后,由次女陈新午等人护送至杭入葬。从此以后,归葬杭州,便成了“恪”字辈兄弟的心愿。
  上世纪50年代,某国防单位拟在牌坊山建疗养院,限令将陈三立墓迁移,否则将被炸毁。此为杭州祖墓第一次劫难,经陈家人奔走呼号在京联络民主人士致函最高层,请求出面制止,后经高层领导批示:陈墓周围若干距离内,不得再建屋舍。才算躲过一劫。
  1957年秋,陈隆恪夫妇归葬于杭州杨梅岭。隆恪之女小从原拟遵从父亲遗愿,葬于祖父母茔旁,但格于风景区不得再建新坟之令,只得退而求其次。陈隆恪夫妇被迫改葬之举,似乎早已预示了陈寅恪入土之难。
  “文革”期间,杭州祖墓再次遭劫,墓园内外的大小建筑物一扫而空,万幸深埋地下的三副灵榇丝毫未损。1986年夏,经奔走呼吁达7年之久,始获重修墓茔之批复,由公家拨款8千元作为经费,紧挨着两座坟头,围以砖墙,勉强保留基本环境。后又先后历经西湖风景区清理墓葬,限期登记否则视为“无主坟”等多次“险情”,数十年间,杭州墓园几历沧桑之劫。有鉴于此,陈氏姐妹决定退而求其次,努力谋求改葬江西庐山松门别墅。
  松门别墅原本是民国时代的江西省因拖欠陈寅恪留学款项而赔偿陈家的,陈寅恪本人在诗中也曾将此处视为故宅,因此陈氏姐妹认为归葬庐山并未违背亡父的意愿。此外,庐山既为风景区,游人不断,且海内外知名,众目睽睽之下,远比杭州安全可靠。
  正当陈氏姐妹为归葬之事四处奔波时,江西的文化人敏锐意识到了迎葬陈寅恪的重大价值。1989年初,江西诗词学会率先上书省政府,建议将松门别墅改建为陈三立故居。第二年年末,此建议又送进了省委统战部。据说,此事“一路绿灯”,可惜时运不佳:第一次是因为九江市不愿出资18万元合建纪念馆;第二次是九江方面想通了,答应合资经营,偏偏赶上中央下文不准兴建楼堂馆所。
  转眼到了1994年,江西学术界在召开的“首届陈宝箴、陈三立学术研讨会”上,重提此事,江西方面出于某种考虑,一口答应了迎葬、改建之事。岂知人事难料,随后的若干年内,省长换了,厅长也换了,送上去的申请居然连找都找不着了。
  又是数年过去了,陈家姐妹在近乎绝望时,忽然得到画家黄永玉的鼎力相助。黄永玉本是湘西人,感念陈寅恪之祖陈宝箴在湘西治河、养民的恩德,景仰陈寅恪的道德文章,因此十分愿意帮助陈氏后人了却心愿。起初他以为归葬是经济上有困难,等知道内情后,才知道“迁葬不光是钱的问题”,此后,黄永玉“随时在找机会,看世上还有没有为这件事出些真力气的人”。第二年7月,黄永玉联系到全国政协副主席毛致用,请毛致用在陈氏姐妹致黄永玉的信上签署意见,转交给江西省。江西民政厅遂在省长亲自督促下,联合建设厅和庐山管理局,起草了一份《意见》,大意曰:陈寅恪先生是中国国学大师、著名大学者、一代文豪,在中国乃至世界上都是一位有着重要影响的人物。其骨灰葬于庐山,有利于发挥名山、名人的作用,赞成将原陈三立先生所住庐山松门别墅定为陈三立先生纪念馆,在靠近“月照松林”景点处修建陈寅恪先生纪念园,云云。3个月后,黄永玉亲自将《意见》带到广州,交给了陈美延。
  对于卧病在床的陈美延来说,2001年11月下旬可能是一生中最为焦灼的日子。躺卧在床上,不断地拨打电话,从省政府到民政厅,到建设厅,再到管理局。感恩戴德之余,不断地寄出《陈寅恪集》聊表谢意,不断地寄出感谢信,不断地陪着小心试探、跟进。庆幸的是,民政厅的当家人在文化厅任过职,中文系毕业,十分熟悉陈家的事情,且爱好书法,正在举办一个包括陈三立在内的江西名家书法展览。碰到这样一位懂行的文化人,怎能不令人鼓舞?
  岂知一个多月后,变故再起。临近年终的某一天,远在成都的陈流求在与民政厅通话时,对方态度忽然有了转变,称陈氏姐妹提出的“江西省人民政府落款在前、陈氏姐妹落款在后”的署名方式不具可行性,理由是陈寅恪既不是英雄,也不算烈士,从来没有这样的先例(陈氏姐妹的一点“私心”,无非是鉴于杭州祖墓多次被毁,希望借助于政府的“威名”加强保护而已)。至于下一步如何办,民政厅让陈家直接与庐山管理局联系。
  新年过后,黄永玉自意大利来穗,听闻此事出现波折,老人似乎不算太吃惊,对此事仍颇有信心。他极力反对在墓碑上题署“江西省人民政府立”之类,认为太俗:“陈先生不需借政府来立名,反倒是政府要借陈先生来扬名。”此次见面约定数事:墓碑请黄永玉题写,暂不打搅江西方面;待“两会”后由黄请毛副主席出面,陈氏姐妹同赴江西,毛副主席坐镇,安葬骨灰、建立纪念馆等事一举而成;安葬事毕,黄亲自来穗为陈寅恪塑一铜像,永留庐山。
  2002年4月,黄永玉亲自出马,陪同毛致用下江西。二人在南昌与省委书记、省长交换了意见,由省里指派专人具体负责,安葬工程终于重新启动。
  一晃又是大半年,陈美延已进京求到了黄永玉的墨宝。可其他的事项则再次陷入僵局,问题仍然卡在九江。黄永玉也已知晓情况,仍然允诺继续管下去。
  转眼又入新年,正当所有人都精疲力竭、不复奢望时,事情却出现了戏剧性的变化。2月中旬前后,经陈美延告知:庐山植物园有意安置陈寅恪骨灰,据说是江西科技厅牵的线。妙就妙在植物园归中科院管理,不受地方辖制,完全可以自主安排。想不到体制上的特别之处居然成全了一桩善举。
  从植物园来看,陈寅恪1955年曾当选中科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与中科院早有关连;其次,北京植物园前此已经迎葬梁启超家族的几位重要人物,可谓有例可循;再次,义宁陈氏于中国植物园事业贡献良多,陈封怀(即陈衡恪之子)是庐山植物园的创始人之一,1993年辞世后,遵从其遗愿,将其骨灰与另一位创始人秦仁昌的骨灰一同埋葬在胡先墓茔两侧,此即今日植物园内的“三老墓”,坐落于松柏区水杉林内,离松门别墅不远。有此三大因缘,庐山植物园自然觉得责无旁贷。从陈氏姐妹来看,山穷水尽之时,谁能料到柳暗花明?此为第一重惊喜;父母身后既有亲人陪伴,永眠之地又邻近祖居,此为第二重安慰;“三老墓”已成景点,游人穿梭,常年不乏管理,此为第三重放心。有此三大欣慰,自然是乐观其成。
  一缕忠魂长眠圣山
  2003年,一代国学大师陈寅恪和夫人在辞世34年之后,终于入土为安,永眠在庐山的怀抱之中。陈寅恪1945年在作于成都的《忆故居》一诗中曾哀叹:“松门松菊何年梦,且认他乡作故乡”(“松门”即庐山松门别墅),现在他终于梦想成真,魂归匡庐了。
  其实,庐山本是陈氏家族温馨的家园。1929年,陈寅恪用退还他的留学经费在庐山购买了“松门别墅”,接老父陈三立上庐山定居。陈氏家族成员此后时常汇聚庐山,尤其是夏季,常人满为患,需另临时租房暂住。陈寅恪归葬庐山,庐山也应感到“慰籍”。陈寅恪所奉行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正是中国传统文化所倡导的精神支柱之一,他的归葬,为“与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生活紧密相连”的庐山文化宝库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成为庐山著名的人文景观。
其他文献
一九九七年,领导安排我做信息工作。从此,踏入了信息岗位这方新天地。转眼间,已在这块土地上“摸、爬、滚、打”了五个春秋。其间既包含了苦与乐,也包含了泪水与喜悦;既有过
一、多数城镇宜在rn原地重建家园地震灾区崇山峻岭,缓坡都很少,找一块平坝更困难.四川汶川受灾的重灾区有十几个县,也是少数民族比较集中的地区,灾后重建异地搬迁建设存在很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类的生存环境也随之变化.从最初的人类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想法.到如今保护自然,还原自然的觉醒.人类经历了如此漫长的岁月.从最初的挖山填海,到如今的退耕
第二届中美气候智慧型低碳城市峰会的召开是落实《中美元首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加强中美应对气候变化合作的重要举措,也是两国省州、城市、企业、民间团体开展互动交流和务实
将劳动合同法植入大学公共教育中,可以从根本上提升大学生自身的综合素养与增加法律知识内容,进而提升其对就业风险的防范能力,尤其是现阶段大学生合同制就业方式逐渐成为主
摘要:到21世纪30年代中期我国人口老龄化将达到高峰,届时对养老金的支出会猛增,若个人账户持续空账,养老金将出现大规模缺口,必然影响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性。本文通过引入名义账户制,缓解做实个人账户压力,以达到完善个人账户之目的。  关键词:名义账戶;个人账户;财务平衡  自从20世纪70年代受到石油危机影响开始,主要发达国家依次进入后工业化阶段,以经济全球化、人口老龄化为代表的各种社会风险
本文从退化壳理论[6]出发构造了任意曲面壳体的四边形有限元线法[1][2]单元。该单元满足 连续,为协调单元。对于所构造的单元,本文从最小势能原理出发推导出用该单元作壳体静力
下一站,美国  北京时间7月3日早晨5点起来,去香港乘坐去夏威夷的航班,航班是从香港上午9点45起飞的,大约4个小时飞到东京,需要转机才能到达夏威夷,利用3个小时的时间,也正好看看日本的东京机场,虽然是日本的一个小方面,但一叶知秋。  首先给我的印象深刻是日本商场的服务态度比较好,几乎每个服务员只要你眼光和其交汇,立即一句日语你好就飘过来,在国内一些服务员的热情程度还不够,需要向日本学习。  其次
本文主要从物权法的概念,我国物权法的定位,阐述现代物权法的研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