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打:困境中求突破 双打:年轻人有进步

来源 :羽毛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ff00690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4月,夏煊泽、张军分别出任中国羽毛球队单打、双打主教练,标志着国家队进入一个新时代。经过2017年的训练、比赛、调整,国家队开始在新的轨道上加速前行。作为国羽新的掌舵人,对于刚刚过去的一年,“双核”夏煊泽、张军两位主教练也有自己的总结。
  夏煊泽:
  年轻队员的管理是新课题
  2017年,单打组最大的变化还是人员变化。首先,从我自己来说就有变化。过去只管一个项目,现在管整个单打组。同时我和张军、王伟两名教练组成了新的管理团队,还要考虑整个队伍的相关事宜。无论是对于队伍还是对于我们个人来说,都是全新的课题。
  现在的队员想法比过去多,思想管理比较困难
  就技战术训练、比赛指导等方面而言,对我来说变化并不大,毕竟带男单那么多年,过去也带过女单。主要还是队伍整体事务的处理上和过去有所不同,过去这方面接触的少,如何能快速把队伍的各方面理顺,是我在新的工作岗位上需要解决的新问题。
  里约奥运会之后,女单一大批老队员退役,我们不得不把18岁、19岁甚至更小一批的队员推到一线,这带给她们很大的压力。从现状来说,女单的人员储备并不乐观,实力也参差不齐,从绝对能力上来说,还不能担起女单的重任。所以,我们也积极帮助李雪芮进行伤后的恢复,她也在积极恢复,确实队伍现在也很需要她。同时我们也做了王仪涵、王适娴的工作,希望她们能够继续打下去,但她们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考虑到年龄、今后的发展等因素,还是决定退出国家队,队伍也尊重她们的选择。
  男单现在有林丹、谌龙在前面带着,1996年以后出生的队员也在慢慢顶上来,年轻队员更多的是去参加一些比赛,不断積累和提升。相比较而言,同样年轻的女单组就需要年轻队员去顶到一线,去承担责任。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所以男单组和女单组的具体训练思路和方法是有个性化区别的。
  总体来说,单打组的训练核心主要抓三点:一是狠抓年轻队员的精神面貌塑造,二是技战术能力的提高,三是思想层面的建设,比如爱国主义、团队意识等。现在的年轻队员和过去不一样,过去的队员行为上不好管,但是思想上的管理很容易;现在反过来了,年轻队员行为上的管理很容易,但是身处网络社会,他们获得信息的途径很多,想法会比过去多,所以在思想上的管理比较困难。这也是我们教练组在管理思路上去作调整和改变的重点。
  女单分成两组,加强内部竞争
  2017年苏迪曼杯,男单的表现正常。林丹和谌龙表现出了应有的稳定,也很好地完成了男单拿分的任务。女单以年轻队员为主,给我的感觉就是还不会打这种比赛,上场就是简单的“打呗”,不知道具体应该怎么去应对,这就是大赛经验欠缺。其中很多是比赛压力、精神压力限制了技战术的发挥,而不单单是技战术能力的问题。
  比赛的过程大家都看到了,女单没有在关键场次拿分,虽然她们很拼,很想为团队拿分,但是她们的经验、能力、技战术发挥等确实有明显不足。其实,这就是现在女单组存在的问题。所以,苏迪曼杯之后的训练我们更有针对性,包括请专家组座谈、商讨,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达成了共识,就是要从训练态度入手。
  过去,女单训练态度有些散漫,训练质量达不到,虽然训练时间是够了,但投入度不够,训练质量得不到保证。因此,我们从集合站队等细节去要求队员,去抓训练态度,提高训练质量。第二步就是针对性的技战术提高,在深入研究对手之后,结合每个队员自身的实际情况打造个性化的打法特点。第三就是发挥运动员的主观能动性,现在的队员都很聪明,怎么样引导她们把自己的聪明才智用到训练中、比赛中。整个2017年,我们女单很多比赛就输一两分,其实就是细节抓得不够,如果这一两分能拿下,那整个比赛的结果就会不一样。
  女单现在已经分成了两个组,张宁带一个组,文凯带一个组。两个组的关系是平行的,互相竞争,这样能更好地落实教练员人盯人的计划,工作能更细一点。同时,通过这样的模式加强女单组内部竞争的氛围,让队员们习惯于在压力下去激发自己,提高她们关键球的应对能力。当然,分组不意味着“分家”,大家还是一个集体,只不过让训练更细致。这种模式在女单组是首先尝试,其他组视情况有可能也会采用。
  我们的目标一直是一致对外,但是对外的力量来源于内部的竞争。男单同样需要这样的竞争机制,不能觉得前面还有林丹、谌龙、石宇奇顶着,其他队员就可以安安稳稳在后面跟着。这是不行的,他们需要这样的内部竞争机制来提升自己、激发自己。
  经过一些改变和调整,女单在去年下半年的表现有一些亮点,陈雨菲的世锦赛季军,蔡炎炎的澳门公开赛冠军,高昉洁的韩国大师赛冠军,可以看到年轻队员的进步。但这些还是不够,首先是成绩不够,然后是稳定性不够。比如何冰娇,2016年里约奥运会结束后她拿了超级赛冠军,但是2017年就没有,大家都能看到她的进步,但是进步幅度不大;还有陈晓欣,2017年她赢过马琳,但是之后就没有什么突出的成绩。因此,对于女单来说,我们一方面要肯定队伍的进步,另一方面也要明确,现在的成绩距离我们的目标还远远不够。
  男单历来是竞争激烈的项目,2017年,中国男单的成绩也很一般。里约奥运会后,谌龙还没有完全恢复状态,心态上有一些徘徊;林丹什么成绩都拿过了,加上岁数也偏大,所以在状态的调整上不会像过去那样一直那么积极,而是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调整。其实这也是新的奥运周期开始,大家进入到一个调整期的正常状态,我相信从2018年开始,每个人都会回到正轨。
  2018年,单打组目标是团体赛不丢分,单项赛争冠
  2018年,我们主要有三个重要赛事——汤尤杯、世锦赛、亚运会。单打组的目标很明确:团体赛中不丢分,单项赛中争取拿冠军。
  2017年单打组在各项比赛当中冠军拿得并不多,并不是因为我们没有实力,更多的是因为经验不足。到了2018年,有了一定积累的年轻队员参加比赛就不能仅仅是积累经验,而是要拿成绩了。尤其对于女单来说,目标不应该仅仅是八强、四强,应该每一站比赛都把目标瞄准冠军。   张军:
  挑战与机遇并存
  2017年是新奥运周期的第一年,这一年,双打组最大的变化就是新老队员之间明显的交替。在此之前,双打组很少遇到老队员大规模退出国家队的情况,对此,我认为困难和机遇是并存的。很多主力队员的退出,的确把年轻运动员一下子推到了最前面,但他们中的很多人其实已经是准备好的,只是一直缺乏发挥的机会和舞台。
  2017年的最大收获是发现一批有培养价值的年轻人
  通过2017年的比赛,双打组最大的收获就是发现了一批有培养价值的年轻人,像男双的韩呈恺/周昊东、谭强/何济霆等,他们这一批在黄凯祥和郑思维之后的队员已经慢慢成长起来。何济霆/谭强在年底法国公开赛接连战胜了很多强手,混双方面,何济霆也开始拿到黄金赛冠军,包括女双的陈清晨/贾一凡都还年轻。所以,我认为这次大规模的新老交替对于双打组并不是坏事。年轻队员就是需要不停地通过比赛和历练去成熟,让国外的球员看到中国队一代又一代具有竞争力的新面孔。
  苏杯输韩国的关键是准备不够充分
  对于苏杯,全队都非常想去卫冕,最后输给了韩国队,我认为不完全是坏事。队员们的表现已经很好了,特别是半决赛非常困难地战胜日本队,很不容易。在这之后,我们还比韩国队少了整整8小时的休息。我不是在为自己和队伍找理由,我认为最后输球的重点是年轻队员准备不够充分,觉得赢了日本队后打韩国队会好打一点。
  韩国队的6名男双老队员退出了,外界认为他们不是热门。而韩国队憋着一股气低调出征,小组赛起便跌跌撞撞,艰难出线和晋级,最后拿到冠军,反映的是他们很强的韧劲和场上气势,这是我们没有充分准备到。决赛中我们不是没有机会,像鲁恺/黄雅琼第一局17比18的时候是很有机会的,但就是缺最后那么一口气。这样深刻的失利,会让年轻队员更成熟。
  世锦赛男双夺冠是集体的力量
  世锦赛我们拿到了男双和女双金牌,张楠/刘成的夺冠反映的是一定程度的集团优勢。我们不能只看到夺冠的这一对,像李俊慧/刘雨辰3局输给最后的亚军组合,如果他们赢了,不排除决赛是我们的内战。还有柴飚/洪炜,这是洪炜的最后一届世锦赛,他非常珍惜和全力以赴,1/4决赛中战胜苏卡姆约/吉迪恩,为我们男双夺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这块金牌反映的是我们团队的力量。2018年,我们要培养更多年轻组合,让他们尽快成熟,到世界舞台展示自己,这样才能保持队伍的长久不衰。
  陈清晨/贾一凡夺冠也是很不容易的,这也证明了她们的实力和集训的效果。由于和东南亚运动会时间冲突,印尼和泰国的几对组合都没有参加世锦赛,而陈清晨/贾一凡是最怕打她们的,所以这个冠军也是在比较有利的条件下拿到的。
  我们要认识到,今后的几年困难会越来越多,包括日本队的集团优势已经形成,有几对实力都很强。因此,我们要在现有配置下尽快组出几对有竞争力的组合。其实,我们年轻队员潜力是有的,像女双新选调上来的5名队员,虽然有4人是单打转双打,但经过这两个月的训练,她们已经焕然一新,和主力的差距可以说已经很小。再给她们一点进步的时间,她们完全可以和韩国、日本、印尼的对手竞争。
  围绕兼项双打组进行了一次调整
  2017年底,双打组合围绕兼项这命题做了一次调整。现在,世界上兼项的优秀球员屈指可数,很少是两项都很有竞争力的。我们并不缺人,也没有必要去效仿别人。
  对于这个调整,我的思路是:先让每个组有一定的人数,再从对抗中寻找几对最强的组合。比如说,原来男双组有一半人是兼混双的,我们可以这样调整:新选调队员进组,然后合理安排一部分队员专门打混双。现在,我们双打组一共有17男16女,划分为男双12人、女双12人、混双9人,这样我们的组合选择更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也更强。像现在男双6对组合,陈其遒负责3对,何汉斌负责剩下3对相对年轻点的,互相督促和竞争。混双组有5男4女,在平时训练中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多练混双的线路和配合。但他们当中很多人是不需要放弃男双或女双的,像何济霆,因为他们还年轻,还没到具体分项的时候。
  我说的分项是指队内排名第一第二、要冲击奥运会的人,像张楠和郑思维。他们应该尽可能不兼项,但也不是绝对的。例如张楠和李茵晖会去打全英,他们的排名在前面,是可打可不打的,但张楠认为他的体能没有问题,兼项还能保持状态,那我认为这样打一两站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对于张楠和郑思维,我非常了解他们的想法,他们的兼项意愿非常强。张楠希望通过混双来保持状态;郑思维也不想放弃男双,他很希望帮助中国队重夺汤杯。所以,有时候相关的思想工作也会很难,但我的底线是奥运会一定不能兼项,他们也是接受这一点的。网上的评论对此也给我不小的压力,但我不能单凭球员或球迷的意愿去安排。我不是为个人、而是为整个队伍负责的,我需要从中国队整体利益出发,去思考怎么合理地把各项夺冠几率提升到最高。
  面对年轻队员,教练要调整管理模式
  现在的队员和以前相比会有不同,管理困难是有的,但他们可塑性强,教练会更加用心。像张楠刚从二队到一队也是很年轻,也是经历过小队员到中生代到老队员,这些过程教练们是很熟悉的。但“90后”与“98后”终归是有代沟、有不同的,年轻的教练员还是需要通过沟通去调整管理模式。
  我知道他们都很努力,我自己刚开始也不适应,但慢慢就习惯了。不能只想着男双,要多空出时间去考虑其他问题。例如比较重要的是三个双打的协调问题,年轻队员的兼项,会涉及到跨组别的训练,这就需要教练组放弃个别得失,以大局为重。
  我认为管理的大框架是不变的,需要微调的主要是精神建设这一部分。年轻队员的个人意识普遍很强,例如上车会先把前几排坐了,看到教练会疏于打招呼,这倒不是“会不会做人”的问题,而是一种礼节和礼貌。这方面我们需要去引导,我们跟他们讲了之后,他们慢慢就会培养出良好的习惯。
  在配合方面,年轻队员间的沟通比较少,有老队员带着的组合还好,但两个年轻队员的组合就会说别的比较多。另外,网络游戏对他们的影响是不小的,我也知道他们很多人在玩,但不影响比赛和训练是前提。所以,接下来要加强培养队员的集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经济待遇是必不可少的,但不是唯一标准。
  2018年世锦赛三枚双打金牌都要争
  2018年有几个大赛,其中世锦赛的3块金牌肯定都要去争的。对于汤尤杯,说实话我和夏煊泽指导的压力都很大,苏杯的时候我比他压力大,汤尤杯的时候他比我压力大,我们需要互相配合和分担。
  双打组在汤尤杯上肯定是要多拿分的,男双起码要保证1分,争取2分;女双压力会更大,如果我们女双不拿分,那么尤杯就非常危险了。如果女双拿下1分,我们队伍还很有可能取胜,如果女双拿两分,那概率就更高了。
  去年全运会增加了群众体育部分,全民健身是大趋势,我认为这对于专业队是更有利的。一方面,有比较就会有差距,这也能帮助球迷更清晰地区分专业和业余层面;另一方面,选材上我们的选择面也更广,倘若业余球员里真的有很好的年轻选手,我们不排除他们可以和青年队、二队进行对抗筛选。
其他文献
每时每刻都想回到国际赛场  你当年分别与柳延星、李龙大和申白喆搭档过,你和他们三人中谁的关系最好?你觉得和三人中的谁搭档组合最舒服?能够击败现在的苏卡组合吗?(白鹭水水)  高成炫:生活当中我和他们三个人关系都很好,是很好的朋友。和柳延星搭档的时候,我们俩都属于刚刚出道,刚刚起步,我们俩是属于一起学习、互相帮助、一起进步的。和李龙大搭档的时候,他的技术水平比我高,比赛经验也比我丰富,所以我更多是向
期刊
其实,陈清晨和贾一凡都上过《羽毛球》的封面,但以“凡尘”组合的形式上来却是第一次。如果说,一年前她们在世锦赛夺冠是新人崛起的甜蜜,那么这一次亚运会摘金则称得上是这对年轻的世界冠军在低谷起伏中的苦尽甘来。要知道,在这之前,她们经历了近九个月的冠军荒。  相对于其他组合,“凡尘”更像一对患难姐妹,在多个方面互补的她们,在这段困难的时期一起搀扶,一起扛了过来。她们这句原话很写实:“我觉得说自己挺不容易很
期刊
有一个人,他的运动生涯与盖德大致重合,成绩却一直不如盖德,他是维克多世锦赛夺魁的幕后功臣,他与两代丹麦金童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他就是2017丹麦年度最佳教练肯尼斯·乔纳森。  盖德:亦师亦友亦对手  早在1993年,乔纳森的名字便出现在世锦赛名单中。他在1996年拿到个人首个国际比赛冠军,在2004年和2008年两度成为丹麦全国锦标赛冠军,还在退役前收获当年的欧锦赛冠军,世界排名也一度位居第二。
期刊
接下来,何济霆将做客《明星会客厅》栏目。欢迎大家通过电子邮件badminton123@sina.com、新浪微博“羽毛球杂志”留言等方式提出各种有趣问题。被嘉宾选中最佳提问的朋友,还将获得由嘉宾签名的当期杂志一本。还等什么,赶紧提问吧……  2016年,初出茅庐的第一年,年仅19岁的郑思维就以火箭般的速度上升到混双世界排名第一的位置。经历了两年的起伏,他在2018年接连收获了汤姆斯杯冠军、世锦赛混
期刊
在之前结束的亚运会羽毛球比赛中,主场作战的印尼队表现抢眼。尤其两名男单选手乔纳坦和金廷,前者夺得男单冠军,后者在单项赛上连胜桃田贤斗、石宇奇等夺冠热门。  自桃田贤斗复出后,今年以来他几乎独步男单赛场,亚运会男单冠军更被视为他的囊中之物。然而在男单8强战中,金廷居然两局击败了他。1996年出生的金廷身高只有1.71米,貌不惊人,且亚运会前战绩平平。他能够在亚运会上挑落桃田贤斗,玄机何在?桃田贤斗赛
期刊
再次在上海见到王仪涵,她是作为YONEX的合作伙伴,接受媒体的采访。这一次,王仪涵与以往的身份不一样了,她已经彻底告别赛场,回归生活,正常人的生活。  在这种陌生的生活中,王仪涵是一个全新的人,对一切事情都充满新鲜感和好奇。“我去体验了各种好玩的东西,射箭、网球、台球、高尔夫、保龄球什么的。”运动是王仪涵擅长的,但羽毛球世界冠军并不等于可以精通所有的运动。“射箭需要两边背部的力量,我们羽毛球运动员
期刊
2018,全新的一年,更是世界羽联新赛程大改变的一年,更有多项大赛举行。新年伊始,一切看起来都很新鲜,一切都要从头开始,各国悍将已虎视眈眈,跃跃欲试。  印尼:亨德拉回归掀重组风、男双混双亚运誓夺金  苏卡姆约/吉迪恩和阿玛德/纳西尔在2017年的表现,为印尼男双和混双打了极大的强心针。而印尼队进入2018年后的第一个大动作,正是对这两个单项的二双、三双进行重组。  名将亨德拉的回归,带动了两个组
期刊
哪有常胜无敌,哪有无终的曲,只有情深似海义无边,任凭风散云聚。风云,永远不灭的记忆。风云组合是我喜欢羽毛球的初心,始于颜值,终于球技。最近看亚运会,看双塔在场上的拼杀,眼前总会浮现出风云的身影。那些年的激情与荣耀,那些年的伤痛与遗憾,致敬风云,致敬那份我们的青春岁月。  初识的记忆,是有点苦涩的。2008年奥运会决赛惨遭逆转,无缘在家门口的比赛夺冠。意气风发又张扬的二人,配合着主场观众山呼海啸般的
期刊
吊球的问题在过去一年里我们谈过多次,这确实是个无法回避的技术,而要求中低水平的爱好者形成所谓的技术习惯也是不太现实的,所以吊就吊呗。随后,我将会做一些类似面对受困于吊球这种基础薄弱者的技术讲解,主要探讨一般性教学和实战应用的差距。  掌握吊球,首先要扭转不好的习惯  言归吊球这个“正传”,目前我们能接触到的吊球教学无非两种,包切和滑板。抛开令人趋之若鹜的反手吊球不谈,我认为这两种手法各有利弊。  
期刊
8月28日至31日,2018年中国羽毛球俱乐部甲级联赛在江西瑞昌市体育公园体育馆举行。随着中国羽协实体化进程的推进,这一次羽甲联赛在瑞昌的助力下绽放出了 “新”的姿态。可以说,2018年羽甲用改变见证新生。  3.0升级版的羽甲  一直以来,羽甲联赛都被各地方队视作“锻炼队伍、实战练兵”的团体赛。但随着中国羽协从准入机制、赛制、规模和球员等方面的步步升级,今年的羽甲不单拥有了星光熠熠的参赛球员,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