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生本理念,让课堂活而不乱

来源 :语文天地·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k_wuy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改革进行到今天,按理说生本教育理念早就深入每个教师的内心,教师已经谙熟其中的技巧,熟练运用于每节课堂之中了,但是实际可能不尽如人意,因为很多教师认为,生本是生本了,课堂环境和课堂气氛也确实开放活跃起来了,但是稍不留意,课堂秩序就无法保障了,那么如何在生本理念下让你的课堂活而不乱,高效有序呢?
  一、提出优质问题,引导学生思维
  生本课堂不仅仅是学生表面上的积极参与,它核心是学生的自主思维,但是小学生的社会经验,阅读经验不丰富,思维系统发展不完善,教师如果不对学生的自主探究做引导,很有可能就会造成看似气氛活跃实则内容散乱的现象。所以,教师必须首先给学生提供优质的问题,以这个问题为引子,抓住他们的思维,集中他们的注意力。
  在《最佳路径》的教学中,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最佳路径’是指最好的路径,文章讲的是世界乐园——迪尼斯乐园的路径设计,那么看到这个题目后,再阅读文章,你认为格罗培思的设计如何呢,觉得是最佳吗?”这就是一个引导思维的问题,并且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思维差异,允许学生出现多元的回答,这也是生本课堂的基本特点之一。“我觉得‘最佳路径’不如改成‘最佳游人’,因为路径是游人踩出来的。”“不对,游人是无意识地踩,并且游人踩之前实际上人家就已经在设计路径了,是他设计路径的第一步。”
  二、进行合理分组,明确分工要求
  生本课堂倡导的是自主合作探究,所以往往以小组的模式进行课堂学习,但是有时可能空有小组的形式而没有达到预期的小组学习的效果。小组学习仍然是所谓优秀的个别学生的舞台,其他学生观望,觉得无事可做。小学生年龄小,自控能力不强,因此教师要给他们任务,让他们明确自己的责任,让他们有事可做。所以生本课堂进行合理分组,明确分工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海伦凯勒》的教学中,教师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分组,每个小组设置一个组长统筹管理本小组的一切事情,一个记录员,一个发言人,两个同学分别协助记录和发言。教师提出问题:“阅读文章第三、四、五自然段,回答:沙利文老师是如何教海伦摸盲文,拼单词的;文章中‘沙利文老师心疼地用布把她的手指一一包扎起来’体现沙利文老师的怎样的品德;为什么说‘知识打开了海伦的眼界,增强了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布置好问题,教师巡视课堂,因为每个小组成员都有自己的任务,所以整个课堂学生们都积极地努力履行自己的职责,希望在接下来的展示环节为本小组争得好成绩。
  三、适度调整把控,发挥教师作用
  无论我们考虑多周全,设计多严密,但是学生是活的、是有思维的,课堂它是动态的课堂,它永远处在变化之中,有时可能会出现教师没有预料到的情况,也可能会出现“乱堂”。教师要认识到这是正常的现象,只要能够适度的把握和调整就好,因为生本课堂与教师的主导作用不矛盾。
  在《三袋麦子》的教学中,在文章的最后,教师让学生们探究教材里设计问题:“小猪、小牛、小猴的做法你最赞成谁的?为什么?如果是你,会怎么做?”小组内首先讨论,然后发表看法。但是在探究的过程中,没想到其中一个小组内就开了锅,争得面红耳赤。原来是小组内成员发生分歧了,小组本身就分成了两派,小猪一派,小猴一派。了解到情况以后,教师及时调整小组,把这个小组分别放到赞成小猪和小猴的组内,这才解决了问题。其实,到底是谁做得好,本身就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无所谓好坏,因此赞成谁都无所谓,最主要是调动学生的思维,说出他们的想法。
  教師应该积极观察,时刻准备着给学生必要的指导和帮助,时刻准备着引导课堂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总之,作为教师要明白教师教得好可不见得就真的好,只有学生学得好才是确实好。所以教师要先接受生本课堂可能会出现的一些情况,然后积极研究对策,抓住动态生成,作正确引导;而不是不放心放手,或是分工不明确,导致部分学生不知该做什么。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要通过自己的多种教学方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习,让课堂活而不乱,高质、高效。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正平镇中心小学(341621)
其他文献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对学生的要求越发严格,新课程标准明确的提出要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立足社会的必备能力,而预习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环节,因此,预习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有效的预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进而提高小学四年级语文的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课前预习,让学生自己摸索、自己动脑、自己理解,注重对学生预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进行有效的预习
课堂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不是一成不变的,即便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精心的进行了预设,还是会有很多的意外出现在我们的课堂中。教师要正视这样的意外,不要为课堂带上枷锁,桎梏课堂的延伸性发展,要以生成的内容为依据,全方位去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让课堂在这样的意外中变得更加精彩。意外的生成不仅可以使課堂中充满着智慧和趣味,还可以借此拓宽学习语文的道路。语文学科具有知识的广泛性的特点,教材中所选择的文本虽具
一、引入故事,提高质量小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很大一部分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逐渐形成的。小学生的年纪较小,自控能力较差,具体形象思维占据主导地位,对抽象的语文知识的学习会表
以效益为中心发展节水灌溉事业吉林省水利厅1节水灌溉工作概况我省是干旱缺水省份,年平均降水量在400~900mm之间,时空分布不均,西部和中部地区十年九旱。随着改革开放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城乡
在小学古诗教学中,如何调动各种感官和能动性,带领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入理解,这是每一个语文教师都亟待思考的问题。笔者在日常的教学中,常会从古诗中萃取生活中的感悟,引入古诗的意境当中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获得深刻的文本理解。那么,到底该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文本理解,从而培养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呢?笔者现根据自己对《独坐敬亭山》的教学,谈谈体会。  一、整体解读,理解精髓  在小学教材中选编的古诗,都是流
农业节水,既是水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促进农业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提高对农业节水的认识,进一步搞好农业节水,非常必要。下面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一、农业节水的必要性
兴趣是最好的引领者,小学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通过适当开展课外阅读,善于使用课本教材,巧妙设置阅读问题等方式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使学生爱上阅读。阅读作为小学生了解外界信息的一种有效渠道,如何使学生从阅读中获得乐趣并且让兴趣引领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成为了每个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以下就将对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让兴趣引领学生来阅读进行具体阐述。  一、善于使用课本教材,培养学生阅读爱
以浙江省余姚市梁辉水库为例,以水库防洪安全为前提,在不降低水库防洪标准和下游防洪目标安全的情况下,对水库汛限水位进行调整研究,以便增加水资源供给量,充分发挥水库效益。
开放式读写专题活动是通过师生共同拟定读写主题,以写作为本位,让学生在大量、精细的阅读中获取语言材料,提高思想品位,学习写作方法,进行有创意的表达。开放式读写专题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