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的底物――伊氏锥虫用以检测抗双链DNA抗体及其临床意义

来源 :中华皮肤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obeidjl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实验首次用伊氏锥虫作为底物,以间接荧光法测定抗双链DNA抗体.经鉴定其抗原性纯一,特异,临床上初步枪测血清429份,结果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有高度特异性,活动期阳性率达100%,且所测抗体滴度与疾病变化呈平行关系.该法操作简便,结果稳定,敏感,特异,与马疫锥虫血片法相比,两者符合率达97.6%,且虫体易得也易保种,可作为一种新的免疫学方法加以推广.

其他文献
患者女,21岁,因左面烦、颈部红斑7年,两上眼睑、两手背红斑3年而就诊.患者1981年3月在左颈部,耳垂下方出现34cm大小的红斑,伴针尖大小淡褐色素沉着.
期刊
患者女,30岁.病人于2岁时,无明显诱因全身出现大片红斑,继而脱屑,伴有轻微瘙痒.
期刊
AIDS易合并恶性肿瘤,但其最常见的为Kaposi肉瘤(KS),KS皮肤病变表现为多灶性和多形性,可分布在不同部位,包括口腔和内脏器官,常可突然出现,它是导致AIDS死亡的原因之一.
近几年来许多研究表明,银屑病患者的细胞免疫有明显改变,表现为T淋巴细胞的活性降低,此外也有对单核细胞的吞噬功能及多形核白细胞(PMN)的活性增强等的报道(1,2).本文的目的是想通过改良滤膜和四唑氮蓝(NBT)试验,观察银屑病患者PMN活性增强的机理,进一步了解银屑病与免疫的关系.
期刊
近14多年来,许多研究者陆续报告了银屑病患者血清中及皮肤组织中cAMP和cGMP水平的改变(1~3),但至今尚未见有关银屑病患者外周血细胞内环核普酸代谢酶系活性变化方面的研究,而观察环核苷酸磷酸二酚酶(cAMP-PDE)活力的变化对研究cA-MP在细胞代谢调控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近年来,国际上对血液中中分子量物质(简称中分子;MMS)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1],发现中分子参与许多疾病的发病机制[2-4].

期刊
对系统性硬皮病硬化期20例、萎缩期4例的真皮进行了光镜与电镜下的研究.本病硬化期真皮乳头层内肥大细胞明显增多,且其脱颗粒现象也增多.并见到脱颗粒的肥大细胞与功能活跃的成纤维细胞紧密相邻.我们认为:硬皮病的发病可能是由于某些淋巴细胞的功能异常,其所分泌的淋巴因子,促使肥大细胞增殖与释放组胺.组胺促使成纤维细胞增殖与合成胶原亢进,产生大量胶原纤维,导致硬皮病.
期刊
我们于1978年4-9月与1936-1987年用此药治疗寻常扰76例,经全部随访其中4例中断治疗、16例信访后无回音,现将56例有观察结果者报告如下.
期刊
慢性荨麻疹(简称慢荨)常由于种种原因,而使临床医师在治疗上感到棘手.
体外培养了6例人胚外周神经的雪旺氏细胞,均经传代繁殖,1例传至第11代,存活期达110天.雪旺氏细胞与麻风杆菌混合培养,定期取出生长于盖玻片上的细胞进行抗酸染色观察,感染10小时后,可见少量(15%左右)细胞吞噬了抗酸杆茵,菌多位于细胞浆的外周部;以后吞菌细胞数逐渐增多且向细胞浆的中央部分推移,72小时后吞苗细胞数达到高峰(95%以上),在细胞内可形成菌团或菌球.电镜下雪旺氏细胞表面的微绒毛间及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