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快速发展和普及,制造企业也开始大量使用制造信息系统,用来满足信息技术实际需求。但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促进下,制造信息系统发展成为必然趋势,因此探究发展问题成为了相关人士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是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分析了制造企业给信息系统提出的要求,从发展现状中挖掘存在的问题供研究人士作为理论参考。
关键词:发展问题;制造信息;系统制造企业
中图分类号:TP311.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2013)01-0054-02
1 前言
在市场经济体制促进下,各个企业之间的经济越来越激烈,其中一个竞争问题就是信息之间的竞争,信息成为了竞争之核心。因此制造企业给制造信息系统需求,直接关系着制造企业发展方法。因此要促进制造企业迅猛发展,必然要制造信息系统紧跟发展趋势。在这种情形下,那就对制造信息系统需求以及发展问题具有现实意义。
2 制造企业对制造信息系统的需求
在市场经济体制的促进下,加剧了市场之间的竞争程度。各种先进管理思想与制造模式进入到制造企业中,并被各个公司大量使用,比如生物制造及虚拟公司等等,但是不管是采用哪种模式都必须要将企业动态组合放在首位,还要考虑到成本和服务上能不能被市场认可。采用先进的管理思想展示企业中的客户化与多样化,,以及企业运行机制多变性与复杂性,都需要依据制造企业实况给信息系统提出新要求,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2.1 智能性
要依据实况对企业生产环节中有关参数进行动态调整,无论是在实际生产还是调度上都必须要取得有关数据,通过这些数据体现出调度、计划在实际生产中的状况。
2.2 协同性
各个制造企业内部或者彼此之间的利益团体活动协作,直接关系着制造业的发展。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伴随着生产组织和管理上转变,也会给制造策略造成影响。但是在各个企业之前的合作主要通过各个企业所具备的独立制造能力,以及各个企业自主特征之间的合作,通过这种方法就能够将传统生产方式逐渐转向了供应链、契约的合同合作方式上。而各个企业之间也是将工程视为发展的主要模式,就需要相关信息系统之间的协调工作。
2.3 短期需求具备快速相应能力
使用虚拟工程让工厂间合作更加密切,自然也给响应速度提出了较高要求。因此供货商和分销商几乎都不会在库存中存货,需要多少就下多少订单,这样制造信息系统就要具备有不可预见性对订单需求分析,必须要具备一定的响应速度,才能够确保整个链条正常运转。
2.4 生产加工环境要能够适应分布自治
传统的生产模式而言因缺乏了快捷、灵活处理能力,在市场竞争中出现许多弊病,因此许多工程都在选择按照交货期为纽带的松散耦合方式,进而形成虚拟工厂。在整个企业总体规划之下,企业的内部必须要依照自身的供应链需求,对整个生产调度进行详细安排,体现出自身功能,这样才能确保企业正常工作。因此企业的生产系统需要具备网络化、分布性的调度能力,这样才能够对全新环境相适应,才能体现出分布上的自治性与网络化。
2.5 适应基于生产合同的组织模式
如果企业属于纵向集成企业,就必须要朝着合同作为纽带扁平生产组织模式转变,现在半导体、电子、汽车以及航空航天都在使用,乃至一些医药制造也在使用,必然要求生产系统按照合同组织生产。
3 制造企业对制造信息系统发展问题
经济全球化发展影响着企业的生产经营策略,而以合同作为纽带的虚拟工程也成为了企业主要生产组织模式。而供应链上每个自制节点,都要对整个供应链运行情况进行掌握,用来确保零库存模式生产,同时还要快递响应各环节需要,供应链上各个工厂之间要进行透明访问与互操作。主要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3.1 软件功能不完善,给集成带来困难
如今制造业大都认识到了应用制造信息系统的优势和重要性,也在普遍使用管理软件,采用监控与数据采集、人机交互界面等监控软件,以及实现自动化生产的制造信息系统。但是软件生产商大都之时针对某一种或某一类软件,并不能够生产出适应制造企业各个层面的应用需求,因需要集中到统一环境下去满足特定用户需求,该系统成为了迫切需要解决问题。
3.2 传统的制造信息系统把产品、合同与生产控制过程割裂开
现在制造企业的应用系统上划分成为了两个部分,其一是用来制定出企业中长期的生产计划,即为ERP系统;其二就是控制低层生产过程,ERP系统是用来处理产品订单过程。一旦这两者间不具备一定关系,依然还是按照合同组织模式生产就很难形成为面向客户过程视图与信息视图,必然不能够将客户所反馈的时间体现出来。
3.3 集成性弱
如果站在技术角度以及用户需求,软件自身就要与其他的应用系统集成,这些软件之间要相辅相成,这样不但能够提升制造企业遗产系统生命周期,还能够减小投资。
用户在选择合适软件上也具有了较大空间。但是如今许多系统并不能够被统一控制,一定程度上海受到多个方面的局限,更别谈对各种应用系统进行有效集成,严重制约着用户选择制造系统。
3.4 互操作性差
事实上互操作性就有效体现出了系统所具备的敏感性,对于制造企业而言所使用的数据库以及各种操作系统也都具备异构性,还要从其他的系统之中去裁剪出具备不同功能,才能够满足一些特定任务的要求,实现互操性。但是现在所用的系统大都没有这个功能。
3.5 重构能力弱
所谓重构能力,这种系统就是按照业务发生变化而改变配置功能的能力。不同行业、企业在生产模式上必然存在一些差异,因此该系统一定要具备重构性。
3.6 敏捷性差
主要体现在市场对产品的响应速度和实际生产间的应变能力。在制造信息系统中,因为系统结构自身与所用开发技术原因,一个微小过程改变都会影响到系统的适应性,影响系统应用乃至不能正常运转。
4 结束语
总之,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快速推进,制造企业对于制造信息技术具有更高要求,这样也是为了跟上现代化管理和组织模式的需要,构建出软件开发平台,为制造企业集成产品开发和制造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陶德言.知识经济浪潮[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6.
[2]蒋新松.21世纪企业的主要模式——敏捷制造企业[J].计算机集成制造,2007(4).
[3]熊有伦.先进制造技术基础优先领域战略研究报告[R].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1997.
[4]于海斌,朱云龙.网络制造信息系统特征及基于DNA技术的制造应用解决方案[J].中国机械工程,2007,10(1).
关键词:发展问题;制造信息;系统制造企业
中图分类号:TP311.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2013)01-0054-02
1 前言
在市场经济体制促进下,各个企业之间的经济越来越激烈,其中一个竞争问题就是信息之间的竞争,信息成为了竞争之核心。因此制造企业给制造信息系统需求,直接关系着制造企业发展方法。因此要促进制造企业迅猛发展,必然要制造信息系统紧跟发展趋势。在这种情形下,那就对制造信息系统需求以及发展问题具有现实意义。
2 制造企业对制造信息系统的需求
在市场经济体制的促进下,加剧了市场之间的竞争程度。各种先进管理思想与制造模式进入到制造企业中,并被各个公司大量使用,比如生物制造及虚拟公司等等,但是不管是采用哪种模式都必须要将企业动态组合放在首位,还要考虑到成本和服务上能不能被市场认可。采用先进的管理思想展示企业中的客户化与多样化,,以及企业运行机制多变性与复杂性,都需要依据制造企业实况给信息系统提出新要求,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2.1 智能性
要依据实况对企业生产环节中有关参数进行动态调整,无论是在实际生产还是调度上都必须要取得有关数据,通过这些数据体现出调度、计划在实际生产中的状况。
2.2 协同性
各个制造企业内部或者彼此之间的利益团体活动协作,直接关系着制造业的发展。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伴随着生产组织和管理上转变,也会给制造策略造成影响。但是在各个企业之前的合作主要通过各个企业所具备的独立制造能力,以及各个企业自主特征之间的合作,通过这种方法就能够将传统生产方式逐渐转向了供应链、契约的合同合作方式上。而各个企业之间也是将工程视为发展的主要模式,就需要相关信息系统之间的协调工作。
2.3 短期需求具备快速相应能力
使用虚拟工程让工厂间合作更加密切,自然也给响应速度提出了较高要求。因此供货商和分销商几乎都不会在库存中存货,需要多少就下多少订单,这样制造信息系统就要具备有不可预见性对订单需求分析,必须要具备一定的响应速度,才能够确保整个链条正常运转。
2.4 生产加工环境要能够适应分布自治
传统的生产模式而言因缺乏了快捷、灵活处理能力,在市场竞争中出现许多弊病,因此许多工程都在选择按照交货期为纽带的松散耦合方式,进而形成虚拟工厂。在整个企业总体规划之下,企业的内部必须要依照自身的供应链需求,对整个生产调度进行详细安排,体现出自身功能,这样才能确保企业正常工作。因此企业的生产系统需要具备网络化、分布性的调度能力,这样才能够对全新环境相适应,才能体现出分布上的自治性与网络化。
2.5 适应基于生产合同的组织模式
如果企业属于纵向集成企业,就必须要朝着合同作为纽带扁平生产组织模式转变,现在半导体、电子、汽车以及航空航天都在使用,乃至一些医药制造也在使用,必然要求生产系统按照合同组织生产。
3 制造企业对制造信息系统发展问题
经济全球化发展影响着企业的生产经营策略,而以合同作为纽带的虚拟工程也成为了企业主要生产组织模式。而供应链上每个自制节点,都要对整个供应链运行情况进行掌握,用来确保零库存模式生产,同时还要快递响应各环节需要,供应链上各个工厂之间要进行透明访问与互操作。主要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3.1 软件功能不完善,给集成带来困难
如今制造业大都认识到了应用制造信息系统的优势和重要性,也在普遍使用管理软件,采用监控与数据采集、人机交互界面等监控软件,以及实现自动化生产的制造信息系统。但是软件生产商大都之时针对某一种或某一类软件,并不能够生产出适应制造企业各个层面的应用需求,因需要集中到统一环境下去满足特定用户需求,该系统成为了迫切需要解决问题。
3.2 传统的制造信息系统把产品、合同与生产控制过程割裂开
现在制造企业的应用系统上划分成为了两个部分,其一是用来制定出企业中长期的生产计划,即为ERP系统;其二就是控制低层生产过程,ERP系统是用来处理产品订单过程。一旦这两者间不具备一定关系,依然还是按照合同组织模式生产就很难形成为面向客户过程视图与信息视图,必然不能够将客户所反馈的时间体现出来。
3.3 集成性弱
如果站在技术角度以及用户需求,软件自身就要与其他的应用系统集成,这些软件之间要相辅相成,这样不但能够提升制造企业遗产系统生命周期,还能够减小投资。
用户在选择合适软件上也具有了较大空间。但是如今许多系统并不能够被统一控制,一定程度上海受到多个方面的局限,更别谈对各种应用系统进行有效集成,严重制约着用户选择制造系统。
3.4 互操作性差
事实上互操作性就有效体现出了系统所具备的敏感性,对于制造企业而言所使用的数据库以及各种操作系统也都具备异构性,还要从其他的系统之中去裁剪出具备不同功能,才能够满足一些特定任务的要求,实现互操性。但是现在所用的系统大都没有这个功能。
3.5 重构能力弱
所谓重构能力,这种系统就是按照业务发生变化而改变配置功能的能力。不同行业、企业在生产模式上必然存在一些差异,因此该系统一定要具备重构性。
3.6 敏捷性差
主要体现在市场对产品的响应速度和实际生产间的应变能力。在制造信息系统中,因为系统结构自身与所用开发技术原因,一个微小过程改变都会影响到系统的适应性,影响系统应用乃至不能正常运转。
4 结束语
总之,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快速推进,制造企业对于制造信息技术具有更高要求,这样也是为了跟上现代化管理和组织模式的需要,构建出软件开发平台,为制造企业集成产品开发和制造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陶德言.知识经济浪潮[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6.
[2]蒋新松.21世纪企业的主要模式——敏捷制造企业[J].计算机集成制造,2007(4).
[3]熊有伦.先进制造技术基础优先领域战略研究报告[R].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1997.
[4]于海斌,朱云龙.网络制造信息系统特征及基于DNA技术的制造应用解决方案[J].中国机械工程,2007,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