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一个女人而言,生活是有阶段性的
出生在知识分子家庭的袁小冬,很小的时候,就是学校里听话的乖小孩,在父母的呵护与指引下,拥有了比别家孩子更大的发展空间,在他人眼里,她顺理成章地考上大学、分配工作,长大后一直沿着重视事业的生活轨迹行进,为做好每一期节目忙得不亦乐乎,这几乎占去了她所有的生活。
“不是每个人在每个年龄段都特别有设计的,会在很多年前就计划,这种人对于自己的把握感会更主动些。”而小冬,在经历了事业和家庭的体悟后,在与无数故事的主人公经历了一次次内心的洗礼之后,她坚定了自己的追求,不管做任何工作时都有对自己的把握和了解。
相比喧嚣的应酬,她更喜欢独处和思索。“当对一个事情迷惑时,很容易陷入一种真空状态,似乎解不开疙瘩,这时我喜欢自己跟自己说话,问自己这个时间最需要什么,对我最重要的是什么,生命中这几样东西我到底想要什么,并把每一样忠实地写下。当必须要去掉部分时就拿掉一个,过一段时间再去掉一个,直到获得经过慎重选择最后留下的那一个,那就是这个世界对我最重要的事情。”每当此时,她第一个去掉的总会是成功,
“因为它很飘又无用,是他人眼中的,而只有自己知道你为此付出了多少”。
相比物欲横流的花花世界,她更青睐于自己丰富的精神田园,甚至依赖。小冬一直喜欢按照毕淑敏《心灵七游戏》里所说的那样做游戏,这对常常忙到极限的她来说,很有效。对现在的她而言,一个女人一辈子生活幸福与否,学历多高或事业多成功都不能代表,而在于内心里永远有一块能够滋养自己的地方,“无论在哪里,内心始终有一块地方养料充分,那一辈子都会很幸福”。她说:“我习惯按自己的原则行事,而且坚信自己是正确的,我尽量把自己的土地修整得与外界比较融洽,但外界不能侵占属于自己的,这对孩子和成人都很重要。”这是属于她的自我调节过程。
办公室一侧一面墙的空间里,摆满了小冬做电视以来,每一个阶段被他人肯定的奖杯、证书。在我们看来,她很优秀,也让人羡慕。小冬说自己是幸运的,年轻时就选择了自己一辈子都愿意从事的工作,每天面对新的事物,与人打交道,产生新的想法,思想获得启迪,并得到认可。可光鲜的名誉背后,她表现出可贵的冷静和理智,“自己比别人优秀多少是真的谈不上,而对待曾经帮助过我的人,由于工作的忙碌却肯定有很多忽略的东西。当人不顾一切往前跑的时候,跑得越快,丢得东西越多,一旦甩开大步跑,那什么也带不上;只有慢慢悠悠散步的时候,反而看到很多东西就会捡起来有所收获”。
她感悟着生命的真谛,与此同时,新节目《冬吃萝卜夏吃姜》也自然而然诞生了。对小冬而言,时尚不是追求现代社会时髦的奢侈品,不是在酒吧抽高档的雪茄。而是健康、大方、朴实的生活方式,一些实实在在的东西,与家人分享。
女人是很细腻的动物
小冬说,人要经常被感动。“从小到大,我的内心世界都很简单、很浪漫,容易被感动,每一次感动都是对自己内心世界的升华,都会让我感到生活的美好。”
因为最近女儿美美刚刚经历军训,这牵出小冬深埋于心底关于童年的回忆。亦如每次听到《让我们荡起双桨》时的沉醉。小时候的小冬又黑又小,却热衷于集体活动,参加运动会的花束队但总是替补队员,大家一起练习她没有花,就这样走了很多年都没有获得上场机会。终于有一次得到机会上场,听着喇叭里“时代赋予我们神圣的使命……”,小冬内心难掩激动,下台后竟感动得哭了。
父母在培养中从来不强加约束,对于小冬的每次向往都给予满足,这也是她丰富内心世界的源泉。父亲偶然听到她吹口琴,不顾家里条件的限制,就立即购买了一只5元的“秦琴”,虽然只会一首歌曲的父亲教的有限,可却极大满足了小冬对于音乐的追求。母亲从看到她喜欢游泳开始,天天抽出工作外的两小时坚持陪她游泳。直到今日,音乐和游泳都是小冬舒缓压力、填满心灵的乐趣。
感动赋予小冬发现爱和美的眼睛,她乐于去挖掘身边每一个人的闪光点。《冬吃萝卜夏吃姜》中曾经有一位女士带来了一道简单的“炒合菜”,即把普通的几样菜混合在一起炒制而成。在外人看来这并没有什么特别且极为普通,而实际上这道菜是她专门给卧床不起的八十多的老婆婆做的,由于婆婆意识不清、不能自理,她就用炒菜时的汤做成鸡蛋羹,通过一个小瓶吸起来,再送进婆婆嘴里,数十年如一日。“我的责任就是将这些感动在电视上推广,有些人一辈子就被一件事所感动,不断寻找可以引导大家在生活中往前看的点,这是我追求的有意义的节目。”
因为常被感动,所以愿意传达,这也许是小冬总是给人心灵纯净感觉的原因吧。
现代社会的密度与紧度,让很多人失去了生活的乐趣,特别是大部分年轻人,处于无法选择生活方式的境地。
“心灵领地的大小与内心感知事物的充盈度有关,如果一个人对事物没有感觉、很茫然,那这个人生活的内心世界肯定会越来越萎缩,慢慢地找不到快乐了。”而感动可以让我们的内心世界更丰富,于是,当被眼前的东西干扰的时候,也就能很快回归到自己快乐的土壤上来了。
每一个女孩都是看着自己的母亲在成长
“在与孩子的慢慢相处中,可以教会我们怎样做一个女人。”她很坚定这一点。
除了日常工作之外,小冬晚上很少应酬,她更享受于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在她的言语中,经常可以被她们之间的趣事所感染,她说,母亲与女儿之间有一种必然的联系,每一个女孩都是看着自己的母亲在成长。
与女儿在一起的时光,小冬倍加珍惜。她会陪美美做运动,即使最简单的跳绳、踢毽子也会很有趣;她也愿意用自己的引导方式带给孩子亲自感觉自然的兴奋,即便是有点枯燥的石头;美美似乎传承了妈妈的浪漫,五六岁时就写了很多小诗一“幸福在哪里?幸福不在蓝天上,幸福不在大地上,幸福不在房顶上……幸福就在我们的心里挂着。”这让小冬感到十分骄傲,因为她知道自己的女儿思维敏捷、内心干净。
曾经有一张照片改变了小冬,是邻居摄影家叔叔为她稚嫩、纯净的小脸拍的特写,小冬至今珍藏,因为这开启了她对于美的信心。她从来不是一个自卑的人,机会不多,但每次都喜欢“凑热闹”;个人条件平平,却从小爱幻想、易感动;追求美好的愿望让她只要参与就很满足;小时候简单甚至傻乎乎的她,对外形丝毫不在意而在脑子里却填充了很多向往。这就是袁小冬会源源不断充满能量、具有持续发展动力的源泉吧。
出生在知识分子家庭的袁小冬,很小的时候,就是学校里听话的乖小孩,在父母的呵护与指引下,拥有了比别家孩子更大的发展空间,在他人眼里,她顺理成章地考上大学、分配工作,长大后一直沿着重视事业的生活轨迹行进,为做好每一期节目忙得不亦乐乎,这几乎占去了她所有的生活。
“不是每个人在每个年龄段都特别有设计的,会在很多年前就计划,这种人对于自己的把握感会更主动些。”而小冬,在经历了事业和家庭的体悟后,在与无数故事的主人公经历了一次次内心的洗礼之后,她坚定了自己的追求,不管做任何工作时都有对自己的把握和了解。
相比喧嚣的应酬,她更喜欢独处和思索。“当对一个事情迷惑时,很容易陷入一种真空状态,似乎解不开疙瘩,这时我喜欢自己跟自己说话,问自己这个时间最需要什么,对我最重要的是什么,生命中这几样东西我到底想要什么,并把每一样忠实地写下。当必须要去掉部分时就拿掉一个,过一段时间再去掉一个,直到获得经过慎重选择最后留下的那一个,那就是这个世界对我最重要的事情。”每当此时,她第一个去掉的总会是成功,
“因为它很飘又无用,是他人眼中的,而只有自己知道你为此付出了多少”。
相比物欲横流的花花世界,她更青睐于自己丰富的精神田园,甚至依赖。小冬一直喜欢按照毕淑敏《心灵七游戏》里所说的那样做游戏,这对常常忙到极限的她来说,很有效。对现在的她而言,一个女人一辈子生活幸福与否,学历多高或事业多成功都不能代表,而在于内心里永远有一块能够滋养自己的地方,“无论在哪里,内心始终有一块地方养料充分,那一辈子都会很幸福”。她说:“我习惯按自己的原则行事,而且坚信自己是正确的,我尽量把自己的土地修整得与外界比较融洽,但外界不能侵占属于自己的,这对孩子和成人都很重要。”这是属于她的自我调节过程。
办公室一侧一面墙的空间里,摆满了小冬做电视以来,每一个阶段被他人肯定的奖杯、证书。在我们看来,她很优秀,也让人羡慕。小冬说自己是幸运的,年轻时就选择了自己一辈子都愿意从事的工作,每天面对新的事物,与人打交道,产生新的想法,思想获得启迪,并得到认可。可光鲜的名誉背后,她表现出可贵的冷静和理智,“自己比别人优秀多少是真的谈不上,而对待曾经帮助过我的人,由于工作的忙碌却肯定有很多忽略的东西。当人不顾一切往前跑的时候,跑得越快,丢得东西越多,一旦甩开大步跑,那什么也带不上;只有慢慢悠悠散步的时候,反而看到很多东西就会捡起来有所收获”。
她感悟着生命的真谛,与此同时,新节目《冬吃萝卜夏吃姜》也自然而然诞生了。对小冬而言,时尚不是追求现代社会时髦的奢侈品,不是在酒吧抽高档的雪茄。而是健康、大方、朴实的生活方式,一些实实在在的东西,与家人分享。
女人是很细腻的动物
小冬说,人要经常被感动。“从小到大,我的内心世界都很简单、很浪漫,容易被感动,每一次感动都是对自己内心世界的升华,都会让我感到生活的美好。”
因为最近女儿美美刚刚经历军训,这牵出小冬深埋于心底关于童年的回忆。亦如每次听到《让我们荡起双桨》时的沉醉。小时候的小冬又黑又小,却热衷于集体活动,参加运动会的花束队但总是替补队员,大家一起练习她没有花,就这样走了很多年都没有获得上场机会。终于有一次得到机会上场,听着喇叭里“时代赋予我们神圣的使命……”,小冬内心难掩激动,下台后竟感动得哭了。
父母在培养中从来不强加约束,对于小冬的每次向往都给予满足,这也是她丰富内心世界的源泉。父亲偶然听到她吹口琴,不顾家里条件的限制,就立即购买了一只5元的“秦琴”,虽然只会一首歌曲的父亲教的有限,可却极大满足了小冬对于音乐的追求。母亲从看到她喜欢游泳开始,天天抽出工作外的两小时坚持陪她游泳。直到今日,音乐和游泳都是小冬舒缓压力、填满心灵的乐趣。
感动赋予小冬发现爱和美的眼睛,她乐于去挖掘身边每一个人的闪光点。《冬吃萝卜夏吃姜》中曾经有一位女士带来了一道简单的“炒合菜”,即把普通的几样菜混合在一起炒制而成。在外人看来这并没有什么特别且极为普通,而实际上这道菜是她专门给卧床不起的八十多的老婆婆做的,由于婆婆意识不清、不能自理,她就用炒菜时的汤做成鸡蛋羹,通过一个小瓶吸起来,再送进婆婆嘴里,数十年如一日。“我的责任就是将这些感动在电视上推广,有些人一辈子就被一件事所感动,不断寻找可以引导大家在生活中往前看的点,这是我追求的有意义的节目。”
因为常被感动,所以愿意传达,这也许是小冬总是给人心灵纯净感觉的原因吧。
现代社会的密度与紧度,让很多人失去了生活的乐趣,特别是大部分年轻人,处于无法选择生活方式的境地。
“心灵领地的大小与内心感知事物的充盈度有关,如果一个人对事物没有感觉、很茫然,那这个人生活的内心世界肯定会越来越萎缩,慢慢地找不到快乐了。”而感动可以让我们的内心世界更丰富,于是,当被眼前的东西干扰的时候,也就能很快回归到自己快乐的土壤上来了。
每一个女孩都是看着自己的母亲在成长
“在与孩子的慢慢相处中,可以教会我们怎样做一个女人。”她很坚定这一点。
除了日常工作之外,小冬晚上很少应酬,她更享受于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在她的言语中,经常可以被她们之间的趣事所感染,她说,母亲与女儿之间有一种必然的联系,每一个女孩都是看着自己的母亲在成长。
与女儿在一起的时光,小冬倍加珍惜。她会陪美美做运动,即使最简单的跳绳、踢毽子也会很有趣;她也愿意用自己的引导方式带给孩子亲自感觉自然的兴奋,即便是有点枯燥的石头;美美似乎传承了妈妈的浪漫,五六岁时就写了很多小诗一“幸福在哪里?幸福不在蓝天上,幸福不在大地上,幸福不在房顶上……幸福就在我们的心里挂着。”这让小冬感到十分骄傲,因为她知道自己的女儿思维敏捷、内心干净。
曾经有一张照片改变了小冬,是邻居摄影家叔叔为她稚嫩、纯净的小脸拍的特写,小冬至今珍藏,因为这开启了她对于美的信心。她从来不是一个自卑的人,机会不多,但每次都喜欢“凑热闹”;个人条件平平,却从小爱幻想、易感动;追求美好的愿望让她只要参与就很满足;小时候简单甚至傻乎乎的她,对外形丝毫不在意而在脑子里却填充了很多向往。这就是袁小冬会源源不断充满能量、具有持续发展动力的源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