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催生万亿级市场,这场大会将聚焦“世界的声音”

来源 :现代苏州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y2720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9月30日,首届中国声学产业创新发展大会新闻发布会在常熟举行。据悉,首届中国声学产业创新发展大会将于11月19日至21日在常熟国际展览中心举办,届时将广泛邀约声学领域的頭部企业、科研院所、行业协会及社会各界人士关注大会、参与大会,树立“声创会”“声博会”等系列活动品牌力和影响力。
  布局创新生态,中国声谷蜚声世界
  “苏州·中国声谷”是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产业未来发展方向,由常熟市人民政府联合南京大学、中国声学学会等多元主体,以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核心建设区,共同打造集人才培养、技术创新、产业集聚、产城融合为一体的创新生态圈、孵化区、策源地,并被纳入国家《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十四五”实施方案》。
  据介绍,“苏州·中国声谷”聚焦“代表国家最高水平、对标世界一流水平、引领未来发展方向”的目标要求,以创新链、人才链、产业链、资本链“四链融合”为内核。常熟将依托“苏州·中国声谷”,逐步建成一个覆盖产业、城市、生活的创新生态圈、示范区、孵化地,为常熟高质量发展、为百姓更好的生活提供更加坚强的保障。
  本次大会是全国唯一的声学领域的产业创新大会,随着“苏州·中国声谷”建设的加快推进,社会关注度持续提升。目前已有中科院声学所、中科院纳米所、南京大学、同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上海音乐学院、中国计量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负责人、院士、专家学者以及丹麦声学学会、中国声学学会各下属分会等国内外行业组织负责人确认参会。
  此次大会还将采用线上云招商和线下实地招商相结合的方式,广泛开展招商推介工作。届时,丹麦驻上海总领事馆总领事将出席大会开幕式并致辞,并将组织丹麦相关声学企业参会、参展。目前,丹麦HBK、德国SIEMENS等国外声学知名企业,华为、荣耀、敏芯、小米、天猫等一批国内头部企业已达成参展意向。
  创新产学结合,产业集聚增添动力
  常熟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拥有3500年的文明史,古有8名状元、9名宰相、485名进士,当代有26位“两院”院士。常熟基础教育根基厚实,有35所“百年老校”,高考主要指标苏州“十连冠”。现在的常熟,依托强大的教育基础,正围绕产学融合开创出新的城市产业发展之路。
  参与“苏州·中国声谷”建设的南京大学是全国第一所开通声学专业的高校,目前,南京大学正在苏州校区规划建设国际声学工程创新研究院。常熟已与南京大学签署了“苏州·中国声谷”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苏州·中国声谷”将充分发挥南京大学声学学科的人才培养与科研优势,以苏州校区“国际声学工程创新研究院”建设为契机,瞄准前沿领域的创新资源,在常熟建设引领未来的国家级创新平台,塑造具有创新内核的优势产业,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加速招引行业内的头部企业,打造集人才培养、技术创新、产业集聚、产城融合发展为一体的“苏州·中国声谷”。南京大学科技处处长姜田表示,将以此为契机,打造苏州和南京大学名城名校合作的典范。
  “苏州·中国声谷”的合作单位还将共建“中国声学学会(苏州)创新中心”,充分发挥中国声学学会在声学领域的渠道和枢纽作用,聚焦产学融合论坛、人才培训、技术推广、优质技术项目转移和成果转化,重点服务于“苏州·中国声谷”建设,培育形成声学领域的创新型产业集群。
  “十四五”期间,“苏州·中国声谷”将聚焦医疗声学、材料声学、工程声学、信息声学、海洋声学、电声学等6大产业方向,引进培育声学领域国内外顶尖人才10人、骨干人才100人,集聚科研、技术及管理人才1000人,引进培养本科及以上人才5000人。导入声学龙头企业10家、规模企业30家,打造“独角兽”、上市企业集聚地,撬动产业投资300亿元,带动实现500亿声学产值规模。同时,争创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等“国字号”平台,加快建成长三角区域独具产业特色的国家级创新示范区。未来,“苏州·中国声谷”有望成为常熟产业发展的又一重要引擎。
  深度对接上海,区域合作发展强劲
  常熟快速路网体系发达,高架路四通八达,铁路的建设和开通,使常熟的地理位置优势愈加明显。常熟位于长三角经济发展核心地带,随着沪苏通高铁正式运营和南沿江、通苏嘉甬铁路的开建,常熟将半小时可达上海虹桥机场、苏南硕放机场和苏州高铁北站,一小时可达上海浦东、南京、杭州。
  “七溪流水皆通海,十里青山半入城。”常熟站出口位置的鲜明标语,充分展现了常熟山湖同城的城市特色。近年来,常熟市积极抢抓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机遇,以科技创新催生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提出将声学产业作为未来产业提能、科创提质和城市提品的重要抓手,正在致力打造具有创新内核的优势产业,推动区域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
  目前,已形成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纺织服装三大千亿级产业,拥有2个国家级和1个省级开发区,建有县级城市首个国家大学科技园和国内唯一的世界联合学院(UWC);拥有3家省级文化产业园、2家苏州市级文化产业园、10家常熟文化产业基地,可供招商的各类载体面积达50万平方米。
  在对接上海方面,近年来,常熟市相继与上海在教育、医疗、产业共建学校、成立医院联盟、共建漕河泾常熟绿洲芯城、临港常熟科技产业园等。还与中国商飞、喜马拉雅等一批头部单位开展创新合作。
  今年5月,常熟市与上海音乐学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上海音乐学院·长三角数字声音研究院和“长三角区域音乐教育与艺术产业发展联盟”江苏基地揭牌,上海音乐学院实验幼儿园落户常熟。
  位于常熟的漕河泾常熟绿洲芯城项目,占地面积460亩,包含高端智造区、产研融合区、绿芯工坊区和人才配套区四大片区,主要面向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经济、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等泛智慧、大智造、高科技产业进行招商,特别是在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以及航空产业等领域吸引相关产业落户,致力于引进龙头企业、头部企业和各类高科技企业,总建筑体量约47.26万平方米。预计项目建成后,将引进企业300家,增加就业人数1万人,可实现年税收5亿元。
  7月份,“相约上海 常来常熟”2021常熟文化和旅游(上海)推介会在上海举行,由江苏省锡剧团和常熟市锡剧团联合复排的红色经典锡剧《沙家浜》在上海天蟾大剧院唱响。此前,上海京剧院老中青三代演员共同演绎的现代京剧《沙家浜》亮相常熟。“双城对唱”,既是庆祝党的百年华诞,也是对沪虞(常熟)文化交流的有益尝试,在“沪苏同城化”背景下,两地融合发展迈上了新台阶。
其他文献
关于我对苏州秋天的想象,是浓烈而隐秘的。色彩鲜明的银杏、红枫、葵花、稻田,无外不在却只能依循香气找到其所在的桂花。隐秘在于,想被浓郁的秋色包围,要去到几处赏秋胜地,方能感受苏城秋的泼洒与浸润。我喜欢苏州的秋天,既能赏,又能玩,还在美食里、街巷中。  俯拾即是的秋天  桂花是苏州的市花,街头巷尾到处都有,我喜欢被这种无处不在的秋色包围和浸润。  俯拾即是的秋天对我而言是一种小确幸,折一枝香桂带回家,
期刊
留园以其独创一格、收放自然的精湛建筑艺术而享有盛名。占地30余亩的留园,建筑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层层相属的建筑群组,变化无穷的建筑空间,藏露互引,疏密有致,虚实相间,旷奥自如,令人叹为观止。怪不得清代學者俞樾称留园为“吴下名园之冠”。  留园内的冠云峰是赫赫有名的太湖石中绝品,相信每个游园的人都不会错过,而秋天逛留园,还有更具时令气息、值得一赏之处。  留园中心水池西侧有一座闻木樨香轩,“木樨”是
期刊
怡园建于清光绪年间,占地不大,但博采诸园景物,沧浪亭的复廊、网师园的水池、环秀山庄的假山、狮子林的洞壑、拙政园的旱船,在这里都能捕捉到身影,巧置山水,自成一格。  到了秋季,整个园子都会被银杏铺天盖地的金黄所遮蔽,暖色的景致让人感觉气温都暖了几度。  在这个小巧雅致的园林中,最具特色的要数“声音”。1919年起,怡园琴会就一直流传至今;如今园内的茶馆中固定设有评弹表演;碰上园内网红猫咪——老咪和小
期刊
水墨江南一到秋天便成了一幅油彩画,在这份浓烈之中,有一抹橘红,从枝头甜到了苏州人的心头。橘子的红不同于枫叶的热烈,也不同于银杏的肆意,它只是不浓不淡地在橙色与红色之间周转。有了充盈的色彩,还有鲜嫩多汁的味蕾享受,  说到橘子,苏州人蹦出脑海的便是东西山了。大片的橙色散落山野,成为秋天大自然最美丽的点缀。《唐书·地理志》上已有洞庭山进贡橘子的记载,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任苏州刺史时,每年都親自挑选东西山的
期刊
秋季是蘇州色彩最浓烈的季节,苏州的秋景也因金黄的银杏、火红的枫叶一直为人称道,而苏州园林就像一面三棱镜,将苏州的美,折射出了不同的侧面。
期刊
9月28日,2021年苏州市政府与跨国公司交流活动和苏州市“市外人士”荣誉称号授予仪式举行。江苏省苏州第一中学校国际部(以下简称“一中国际部”)学术校长Robert被苏州市政府授予“苏州之友”荣誉称号。据了解,“苏州之友”荣誉奖设立于2004年,旨在表彰和鼓励在苏州市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对外交流与合作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国际友人和港澳台同胞。  教育工作,收获发自内心的快乐  拥有在中国近21年教
期刊
环秀山庄占地面积不算大,能冠以“山庄”之名,缘于它是一处以假山为主的古典园林,并一直被认为是山景园的代表作。  园林大家陈从周曾赞誉:“環秀山庄之假山允称上选,叠山之法具备。造园者不见此山,正如学诗者未见李杜,诚占我国园林史上重要一页。”园中清乾隆时叠山名家戈裕良所建的假山,被认为是中国湖石假山的巅峰之作,以山水画家的“笔意”所叠假山既有远山之姿,又有山势肌理,使人即使身处园中,也能感受山野秋意。
期刊
百度百科记载,1510年,早期的西班牙探险家在美洲遇到了向日葵,并将其种子运回欧洲。16世纪末17世纪初,西班牙人或荷兰人把向日葵种子传到南洋一带,又从越南传到中国的云南,然后逐渐从西南往北方传播,大约在100年前由俄国传入中国北方。  清末《抚郡农产考略》在“葵”篇中记载了向日葵,“墙边田畔,随地可种,生长极易”,说明直到晚清向日葵都没有形成规模栽培,没有出现在大田,只是作为副产品零星种植。民国
期刊
都说苏州没有秋天,一转眼便已经初冬。从四周溢满桂花香,到银杏叶铺满地面,这个赏味期极短的季节,更应该格外珍惜。  苏州城西,山水相映,风光怡人,渔舟唱晚,秋意将浓。不妨来这里,体会一番“秋水秋天生夕风”的诗意。没有炽热的阳光,没有凌冽的寒风,惬意的秋日如期而至。  苏州的秋,沾染着点烟火气。吴中区东、西山拥有不少古村落,在这些村落,可以体验炊烟袅袅、鸡犬相闻、充满人间烟火气的“桃花源”。烟雨入江南
期刊
夏天的步伐已经走远,秋天的样子慢慢呈现。秋高气爽、蓝天白云、稻谷金黄……秋天,就是一個“高饱和度”的季节,明亮的色彩洗涤着我们的眼睛,也足以让身心更加愉悦。  都说,苏州一到了秋天就变成了姑苏,古城经历了几千个秋天,形成了自己最美的秋天的样子。本期我们特意选择了十个赏秋好去处,希望给你的“秋日之旅”到来一些别样灵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