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载奋斗 铸就四川改革发展的坚强堡垒

来源 :四川党的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dj_zh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解放到振兴,从百废待兴到“两个加快”,60年风雨征程,四川各级党组织肩负党和人民的重任,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中。主动融入并植根于奔腾活跃的巴山蜀水,始终助推和保障着四川建设发展的宏伟大业。此值共和国60华诞,让我们循着这条探索实践之路,记录F这段光辉的历程。
  
  党员·干部·人才一段发展壮大的光辉历程
  
  四川解放后,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军人、大学生以及新社会阶层中的大批优秀分子,主动团结到党的周围,源源不断地充实到党内。仅1954年—1956年间,全省就发展党员61万名,充分反映了人民当家作主后,广大人民群众对党的无比崇敬和向往。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发展党员工作一度遭到严重破坏。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逐步进入健康发展轨道。到2D08年底,全省党员总数从1952年的1017万名增长到408.5万名,新鲜血液的涌入,有力地壮大了党的力量,改善了党员队伍的构成、分布和素质,增强了党组织的生机与活力。
  经过60年的实践锻炼和各种考验,各级领导班子结构不断优化,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升。截至2008年底,全省党政人才总量达到36.6万余人,大学以上学历占50.1%,硕士研究生、博士近万人。其中。省、市领导班子基本实现老中青合理搭配。同时,年轻干部、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得到有力加强,班子的整体功能和干部队伍的整体活力得到充分发挥。60年来,在省委和各级领导班子坚强领导下,四川成功实现了经济的快速腾飞,成功战胜了非典、雨雪冰冻灾害、5·12汶川特大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有效应对了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维护了藏区和谐稳定。这些都充分凝聚着各级领导班子和广大党员干部的无私奉献和辛勤劳作,充分展示着各级领导班子驾驭复杂局面、引领推动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
  通过60年的发展,四川基层党组织覆盖面不断扩大,凝聚力不断增强,党执政的组织基础不断夯实,初步构建形成了覆盖社会各个方面、各个领域并日益完善的组织体系。60年来,全省各级基层党组织始终担负着组织、教育党员和团结、引导群众,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到基层的重要责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发挥着坚强的战斗堡垒作用。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无论是推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还是深化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尤其是抗击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基层党组织都彰显出强大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60年来,全省人才数量增长迅速,近年来年均增长7%左右,至2007年底,全省共有各类人才598.7万人,数量居西部之首、全国第七。人才资源转变大力推进,人才开发投资力度逐年加大,“十五”期间各级财政教育投入达559.4亿元。省委、省政府设立每年2000万元的“天府英才”工程专项资金和每年500万元的工业强省人才开发专项资金。各类人才逐步向经济社会发展一线流动、向优势产业聚集。近万名高科技人才集聚,全省科技成果、专利申请和获得量连续名列全国前茅。
  
  理论武装·队伍建设·基层民主一场探索创新的生动实践
  
  60年来,各级党组织始终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党员、教育干部、凝聚群众,根据各个历史时期的不同需要,开展了一系列大规模的集中教育活动。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地加强党员干部思想理论武装。
  特别是从1978年以来,从开展“真理标准大讨论”,冲破“两个凡是”的思想禁锢,到1989年开展的社会主义基本路线教育,进一步端正了党的政治路线,提高了全省党员干部政治思想理论水平和辨别是非能力。
  1992年后,在邓小平巡视南方重要谈话精神的鼓舞下,全省干部群众思想更加解放。“双学”、“三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等声势浩大、影响深远的思想教育活动,凝聚了全省各族人民推动改革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更加坚定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
  60年来,省委始终坚持把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作为推动四川改革发展的保障工程和动力工程,形成了一批又一批在思想上、政治上成熟和坚定的各级领导层。
  1949年11月—1952年,在解放川康、划区设治、恢复国民经济时期,“四区一省一市”及时招收培训了大批知识青年和工农积极分子,充实基层干部队伍,对国民党遗留下来的军政人员,采取包下来、团结教育改造的政策,从中吸收大批积极分子。这些干部安排上的重大举措,对新政权的建立巩固、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起到了重要作用。1952-年9月—1956年,在撤区建省、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时期,为适应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和开展大规模经济建设需要,省委充实和加强了经济战线领导力量。“文革”时期,组织工作遭到严重破坏,一度处于瘫痪状态,大批领导干部被残酷迫害。但在这期间,一部分工农兵学员进入领导班子,一定程度上充实了各级领导力量。粉碎“四人帮”后,为97000多名干部平反昭雪,落实干部政策。
  全面实施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坚持把祟尚实干作为最大导向,大力选拔那些善于领导、科学发展、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同时坚持把竞争性选拔干部作为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激发干部队伍活力、增强干部干事创业动力的根本性措施。目前,公开选拔成为全省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方式,公开选拔的职务层次和规模逐渐扩大。
  60年来,伴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对解决“三农”问题的不断探索,我省农村经历了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改革开放、城乡统筹等曲折推进的历程。在这一益折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全省广大农村基层党组织始终与农村发展的曲折历程紧密联系在一起,始终在坚持党管农村、解决“三农”问题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特别是从1994年开始,率先在全国开展“支部加协会”、“双向培养”、“党员农贷快车”、“万村党建富民、建设美好家园”行动等一系列助农增收新举措。
  在城市,党建与城市建设同步发展,全面加强了城市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学校、街道社区等不同领域、不同群体中的党的建设工作。进入新世纪后,针对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不断涌现的实际,特别加大了“两新”组织建党工作力度。
  新中国成立60年,在基层民主建设方面作出了重要探索。上世纪90年代初,四川在全国最早探索、大范围地实行了“公推直选”村党支部书记和“公推公选”乡镇领导干部的创新性做法。到90年代末,全省“两个公选”面已分别达到了80%和40%以上。提出并实施了“把农村党员、干部培养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干部”的“双向培养”活动,有力地改善了农村基层干部和党员队伍结构。
  随着群众民主意识的不断高涨,四川又先后提出并实施了“村务公开”、“居务公开”、“廠务公开”、“政务公开”、“党务公开”和“发展党员公示”、“干部考察预告”、“干部任前公示”,以及“下评上”、“民评官”、“企业评机关”等开放性做法,极大地调动了党内外群众的政治热情。
  60年来,人才工作在曲折中逐步得以重视。1979年落实干部政策的同时,四川落实了知识分子政策和统战政策。进入新世纪,贯彻中央“人才强国”战略,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人才开发的政策措施,开创了人才辈出、竞相发展的崭新局面。
  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强调并坚持“制度为本”的价值取向,先后制定出台多项制度,形成了干部选拔任用、监督工作的良性机制。1956年至1966年,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组织工作在党的领导体制和组织制度上出现大的变革按照党章规定,实行了党员代表大会制度,加强了省委工作部门建设和党的监察机关;在基层厂矿、企事业单位实行了党委领导下的厂长(经理)负责制。这种强化党的领导的体制,在当时那个特殊时期,对于集中全党智慧、保证党的有力领导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抓住和解决了主要矛盾。
  1971年8月,通过选举产生中共四川省委,恢复了“文革”前的党委领导体制。改革开放后的政治体制改革主要抓了党政职能分开这个关键。党委部门按照党政分工原则,进行职能分工,调整了内部机构。2003年,明确了市、县两级重大事项的议事决策方式和程序,合理划分党政事权,民主集中制和行政首长负责制找到了结合点。
  在地方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机制上,先后出台二十余项制度文件,构建形成了符合《条例》精神的干部选任工作机制,目前这些制度规范已全面覆盖了市、县领导班子成员的选任工作,并得到了贯彻。
  2009年,为促进“两个加快”发展,四川省委制发了《关于建立促进科学发展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的意见》,形成系统配套、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1+3”考核评价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目前正在全省全面展开县委书记集中考核评价工作。同时干部管理监督机制在不断完善,党员权利保障机制得以构建。
其他文献
7月9日,记者从成都海关获悉:2009上半年,我省外贸出口总值达61亿美元,增速居全国第二。据成都海关统计,上半年四川累计实现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103.8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8.1%,外贸进出口、进口和出口额均居全国第十一位,较上年提升两位,在中西部位居首位。这再次印证了四川商务发展具有较为独特的发展模式和较强活力,印证了近期我省经济专家提出的“四川最具有挖掘潜力的是开放合作”的分析判断。   
期刊
编者按 成渝经济区以成都和重庆两个特大城市为核心,涵盖了四川和重庆主要的城市群和产业聚集区。为促使成渝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并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遵照省委指示,省政协专门成立调研组,组织有关专家分专题进行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推进成渝经济区建设研究报告》。报告博采众长,内容翔实,观点鲜明,为国家制定成渝经济区发展规划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为了让读者了解成渝经济区建设这一重大战略部署,本
期刊
通江县正强水泥有限责任公司的前身系始建于1970年的国营通江县水泥厂,2000年底规范改制为民营有限责任公司,具有长达30余年的发展史。位于川陕两省三县(市)交汇中心的四川省通江县铁溪镇。历经4次较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形成了生、熟料微机率值配料,立窑煅烧、成品包装及产品检测电脑自动监控,年生产能力30万吨的普通硅酸盐水泥的现代化生产线。本公司系省内老牌建材企业,综合实力雄厚,拥有固定资产4300万元
期刊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09年9月  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  出席这次全会的有,中央委员194人,候补中央委员163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和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列席了会议。党的十七大代表中部分基层党务工作者、基层党员和从事党建工作研究的专家学者也列席了会议。  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胡锦涛作了重要讲话。  全会听取和讨论了胡锦涛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
期刊
2009年以来,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围绕加强行政审批监管、城乡住房灾后恢复重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深化政务公开等工作,切实加大行政效能监察力度,严肃查处了一批行政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和严重损害群众利益等方面的典型案件。  7月15日,省纪委、省监察厅向全省通报8起违反行政效能建设规定的典型案件。    工作人员违纪,分管领导同被问责    [案例]2月12日,省监察厅电子监察室
期刊
宜宾县——中国西部百强县。1992年,全国县属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在这里率先开展,中小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改革名县”的称号享誉全国,成就了有名的“宜宾经验”;2006年11月,全国第三大水电站——向家坝水电站在这里正式开工,宜宾县成为向家坝巨型水电站的后勤基地、金沙江流域滚动开发的桥头堡,2007年7月,宜宾县被确定为四川省首批27个扩权强县试点县(市)之一,锐意探索,2007年12
期刊
“要致富,先修路”,四川要建成西部经济发展高地,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必须率先取得突破。    中心之争实际是枢纽之争    交通枢纽作为主要通道节点、客货集散中心、运输协作平台和交通信息中枢,是构建经济中心的前提条件。上海在建设金融中心的同时,之所以强调建设航运中心,就是要充分发挥交通枢纽的经济吸纳能力和扩散能力。  四川地处西南内陆,不沿海不靠边,距离最近的出海口也在2000公里以上。四川位居长
期刊
党的十七大鲜明地把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作为党的建设改革创新的六大任务之一进行部署和强调,这是新时期赋予组织工作的新的重大使命。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纵深推进,以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为核心的政治体制改革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伴随30年的改革发展,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从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到确立干部“四化”方针、从颁布《干部任用条例》到实施《公务员法》,走过了一条渐进式的可行之路。同时也积压了不少亟待解决
期刊
遂宁船山区:以廉政文化庆六十华诞    为充分发挥反腐倡廉“大宣教”格局的重要作用,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舆论氛围,从8月中旬开始,遂宁市船山区纪委、监察局相继举办了“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反腐倡廉大型书法、美术作品评选活动;开展新中国党风廉政建设60周年论文征集活动和“远学王瑛,近学蒋开伦,争当勤廉双优好干部”大讨论活动;在区电视台黄金强档滚动播放廉政公益广告、编印出版《船山区“勤廉双优”争创
期刊
人的一生,往往面临着不止一次的重大选择。在川南珙县,有一位普通民警在几次面临人生选择的紧要关头,屡屡作出无悔选择,坚持在其热爱的平凡岗位上用对党对人民的忠诚,诠释着自己的人生价值。    今年49岁的蔡志仁系中共党员,二级警督,珙县公安局指挥中心信访民警。  1997年,部队转业后在云南工作的蔡志仁回到家乡珙县,当上了一名警察。  1998年3月,蔡志仁调入珙县公安局信访接待室工作,这一干就是1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