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亚热带水库敞水区春季轮虫群落结构:基于分类特征和功能性状的分析

来源 :湖泊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7106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轮虫是淡水后生浮游动物中种类最丰富的类群,是水体生态系统食物链的关键环节.很多种类的轮虫对环境变化敏感,环境条件的改变能够导致其群落结构的快速变化,因此,轮虫群落的组成与变化可从生态位角度得以解释.物种的功能性状可提供更强的生态适应性信号,轮虫的个体大小是反映其代谢与行为的综合性状,而咀嚼器、防御结构及防御行为则反映了它们对食物利用和应对捕食等方面的功能性状,轮虫群落中物种的这些功能性状组成反映了食物资源和捕食压力等对群落组成的选择作用.为了解我国南亚热带水库轮虫群落的结构特征,于2018年春季(3-5月
其他文献
利用1981—2020年3—4月江苏省所属的13个地级市逐日平均温度和最低温度记录,选取“持续日数D”和“过程平均最低温度-T”2个因子的50%、80%分位数,建立了基于百分位数法的分区倒春寒指标,将倒春寒分为轻、中、重3级.研究结论如下:1981—2020年,扬州倒春寒总频次最少,镇江最多;泰州、镇江、常州和无锡4个市年均倒春寒频次高于全省平均值.随着倒春寒严重程度加深,相应等级事件中心自江苏东南部地区逐渐向西、向北转移.分区统计表明,江南地区倒春寒最为频繁,其所有等级倒春寒平均频次均显著高于其他地区.
淡水双壳类动物是淡水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的作用.在2017-2020年期间,对长江流域安徽区域13个水系131个断面及样点进行淡水双壳类调查,共记录到淡水双壳类动物5科17属39种,包括安徽省新纪录物种龙骨蛏蚌(Solenaia carinata),中国特有种24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6种.基于物种出现率和Berger-Parker优势度指数,研究区域内现阶段优势种为背角无齿蚌(Sinanodonta woodiana woodiana)、圆顶珠蚌(Nodularia d
自2007年太湖无锡水危机事件后,太湖流域内各项水污染防治工作进入快车道,近年来浙江省持续开展水环境治理,针对不同污染源进行分类施策、精准治理,整体水环境质量得到了显著改善.本文根据2007-2019年浙江省环太湖水文巡测资料及主要出入太湖河道水质监测成果,全面分析了出入湖河道的水量、水质及污染物通量的时空变化趋势.结果表明,2007-2019年浙江省年均入湖水量为27.39亿m3,年均出湖水量为26.42亿m3,环湖河道进出水量在2007-2014年以出湖为主
2018年11月22日12月5日太原市冬季出现一次历时14天的“非典型性”污染过程。通过对该时段污染物浓度监测数据、气象监测数据、环流形势、垂直扩散条件及后向轨迹进行分析,并采用二分K均值算法对后向轨迹聚类。结果发现,此次历时较长的混合型污染过程分为“霾-沙尘-霾-沙尘-霾”五个阶段,整个污染天气过程平均能见度为7.8 km,天气现象肉眼难以分辨。形成此类污染过程的原因是冷空气较弱,近地面大气层结稳定,冷空气对污染物的清除作用有限,同时携带沙尘到达地面,导致霾和沙尘的交替出现。整个污染过程期间的后向轨迹分
研究了一种以聚乙二醇-400/NO2为氧化剂,自制吸收塔为反应发生器,催化氧化丁酮制备2,3-丁二酮的新方法.用红外光谱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红外结果表明:合成产物为2,3-丁二酮.采用单因素法考察了反应各物质的量比、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2,3-丁二酮收率的影响,优化了合成反应条件.最佳制备实验条件为:n(聚乙二醇-400/NO2)∶n(丁酮)=1.3∶1、反应温度为60℃、反应时间为4 h,该条件下2,3-丁二酮的收率可达86.5%,催化剂经循环使用5
波纹度误差是影响滚动轴承振动和噪声性能的重要因素。以深沟球轴承为研究对象,通过自相关函数构建了轴承内外圈滚道三维波纹度模型,通过力学分析建立了内圈轴心及滚动体中心的运行轨迹的计算方法,并采用相应的声学模型,运用声源复合的方法对轴承的噪声进行定量计算。通过具体算例,研究了内圈和滚动体的声辐射特性,发现轴承的噪声辐射在空间中具有一定的指向性;研究了内圈和滚动体的声压频谱特性,发现其峰值与滚动体通过内外圈的频率及倍频有关;研究了不同波纹度误差对轴承各组分声压信号的影响,发现声压信号的峰值和均方根值均随着波纹度误
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库湾是水库型湖泊水质安全敏感区,动态调水过程库湾水质直接关系到调水安全.为探究动态调水过程中丹江口水库库湾浮游植物季节变化规律和驱动因子,2018年7月2019年7月,从丹库入库口到渠首调水口,按季节对18个样点进行水质和浮游植物群落组成分析.从整个丹库来看,浮游植物全年总丰度变化范围为0.43×103~4.7×106cells/L,夏季最高,秋季最低;Shannon-Wiener指数春季最高,秋季最低.春季群落为硅藻绿藻型,
支流作为水库综合效益发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河口泥沙大幅淤积会影响水库综合效益的发挥.选取多沙河流水库黄河小浪底库区畛水、石井两支流作为典型实例,在对1999-2015年汛后水库的来水来沙、水库调度、库区干支流淤积量与形态分析基础上,研究干支流淤积形态的变化,重点研究支流口门拦门沙坎抬升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支流的分流及淤积与入库流量、含沙量及库区的淤积形态有关.入库流量越大,支流分流比小,支流淤积规模小;入库含沙量越大,支流分沙比越大,支流淤积规模越大.
利用1961-2019年河南省111个国家级气象站日最低气温资料和1978-2019年气象灾情资料,分析了河南省寒潮时空分布及其对农业的影响。结果表明:(1)河南省寒潮频次的空间分布表现为豫北和中东部地区的多,豫西和豫南的少。寒潮平均最大降温幅度的空间分布表现为从西北向东南增加,豫北、中西部和豫西南大部的小,豫东和豫南大部的大。(2)近59年来河南省出现了区域性寒潮过程213次,其中秋季发生频次最高,冬季和春季的相同。近59年全省寒潮频次呈显著减少趋势,但2011年以来寒潮频次明显增多。(3)近59年全省
基于太湖31个站点的逐月监测数据,分析了2007-2019年太湖藻型湖区和草型湖区的叶绿素a变化特征,并分析研究不同环境因子对不同类型湖区叶绿素a的影响.结果表明,近年来太湖不同类型湖区的总磷浓度和叶绿素a浓度变化基本一致,均呈波动上升趋势.不同类型湖区的总磷浓度拐点均为2015年,叶绿素a浓度拐点均为2016年.最低月平均水温、前冬积温、年平均水温、年均风速与藻型湖区和草型湖区叶绿素a浓度均呈显著相关.沉水植物分布面积与草型湖区叶绿素a浓度之间呈显著相关.湖西区年内和年度降雨剧烈变化,湖西区年降雨量与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