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受汶川特大地震影响,四川都江堰的青城山美术馆群休整了一段时间后将再次开始新一轮的建设。近日该项目的总策划吕澎向《楼市》记者透露,青城山美术馆将于今年底至明年初继续开工,经历了大地震后,美术馆的建设将有所调整,同时会依照都江堰政府制定的城市新规划而展开详细讨论,具体调整细节,本刊将持续关注。而周春芽美术馆的设计师罗瑞阳表示其美术馆会在诸如抗震性、强度等建筑细节上进行一些相应调整。
震前的青城山本是一处甚为幽远宁静的养心胜地。在绿色和空气的重重包围中,人入其间便渐入佳境:远处的山头一派青翠葱郁,桥墩下石孟河自雾霭迷蒙的青城山源头一路流泻而至,绕过若干石头继续奔涌向下。受其源远流长的道教文化浸染,此处之清、幽、灵、逸,确实为文人墨客所推崇。据说,艺术家周春芽著名的桃花系列作品,也是在此寻得到部分灵感。而设计师罗瑞阳为周春芽设计美术馆时的灵感与思路,又与艺术家和其作品密不可分。
周春芽的“中国绘画”
罗瑞阳眼中的周春芽很“有趣”,而这种趣味更多地展现在他的艺术作品之中。
作为当代著名油画家、中国“新绘画”派先驱和代表的周春芽,其在作品中常常醉心于一种颜色,单纯而情感炙烈——猩红的山石、绿色的狗、红色或黑色的人体、绯红的桃花——运用自如的反自然主义色彩是他的典型风格。
其作品蕴涵着双重根基,一是使作品更富强劲表现力的西方油画技巧,一是传统的中国图式内容,例如假山、花卉,他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诠释自己的艺术。
“当代艺术本身是一个很西方的概念。”罗瑞阳说,周春芽的作品虽然属于当代艺术,但却贯穿着纵横两条线:纵向的时间线,从中国的远古到今天,这是中国文化的延长线;横向的地域线,与西方文化的交融,汲取西方艺术的技巧与新观念。“与王广义作品浓厚的西方当代意义相比,周春芽的作品则更倾向于‘中国的绘画’。”罗瑞阳理解的周春芽比其他艺术家充斥着更浓厚的中国文化情结,而他的油画作品更延伸成为一个整体的系列。
即使如今的人们普遍接受了中国传统绘画已逐渐失去光彩的事实,但周春芽的作品并没有放弃中国的大主题,而是在西方化的表现手法下将悠远长久的中国传统唤醒,并重奏它的光辉。
在应对中国当代性的问题面前,罗周二人都拥有简炼而清晰的思维,那就是延续中国传统的精髓。罗瑞阳注重的是周春芽“现代条件下的古典情趣”,这个出发点也许与艺术家的自然性与感性因素不十分协调,但却突出了周春芽的艺术雄心和在当代艺术中有力地推进的事实,这样,他的设计就成为用个人的刚性趣味去象征艺术家雄心的结果。同时,在对周春芽的深入了解并肯定其人与作品的基础之上,罗瑞阳也确立了周春芽美术馆古典、简单富有情趣的建筑理念。
群落焦点
从中心美术馆到周春芽美术馆的这条路线需要穿越上元新村和金石桥段,两片艺术街区和美术馆群沿路而成,使其成为整个“Chinart valley”的艺术中轴线。与106号省道保持平行关系的连续的青城山脉像屏风一样矗立于周春芽美术馆的西面,山涧溪谷汇集在平原形成河流从美术馆东面流过。周春芽美术馆所处位置背靠青城山脉,面向水域,场地标高高于整个东面,地势条件优越。和面临106省道的中心美术馆一样,恰好位于视线焦点的周春芽美术馆也需要具有较高的象征性与标志性。这是其地理位置所决定的,也从一开始的设计构思就给设计师的思考方向定下了一个高度。
而美术馆本身在设计上就与普通建筑所关注的方向有所差异,在罗瑞阳看来,现在这个时代,传统意义的美术馆功能已经发生变化——它不仅仅是一个放置美术作品的地方,它本身也应该成为作品。
如何将一个具有现时代意义,同时又在同一群落中占据焦点位置的美术馆设计成同样能成为人们目光焦点所在的“作品”?这对生于上世纪60年代,曾在日本矶崎新事务所工作6年的建筑师罗瑞阳而言,将是新的挑战。
“美术馆在意义上不同于一般建筑,而个人美术馆更是具有某种纪念性的东西在其中。”罗瑞阳认为,青城山美术馆是一系列私人美术馆组成的群落,本身就比较特殊,包含了某种新的趣味在其中,会影响到艺术家的工作、生活、展示的方式,在某种意义上它开创了中国美术馆的一个新的范例,建造个人美术馆作为艺术家生涯的一个节点,具有纪念性的意义。“此外再加上周春芽美术馆又处在整个青城山美术馆群落大轴线的重要位置上,建于青城山上,这一系列的因素综合考虑下来,我们所设计的美术馆更应该要做到值得‘纪念’。”而对于这种特殊纪念意义的最终做法,罗瑞阳说,他们选择了简单地来处理。
庙宇情结
在认同周春芽的艺术作品运用现代手法来表达古典情趣,顺着其作品思路而规划美术馆的设计思路的基础上,罗瑞阳又融入自我的设计理念,他希望从设计上能表达一种声音,与艺术家的个人情趣取得共鸣,但这种共鸣一定不是单纯的迎合。“建筑是一种反映社会文化的艺术形式,如何反映,我们借鉴了传统庙宇的手法。”谈及美术馆设计的过程,他多次提到了“庙宇”一词,“我们计划将基地选在高处,运用古典的审美法则‘对称’、‘均衡’来塑造体量,在现代与传统的张力中找到符合这一时空和地域的某种平衡。”
这是一处建于山上的建筑,与此类似,历史上最为出名的是希腊雅典卫城的帕提农神庙,它采取八柱的多利亚式,立面高与宽的比例为19比31,接近于“黄金分割比”:同时柱高10-5米,柱底直径近2米。这类庙宇磅礴的气势与架构,被借鉴到周春芽美术馆的设计中来,从整体设计看,它同样也具有“大”这一特征:利用一层与夹层支撑起面积410平方米的二层部分,而二层十多米长的挑空部分让整体极具气势之余又充满视觉冲击力。在内部空间里,从一层贯穿至二层顶部的大展览室更是具有12米的挑高,足以提供极大的空间展示艺术家的作品,又显露出非凡的气度。
而中式以成都武侯祠等为代表的庙宇同样也给罗瑞阳的设计带来借鉴。“虽然美术馆与庙宇二者之间并不等同,但存在某种关联。”他解释说,传统中式庙宇建筑十分重视传统的轴线关系,与地形的和谐融合,空间序列的布置等方面,“这些都是吸引我的地方,对庙宇的理解与我以往在此方面的经验有关,而我本身也对庙宇充满兴趣,如果你对那些譬如清真寺、教堂等类似庙宇的建筑深入研究,会发现其实很有意思。”罗瑞阳表示,虽然美术馆并非庙宇那样简单地延续一种轴线关系,但它往往在不经意中会承担着庙宇的功能,借鉴传统庙宇形式于现代的美术馆设计中,他试图让这处现代的房子用简单的架构来实现纪念意义。“如此在建筑的表现形式上,你可以看到它既不是现 代,也不是传统建筑,但是跟周春芽作品的感觉相一致。”罗瑞阳如是道。
现代设计思维
事实上,周春芽对美术馆的要求仅仅是能够“挂大画、放大雕塑,周围有一个草地的院子,也能放雕塑,房间功能化”,如此简单而已。罗瑞阳说,他会在功能上尽量满足艺术家的需求,譬如之前提及的连同一、二层的大展览室,以及在二层设置了两处小空间的展览室,画室则布置于二层的尾部,便于艺术家拥有一个私人而清净的空间进行创作,一楼夹层及地下层设计为了卧室、客房与厨房,平日里这也能成为偶尔居住以享清幽的好去处。此外,罗瑞阳也表示自己比较注重户外空间的建设,因为周春芽需要有一片草地院子放置作品,而美术馆前阶梯与平台交替顺坡而上的大面积空地与美术馆周围的平台恰好满足了需求。
也许受早年在日本公司做设计的影响较深,罗瑞阳的设计思维更为现代而自我,他认为中国无论建筑或艺术都要解决当代性的问题,在这一点上西方走得较早,而中国因为开发较晚,情况虽然特殊,但有自己的特点,在洋为中用的基础上思考中国的当代性还将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在罗瑞阳所设计的周春芽美术馆上,他对空间的设计才能,能让人在其中感受到一种现代的、自由的风格,同时体会到一种冲击性,简洁而大气。美术馆的构成是现代的,但材料却是传统的琉璃与涂墙。从这一设计中,我们可以找到多元化的契合,譬如传统与现代、建筑与艺术、中式与西方的结合,而这一系列结合,未来还有待更多的实践。
楼市对话罗瑞阳
约访罗瑞阳的过程有些曲折,因为他身在成都,只得通过电话两地连线,反复几次确认之后,采访终于得以进行。电话那头的罗瑞阳并未因此番折腾而感到不快,平和质朴的语调让你可以想象这位建筑师实实在在的处事态度。而一个人的态度,必然会与其思维方式密不可分。
记者:如何理解周春芽这位艺术家?
罗瑞阳:大家都是四川人,而且之前也一直比较熟悉。早年在宁夏做贺兰山房项目的时候,他设计的太空石方案,我为其提供了一些技术支持。周春芽其实很有趣,我觉得他的作品充满中国古代文人画的情趣,而他则跨越了中国近代跟更久远的中国古典的传统的东西产生关联,创造出属于当代中国的新的东西。也因为我们互相之间的熟悉了解,他对我的设计十分放心。
记者:您如何理解建筑与艺术之间的关系?
罗瑞阳:任何国家地区时代的艺术都与当时的社会密不可分,艺术是社会的一部分,而建筑又是艺术的一部分,它被囊括在艺术的、社会的大范围中成为一个整体,它反映着艺术,同时艺术又反映了整个时代。
记者:做美术馆设计与一般的建筑物有什么区别?
罗瑞阳:其实这两者在本质上是不存在差别的,社会是一个非常大的整体,在这一整体之中的每一个事物虽然在点或面上存在差异,但其本质都一样,无论造美术馆还是建其他类型建筑,本质上都是在建造一个社会。
记者:在设计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难题或者挑战是什么?
罗瑞阳:要做好一个建筑设计其实都不简单,但如果真正投入其中之后,你会发现你并不觉得哪个地方有困难。只要有清晰的意识和明确的设计思路,对你所进行的设计有客观理性而周详的理解,你一定会感到眼前豁然开朗。
记者:您如何评价其他几个美术馆的设计?
罗瑞阳:说实话,我还没有深思过这个问题。其实每个设计师都在自己的设计作品中有最精彩的表现,从某种层面上而言,个人代表的意义会高于整体意义。
震前的青城山本是一处甚为幽远宁静的养心胜地。在绿色和空气的重重包围中,人入其间便渐入佳境:远处的山头一派青翠葱郁,桥墩下石孟河自雾霭迷蒙的青城山源头一路流泻而至,绕过若干石头继续奔涌向下。受其源远流长的道教文化浸染,此处之清、幽、灵、逸,确实为文人墨客所推崇。据说,艺术家周春芽著名的桃花系列作品,也是在此寻得到部分灵感。而设计师罗瑞阳为周春芽设计美术馆时的灵感与思路,又与艺术家和其作品密不可分。
周春芽的“中国绘画”
罗瑞阳眼中的周春芽很“有趣”,而这种趣味更多地展现在他的艺术作品之中。
作为当代著名油画家、中国“新绘画”派先驱和代表的周春芽,其在作品中常常醉心于一种颜色,单纯而情感炙烈——猩红的山石、绿色的狗、红色或黑色的人体、绯红的桃花——运用自如的反自然主义色彩是他的典型风格。
其作品蕴涵着双重根基,一是使作品更富强劲表现力的西方油画技巧,一是传统的中国图式内容,例如假山、花卉,他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诠释自己的艺术。
“当代艺术本身是一个很西方的概念。”罗瑞阳说,周春芽的作品虽然属于当代艺术,但却贯穿着纵横两条线:纵向的时间线,从中国的远古到今天,这是中国文化的延长线;横向的地域线,与西方文化的交融,汲取西方艺术的技巧与新观念。“与王广义作品浓厚的西方当代意义相比,周春芽的作品则更倾向于‘中国的绘画’。”罗瑞阳理解的周春芽比其他艺术家充斥着更浓厚的中国文化情结,而他的油画作品更延伸成为一个整体的系列。
即使如今的人们普遍接受了中国传统绘画已逐渐失去光彩的事实,但周春芽的作品并没有放弃中国的大主题,而是在西方化的表现手法下将悠远长久的中国传统唤醒,并重奏它的光辉。
在应对中国当代性的问题面前,罗周二人都拥有简炼而清晰的思维,那就是延续中国传统的精髓。罗瑞阳注重的是周春芽“现代条件下的古典情趣”,这个出发点也许与艺术家的自然性与感性因素不十分协调,但却突出了周春芽的艺术雄心和在当代艺术中有力地推进的事实,这样,他的设计就成为用个人的刚性趣味去象征艺术家雄心的结果。同时,在对周春芽的深入了解并肯定其人与作品的基础之上,罗瑞阳也确立了周春芽美术馆古典、简单富有情趣的建筑理念。
群落焦点
从中心美术馆到周春芽美术馆的这条路线需要穿越上元新村和金石桥段,两片艺术街区和美术馆群沿路而成,使其成为整个“Chinart valley”的艺术中轴线。与106号省道保持平行关系的连续的青城山脉像屏风一样矗立于周春芽美术馆的西面,山涧溪谷汇集在平原形成河流从美术馆东面流过。周春芽美术馆所处位置背靠青城山脉,面向水域,场地标高高于整个东面,地势条件优越。和面临106省道的中心美术馆一样,恰好位于视线焦点的周春芽美术馆也需要具有较高的象征性与标志性。这是其地理位置所决定的,也从一开始的设计构思就给设计师的思考方向定下了一个高度。
而美术馆本身在设计上就与普通建筑所关注的方向有所差异,在罗瑞阳看来,现在这个时代,传统意义的美术馆功能已经发生变化——它不仅仅是一个放置美术作品的地方,它本身也应该成为作品。
如何将一个具有现时代意义,同时又在同一群落中占据焦点位置的美术馆设计成同样能成为人们目光焦点所在的“作品”?这对生于上世纪60年代,曾在日本矶崎新事务所工作6年的建筑师罗瑞阳而言,将是新的挑战。
“美术馆在意义上不同于一般建筑,而个人美术馆更是具有某种纪念性的东西在其中。”罗瑞阳认为,青城山美术馆是一系列私人美术馆组成的群落,本身就比较特殊,包含了某种新的趣味在其中,会影响到艺术家的工作、生活、展示的方式,在某种意义上它开创了中国美术馆的一个新的范例,建造个人美术馆作为艺术家生涯的一个节点,具有纪念性的意义。“此外再加上周春芽美术馆又处在整个青城山美术馆群落大轴线的重要位置上,建于青城山上,这一系列的因素综合考虑下来,我们所设计的美术馆更应该要做到值得‘纪念’。”而对于这种特殊纪念意义的最终做法,罗瑞阳说,他们选择了简单地来处理。
庙宇情结
在认同周春芽的艺术作品运用现代手法来表达古典情趣,顺着其作品思路而规划美术馆的设计思路的基础上,罗瑞阳又融入自我的设计理念,他希望从设计上能表达一种声音,与艺术家的个人情趣取得共鸣,但这种共鸣一定不是单纯的迎合。“建筑是一种反映社会文化的艺术形式,如何反映,我们借鉴了传统庙宇的手法。”谈及美术馆设计的过程,他多次提到了“庙宇”一词,“我们计划将基地选在高处,运用古典的审美法则‘对称’、‘均衡’来塑造体量,在现代与传统的张力中找到符合这一时空和地域的某种平衡。”
这是一处建于山上的建筑,与此类似,历史上最为出名的是希腊雅典卫城的帕提农神庙,它采取八柱的多利亚式,立面高与宽的比例为19比31,接近于“黄金分割比”:同时柱高10-5米,柱底直径近2米。这类庙宇磅礴的气势与架构,被借鉴到周春芽美术馆的设计中来,从整体设计看,它同样也具有“大”这一特征:利用一层与夹层支撑起面积410平方米的二层部分,而二层十多米长的挑空部分让整体极具气势之余又充满视觉冲击力。在内部空间里,从一层贯穿至二层顶部的大展览室更是具有12米的挑高,足以提供极大的空间展示艺术家的作品,又显露出非凡的气度。
而中式以成都武侯祠等为代表的庙宇同样也给罗瑞阳的设计带来借鉴。“虽然美术馆与庙宇二者之间并不等同,但存在某种关联。”他解释说,传统中式庙宇建筑十分重视传统的轴线关系,与地形的和谐融合,空间序列的布置等方面,“这些都是吸引我的地方,对庙宇的理解与我以往在此方面的经验有关,而我本身也对庙宇充满兴趣,如果你对那些譬如清真寺、教堂等类似庙宇的建筑深入研究,会发现其实很有意思。”罗瑞阳表示,虽然美术馆并非庙宇那样简单地延续一种轴线关系,但它往往在不经意中会承担着庙宇的功能,借鉴传统庙宇形式于现代的美术馆设计中,他试图让这处现代的房子用简单的架构来实现纪念意义。“如此在建筑的表现形式上,你可以看到它既不是现 代,也不是传统建筑,但是跟周春芽作品的感觉相一致。”罗瑞阳如是道。
现代设计思维
事实上,周春芽对美术馆的要求仅仅是能够“挂大画、放大雕塑,周围有一个草地的院子,也能放雕塑,房间功能化”,如此简单而已。罗瑞阳说,他会在功能上尽量满足艺术家的需求,譬如之前提及的连同一、二层的大展览室,以及在二层设置了两处小空间的展览室,画室则布置于二层的尾部,便于艺术家拥有一个私人而清净的空间进行创作,一楼夹层及地下层设计为了卧室、客房与厨房,平日里这也能成为偶尔居住以享清幽的好去处。此外,罗瑞阳也表示自己比较注重户外空间的建设,因为周春芽需要有一片草地院子放置作品,而美术馆前阶梯与平台交替顺坡而上的大面积空地与美术馆周围的平台恰好满足了需求。
也许受早年在日本公司做设计的影响较深,罗瑞阳的设计思维更为现代而自我,他认为中国无论建筑或艺术都要解决当代性的问题,在这一点上西方走得较早,而中国因为开发较晚,情况虽然特殊,但有自己的特点,在洋为中用的基础上思考中国的当代性还将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在罗瑞阳所设计的周春芽美术馆上,他对空间的设计才能,能让人在其中感受到一种现代的、自由的风格,同时体会到一种冲击性,简洁而大气。美术馆的构成是现代的,但材料却是传统的琉璃与涂墙。从这一设计中,我们可以找到多元化的契合,譬如传统与现代、建筑与艺术、中式与西方的结合,而这一系列结合,未来还有待更多的实践。
楼市对话罗瑞阳
约访罗瑞阳的过程有些曲折,因为他身在成都,只得通过电话两地连线,反复几次确认之后,采访终于得以进行。电话那头的罗瑞阳并未因此番折腾而感到不快,平和质朴的语调让你可以想象这位建筑师实实在在的处事态度。而一个人的态度,必然会与其思维方式密不可分。
记者:如何理解周春芽这位艺术家?
罗瑞阳:大家都是四川人,而且之前也一直比较熟悉。早年在宁夏做贺兰山房项目的时候,他设计的太空石方案,我为其提供了一些技术支持。周春芽其实很有趣,我觉得他的作品充满中国古代文人画的情趣,而他则跨越了中国近代跟更久远的中国古典的传统的东西产生关联,创造出属于当代中国的新的东西。也因为我们互相之间的熟悉了解,他对我的设计十分放心。
记者:您如何理解建筑与艺术之间的关系?
罗瑞阳:任何国家地区时代的艺术都与当时的社会密不可分,艺术是社会的一部分,而建筑又是艺术的一部分,它被囊括在艺术的、社会的大范围中成为一个整体,它反映着艺术,同时艺术又反映了整个时代。
记者:做美术馆设计与一般的建筑物有什么区别?
罗瑞阳:其实这两者在本质上是不存在差别的,社会是一个非常大的整体,在这一整体之中的每一个事物虽然在点或面上存在差异,但其本质都一样,无论造美术馆还是建其他类型建筑,本质上都是在建造一个社会。
记者:在设计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难题或者挑战是什么?
罗瑞阳:要做好一个建筑设计其实都不简单,但如果真正投入其中之后,你会发现你并不觉得哪个地方有困难。只要有清晰的意识和明确的设计思路,对你所进行的设计有客观理性而周详的理解,你一定会感到眼前豁然开朗。
记者:您如何评价其他几个美术馆的设计?
罗瑞阳:说实话,我还没有深思过这个问题。其实每个设计师都在自己的设计作品中有最精彩的表现,从某种层面上而言,个人代表的意义会高于整体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