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评述了以往对殷墟甲骨文中"其"词性的各种说法,全面分析了殷墟甲骨文中"其"的语法位置,认为它的词性应该是副词,其他各种说法(助动词说、代词说、谓词说、连词说、发语词/助词/语气词说、从句标记说)皆可商榷.
【基金项目】
:
本文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殷墟甲骨文译注与语法分析及数据库建设》(批准号:17ZDA299)的阶段成果.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评述了以往对殷墟甲骨文中"其"词性的各种说法,全面分析了殷墟甲骨文中"其"的语法位置,认为它的词性应该是副词,其他各种说法(助动词说、代词说、谓词说、连词说、发语词/助词/语气词说、从句标记说)皆可商榷.
其他文献
1982年遍及世界的经济衷退给各国图书馆和情报工作带来了很多问题。用于购买书刊的的预算普遍压缩,而书刊价格却持续上涨。对此,各国的反应大不相同。例如,在两德,因经费困难,迫使公共图书馆向读者收取借书费。这一措施受到了多数专业图书馆员和情报专家们的强烈反对,因为它违背了联合国教学文组织的原则——“自由地利用图书情报是人类的一种基本权利”。
当代世界存在一种强有力的,有许多资料证明的朝向分散、脱离惯例和地方性质的趋势。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Alivin Toffler)在他著作《第三次浪潮》一书中详细描述这种趋势。倾向分析家约翰·奈斯比特(Joho Naisbitt)把分散和多种选择列入正在美国发展的主要的十大趋势。
多罗西·安德森夫人长期从事国际标准书目著录(ISBD)的发展工作。今年5月作为国际图联的代表成员之一,应邀访问我国。访问期间,应中国图书馆学会、北京图书馆及上海、武汉等有关方面的邀请,向中国图书馆界的同行介绍了国际标准书目著录的研究发展情况及有关出版物。并同这三个城市图书馆的有关人员,就国际标准书目著录等问题举行了多次小型座谈,受到与会者的欢迎。安德森夫人的报告,根据她所接触到的中国同行的实际情况,三易其稿,下面发表的是她最近从英国为本刊寄来的清稿。文章分三部分:第一部份:国际书目管理办公室现行计划的意义
<正> 我国情报工作的发展是从《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开始的。一开始就称为"科技情报",这是我国情报工作的第一个特徵。一九五六年在周总理亲自主持下制定了第一个《十二年科学发展远景规划》。根据周总理指示,其中特别加进了情报发展规划。同年成立了中国第一个情报机构——中国科学院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一九五八年召开第一
本文讨论与表推论义的副词"就"有关的两种引述性构式:"什么就X"和"什么呀就X".从副词"就"的蕴涵联结作用出发,围绕说听双方的推理错位分析了"什么就X"的形成条件和规约性,结合语气词"啊"的添加对比考察了"什么呀就X"的句法语义特点和话语功能.研究表明,两者都是明示否定始发话语言语行为逻辑的格式:"什么就X"以突显反诘为主,侧重于人际互动;"什么呀就X"以突显感叹为主,侧重于言者评价.
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形容词及其相关形式的意义特点,来解释形容词谓语句的完句性限制条件.首先根据朱德熙(1956)的观察提出若干问题作为本文的求解目标.接着揭示性质形容词的语义特点:表示性质的有无与极性的正反.文章指出,这种双重对立性意义,使得其语义结构中内置了强烈的对比性意义,进而要求出现在对比性语境中.然后从程度语义学的角度,说明性质形容词表示事物的有关属性的程度的极性值,但其极性区间模糊等语义上的限定不足,使其单独做谓语后造成了一种表达不足的语句形式,并从属性量级的广域与窄域等测量背景上解释正反形容词使用
指称是语法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从互动语言学视角出发,考察汉语自然口语对话中的指称选择,包括不同指称形式指称同一对象(指同)和不同指称形式所指范围有所变化两种情形.根据指称形式改换前后的对立,我们将指称选择分为指称的繁化、宽化和窄化三类.结合指称形式所在的序列位置及其参与的社会行为,我们指出自然对话中的指称选择具有标示讲述进程、展现自我定位、协调立场一致性等互动功能.这说明指称选择可以作为一种有意实施的交际策略;指称形式受到对象识别之外的互动交际因素的驱动.文章还由此对动态浮现和位置敏感的语法观进行了反思.
上海市区方言后高元音在音系记录中有o,u两个音位.文献记录及预调查结果表明,这两类元音处于"正在进行中的合并"状态.本文以21位被试为观察对象,利用多元方差分析方法(MANOVA)所计算得出的Pillai值,就每一位被试共10组最小比较对中的元音在声学层面上的重合程度进行量化分析,考察语音环境(声母条件)与词表顺序(词条随机或成对对比呈现)对元音第一、第二共振峰声学产出的影响,同时将青年被试的声学表现与主观感知上的音位分合进行了简单比较.调查发现,无论是青年还是中老年,在元音声学层面上均表现出相当程度
2021年11月28日,由浙江省语言学会主办、浙江师范大学承办的浙江省语言学会第二十届学术年会暨第十一次代表大会顺利召开.因突发疫情,会议全程以线上形式举行.共有130多位专家学者、50多位研究生参加了会议.114位代表通过书面报告形式进行了学术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