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导向下国库集中支付控制模式分析

来源 :财会通讯·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instein_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绩效导向下的国库集中支付的内涵
  财政国库集中支付一般分为直接支付和授权支付。直接支付是将财政性资金支付到收款人或收款单位账户,内容主要是基建、政府采购、工资等三部分;而授权支付是将经常性的小额支付在授权范围内交由预算单位管理,用于购买服务和小额零星支出等公务需求。实践中,国库集中支付是基于完整的“支付周期”,遵循“计划根据预算、交易根据计划、支付根据交易”的原则而形成相互相继的链条。
  绩效是融经济性、效率性和效益性于一体的管理模式。绩效导向下的国库集中支付,是在支付前、支付中、支付后的不同环节与绩效评价有机结合,形成既相互独立运作、又前后衔接对应;既整体闭合循环、又不断反馈制约的资金支付控制和管理模式。基于这一理念,在拨款前,根据分期预算用款计划进度,明确部门预算用款限额和绩效目标;在用款申领过程中,将绩效目标和资源配置控制延伸到预算执行阶段,通过获取对应于业务(事项)开展和预算执行各流程的关键支付信息,强化拨款意图及产出目标;拨款后,跟踪监控拨款情况,分析拨款数、预算数和相对应的绩效目标及业绩指标,并及时调整或修正偏差,确保财政资金安全、规范支付使用。
  二、国库集中支付存在的问题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实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用款环节腐败的滋生,提高了预算执行信息的透明度,增强了财政资金运作的安全性,取得了显著成效。但通过对H基层预算单位的调查,也不难发现这种制度还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逆向选择”明显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对政府采购行为在资金支付关口上的再次监督。但是,通过调查发现H单位所有政府采购项目仅有10%采用了国库集中支付的方式向供货单位直接付款,而90%的政府采购业务都是通过预算外资金或其它方式来操作的。经过对比发现,H基层预算单位在每年的部门预算编制中所列示的政府采购内容,基本上通过用预算外资金安排。这种“逆向选择”的主要原因就是,目前广东省对于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资金范围主要是财政拨款资金,而预算外收入并没有纳入统一国库支付范畴的结果。
  (二)支付效率低 支付流程和手续繁杂是所有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基层预算单位财务人员的共识,20多个控制环节和重复使用的票证不仅加重了单位的财务工作强度,也影响了财务工作效率,还是基层单位在国库沉淀资金庞大的重要因素。
  (三)滥用授权支出 在财政国库管理制度中,允许预算单位从零余额账户提取现金,用于日常办公等零星支出。单位多次通过授权备用金形式分批提款,将零余额账户资金转移到原基本存款账户或事先在代理行开立“小额现金账户”,财政部门虽可通过支付系统掌握其提出现金的总金额,但不能监控到现金的用途和支出情况。
  (四)监督职能尚未发挥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把监督寓于服务之中,为财政资金的安全运行和部门预算的有效执行提供强有力保障的一种制度设计。然而,目前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虽然初步规范了资金的拨付渠道,但无法将管理链条延伸到每一笔支付资金的使用信息上。资金一旦支付出去,国库监管的效力也同时失效,而在支付使用和事后的审计监督、绩效评价之间又存在一段监管时滞,一些较为隐蔽的违规行为就不能及时发现、及时阻止。
  三、绩效导向下的国库集中支付控制模式
  构建绩效导向下的国库集中支付的控制模式,就是要融公开透明与责任落实于一体,建立基于财政资金绩效内涵和支出过程特性的考评体系,从财政资金的管理过程、使用效果来架构反映资金使用效率、资源配置结构和管理效率的过程绩效类指标体系,以及反映财政资金活动直接产出结果、产出效率和产出质量的效益指标体系,通过着力优化支出过程绩效实现的途径,实现将财政资金从“投入控制”到“产出控制”、“规则导向”到“结果导向”、从“分散控制”到“系统控制”转变,从而推动管理的理性化、信息化、精细化和绩效化。
  (一)建立面向绩效目标的用款申领制度 面向绩效目标的用款申领制,实际上是将每一笔资金与其用途、目标、产出表现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在用款申请中清晰地反映出来,使预先制定的绩效目标以及业绩指标成为用款申请的依据和约束,从而督促预算单位根据预期目标谨慎申请资金,按预算规定支出用途严格使用资金。基于这一思路,首先基层预算单位应将本年度的绩效目标分解为一系列业绩指标,这种业绩指标主要是对日常业务及产出的绩效说明,包括数量、质量、时间期限、项目计划的整体进度、前一阶段业绩指标的完成情况、本阶段预期达到的业绩指标等方面的信息。其次,将业绩指标对应到支出计划,使每一项支出预期实现的效果都可以用业务表现来衡量,产出绩效实现的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具体支出项目。再次,在实际申领时,除要求用款单位明确付款的单位,支出的类别、数量,付款事由,收款方单位、地址外,重点突出支出对未来的业绩影响。
  (二)建立基于绩效因素的审核机制 对绩效因素的审核机制主要来自产出责任的现实约束,突出对支出的合规性、效益性的持续性关注。因此,审核主要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是适当扩充审核内容,在合规性审核的基础上,将监管延伸到更高的层次和更广的范围,充分掌握资金支付的各种信息。通过在审核内容中补充绩效性因素,消除财政部门与用款部门(单位)对资金支付的信息不对称,减少监管的真空地带;将所列开支和相对应的绩效目标及业绩指标逐一审查核对,检验有关开支的流向、用途和必要性,检查用款计划是否真正有利于实现绩效目标、是否经济有效地支持相关方案和业务工作,是否满足了资金配置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二是重组审核流程,在申请批复、清算、支付这三大关键性环节进行多重审核、多重保障,促使支付监督工作系统、有序地开展。这种基于绩效因素的审核,增加了业务的真实性、透明度,细化了业务性、绩效性内容,提高了伪造、合谋、违规行为的成本和难度,增强了预算执行的目的性和效益性,为硬化约束提供了保障。
  (三)建立资金支付后的追踪问效机制 如果说国库集中支付为规范支出秩序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性,那绩效导向下的管理控制则是提供了操作上有效性和可控性。资金支付后的追踪问效报告制度正是针对支付使用和事后的审计监督之间存在滞后问题而设置,是由财政部门通过账户实时核算,完整记录每一项资金拨付、留置、结存等动态情况,及时掌握资金流动、支付、使用的有关信息,并对其相应的业务行为表现进行一系列衡量、比照、分析,准确公正地评价这些资金是否有助于提高计划任务的有效履行能力和预期目标的实现能力,最后以问效结果为重要依据,合理地控制和调整支付计划。
  四、绩效导向下国库集中支付的基础完善
  绩效导向的国库集中支付是针对预算执行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借鉴ERP管理中“集成管理和综合控制”的思想,以现代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支撑的支付控制体系。因此,要构建绩效导向下国库集中支付体系,就必须不断完善制度实施的基础。
  (一)完善与国库集中支付相关的配套制度 财政直接支付的额度越高,国库集中支付的效果就越明显。因此,要积极探索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相适应的新的预算外资金管理方式,逐步将预算外资金纳入集中收付范畴,加强和优化对预算外资金支出结构的管理,为国库集中支付的正常运作提供必要条件。通过推广公务卡、调控授权支付范围、强化政府采购监管等方式扩大直接支付的比例,切实提升支付效率,强化监管,共同构筑公共财政的基本框架。
  (二)提高部门预算管理水平 推进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离不开部门预算改革的同步推进,其质量也决定着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因此,在预算编制环节,通过细化预算编制,明确各项支出的方向、用途及绩效指标,强化预算刚性,使集中支付有严谨的执行依据。在预算执行环节,通过集中支付强化预算执行,防止随意调整、追加预算以及超预算、扩大预算范围等行为的发生,进一步强化预算的刚性约束。
  (三)完善财政国库信息系统平台建设 财政国库信息化平台建设,是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的前提,也是国库集中支付必要的技术支撑。目前支付平台网络系统已初具规模,要适时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优化核心业务的应用上来,通过运用信息技术优化信息运行的工作流程,以整合应用、资源共享为出发点,摒弃对单维的资金流进行间接控制、粗放控制的做法,将不同类型、不同主题的数据(如财务数据、资产数据、预算数据和绩效指标等)自动集成到综合性平台上,实现对业务流、资金流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综合立体的直接控制、精细控制和集成控制。通过加强执行分析,重视预算绩效,逐步从“过程管理”向注重“结果管理”转变,实现预算指标录入-用款计划上报-用款计划审核批复-资金支付和清算-信息反馈的一体化,保证预算执行全过程的公开透明和财政资金的高效使用。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国库司:《国库集中支付基本业务释要(一)——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管理》,《预算管理与会计》2005年第7期。
  [本文系广东省教育会计学会“绩效管理与高校财务管理模式的重构”项目(项目编号:TJW0600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编辑 杜昌)
其他文献
一、问题提出  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扩大就业中占有极其重要地位。但是近年来,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和国际形势的变化,中小企业的发展碰到了很多困难。中小企业如何能在这场危机中,变压力为动力和改进的契机?关键要素之一是改变以往粗放式的经营方式,提高中小企业的生产要素利用效率,优化各种经营活动以创造更高的价值,做到“专”而“精”。要达到这一目标要求中小企业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使用较先进的管理手段,其中一个
期刊
目前,我国住房保障政策覆盖范围较小,大中城市商品房房价较高、上涨过快、租金低廉的房源严重短缺,一些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无力从市场租赁或购买住房;同时,随着城镇化快速推进,新职工的阶段性住房需求日增与其支付能力不足的矛盾日益显现,外来务工人员居住条件亟需改善。公共租赁住房制度正是政府为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经济困难、缓解住房领域分配矛盾而实施的一种有效手段。从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可以看出,保障性住房的
期刊
一、传统的沃尔评分法  沃尔评分法又称为财务比率综合评分法,是由美国学者亚历山大·沃尔(Alexander.Wole)于1928年在其出版的《财务报表比率分析》和《信用晴雨表研究》两书中首次提出,最初是用于评价企业的信用水平,经过演化和完善,在企业的价值评估、绩效评价等领域中已广泛应用。沃尔通过选取流动比率、净资产比率等七个比率指标,并分别赋予相应权重,权重总和为1,然后与标准比率和实际比率计算而
期刊
四川省是我国西南地区人口最多,幅员较广但人均耕地较少的多民族内陆省份。截止2009年12月31日,四川省在境内外上市公司数量已达到89家,其中境内A股共82家,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分别为49家和33家,境外上市9家,其中有两家上市公司为A+H股,在全国省市排名七位。四川上市公司发展良好,尤其在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四川上市公司都尽全力保护公司资产安全,千方百计尽快恢复生产,把损失降
期刊
近年来,股权结构与公司业绩的关系成为公司治理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但是,多数研究侧重于基于全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和公司业绩之间的关系研究,很少用某个地区的上市公司样本来研究,本文就是基于湖北省上市公司的证据来研究股权结构和公司业绩之间的关系。本文也试图以相对较科学方法——主成分因素分析法来评价企业的综合业绩和选取面板数据(Panel Data)来探讨股权结构,特别是国家股、股权集中度与公司业绩的关系
期刊
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辩认非货币性资产,它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特许权、土地使用权等。无形资产所代表的是一种知识资源,相比有形资产,它同样具备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  一、无形资产在中小企业中的战略地位  其一,无形资产与知识经济。21世纪是一个以知识经济为主导的社会。知识经济是以智能为核心的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以科技为主的知识的生产、分配、创新和使用的一
期刊
一、引言  现代企业制度下,由于信息不对称和契约不完全性,管理者趋于利用更多的信息来实现私人利益最大化,损害股东利益。Jensen and Meckling(1976)认为,给予管理层与企业业绩相挂钩的薪酬激励,能有效解决所有者与管理者间的利益冲突,使两者利益趋于一致,降低代理成本,最终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借鉴该分析框架,国内外学者展开了大量研究,但未取得一致性结论。2010年9月28日国美电器控
期刊
业绩评价是评价主体利用其所掌握的信息对评价客体运用一定的方法、程序、指标等进行分析,进而对评价客体在一定时期内的行为表现做出某种判断的过程。业绩评价系统分为评价主体、评价客体、评价目标、评价指标、评价标准与评价报告六个要素。业绩评价指标是业绩评价内容的客观载体,是业绩评价内容的外在表现,在业绩评价系统运作中处于最基础的地位,业绩评价指标还是评价方法的具体表达,评价思路通过业绩评价指标设置得以贯彻实
期刊
一、高校负债发展现状  高等教育从1999年以来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可以说是有中国特色的高校负债发展道路的成功。但是高等教育快速发展,高校债务负担也在不断增加。1998年教育部直属高校银行贷款总额仅为5亿元,至2006年底已超过300亿元,增幅近60倍。在河南省,由于高校基础设施长期投入不足,迫使几乎所有的高校都需要扩建或新建校区,省内高校少则征地几百亩,多的则高达四、五千亩,投资数亿元甚至几十亿元
期刊
近年来,陕西紧紧抓住教育大发展和西部大开发机遇,实现了高等教育的历史性跨越式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已发展成为全国的高等教育大省。同时,受陕西经济、社会、历史影响,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还存在许多问题和困难,如经费投入不足、学科结构失衡、专业设置趋同等,影响和制约着陕西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其中在经费使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尤其值得关注。2006年、2008年,陕西省有关方面对33所高校培养成本和经费支出情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