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文精神的内涵,就是张扬人的自由、人的个性、人的生命精神。笔者认为,在语文教学中,人的精神自由、情感自由、思想自由、言语自由,人的个性独立、生命舒展、灵魂生长,是最最重要的。它是语文教育的灵魂所在,失却这个灵魂,就失却了语文教育的真正生命。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并不尽如人意,绝大部分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都是以教师为中心,采用训斥式和压迫式的教学方法,这种专制的课堂教学作风,严重地压制了学生的个性自由,学生智力的发展受到严重束缚,各种非智力因素也受到挫伤,主动进取、自觉追求的激情减弱了,带有个性特点的志向和兴趣冷却了,应该受到激励的自主意识被消极、冷漠的被动学习所取代。历史已经进入到了21世纪,时代需要大量的具有鲜明个性的创造性人才,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而广大的语文教师在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更是责无旁贷,因此,我们决不能因循守旧,墨守成规,而应大胆改革和创新。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笔者在弘扬人文精神,张扬学生个性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在此与诸位同僚共勉。
一、设法在教室内营造一种平等宽松的民主氛围
教室是展开教学的特殊环境,这里的感性氛围对置身其中的学生具有潜在的同化作用,而在教学的初始阶段,学生对室内氛围的第一印象尤为鲜明和深刻。鉴于此,在接受新班之后,笔者就在教室中张贴一些条幅,比如,“先做老师的论敌,再做老师的朋友。”“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争辩使人聪慧,缄默使人愚钝。”同时,笔者还真诚地告诉学生:一室之中,在座者均是主人,师生之间,只有年龄差别,没有人格不等。这一系列氛围的渲染,只是为了达到一个目的:尽快泯灭师生之间的心理差距,为教学创造一种畅所欲言、敢于争鸣的健康心态和活跃心境。
二、调查研究,全面了解学生的情况
学生就像一本厚厚的书,只有读懂他,才能真正理解他,只有理解了,才能真正热爱他,只有热爱了,才能心甘情愿奉献所有。要想读懂学生这本书,首先必须全面了解学生的情况,其中包括学生的成长环境、性格特征、兴趣爱好、思维方式等。几年来,每接一个新班,笔者都对班内的每一个学生通过座谈、问卷、家访等活动进行全面了解,综合各种情况,给每一个学生建立一份完整、清晰的档案,在此基础上,对全班同学进行大体分类,教学中,针对每一类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让每一个同学都有在课堂上展现自我的机会,从而避免了只有个别好同学一统课堂的局面。所以,一个优秀的教师总是把调查研究、全面了解学生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加以重视,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也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一个同学的个性得到张扬。
三、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倡导学生质疑
传统的课堂教学都是统一教材、统一教法、统一答案,教师讲答案,学生记答案,把富有生命力的学生变成一个统一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学生的爱好和丰富的想象力受到限制,学生提出质疑或探求与教师不同的答案,被教师认为是叛逆或大逆不道,被老师歧视,被同学嘲笑,这些都严重地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扼杀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笔者在教学中,充分认识到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的危害,在这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改革,允许学生对老师的答案提出质疑,甚至允许学生对教材提出疑问。因此,笔者教的班,学生的思维都比较活跃,每个学生的个性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张扬。
四、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平等地参与评学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具有最高的裁定权,却忽视了学生的自评与互评,这实际上也是漠视学生主体能动性的一种表现。尤其当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高度强化,内在的进取热情得到激发,整个身心已沉浸在积极主动的最佳学习状态时,教师就应该在一定程度上审慎地把学业的自评与互评权交给他们。这既是对学生的信任,也是对他们最好的锻炼,既能激发他们活跃的主体意识,又能使他们感受到班集体自由和谐的氛围。于是,笔者在教学中适量地把一些客观性的作业,比如背诵、默写等交给学生自检互评,当然还需要必要的监督手段,即不定期抽查,了解情况,听取反映,及時纠正个别不良的行为。不但如此,笔者在作文批改方面也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创新,改变原先那种费时费力又没有多大效果的全批全改的批改方法,每次作文,笔者拿出三分之一进行面批,剩下的三分之二便放手让学生互相批改,这样既提高了同学们的写作水平和鉴赏水平,又让每一位同学都得到了发言的机会,成了课堂上的真正主人。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只要我们广大教师都能尊重学生的个性,努力挖掘每一个学生的内在潜能,笔者相信,在我们祖国的大花园里一定会开放出一朵朵艳丽的花朵。
(作者单位:山东省肥城市技工学校)
一、设法在教室内营造一种平等宽松的民主氛围
教室是展开教学的特殊环境,这里的感性氛围对置身其中的学生具有潜在的同化作用,而在教学的初始阶段,学生对室内氛围的第一印象尤为鲜明和深刻。鉴于此,在接受新班之后,笔者就在教室中张贴一些条幅,比如,“先做老师的论敌,再做老师的朋友。”“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争辩使人聪慧,缄默使人愚钝。”同时,笔者还真诚地告诉学生:一室之中,在座者均是主人,师生之间,只有年龄差别,没有人格不等。这一系列氛围的渲染,只是为了达到一个目的:尽快泯灭师生之间的心理差距,为教学创造一种畅所欲言、敢于争鸣的健康心态和活跃心境。
二、调查研究,全面了解学生的情况
学生就像一本厚厚的书,只有读懂他,才能真正理解他,只有理解了,才能真正热爱他,只有热爱了,才能心甘情愿奉献所有。要想读懂学生这本书,首先必须全面了解学生的情况,其中包括学生的成长环境、性格特征、兴趣爱好、思维方式等。几年来,每接一个新班,笔者都对班内的每一个学生通过座谈、问卷、家访等活动进行全面了解,综合各种情况,给每一个学生建立一份完整、清晰的档案,在此基础上,对全班同学进行大体分类,教学中,针对每一类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让每一个同学都有在课堂上展现自我的机会,从而避免了只有个别好同学一统课堂的局面。所以,一个优秀的教师总是把调查研究、全面了解学生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加以重视,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也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一个同学的个性得到张扬。
三、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倡导学生质疑
传统的课堂教学都是统一教材、统一教法、统一答案,教师讲答案,学生记答案,把富有生命力的学生变成一个统一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学生的爱好和丰富的想象力受到限制,学生提出质疑或探求与教师不同的答案,被教师认为是叛逆或大逆不道,被老师歧视,被同学嘲笑,这些都严重地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扼杀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笔者在教学中,充分认识到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的危害,在这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改革,允许学生对老师的答案提出质疑,甚至允许学生对教材提出疑问。因此,笔者教的班,学生的思维都比较活跃,每个学生的个性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张扬。
四、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平等地参与评学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具有最高的裁定权,却忽视了学生的自评与互评,这实际上也是漠视学生主体能动性的一种表现。尤其当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高度强化,内在的进取热情得到激发,整个身心已沉浸在积极主动的最佳学习状态时,教师就应该在一定程度上审慎地把学业的自评与互评权交给他们。这既是对学生的信任,也是对他们最好的锻炼,既能激发他们活跃的主体意识,又能使他们感受到班集体自由和谐的氛围。于是,笔者在教学中适量地把一些客观性的作业,比如背诵、默写等交给学生自检互评,当然还需要必要的监督手段,即不定期抽查,了解情况,听取反映,及時纠正个别不良的行为。不但如此,笔者在作文批改方面也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创新,改变原先那种费时费力又没有多大效果的全批全改的批改方法,每次作文,笔者拿出三分之一进行面批,剩下的三分之二便放手让学生互相批改,这样既提高了同学们的写作水平和鉴赏水平,又让每一位同学都得到了发言的机会,成了课堂上的真正主人。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只要我们广大教师都能尊重学生的个性,努力挖掘每一个学生的内在潜能,笔者相信,在我们祖国的大花园里一定会开放出一朵朵艳丽的花朵。
(作者单位:山东省肥城市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