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馬云大火:从去年11月阿里巴巴在香港上市到2020年7月2日他减持,持股从6%降至4.8%,套现约430亿元。此外,蚂蚁集团今年7月宣布在科创板、香港上市。我和马云有多次接触。第一次是2001年,中国航油(新加坡)总裁的我,和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美林证券(香港)公司CEO刘二飞和海航集团董事长陈峰,同台出席论坛。相比之下,马云资历最浅,阿里巴巴成立不到三年,他的名气不大。所以,主持人、观众那里马云不是焦点;事后的媒体报道,都没有把他的话列为重点报道。后来,当时最不引人注目的马云,势如破竹。那么,他为什么能够在我们四人(以及众多企业人)中,后来居上,并改变世界?
屡败屡战
曾国藩率领湘军与太平天国作战之初,吃尽败仗,以致他跳水自杀未遂。他深感自责,上书朝廷反省自己,言及屡战屡败。其军师李元度,将屡战屡败改为屡败屡战,显示了曾国藩奋勇无畏的作战精神。他选择了不为他人所识的拥有巨大潜力的行业;和蔡崇信等18罗汉组成了优秀团队;有高盛、软银等机构的大力支持;赶上了互联网的一波大潮;有天赋和运气:这些都很重要。但是,马云的成功,更为重要的是其企业家精神之一,即屡败屡战、直至成功。这体现在他的四次创业。
1992年,马云成立海博翻译社。他认为,第一次做公司,一定要有好的公司门脸:注册资本才3000元,房租一个月高达1600元。马云坚信中国将来一定需要外语好的人才,做翻译社是好买卖。现实很冰冷。翻译社第一个月的营业额连600元都不到。到第四个月,马云发现再不想辙就要倒闭了。他从杭州到义乌小商品市场进货,把办公室一切为二,翻译社、卖礼品各一半。卖礼品比开翻译社更赚钱,前者一个月能赚3000-4000元,后者一个月营业额400-500元。因此,很多人建议马云不做翻译社,改做贸易。为维持翻译社的生存,马云开始贩卖内衣、礼品、医药等小商品,跟业务员一样四处推销,受尽屈辱、遭尽白眼。翻译社经营三年才首次迎来微薄的盈利。这次创业算是失败的。
1995年,31岁的马云联合亲戚凑了两万元,创建中国最早的互联网公司之一海博网络,产品是中国黄页。1996年,马云艰难地四处推广,但是很多人听到推销后,第一反应便说马云是个骗子。几个生意人找到马云,提出想当中国黄页深圳地区的总代理,开出相当诱人的价码。马云事后回忆说,他之前没见过那种大场面,便当即表示同意合作。对方提出想了解中国黄页的商业运作模式、技术方面的内容。马云见他们很有诚意,就没有设防,一五一十告知。谁知道对方回到深圳,开了一家一模一样的网站。马云备受打击。
1997年,马云受人引荐,就职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占股30%。这第三次创业也不成功。1999年,马云感到在政府企业做事条条框框太多,难于实现人生梦想,辞职。
1999年,马云等18位创始成员共出资50万元,创建阿里巴巴。为节省成本,没有租用写字楼,团队就在马云的家里办公,最多时一个房间坐35个人,每天16-18个小时“像野兽一般”地工作。
从1995年接触网络到1999年阿里巴巴问世,马云用了5年,经历数次失败。阿里巴巴的成功也经历屡败屡战,遭遇过“互联网冬天”、资金链断裂、数度发不出工资等。如果马云没有屡败屡战的精神,早没有阿里巴巴;很多企业,因为创业者缺乏这种精神而倒在黎明的前夜。
不拘一格
在阿里巴巴发展潜力巨大、全球股市受到压制的情况下,马云大幅减持,体现了他的第二个企业家精神:不拘一格的创新精神。在管理大师熊彼特看来,创新是企业家精神的重要特质。
马云做事不拘一格,极具创新精神。2004年,当中国的金融行业还以国企垄断为主、电子支付牌照没有放开之时,马云就酝酿了涉足金融支付乃至大金融领域的“奇思异想”。彼时,要想建立一个支付系统,面临怎样的法律风险和技术的难题?!因此,马云尝试与传统金融机构合作,但无功而返,那些国有金融机构看不起他,他决定自己冒险。马云从达沃斯经济论坛上得到启发,打电话回国指示同事:“立刻,现在,马上启动支付宝。”“如果要坐牢,我去。”这就是马云,他在国企垄断金融领域,不拘一格地创立起另一番天地。如今,我们对估值超千亿美元的蚂蚁集团“羡慕嫉妒恨”之际,是否想过有马云这样的胆量、不拘一格?
减持阿里巴巴,也是马云不拘一格的过人之处。过去一年,马云的身份发生重大变化。2019年“教师节”,马云卸任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今年6月,他卸任软银公司董事。马云规划把主要精力放在慈善事业,而且要重新做回老师;不排除再在其他领域创业。他不像有些人做做样子而已。马云辞去阿里巴巴CEO、董事局主席后,将股份降至5%以下,表明他不再是重要股东;不排除他将来彻底功成身退;减持所得巨资为其在其它方面、领域的个人实现,做好了充分准备。
自我实现
马云那么有钱,为什么还奋斗,动机是什么?
在农耕时期,几乎全球各大文明,都对商业和商人持消极乃至贬低观点。柏拉图批评商人说:“一有机会赢利,他们就会设法牟取暴利。这就是各种商业和小贩名声不好,被社会轻视的原因。”千年不朽的《圣经》认为,商人上天堂比骆驼钻针孔还要难;中国的儒家伦理更是彻底的贱商主义,把商人说成“小人”,所谓“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管理大师熊彼特、心理学家马斯洛分别从企业家精神、需求的角度,解释了人们奋斗、追求的出发点。马斯洛指出,人最高的需求是“自我实现”,有点类似熊彼特说的“个人实现”。马克斯?韦伯更是理性、客观地揭示了人类从事商业活动的根本动力,他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指出,19世纪中后期的资本主义运动,让商业成为改变世界最重要的力量,“那么多人勤恳工作,而且,具有良好的职业精神和纪律,并不是为了单纯糊口或热爱金钱,而是内心信仰使然”:这就是企业家精神。
马云的前半生苦苦追求,跌宕起伏;后半生契而不舍,进一步追求自我实现——他彰显了屡败屡战、不拘一格企业家精神的巨大能量:这是可模仿的。
作者系北京约瑟投资公司董事长,
中国航油(新加坡)原总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