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为了人民吃饱吃好吃得安全

来源 :电影画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gchunq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人物档案库里的人才
  
  在陕西省档案馆名人库里,收藏着建国五十余年来各行各业、各条战线的著名人物档案。这些文字的、图片的、音像光碟的、实物的档案,记录着他们成长的足迹,记载着精英们对陕西政治经济方面的贡献,是历史的最好考证。党和政府永远不会忘记他们,将这些工作、生活中形成的档案作为国家档案馆馆藏的一部分载入史册,用以存史、资政、育人。
  陕西省档案馆名人库里各类载体的档案,曾吸引了省内外的档案界同仁,吸引了上至中央电视台下至地方报纸的十数家媒体,省上领导贾治邦、袁纯清、罗振江、桂中岳、李溪溥、李森桂、范明等现任、离休领导及国家档案局副局长郭树银等都前来视察指导过。在仔细的观看了名人档案微型展览及经过系统分类整理的人物档案全宗后,他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建议。记得有人曾问我:省农业厅厅长史志诚的档案你们这里有吗?我当时回答:“有。他仅仅做为厅长的职务是不够名人标准的。史志诚同志是作为中国农学会副会长、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和中国毒理学会副理事长三个国家级学会副职而建立著名人物档案的。”此殊荣在全国都是罕见的,少有的。
  我和我的同事在征集、整理档案的过程中,通过大量的档案、资料看到史志诚同志不仅是农业和畜牧业经济方面的管理者,而且确是一位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两个领域都有建树的学者、专家。他1941年出生于陕西榆林,曾就读于陕西榆林农业学校兽医专业和西北农业大学,获农学硕士学位。1958年参加工作,先后在省农林厅、省畜牧厅、省农牧厅、农业广播学校和省农业厅等单位工作、任职,现任陕西省人大常委、农业与农村工作委员会副主任。1997年6月,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卢良恕院士为史志诚题写的“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结合,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结合,为祖国繁荣昌盛创造性地工作。”就是对他最好的赞誉。
  
  为农业发展尽心尽力
  
  确保粮食安全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最重要的标志。1996年,史志诚被任命为陕西省农业厅厅长,当时面临的形势是粮食连续两年徘徊在200亿斤上下,全省人均640斤,低于全国脱贫标准的700斤。面对粮食生产问题,他集中力量采取以推广地膜小麦和地膜玉米为主要内容的综合创新增产技术和相应措施,经过三年的努力,1998年全省粮食总产达260亿斤,人均720斤,达到陕西粮食总产历史新高。农业部部长刘江来陕视察时指出:陕西实现粮食自给,丰年有余,就是对全国的贡献。他对1998年陕西粮食增长幅度之大非常满意,给予了奖励。史志诚组织的“小麦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推广”。还获2003年农业部丰收计划一等奖;主持的“确保我省粮食产需平衡的对策研究”,获得2004年省决策咨询委员会优秀建议一等奖。
  正确导向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理论研究,是我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的迫切任务之一。90年代兴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一种经营方式的变革。对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农业经营方式的转变,提高农民收入都起到明显的作用。然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提法不够规范。针对这个问题,史志诚就农业产业化经营问题于1997年11月答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黄立新,他认为:农业产业化的提法应当规范为“农业产业化经营”,防止将“产业化”与“现代化”相提并论,更要防止将“产业化”替代“现代化”的倾向。他的研究论文“农业产业化经营若干经济理论分析”送给国务院农业研究中心杨雍哲主任并发表在农业部《农村经济文稿》1997年第8期上,引起有关部门重视。之后在1998年召开的党的十五届中央委员会江总书记的报告中将农业产业化明确规范为“农业产业化经营”。
  警惕有害有毒生物入侵是我国加入WTO面临的新问题。2001年在长春召开的中国科学年会上,史志诚发表了“加强有毒有害植物的研究与防治”论文。新华社记者王永康采访后在“国内动态清样”发表专家建议指出,随着我国加入WTO后农产品进口、人员货物往来增加,来自国外的有毒有害物质的威胁就会大大增加,我国应加强对有害生物风险分析(PRA)的研究,为防止有害植物入侵提供科学依据。温家宝副总理11月19日批示农业部,杜青林部长批示农业部、中国作物协会在中国农科院召开座谈会,听取了史志诚和有关专家的汇报,写了“关于迅速采取措施预防和控制我国外来有害植物的建议”,进一步促成中国毒理学会、农业部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和陕西省科协,于2002年11月在西安联合召开了“加入WTO与防止有害生物入侵研讨会”,来自北京和各地的专家、教授参加了会议,就有关立法、执法,加强海关检查等措施提出了具体意见和建议。
  史志诚同志为推进生态农业建设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1997年6月根据程安东省长关于如何发挥渭北粮食生产优势,发展生态农业,再造一个陕西的指示,史志诚同志请示省政府同意,邀请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卢良恕院士等粮食问题和生态问题专家来我省联合考察,提出“关于陕北、渭北粮食生产与农业持续发展的报告”送姜春云副总理。姜春云副总理于97年7月6日做了“对情况分析和今后意见值得重视”的批示,并于7月下旬来陕考察,提出“关于陕北地区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生态农业的调查报告”,江泽民总书记8月5日批示“我写了一点意见,另页。”这就是著名的“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的批示。1999年5月史志诚再次邀请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沈国舫院士来陕考察,提出“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报告,送国务院领导同志,8月6日,朱镕基总理来陕视察,史志诚厅长作为陪同人员,在延安亲耳聆听了总理作出的“退耕还林还草”的重大决策。自此一个大规模的全国性的退耕还林还草全面展开。我省连续八年得到国家大力支持,退耕还林还草取得重大进展,不仅稳定了粮食生产,而且使生态环境有了很大改观。
  
  创立畜产经济新理论
  
  史志诚同志刻苦钻研,勇于实践与创新。1986到1987年,他在陕西靖边县蹲点时,通过深入调查研究,编写了《陕北畜产经济》一书,之后,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又编著了《陕西畜产经济》、《畜产经济概论》、《畜产市场运行与发展》和《国外畜产经营》等著作,并发表论文50余篇,从实践上升到理论上,指导畜牧经济的发展。与此同时,他还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徐恩波教授联合,培养出畜产经济与贸易硕士研究生5名,为国家培养了专业人才,为推动我国畜牧业的产业化经营提供了理论依据。
  史志诚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畜牧业的发展面临市场和疫病两大风险。养殖业“赚不赚靠防疫,赚多赚少看管理”。畜禽防疫是国家行为,必须建立国家新的兽医管理体制,史志诚和著名兽医专家尹德华、吴兆麟等专家早在1993年就根据兽医的社会性、法律性和国际性特点向农业部提出了国家建立兽医局的建议。2002年又在农业部科技委会议上发表“加快西部农业发展的十点建议”,提出畜禽防疫是国家行为,应当将乡镇畜牧兽医站的兽医诊治疗和畜禽防疫分开的建议。目前我国正在推行新的兽医管理体制,农业部成立了兽医局,乡镇畜牧兽医站的兽医诊疗和畜禽防疫分开,兽医诊疗实行执业兽医制度。畜禽防疫作为县、政府主管部门的派出机构。2005年根据新形势对兽医官的需求,又建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加强畜禽防疫教育,成立兽医学院,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兽医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采纳了此建议,于2006年3月10日校长办公会决定成立动物医学学院,恢复学制为5年。
  此外,在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方面获得多项奖励。1993年保持陕西十年无疫,获得国务院防治畜禽疫病指挥部的奖励;他主持的陕西百万只改良羊综合技术研究与推广,获农业部丰收计划二等奖,陕西省政府农业科技推广一等奖。为我省畜牧经济发展,从实践到理论上都作出了贡献。
  
  毒理学的学科带头人
  
  毒理学是研究毒物和中毒的科学,是关系到我们这个星球上人类未来健康的一门新兴生物科学。史志诚从1961年—1963年在陕西兰田县、旬阳县调查牛病和首次发现牛栎树叶中毒开始,就与毒物和中毒这两个名词结下了不解之缘。理论上的争论,农民的损失,他看着心痛,暗下决心要把兽医毒理学作为研究方向,为解开毒物与人类之间这个“毒性方程”而奋斗一生。1978年在段得贤教授的指导下,确定了家畜中毒性疾病研究方向。在省畜牧兽医总站从事毒物分析和家畜中毒病的防治工作的同时,协助导师继续攻研,这之后的十几年间从未中断,利用假日和业余时间,结合社会需求从事植物毒素、生态毒理、毒性灾害以及动物毒物学理论体系等方面的研究,努力开拓动物毒物学研究领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创立了“丹宁生物活化理论”,阐明了牛栎树叶中毒发病机理,提出了预防和解毒技术。1978——1981年,史志诚系统研究了“牛栎树叶中毒机理”,提出并证实了“高分子栎树叶丹宁经胃肠道生物降解为多种低分子酚类化合物引起中毒”的假设,建立了“丹宁生物活化理论”,首次阐明了栎丹宁的毒理机制,破解了300多年丹宁毒性不解之谜,为防治牛栎树叶中毒提供了理论依据,填补了生化毒理学的一项空白,获农业部技改二等奖。鉴于这项研究在毒物学领域中的贡献和国际影响,被国际毒素学会(IST)吸收为会员,还参加了国际毒素学会在新加坡召开的会议,发表了论文。他制订了我国第一个动物疫病的诊断与防治标准:《牛栎树叶中毒诊断标准与防治原则》在全国疫区推广,有效控制了该病的发生,取得了成功。仅陕西、甘肃、辽宁、河南4个省的发病地区统计累计防治牛176.13万头,减少经济损失1.5亿元人民币。
  


  建立了“动物毒物学”的理论体系。史志诚是我国自己培养的第一名获得兽医毒理学硕士学位的研究生。他的导师段德贤教导他:进一个学科的门容易,能否成为这门学科的开拓者和建设者,是对一个研究生科学精神的最大考验。1981年他首先在省畜牧兽医总站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兽医毒物分析室,承担了农业部“全国兽医毒物检验师资培训班”的任务。之后创立了动物毒物学理论体系;提出草地生态毒理系统新概念;首次提出“毒性灾害”命题并研究了20世纪全球毒性灾害史;创建了“毒物与人类”网站;开展了食品安全与立法的研究。不仅如此,还完成了国家部委和陕西省“八五”、“九五”多项科研与重大科技推广项目。获部委和省级科技奖6项。独立或与他人合作编著了《家畜常见中毒病检验》、《兽医毒物学》、《植物毒素学》、《毒性灾害》、《饲料饼粕脱毒原理与工艺》、《中国草地重要有毒植物》、《动物毒物学》、《英汉毒物学词汇》、《谨防生活中的有毒物》、《生态毒理学概论》等十部共约400万字的著作。
  开创世界毒物史和毒理科学史研究的新局面。2000年史志诚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后,一方面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与王建华教授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为学科的发展准备后续人才;另一方面在西北大学创建了“毒理学史研究室”在当今国际反恐斗争和公共安全问题凸显的形势下,毒物史的研究成为研究世界文明史的一个新视点。他从实际出发转向世界毒物科学的历史研究,希望在毒理学史研究领域做一点新的工作和探索。
  在我国,世界毒物史与毒理科技史的研究尚属空白,史志诚先后发表了“中国古代的毒物学”“毒学探源”、“中国草地生态环境与毒草灾害”、“日本的毒性灾害”,“20世纪毒性灾害及其历史教训”等论文,引起了海内外同行专家的赞扬。
  组织毒理学社团,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1982年史志诚应邀在哈尔滨举办的第一届全国兽医毒物检验讲习班讲课,之后又受农业部畜牧局的委托先后在西安和杨凌举办了第二届和第三届全国兽医毒物检验讲习班。并与段得贤教授、谢占武研究员共同发起创立了“中国动物毒物学研究会”,当选为第一任理事长。1995年成立毒理学史专业委员会,任主任委员。2004年又发起成立“陕西省毒理学会”任理事长。20多年来,先后召开全国性学术交流会10次,专题研讨会8次,组织参加国际会议4次,参加国内跨学科会议5次,团结了毒理学工作者,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
  
  无私忘我的奉献
  
  面对长期担任主要领导职务,又出书又出研究成果的史志诚,我简直不可思议。我不明白,那个花白头发下的大脑几十年来是怎样高速运转的,那个略高于1.70的身躯里怎蕴藏着如此巨大的能量。史志诚思维敏捷,头脑清晰。说起专业滔滔不绝,兴致盎然。他说搞行政当领导不是他的本意,而业务方面的钻研无论是在人生的高潮低谷都从未放松过,故低潮时写书,高潮时出书,几十年来已形成了规律。从而也做到了行政、业务两不误;史志诚为人谦逊,心态平和。作为领导、专家他曾出访加拿大、美国、墨西哥、泰国、日本、法国、荷兰、丹麦、意大利、匈牙利、以色列、澳大利亚等国学习、考察、交流。他还是省第九、十届人大代表。担任着《中国兽医杂志》和《中国毒理学通讯》编委、《动物毒理学》杂志主编等。事迹被编入1992年《中国年鉴》、香港《当代名人传》(中国卷)、英国剑桥《世界名人录》等辞书中。见多识广、事业有成的他不居功不骄傲,做事不张扬,态度平和,心若止水,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史志诚有钻研精神,刻苦努力。他自幼喜爱美术、文学,静物作品还曾获过奖,痴迷的他为此而误了学业,高三重读了一年。文革期间受过冲击看过大门,尽管这样,他从未消停过,他把别人用来休闲的时间全用在看书学习上,抓住一切机遇,而且一定要钻进去弄透,其精神可佳;史志诚一生追求的并为之奋斗的就是让人民群众吃饱、吃好、吃得安全。即提高粮食产量是为了让群众吃饱。而发展畜产提供更多的肉、奶、蛋等动物性食品,是为了让人民群众吃好。搞毒理研究是以预防、治疗为目的,让人民群众吃得安全。他说这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这就是曾任省农业厅厅长的史志诚——人民公仆!没有豪言壮语,没有高谈阔论,只有一丝不苟的工作和严谨的作风,这就是我们的学者!!没有宣传,没有炒作,只有无私的忘我的奉献,这就是我们的专家!!!
   现年六十有五的史志诚说他即将彻底退下来,继续研究世界毒物史,将历史上毒物研究成果,人类认识和处置突发毒性事件的历史经验告诉人民。我看无论站在事业的角度还是勤奋的角度,只要健康状况允许,他都会退而不休的。在此,我将一切美好的心愿凝注于笔端,祝愿史志诚同志身体康健。
  2008年4月
其他文献
  
期刊
现在再来评论《断背山》和《艺伎回忆录》或许有点老生常谈,但还没有人将它们并置论述。似乎理由不足,因为两者在内容选择、主题构建、叙事形式、影像风格等方面是那样的不同。对于中国观众来说,让我们百感交集的可能是影片之外的许多因素,如演员的选择,影片的获奖等。对于笔者而言,更感兴趣的则是其中透露的国际一体化背景下的影像策略。    《断背山》在华人导演李安手中成功地编织出伦理和情感的羁网,为西方经典题材中
期刊
  
期刊
  
期刊
中国电视剧崛起“陕军”品牌    纵观中国整个电视剧发展史,从新时期以来直至90年代初,陕西的电视剧生产不仅数量少,且都反响平平。这种“波澜不惊”的窘境在1992年的《半边楼》一剧中得到了根本改观;《半边楼》荣获了第13届“飞天奖”一等奖、编剧延艺云获得了优秀编剧奖。继《半边楼》之后,《神禾塬》(获第14届“飞天奖”二等奖)、《秦川牛》(获第15届“飞天奖”中篇电视剧二等奖)、《道北人》《庄稼汉》
期刊
刘晓明陕西电视台《经济全方位》、《金融时间》节目主持人  出生年月:8月20日  籍贯:河北  星座:狮子座  最喜欢:音乐、电影、打乒乓球、瑜珈  最敬佩的人:父亲、母亲  最难忘的:童年的姥姥家的日子  最喜欢的颜色:白色  最喜欢的书:郑渊洁的《童话大王》  人生感言:不要以为自己的努力别人看不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在”,善待我们的父母,珍惜身边每一个人。      她的模样很有
期刊
  
期刊
  
期刊
“从模特到主持人到演员到歌手,我幷不拒绝任何一种演艺路线,我是个很容易快乐和满足的人,也很喜欢各种能够展示自己才能的方式包括表演,但是只有音乐让我爱,我可以为了音乐,放弃其它的。” ——瞿颖    从来没有任何一张唱片让瞿颖如此大胆恣意的表达自己个人的音乐主张,也从来没有任何一张唱片让瞿颖如此心力交瘁苦乐交半。在这张唱片里,瞿颖扮演的角色有:100%制作总监,100%歌手,50%企划创意,50%制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