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冠爷

来源 :椰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ancis123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冠家在老街自古就是大户人家,老街许多被人们津津乐道的富贾贤达都是出自冠家。在老街,没有不知道冠家的,也没有不知道冠爷的。
  冠爷在老街耀出了威望,一是酒量惊人,二是才高八斗。
  传说五千年前杜康寻遍了中原大地,最后在老街用八角井之甘甜泉水酿出了天下美酒,杜康也被称之酒祖。老街有了美酒,天下墨客便趨之若鹜般涌向老街。李白、杜甫、白居易、范仲淹等都曾把酒杜康在老街吟诗作对,老街也是名声大天下。
  老街人爱酒,大凡去过老街做客的外地朋友都领略过老街人饮酒的剽悍,半斤不晕八两不倒的人比比皆是。
  冠爷家祖上开了不少买卖,其中就有一个烧酒酿坊,酿制的白干在豫西一代很有销路。冠爷打小就跟着父亲照看家里的买卖,冠爷老大的不愿意,唯独每次去酒坊,冠爷就赖着不走,喜欢闻酒坊里的酒糟子味。小手蘸着涓涓流出的新酒,放在嘴里嘬嘬,脸上就乐开了花。冠爷十六那年,老街举办了品酒大会。老街十八家酿坊,十八碗白酒,冠爷手里拿着个腌制的胡萝卜,一碗酒一口咸萝卜,喝干十八碗。冠爷的名声就传开了。
  当然,冠爷的名声也不是靠酒量维持,能喝能吃顶多是个酒囊饭袋。
  冠爷的才气在老街也是屈指可数的。冠爷是老街第一个考上清华大学的才子,学生们还在图书馆里借阅《红楼梦》呐,冠爷评论《红楼梦》的文章已经在大报名刊上屡屡发表了。原计划冠爷毕业后分配到京城一家大报社搞评论工作,就在毕业前夕,老街的一位女子挺着大肚子找到学校,声称有了冠爷的血脉。原来冠爷假期回老街,在一次聚会上喝大发了,一兴奋把招待所的女服务员睡了。冠爷被发配回原籍,娶了肚子大的服务员,在老街文化馆谋了个差事。
  冠爷常挂在嘴边的话,要不是贪杯误事,我早就是某某大报的总编了。冠爷也常问夫人,说说,是不是你和你叔叔下好的套让我钻?夫人总是笑笑不接腔。
  冠爷闲着无事,最大的乐趣就是拿着朱笔,把当天市报上的文章逐篇批改,骂得狗血喷头。
  老街本是个商业场所,不知何原因,文化一下热了起来。一条老街不知道从哪里呼呼啦啦冒出一群大大小小的作家,不断有人出版文集。闲得蛋疼的冠爷被老街文人重视了,今天请他给参加个研讨会,明天请他出席个新书首发式,吃了喝了,被簇拥着合影留念,还有个红包意思意思。
  冠爷的激情一下子迸发出来了,给这个学生作序,为那个徒儿写评论。
  冠爷参加一个乡村青年出版的五十页诗集的首发式上,发表了一段感言:老朽以为,这位作者的精神路径和思想路径构建在乡村田野家园等精神意想与城市意象的尖锐对立之中,亦构建在对历史和现实之罪恶的批判以及对底层民间的人道主义关怀之上。作者人道的悲悯,人文精神的诉求,现代化的反思与传统的批判不仅成了其基本的思想姿态和精神姿态,而且某种程度上也不可避免的成了其作品的乌托邦色彩和行而上风格的根源。
  参加会议的没有人能听懂冠爷的高深理论,连出版诗集的青年都瞪着眼睛一脸茫然。
  人们尊敬冠爷的发言,可都欣赏不了他的发言,登在报纸放在广播里的消息最多有一句冠爷等也出现了座谈会并发了言。那些被冠爷嗤之以鼻的臭手文章却堂而皇之的上了报纸副刊的显著位置,这些人也以评论界的权威自居,甚至有人放话,冠爷算什么,有本事报上说话。
  冠爷是在参加电视台台长的诗集《城市季节》的研讨会上,完成自己“心灵涅槃图腾分娩嬗变”的。
  本来研讨会已接近尾声,大家对顶头上司的大作说进了赞誉之词,都等待着那顿丰盛的午宴了。
  主持人看看表,还有一段时间,也是多事,他环顾四周见冠爷还没发言,就说,冠爷,还有点时间,要不您老也谈两句?
  冠爷清清嗓子发出了举座皆惊的言论:现代派的抒情诗应该风流蕴籍倜傥婉娈,化复杂为清纯由嘈杂而宁静,揭人生一角之奥秘撷宇宙万物于须臾。
  恕我直言,《城市季节》的诗句既无清丽温婉也缺乏厚实和深沉。远不见凝重的历史沧桑感,近不闻现代的生活感悟。足见作者阅历的肤浅,生活视野的狭窄。大部分东西没有脚韵没有节奏感没有悠扬的旋律感。读这样的东西不会有愉快的感受,可以说是味如嚼蜡。这不是诗,是文学垃圾。
  主持人尴尬了,一屋子的人都坐着尴尬,惟冠爷不尴尬。
  电视台长处变不惊还带头鼓掌,大家就在稀稀拉拉的掌声里往餐厅走,喝酒时谁也没注意冠爷在不在。
  冠爷的发言在报上一登,电视台长的集子竟被抢购一空,大家都想看看被冠爷批的一钱不值的东西到底怎样,结果集子加印两次,台长结结实实赚了一把。他说,我是搞传媒的,这点营销技巧很小儿科啊。
  冠爷臭批的东西反而火了。文学圈里骂人的人出名,被骂的人也出名啊。冠爷因骂出名,让老街搞评论的人很不服气,骂人谁不会啊。
  再开作品研讨会时,发言的一个比一个狠,生生把个研讨会开成了声讨会。
  冠爷不发言,一脸似笑非笑不置可否的神态。
  冠爷的一言不发又成为关注的焦点。
  装酷谁不会啊。再开会时,大家个个推诿不肯发言。左右顾之,冠爷就没有到会。
  主持人说,本来冠爷答应要来出席的,因近日身体有恙不能成行。我们深感遗憾。也祝愿冠爷早日康复。
  头彩又是冠爷,冠爷就是冠爷啊!
其他文献
作者简介:许燕影,福建晋江人,现居海南海口。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海南省作家协会理事。已出版诗集《轻握的温柔》、《我怎能说出我的热烈》,诗文集《燕影的天空》及随笔集《踏花拾锦年》,获2018年《现代青年》十佳诗人称号。  好吧,一切归于缘。  冲动的、可以说心动就行动的德化之行纯属意外。“苏童瓷语”当然也是意外,“暮色关山”更是意外,人和人需要缘,人和物和自然又何尝不是。  “苏童瓷语”的热情在友人一
期刊
7月24日上午,海口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忠云、副部长李洋率队来《椰城》文学杂志社调研。  调研会议在文联会议室举行。会议开始,由《椰城》杂志编辑部策划和执行编辑杨黎作工作汇报,主要就杂志改刊以来所取得的成绩、改变、突破和存在的问题作了详细的阐述,并且向领导说明了今后的工作计划和展望,以及相关建议。  接下来,文联党组书记潘善武讲话,他表示:2017年5月,在王忠云常委和李洋副部长的关怀下,《椰城》
期刊
作者简介:莫独,哈尼族,1965年生于云南绿春。中国作协会员,云南省作协散文创作委员会副主任。作品发于《诗刊》《民族文学》《大家》《星星》《《散文百家》《滇池》等国内外百余家报刊,出版《守望村庄》等17部。  一路忍受着酷暑,从深深的红河谷底翻山越岭来到高山上的哈批村,屁股还没坐稳,雨水像是要配合大家此刻的心情似的,就窸窸窣窣地下來了。雨水不大,淅淅沥沥、缠缠绵绵地落在五月的哈批身上,也落在大家的
期刊
很长时间以来,我尝试以“孩子”的视觉来记录这个世界,遗憾的是,我因此充满了挫败感。这并不是说我有多么复杂,多么了解這个世界的游戏规则,仅仅只是我缺少孩子对这个社会本能的反应,孩子的语言、形态、创造力,都是本能的。当我看到我的孩子渐渐被教育成一个懂得社会的条条框框、礼貌、付出、感恩的“小”大人时,我总是充满了羞愧。  《珍珠成长记》这个短篇最初成稿于我内心对儿童文学的向往,我希望自己成为一个能被孩子
期刊
文艺作品中主人公长时间或长距离的奔跑,往往被赋予象征意义。最典型的是由小说改编为电影的《阿甘正傳》。阿甘是个智商仅为 75 的智障者,每当遇上什么问题,他都会向前奔跑,在奔跑时享受着飞翔一般的感觉,宣泄释放着长久以来压抑在心中的情感,奔跑让他实现了自我价值。80后作家梅思繁的长篇小说《奔跑,奔跑》写一个女孩在一直奔跑,不仅在跑道上奔跑,也在人生道路上奔跑,因此奔跑也具有象征意义。作者想要通过这个女
期刊
一  三十多年后的一个冬至夜,我和云生坐在自家的天臺上,夜空中又出现了我十岁那年看到的月亮。我从来都没有见过月光下的芒草花,却于一个落雪的夜晚,在项丽敏的散文《芒草花,冬天的另一场雪》中与之相遇。  丽敏在文中描写的是一幅名为《月灵》的油画:一位年轻的女子置身芒草丛中,手里握着长长的竹箫,出神地吹。芒草花的颜色是接近透明的白,斜斜地倾向一边……  月光下的芒草花有着绝美的模样,浸润着一个女子的月华
期刊
作者简介:王金平,法官,系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邢台市作协副主席、邢台县作协主席。河北大学作家班毕业,曾在《文艺报》《人民日报》《中国作家》《中国校园文学》等刊物发表作品900余篇。  下午四点钟,邢水县法院执行庭庭长马强和其他四位执行法官、警车司机,站在河南省华县县城的马路边,垂头丧气地等着回程的长途客车。一辆中巴车从东边驶过来,快到他们跟前时,减缓了车速。  “坐车吗?车上有座位!”长途客车司机
期刊
作者简介:马珂:曾在海南、北京做过十多年报刊编辑,作品散见于《散文百家》《散文海外版》《作家文摘》等,现供职于湖南广播电视台从事电视工作。  从1990年到2004年,除去中途赴北京工作的三个年头,我在海南度过了十余年的苦乐时光。可以说,海南留下了我人生中最美好的青春年华。许是基于这份“第二故乡”的深厚情缘,后来的我无论走到哪里,都喜欢有无意地去寻找和发现当地的海南元素。像是一种追忆,一种温习。 
期刊
作者简介:梅梅国云,海南省作家协会专职副主席,海南省文学院院长,双福字创造师,当代实验艺术探索者。创立笔外意象概念,并以此概念指导艺术创作,每幅作品都有着难以置信的想象和构思,在腾讯微博曾创造单幅作品2000万最高阅读纪录,网友对作品的解读量难以计数,目前已跨界到陶瓷、刺绣、紫砂壶、砚台、翡翠等物品上。出版有多部長篇小说和诗集,曾获解放军昆仑文艺奖和武警文艺奖,根据长篇小说《若水》改编的长篇广播小
期刊
紫荷嫁到中院村,只与奉婆婆之命赶回家的志坚一起生活了几天,志坚便丢弃了教书先生的饭碗,参加了革命。参加革命,这话在紫荷是第一次听说,志坚说,这事,他已经酝酿了很久。紫荷相信志坚的决定是对的,尽管,他的话有一些她似懂非懂。志坚临行时说,我此一走,家就托付给你了,老娘年纪大了,凡事你多想着点,多担待点。祖国内忧外患,生为男人,如果不能以血肉之躯为国分忧解难,生有何益?只是,这一别,不知道何日才能回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