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心肌梗死性Q波临床意义探讨

来源 :实用心电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5923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无心肌梗死(NMI)者心电图出现的异常Q波进行分析,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6列NMI Q波心电图,根据Q波振幅(Q>1/4R)、Q波时间(Q≥0.04s)分为非梗死Q波A组(Q>1/4R)、B组(Q≤1/4R),对比两组Q波时限.并与梗死性Q波(C组)Q波时限进行比较,同时观察非梗死性Q波的心电图特点.结果B组Q波时限(0.055±0.02),C组Q波时限(0.121±0.028),P<0.05,A组Q波时限(0.113±0.016),与C组Q波比较,P>0.05.2
其他文献
<正> 患者男,49岁。以反复胸闷、心慌、心前区不适1年,加重1月入院。体查:BP 135/90mmHg,P 76次/min,各瓣膜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血脂、血粘度增高。心脏超声心动图示:主动脉硬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是主要累及心尖部的变异型心肌病,多见于日本,故又称“日本心肌病”。而在我国较少见,约占肥厚型心肌病2%~5%左右,因其有特殊的心电图特征,近年来日益引起有关人士的
溶栓或机械介入疗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使梗死相关动脉尽早完全恢复血流,对AMI治疗策略的选择和危险性分层,则有赖于心电图分析。心电图应尽早识别AMI。
探讨高血压(EH)左心室肥厚(LVH)对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将60例EH伴LVH者(A组),63例EH不伴有LVH(B组)者及51例正常对照组(C组)的HRV时域参数、心率参数进行对比分析.EH者时
目的 探讨重度频发室早(SFPVS)时段、峰值与各病组的关系。方法 采用DCG监测分析100例24h室性早搏(PVS)总数大于3000次以上患者的资料。结果 SFPVS与心脏受损程度、心脏负
心电图在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能反映梗死部位,推测梗死范围,确定心律失常的存在及其性质,而且对AMI的近期预后亦有重要意义,现报告如下.
患者男性,72岁.劳累后感前胸部持续性闷痛15h入院,胸痛时有压迫感,心悸、乏力、出汗、敝气、动则尤甚,咳嗽,咯黄白色脓痰.查体:体温37.2℃、呼吸20次/分、脉搏105次/分、血压
心率变异性(HRV)是指窦性心律快、慢发生变异.HRV分析是近几年在临床发展起来的一项可重复定量评价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无创性新方法.是评价交感神经与迷走神经张力及其平衡状
运动负荷试验对心肌梗死者的意义,主要在于对梗死后病情的预测。本文分析118例陈旧性心肌梗死(OMI)的运动心电向量图检测结果,着重探讨不同治疗方法的运动耐量情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