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提高高校普通生跳远运动员踏板的准确性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jxgf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对河北省第十四届的大学生运动会甲A2组(普通生)跳远运动员踏板成功率进行分析。普通大学生在比赛中踏板准确性较低,犯规现象严重。那么,如何提高普通大学生运动员踏板的成功率呢?针对这一问题就如何提高普通生跳远运动员踏板准确性提出一点浅薄的建议。
  关键词:高校普通生;跳远运动员;踏板;准确性
  
  随着竞技水平的不断提高,竞赛组别的不断健全,很多省的大学生运动会已经开设了普通生竞赛组别。高校普通生运动员训练时间、训练基础、比赛经验虽然不能和高校特招运动员相比,但是他们所在的价值却和高校特招运动员一样,所以我们教练员应该给他们更多的帮助。在跳远成绩非常接近的今天,他们往往都会因为踏板不准确(踏不上板或犯规)影响成绩的发挥。在刚刚结束的河北省第十四届大学生运动会上甲A1组(高校体育特招生)跳远比赛男、女108次试跳,成功76次,成功率为70.3%,而甲A2组(高校普通学生)跳远比赛男、女91次试跳,成功42次,成功率为46.2%;显然,普通生运动员远远不如特招运动员助跑成功率高,所以提高普通生运动员的踏板准确性已经是摆在我们教练员面前的一项急不可待的问题。
  
  一、确定助跑起动方式,合理设计助跑距离
  
  踏板的准确性和腾空动作相比,许多运动员往往更注重对后者的训练,却没注重助跑起动方式和助跑距离的设计。要想提高踏板的准确性,我们应该先从助跑方式和距离入手。
  1.确定助跑起动方式。跳远的助跑方式有两种:站立式和行进间。一般来说,站立式容易控制身体姿势和起动时蹬地力量,更容易使步点准确。行进间虽然不如站立式更容易控制身体姿势和启动点的蹬地力量,但容易发挥速度,有不少高水平运动员喜欢这种方式助跑。不管采用那种起动方式,保持起跑姿势的稳定是极其重要的。实践证明,即使采用相同的起跑方式,身体姿势不同,其跑进时,步长增加规律就不一样,所以普通生在训练中每一次助跑过程都要固定起跑方式,包括下肢部位姿势和上体前倾角度。
  2.合理设计助跑距离。我们知道跳远的起跳是关系到助跑速度向起跳速度的快速转换的一个重要环节,有效的起跳特征表现为身体腾起的初速度能够接近最后的助跑速度,所以运动员由助跑开始到起跳前要尽量发挥较高的速度(一般为自己最高速度的90%左右)才能达到良好的起跳特征。那么在起跳前如何才能发挥较高的速度呢?这与运动员助跑距离密切相关,就助跑距离而言,我们可以以前苏联著名教练波波夫提出的跳远助跑距离与速度大小的关系表作为参考。如表1:
  
  可见,不同速度的运动员其助跑距离也不同。因此在制定助跑距离时应根据运动员实际速度情况合理设计,使它与运动员的速度能力相符合,这样才能提高普通生运动员踏板准确性和起跳效果。
  
  二、助跑过程节奏要稳定
  
  1.起动步节奏。国外有关资料记载,助跑的前三步可以起跳准确程度;我国资料表明,助跑起动的第一步就能决定助跑的准确性。所以在平常训练中,一定要加强对第一步的蹬地力量和第一步步长的练习,使之达到一个稳定的程度。
  2.加速度节奏。获得更大速度的助跑是跳远主要目的之一,有些运动员对步长和步频的增加控制得不好,意识上想跑得更快些获取更大的速度,结果步长就小,出现最大步长就迟,导致最后步点错乱。刘玉煌在1982年北京国际田径邀请赛和1983年第五届全运会上,每场比赛6次助跑最后10米速度差0.65秒以上,导致助跑失败率高达50%以上,据调查普通生运动员每次助跑最后10米的速度差在1秒以上,助跑失败率在60%以上,所以建议普通生在训练中,应该在普通跑道或跳远助跑道上反复地进行全程助跑练习,掌握助跑加速的规律,增强对速度的感觉。此外还要加强速度耐力的训练,速度耐力是保持高速跑的能力。进入决赛的运动员要进行6次28米—35米的高速跑,每次试跳体能的好坏直接影响步长、步频,从而也会导致步点错乱。运动生理学研究表明:200米—400米跑是提高人体在无氧极限状况下忍受无氧能力的最佳。因此,可以把200米跑作为跳远无氧耐力训练的主要内容。另外,经国外专家研究也指出200米跑可以体现助跑节奏的特点,可以更好的获得助跑节奏感。
  3.起跳前几步的节奏。当今世界上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几乎都是采用倒数第二步大于倒数第一步的典型的传统助跑节奏,而成绩较好跳次一般后2步的步长差也较小。这种助跑节奏在我国优秀运动员中应用得更加广泛,依靠加快步频而不是增大步长来获得最后起跳速度是跳远的本身特点。但根据普通生运动员的个人特点也有不同区别,速度好爆发力差的运动员,可采取起跳前2步步长稍大,适当降低重心加大起跳距离,增加垂直速度的踏板节奏;爆发力好速度差的运动员可采取加快起跳前频率,继续加速的踏板节奏。建议在训练时队员结合自身情况,找出更适合自身的一个踏板前几步助跑方式,加以固定。
  
  三、努力克服心理障碍
  
  对于参赛经验少或没有参赛经验的高校普通生运动员来讲,心理障碍也是影响踏板准确性的一个重要因素。通常在比赛中会出现一心想取得好成绩的心理或第一次参加大型比赛特别兴奋或特别紧张导致助跑距离不准、助跑节奏混乱,怕犯规,助跑时起跳板造成最后几步的节奏步幅不稳定而影响助跑与起跳的衔接,听到裁判读成绩时别人的成绩和自己相差不大或好于自己,造成自己试跳时心理压力过大而打乱助跑节奏。所以我们应该从心理学的角度,在每次训练或模拟比赛中去消除这些障碍。
  1.每次训练采用自我暗示法给自己确定一个训练目标,通过积极的训练去达到目标,逐渐培养自己的自信心。
  2.积极思维法,防止消极的思想干扰自己情绪,积极地去回想自己踏板准确时的的感觉和节奏。
  3.利用转移法来解除恐惧心理。在训练和比赛中,精神不要全部集中在能不能上板、会不会犯规、是不是能跳出好的成绩这些问题上,把思想转移到起动姿势、助跑节奏上,起动姿势和助跑节奏都稳定了,这样踏板自然也会准确。
  
  四、环境的影响
  
  跳远运动员在比赛中,跑道的情况、天气的状况、风向风速的不同、周围观众的气氛都会影响助跑节奏、速度、动作变化。前苏联著名教练波波夫调查表明:在较差的跑道,如煤渣跑道上,和逆风条件下进行比赛,一般要比平时助跑距离缩短0.3米—0.6米。在良好的条件和旺盛的斗志下进行比赛,助跑距离要比平时加长0.2米—0.4米。此外,比赛中的间歇时间要远远大于训练中的间歇时间,这就要求运动员不要一直在那里坐着等裁判员的口令,应适当的做些加速或模仿练习。这就要求普通生运动员在训练中从实际出发,使训练适应比赛的需要,在不同的环境中模拟比赛,提高适应能力,以减少环境因素在正式比赛中对运动成绩的影响幅度。
  
  五、总结
  
  1.教练员重视这个环节的训练,及时反馈,给普通生运动员设计一个合理的助跑距离,运动员严格要求自己的助跑起动方式,并固定。
  2.加强普通生运动员的节奏感培养,在训练中力求稳定每一次助跑过程中的每个环节的节奏。
  3.在稳定各环节的同时,要加强对普通生运动员心理的培养,结合实际训练环境和模拟训练环境,逐步提高踏板的准确性,為正式的比赛创造更好成绩。
  
  参考文献:
  [1]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运动心理学.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8.6.
  [2]徐昌豹译.(澳)约翰A霍利.运动医学与科学.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3]黄志军.浅谈跳远助跑对起跳的影响.体育科技.人民出版社,1988.4.
  [4]钟海欧译.(美)南施·瓦尔特斯.跳远助跑的特点.体育科技,1987.3.
其他文献
基于车辆纵向迟滞动态模型,对自动车队队列稳定性以及控制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建立考虑迟滞因素的车辆纵向迟滞动态模型,在此模型的基础上建立基于固定时间间距策略的滑模控制
据英国《简氏防务周刊》报道,伊朗开发出了射程高达500千米的新一代“征服者”313(F a t e h-3 1 3)短程固体弹道导弹。在2015年8月22日举行的“国防工业日”上,伊朗总统哈桑
摘要: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体育教学环境、体育教学内容,这些方面所包含着的美学因素无不影响着学生的身心。体育教学要将教育者、教学环境、教学过程这三个客体美学因素作用于被教育者,提高被教育者的审美能力,从而推进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  关键词:体育教学 美育 素质教育     随着素质教育的日益深入,体育教学观念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代教
十四、双峰掼耳攻防含义图解甲右拳攻击乙头部,乙双手向外接架来拳,甲乘机出左拳击打乙腹部,乙右臂顺势拨挡甲左拳;甲重心后移,乙随机上步跟进,双手砍击甲颈部;甲随势双手端
经常听到喜爱粤曲的朋友抱怨,买回一张新唱片,一听才知所录“新”曲,又是自己耳熟能详的“旧”故事,只不过换个名而己,其唱词文字与先前熟悉者无分轩轾,是聪明的撰曲者,换了
<正>自序猷学荆楚长剑,颇得其要法。吾师虚舟赵先生,见而笑曰:若知敌一人之法矣,讵知敌百万人之法本于是乎?猷退而思,思而学,学而又思,思而又学,乃知天下之理原于约者,未尝不
期刊
电影《大腕》中李成儒扮演的一个大款在精神病院中面对镜头喃喃自语:“什么叫有钱?有钱就是只买贵的,不买合适的。”不过,生活中的我们,恰恰要只买合适的,不买贵的。尤其是健
悬崖跳水是跳水运动的一种。运动员从海边或河流旁的悬崖上做各种姿式的跳水动作,然后跳入水中,极富冒险性。这项运动最早是海边渔民业余的娱乐活动。 Cliff diving is a ki
钠吸附比SAR是估计灌溉水和土壤水相对钠含量的一个有用指数: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Sodium Sorption Ratio SAR is a useful index to estimate the
悠悠岁月,漫漫长路,儿多艰辛,儿多欢乐,我们终于迎来了《发展研究》杂志创刊19周年暨第100期的诞生。借此机会,我们杂志社全体同仁向十年来为《发展研究》付出辛勤劳动的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