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评价案例分析与思考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f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应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标,即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与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即要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结果与成效,更要关注他们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因此,评价不是只为了选拔和甄别,更主要的是为了激励、反思和调整,人文化的激励性评价必将成为新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评价的主要方式。但是,当前小学数学课堂评价的现状如何呢?下面仅以几个案例,并结合自己的理解,谈谈自己对小学数学课堂评价的一些粗浅的看法。
  师:同学们真棒!想出了这么多的算法,在计算的时候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进行计算。
  反思:课堂教学评价要具有导向性。
  算法多样化是《课程标准》鼓励并提倡的,但是,《课程标准》所指的“提倡算法多样化”绝不是形式上的越多越好,而是从培养学生数学素养,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角度提出的,更深层的目的是从逐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自我价值观念角度提出的。在一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中,常常会以算法的多少作为课堂教学好坏的一个指标,教学中教师过于盲目地引导学生尽可能用多种方法去计算,造成学生为了迎合教师的愿望提出违背认知规律的算法。如在案例A1中,学生提出了想减算加,这样的算法根本就谈不上是一种算法,而是学生为了想出一种方法而生硬地来凑数的。如果此时教师的评价不注意其导向性,势必造成孩子们的误解,在上课时为了显示自己方法独特而思考,这种思考严重制约了思维的发展。而下面的案例就在评价的导向性上为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
  师:“孩子们,你们经过思考,提出了这么多的算法,说明你们动了脑筋,特别是这种算法很独特,但它是笔算方法,没有其他的口算方法快捷。所以我们在想算法的时候尽量选择一些便于思考、便于理解、能提高运算速度的方法,好吗?”这样的评价,不仅肯定了孩子们动脑筋思考的学习习惯,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还指出了在思考算法时的方法和方向,具有鲜明的导向性。
  [案例B]:
  三年级“时、分、秒”教学片断
  师:“钟面上有几根针?”
  生:“三根。”
  师:“你真棒。钟面上有三根针。”
  师:“最细的,走得最快的是什么针?”
  生:“秒针。”
  师:“真聪明,是秒针。秒针走一格是多长时间,走一圈是多长时间?”
  生:“秒针走一格是一秒,走一圈是一分。”
  师:“你真棒,老师太喜欢你了,大家为他鼓掌!”(教室里顿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反思:课堂教学评价要适时适度,有针对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评价过分强调定期评价、频率高、次数多,既费时又效果不佳。因此,形成性评价一定要适时适度,才更有效。如果不论问题的难易,也不顾学生已有认知水平,每次回答后,都要用:“好极了”、“太棒了”“你真聪明”等语言来评价,这种评价过犹不及,起不到任何激励作用。在追求课堂改革思潮的影响下,教师们迷失在一个生硬、程式化的“赏识”怪圈里,使得课堂教学评价失去了其真正的价值和意义。而下面这个成功的教学片断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
  [案例B2]:四年级“三角形的内角和”
  在学生交流并尝试了测量、剪拼等方法、验证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后,一生又提出了把一个长方形沿对角线折成两个三角形,因为长方形的内角和是360°,所以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方法。
  师:“你的方法与别人不一样,很独特,说明你是个善于思考的孩子,这种方法确实能验证每个折成的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教师话音未落,一名学生举起了手:“他的方法只能验证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师:“那么用他的这个思路怎么验证其他任意三角形的内角和也是180°?”
  同学们开始开动脑筋思考,小组讨论,操作,从而用普通四边形折出两个三角形,得到了任意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结论。(在四年级上册已认识了四边形的内角和)
  师:“同学们善于倾听别人的发言,并敢于提出不同的意见,能多角度的思考问题,非常棒。”
  这样的评价,肯定了学生的课堂表现,也为其他学生提供了榜样,评价适时、适度,有针对性,非常有效。
  [案例C1]:四年级“三角形的认识”
  “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这句话对吗?
  生a:“对,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组成的三角形。”
  生b:“对,三角形有三条边,所以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就叫做三角形。”
  同学们还是很困惑,这时,教师:“这句话是错的。如果三条线段没有首尾相连,就不是三角形。”(教师出示相关图形)
  反思:课堂教学的形式要多样化。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用单一的方式,每次回答后都要奖一颗星,这样的评价,势必占用过多的时间,而且运用的次数越多,对学生的诱惑力也相应越来越小,使课堂教学评价成为无效评价。课堂教学评价反对单一的形式,评价形式应多样化。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发挥自己的教学智慧,采用生生自评、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等多种形式,采用口头评价、作业寄语、单元总结性评语等多种手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对学生进行广角多元的综合评价,相信学生的学习潜能就能最大限度的得到发挥,使学生的素质得到相应的提高。
  [案例D] :四年级“简便运算”
  在巩固练习环节,教师出示计算题:
  528-53-47 545-167-145
  让学生做在本上,两名同学板演,完成后订正
  师:谁想对在黑板上做第一题的同学说点什么?
  生a:孙浩同学,你的字写得太小了,等号也没对齐,写得不好,以后要注意。
  生b:孙浩同学,你写得不工整,不清楚。
  生c:孙浩同学,你写的字应该大小一样才好看。
  ……
  反思:学生自评、生生互评要用辩证的观点一分为二地客观评价。
  在上述案例中,生生互评,开成了小小的批判会!无论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是生生互评、学生自评,都应该持辩证的态度,体现一分为二的辩证法的思想,应富有哲学的思辩色彩,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辩证思想的熏陶。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作出公正的评价,再给他提出适当的意见和建议。可以这样评价:孙浩同学通过观察,发现53和47的和正好是整百数,所以他把两个减数相加,再用528减去他们的和,得428,结果正确,思路清晰。但是,如果注意书写再整洁美观些就好了。
  这样的评价,既肯定了学生的思考过程和知识掌握情况,又给他提出了希望。使孩子们学会了用辩证的眼光看待人和事,知道如何去欣赏别人。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方面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通过对以上案例的分析和思考,我想,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要采用广角多元的智能化评价,抓住课堂生成的精彩瞬间,捕捉评价点,做出适时适度、形式多样的、具有导向性和针对性的评价,使积极评价多于消极评价,发展性评价多于静态评价,过程评价多于终结性评价,从而让学生学会认识自我,学会欣赏他人,建立自信,从而使评价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动力。
其他文献
阅读教学以读为本。全国小语研究会理事长崔峦先生说过:“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新课标在目标定位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朗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实践经验也告诉我们,朗读是学生领略课文蕴涵情感的最佳途径,学生富有感情的朗读本身就是对语言文字有敏锐感觉
在万亩茶园中实施无公害生产、加工技术后,茶叶产重、产值、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显著,对指导大面积茶叶生产和今后的发展探索出了一条可行的道路。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美国著名思想家巴士卡里雅在《爱与生活》中指出:“只有自由,才能学到知识”,在语文教学课程中,妙用情境,打开学生自由想象与联想的翅膀,让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真正如美国教育家布鲁姆所说的让“学生亲自把事物整理就绪”,才能更好地激活语文课堂。  那么,什么是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在语文课堂有何价值和意义?如何在语文课堂巧妙运用情境,激活语文课堂呢?  一、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
摘要: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人们科学观念的改变,世界各国纷纷开始重新审视科学教育。生物学作为新科技时代的热点学科,其基础教育更加迫切需要通过重大变革来提高生物教学。目前的生物教学体现了基础性,但忽略了对内容的更新以及对学生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动手能力的培养,理论与实践脱节。现在有些生物教学仍然是一支粉笔和一块黑板,生物界是丰富多彩的,这就决定了生物的教学形式应该多样化。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
摘要:学生有无进步和发展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指标,本文通过文献分析、教学案例、行动研究以及经验总结等方法,借鉴国内外有效教学相关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从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两个方面入手,在明确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本理念、标准及影响因素后,对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现状进行分析,然后针对性地提出有效教学的具体策略。本文认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能只把眼光放在 45 分钟上,课前的准备和课后的反思
逻辑思维能力是指正确的、合理思考的能力,即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的能力。学生虽然天天在和概念和原理打交道,实际上是为了学习有关事物本质和规律知识,但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我发现现在极大部分学生存在这样一个问题,上课时听得懂,课后不会做作业。综合原因,是因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太差了,那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第一,课堂上设置问题,让学生置身于问题之
现代的语文教育理论研究主要注重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该理论对于教师的教态、语言、教法、理念、钻研精神等进行了深入、多角度的探讨;教师也在具体的、现实的教学活动中特别重视“一切为了学生、以学生为主体”。与此同时,学生也是多方面地进行改变,从学法到效果等等。但是我们从这两方面出发都很容易忽视一个很重要的教学环节----学生的课前预习。  预习,顾名思义,就是学生在老师未讲新课程之前去自学。预习在整个学习
小学生怕写作文,最大的原因在于“言之无物”,“无物”则“无言”。 那么,如何开掘小学生的写作源泉,让他们的作文“言之有物”,并由此爱上写作,从而突破小学作文教学的这个瓶颈呢?结合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首先、应指导学生重新正确认识作文。  大多数学生认为写作文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是为了迎合考试的需要;一旦作文,学生就一凑、二套、三抄,导致内容假、大、空,形式千篇一律。这
课本既是阅读、理解和欣赏的蓝本,也是写作的范本。以课本为依托进行写作训练,可以有效地将阅读教学与写作训练结合起来,既没有增加学生的负担,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我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收获颇丰。  一、仿写训练  语言贫乏,缺乏感染力,这是学生作文的通病。而仿写是提升遣词造句能力的好办法。所谓仿写,就是作文者模仿范文的立意、构思或表现手法,进行再创作的一种写作训练方法,汲取范文中语句技法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