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闭症是什么
自闭谱系障碍一般被认为是一种脑部发育缺陷引起的广泛性发育障碍,起病于儿童早期并且会持续终身。在我国,人们常常使用“自闭症”或“孤独症”来指代这一障碍。专业概念中使用“谱系”一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类障碍,即自闭症儿童群体和每个自闭症儿童就像光谱和光線的关系一样。因为,自闭症儿童在核心症状上有着相似性,但每一个儿童的具体症状表现或障碍程度往往不同。
如何识别自闭症
判断孩子是否患有自闭症,最基本的就是考虑孩子是否存在自闭症的两大核心症状:一是社会交往或沟通障碍;二是兴趣狭窄或重复刻板行为。要注意的是:自闭症≠性格内向,不爱说话或不爱和同伴一起玩;自闭症≠因为一时好奇,在一段时间内重复某些行为或语言。
家长要知道,不是孩子表现出任何一点符合以上症状的异常行为,就说孩子有自闭症,而是这些行为的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与普通儿童年龄或正常发展不符,存在“质”的差别,我们才考虑孩子有自闭症。
同时要注意,自闭症是一种先天性的障碍,起源于儿童早期,并且会持续终身。这是由于大脑的发展、处理信息的方式跟别人不一样所造成,不是孩子自己选择自闭,或是因为父母教养方式不当造成。如果明显是由于某种后天因素造成的儿童行为异常,那就不是自闭症,而是另外的心理疾病。
自闭症,怎么办
自闭症目前还没有找到明确的病因,但是早发现、早干预的确能有效降低障碍程度,促进自闭症儿童发展。干预的对象不仅仅是自闭症儿童,也应该包括有潜在风险的儿童。科学的早期干预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干预越早,预后越好
0~6岁是儿童各项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如果错过了关键期,再想发展出相应能力就会困难得多。因此对于自闭症儿童而言,越早干预,预后越好。此外,如果儿童有自闭倾向,但还没有得到确诊,此时,及时进行早期干预要比各处求证更重要,以免耽误儿童发展。
优势带动不足,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对自闭症儿童进行早期干预时,最常见的误区是过分关注儿童存在障碍的方面,一味地进行缺陷补偿。实际上,儿童的障碍往往也会影响到其他领域的发展。如果我们总是让儿童练习自己不擅长的东西,重复枯燥的训练会让儿童失去兴趣,也没有成功的体验。所以,我们应该采取优势带动不足的干预方法,促进儿童在认知、运动、沟通、社会情绪、生活自理等各个领域的全面发展。
家庭干预与专业干预并行
0~6岁儿童主要是在日常活动和游戏等环境中进行学习。相比专业人员,父母陪伴孩子的时间要长很多,更加了解孩子,有着更多的干预机会。理想状况下,早期干预需要由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对儿童实施,专业人士则定期进行专业干预,并给予家庭专业性的指导。
在融合环境下进行干预
自闭症的核心障碍之一是社会交往和沟通障碍,对此最好的干预自然是在融合环境下,创造自闭症儿童和正常儿童交往互动的机会,任何模拟都比不上实际演练。除了有条件就读普通幼儿园,家长也可以为孩子在亲戚朋友或小区邻居中寻找合适的玩伴。
不是自闭症,性格内向或存在社交问题,怎么办
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虽然自闭症不是由于父母教养方式不当造成的,但是不当的教养方式往往会使孩子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父母因为工作繁忙等原因忽视孩子,可能会导致孩子缺乏安全感,性格过于内向,不愿与他人交往;又如父母或家里老人过分溺爱孩子,孩子可能会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不愿与他人分享等情况。
所以,家长采取正确的教养方式是十分重要的。家长要多花时间陪伴孩子,用恰当的方式回应与满足孩子的需求,让孩子感受到关心和爱护,形成健康的依恋关系。同时家长也不能溺爱孩子,家庭成员要对孩子有一致的要求,帮助孩子建立规则意识。
了解孩子的个性,多鼓励
每个孩子的个性是不同的,有的热情外向,有的冷静内敛。家长应该认识到个性本身并无好坏之分,没有必要让每个孩子都变成外向型性格。
当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内向孤僻或存在社交问题时,不要急于给孩子施加压力,而是要帮助孩子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性格,知道自己的优势和可能不擅长的方面。另外,家长要多鼓励孩子,教授孩子表达的方法和技巧,帮助孩子在社交环境中积极表达,产生成功体验。
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社交机会
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多锻炼。其实日常生活中,孩子经常会与人打交道,这些都是很好的社交机会,家长要鼓励孩子与他人互动。
比如,家里的亲戚朋友来做客,家长可以让孩子一起招待客人,平时也多带孩子去别人家里串串门;或者,帮助孩子结识同社区的同龄小朋友,还可以相约和有小朋友的家庭一起出去旅游;甚至遇见熟人打招呼、超市买东西付款这种机会,家长都可以好好利用起来。当然,家长首先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孩子做榜样。家长乐于与人交流,为人处事自然大方,会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积极影响。
自闭谱系障碍一般被认为是一种脑部发育缺陷引起的广泛性发育障碍,起病于儿童早期并且会持续终身。在我国,人们常常使用“自闭症”或“孤独症”来指代这一障碍。专业概念中使用“谱系”一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类障碍,即自闭症儿童群体和每个自闭症儿童就像光谱和光線的关系一样。因为,自闭症儿童在核心症状上有着相似性,但每一个儿童的具体症状表现或障碍程度往往不同。
如何识别自闭症
判断孩子是否患有自闭症,最基本的就是考虑孩子是否存在自闭症的两大核心症状:一是社会交往或沟通障碍;二是兴趣狭窄或重复刻板行为。要注意的是:自闭症≠性格内向,不爱说话或不爱和同伴一起玩;自闭症≠因为一时好奇,在一段时间内重复某些行为或语言。
家长要知道,不是孩子表现出任何一点符合以上症状的异常行为,就说孩子有自闭症,而是这些行为的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与普通儿童年龄或正常发展不符,存在“质”的差别,我们才考虑孩子有自闭症。
同时要注意,自闭症是一种先天性的障碍,起源于儿童早期,并且会持续终身。这是由于大脑的发展、处理信息的方式跟别人不一样所造成,不是孩子自己选择自闭,或是因为父母教养方式不当造成。如果明显是由于某种后天因素造成的儿童行为异常,那就不是自闭症,而是另外的心理疾病。
自闭症,怎么办
自闭症目前还没有找到明确的病因,但是早发现、早干预的确能有效降低障碍程度,促进自闭症儿童发展。干预的对象不仅仅是自闭症儿童,也应该包括有潜在风险的儿童。科学的早期干预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干预越早,预后越好
0~6岁是儿童各项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如果错过了关键期,再想发展出相应能力就会困难得多。因此对于自闭症儿童而言,越早干预,预后越好。此外,如果儿童有自闭倾向,但还没有得到确诊,此时,及时进行早期干预要比各处求证更重要,以免耽误儿童发展。
优势带动不足,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对自闭症儿童进行早期干预时,最常见的误区是过分关注儿童存在障碍的方面,一味地进行缺陷补偿。实际上,儿童的障碍往往也会影响到其他领域的发展。如果我们总是让儿童练习自己不擅长的东西,重复枯燥的训练会让儿童失去兴趣,也没有成功的体验。所以,我们应该采取优势带动不足的干预方法,促进儿童在认知、运动、沟通、社会情绪、生活自理等各个领域的全面发展。
家庭干预与专业干预并行
0~6岁儿童主要是在日常活动和游戏等环境中进行学习。相比专业人员,父母陪伴孩子的时间要长很多,更加了解孩子,有着更多的干预机会。理想状况下,早期干预需要由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对儿童实施,专业人士则定期进行专业干预,并给予家庭专业性的指导。
在融合环境下进行干预
自闭症的核心障碍之一是社会交往和沟通障碍,对此最好的干预自然是在融合环境下,创造自闭症儿童和正常儿童交往互动的机会,任何模拟都比不上实际演练。除了有条件就读普通幼儿园,家长也可以为孩子在亲戚朋友或小区邻居中寻找合适的玩伴。
不是自闭症,性格内向或存在社交问题,怎么办
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虽然自闭症不是由于父母教养方式不当造成的,但是不当的教养方式往往会使孩子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父母因为工作繁忙等原因忽视孩子,可能会导致孩子缺乏安全感,性格过于内向,不愿与他人交往;又如父母或家里老人过分溺爱孩子,孩子可能会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不愿与他人分享等情况。
所以,家长采取正确的教养方式是十分重要的。家长要多花时间陪伴孩子,用恰当的方式回应与满足孩子的需求,让孩子感受到关心和爱护,形成健康的依恋关系。同时家长也不能溺爱孩子,家庭成员要对孩子有一致的要求,帮助孩子建立规则意识。
了解孩子的个性,多鼓励
每个孩子的个性是不同的,有的热情外向,有的冷静内敛。家长应该认识到个性本身并无好坏之分,没有必要让每个孩子都变成外向型性格。
当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内向孤僻或存在社交问题时,不要急于给孩子施加压力,而是要帮助孩子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性格,知道自己的优势和可能不擅长的方面。另外,家长要多鼓励孩子,教授孩子表达的方法和技巧,帮助孩子在社交环境中积极表达,产生成功体验。
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社交机会
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多锻炼。其实日常生活中,孩子经常会与人打交道,这些都是很好的社交机会,家长要鼓励孩子与他人互动。
比如,家里的亲戚朋友来做客,家长可以让孩子一起招待客人,平时也多带孩子去别人家里串串门;或者,帮助孩子结识同社区的同龄小朋友,还可以相约和有小朋友的家庭一起出去旅游;甚至遇见熟人打招呼、超市买东西付款这种机会,家长都可以好好利用起来。当然,家长首先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孩子做榜样。家长乐于与人交流,为人处事自然大方,会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