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髓硬脊膜下支气管源性囊肿一例

来源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ddh9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 男,48岁.以颈背痛5个月余,加重伴左侧肢体无力3个月入院.查体:左颈肩部、左上肢肌肉萎缩,左上肢肌力Ⅲ级,肌张力下降,左下肢肌力Ⅳ级,肌张力高,右侧上肢桡侧面及右侧胸腹壁痛温度觉减退,触觉正常,肩胛区痛温度觉减退,左侧肱二、三头肌反射及桡骨膜反射减退,左侧腹壁反射消失,左侧提睾反射消失,左侧膝腱反射跟腱反射活跃,左下肢位置觉、运动觉减退,左侧Hoffman,Babinski征阳性.MRI颈椎生理屈度变直,C4~6椎体水平髓外硬膜下可见椭圆型短T1长T2信号,脂肪抑制序列呈高信号,脊髓明显受压,椎管扩大,相应C5~6椎体略向前移位.手术所见:硬脊膜张力高,剪开后有大量脑脊液流出.穿刺肿瘤囊腔抽出灰褐色粘稠液体,分离切除囊壁,将肿瘤完整切除,探查硬膜下腔通畅后缝合.病理所见:单层性囊肿1个,囊壁厚约0.5~2.0mm,囊内壁平滑,囊壁由纤维组织构成,内衬纤毛柱状上皮,囊壁外结缔组织中富有血管.病理诊断:C4~6硬脊膜下支气管源性囊肿,被覆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间有杯状细胞,上皮下有基底膜。

其他文献
额颞眶颅底外伤性骨折继发颅底颌面畸形常需做二期修复手术,该区域解剖结构复杂,涉及到眼、脑、颅神经等重要组织器官,是临床研究的难题之一[1].自1997年5月至2004年5月,我们对34例额颞眶颅底骨折后继发颅底颌面畸形的患者进行外科治疗。
期刊
患者女,1岁4个月.出生后发现枕部头皮肿物,当时约2cm×2cm×1cm大小,质较软,不伴疼痛,压痛,未予处理.肿物渐长大,要求手术而于我院就诊.查体:神清,反应灵敏,发育正常。
期刊
患者 男,32岁.因间歇性抽搐28年,发作频繁10d入院.曾不规律口服苯妥英钠控制抽搐发作.患者2个月时有头部摔伤(约1.5米高处),无慢性病史.查体:头颅增大,左侧额颞顶部颅骨明显隆起.双侧眼底检查:视乳头轻度水肿,颜色淡.右侧肢体肌力Ⅳ级,右Barbinski征阳性。
期刊
近年来采用内镜手术治疗脑积水和垂体瘤已逐渐发展成熟,利用它治疗的新病种也在不断增加,向前至前颅窝底脑膜瘤、垂体瘤,向后斜坡脊索瘤、枕大孔区肿瘤均有报道,甚至寰枢椎病变也有相应的报道[1,2].山于颅底的特殊结构,用显微镜观察常有一些“死角”,而使用内镜或辅助显微镜可直接显露从前颅底到鞍区、斜坡,甚至到枕骨大孔周围的病变.颅底中线手术区域越来越受到很多学者的关注,国内许多机构也相继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
期刊
目的 探讨小脑前下动脉(AICA)动脉瘤的临床特征、治疗方式的选择及操作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AICA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AICA远端囊性动脉瘤3例,其中2例位于内听道口,1例位于小脑绒球腹侧、面听神经背侧,并伴有同侧小脑半球小型隐匿性血管畸形,术中借助神经内镜发现动脉瘤,3例均行手术夹闭,并于术后住院期间行脑血管造影复查,夹闭满意;AICA近端囊性动脉瘤2例,均采用血管内介入治疗.患者预
目的 研究大鼠液压冲击脑损伤时KB抑制蛋白仅(inhibitorysubunitofNF.KB,IKBa)表达变化规律。方法 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损伤组:48只大鼠行液压冲击打击,制作大脑损伤模型。对照组:12只大鼠仅行颅骨钻孔术。使用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分别测定大脑皮层细胞浆内IKBa的表达变化情况。免疫组化以细胞浆出现棕黄色颗粒为阳性结果,westernblot以醋酸纤
期刊
近20年来,一些学者提出搏动性的血管压迫左侧迷走神经和延髓的腹外侧能够引起高血压,并在临床、影像学、尸检和动物实验等方面予以部分的证实,从而认为它是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之一[1-6]。
期刊
期刊
一、临床资料  本组9例均为中老年男性,年龄40~60岁5例,60岁以上4例.病程1.5个月至3年,7例有明确头部外伤史.额颞顶部6例,颞顶枕部2例,额顶部1例.临床表现:头晕、头痛,2例伴有恶心、呕吐,6例有对侧不完全偏瘫,1例伴有局灶性癫痫,2例有精神障碍,3例伴有记忆力下降。
期刊
目的 探讨手术切除硬脑膜动静脉瘘的方法.方法 2005年5月至2006年6月共收治8例难治性硬脑膜动静脉瘘患者,男性6例,女性2例,年龄25~42岁.病变部位以双侧大脑凸面硬脑膜为主3例,乙状窦小脑幕病灶2例,前颅窝和眶尖病灶1例,矢状窦双侧乙状窦1例.手术依据病灶部位,选择额颞、颞枕、额下、乙状窦前或联合入路,电凝、离断病灶供血动脉,切除受累的病变硬脑膜,沿动脉化静脉分流方向寻找瘘口,切断动静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