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下的白马

来源 :语文世界(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ehx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住在牧民香加台的家里。那天晚上到公社听四胡演奏的比赛,回来快后夜两点了。刚要推门,听马厩传来沙沙声。子夜的月亮转到了天空的右边,正好照在马厩里,白马低着头嚼夜草。
  月亮比前半夜更亮。亮这话也不对,像更白。两寸高的小草都拖着一根清晰的影子,屋檐下压酸菜的青石变为奶白色,砖房的水泥缝像罩在房子外的渔网。
  马抬起头,见我没有丝毫惊讶,大眼睛依然安静,鼻梁有一条菱形的青斑,它的脸庞和脖颈血管粗隆。
  马站着睡觉,我从小就对此感到奇怪,到现在也没人告诉我这是为什么。我此刻惊讶的是,月光下的马像从另一个世界来的动物。人类民间故事里有狼和羊的故事,有熊和老虎的故事,狐狸的故事最多,这一点狐狸自己都不知道。民间故事却很少说到马,《西游记》也没让唐僧的白龙马参与到太多不着调的事情当中。“默默”这个词最适合于马。
  香加台的白马抬起头,看着马厩外边的花池子,披一脸的月色。三色堇的花瓣开累了,仰到后背;一株弯腰的向日葵,花蕊被人捋去了一半,露出带葵花子的半个脸。马看着它们,没什么表情,像在回忆自己的一生。
  马的眼睛没有猫的警觉、狗的好奇,也没有猪的糊涂。对半夜有人参观马厩,马好像比人更宽容。从眼神看,马离人间的事情很远,离故事也远。而猫狗的惊慌哀怨、忠勇依赖证明它们就在人中间。
  马缓慢地嚼草,好像早晚会嚼出一个金戒指来。我想,把“功课”这个词送给马蛮贴切。马嚼草与蚕食桑叶一样,仿佛从中可以构思出一部歌剧来。故事的旋律怎样与人物旋律相吻合,乐队与人声怎样对位,这些事需要彻夜不眠地思考,需要嚼干草。我从小在我爸“不要狼吞虎咽”的规劝中长大,几年前终于得了胃病。我觉得我爸的规劝像在空中飞了几十年的石子,最后落了地。我之狼吞虎咽、之不咀嚼、之消化液不足,让胃承担了负累。如今我看马慢嚼,看小猫每顿只吃几口饭,看公鸡一粒一粒地啄食,觉得它们都比我高明,虽然它们的爸什么也没说。
  香加台每天早上骑这匹白马出去飞奔,像办公事,实际什么事也没办。他说马想跑一跑,马不跑就要得病了。香加台的马从毯子似的山坡跑下来,尾巴拉成直线,它的两个前蹄子像在跨越栅栏。马飞奔,像我们做操那么简便。
  马跑完,香加台牵着它遛一段路,落落汗。蒙古人从马背上跨下来,双脚着地就显出了笨。他们走得不轻捷,不巧妙。没有马,他们走路沉重得不像样子。
  月光下的白马嗅我的手,我摸了摸它的鼻梁,它密密的睫毛挡不住黑眼睛里的光亮。我忽然想起在锡林郭勒草原,一匹飞驰的白马背上有个小孩,敞开的红衣襟掠到后背。马在一尺多高的绿草里飞奔,小孩像泥巴粘在马背上。那匹马好像又回到了眼前,在月光下如此安静。
其他文献
这一讲的主题是谁在写。一个人以怎样的目的和方式写作,写出怎样的作品,归根到底取决于他是个怎样的人。在一定意义上,每个作家都是在写自己,而这个自己有深浅宽窄之分,写出来的结果也就大不一样,造就一个人的因素很多,我只说一个方面,就是读书。  一、养成读书的爱好  写作者的精神世界与读书有密切关系。许多大作家同时是大学者或酷爱读书的人,例如歌德、席勒、加缪、罗曼·罗兰、毛姆、博尔赫斯等。中国也有作家兼学
期刊
2014年《南方周末》刊发了一系列关于张贤亮的文章,我最感兴趣的是《雪夜孤灯读奇书》。作家出版自传并不稀奇,但发表未定稿自传,却鲜見。张贤亮如是也。读完文章,我终于解开心中的一个疑惑,一位作家如何能在商海中游刃有余。或许真是《资本论》的滋养和影响,让他在西北高原上一展经商才华,为那块神奇的土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他备受争议,却不为所困;他特立独行,遂今生无憾。贤者,亮着,一生功过任由他人评说。  (
期刊
当前,初中生的写作令人担忧:假话、套话、空话几成痼疾,网络语言、半文半白、毫无语法规则的语言成为学生追逐的时尚;学生生活、社会现实、自然风光远离学生而去,无病呻吟则成了部分学生作文的通病。对此,我们可充分借鉴古诗来改变这一现状。  一、借鉴古诗中的练字来引导学生锤炼作文语言  作文语言贫乏,枯燥无味,缺乏真情实感是一个普遍问题。这和学生知识背景、语言积累及所处的语言环境有关。  古诗的语言是最精练
期刊
微言语  有一种落差是,你配不上自己的野心,也辜负了所受的苦难。  微言语  人一定要有五样东西:扬在脸上的自信、长在心底的善良、融进血里的骨气、两侧外泄的霸气、刻进命里的坚强!  微言语  如果没有发现美的眼睛,走遍世界,累的只是自己的脚,心却丝毫没有愉悦。  微言语  人生之高度,一靠实力,这是你与人抗衡的话语权,没有底气的愤怒毫无意义; 二靠选择,做对事只能对一时,选择对可以对一生; 三靠坚
期刊
“不刊之论”无不“刊登”义  不刊之论 bùkānzhīlùn  “不刊之论”原作“不刊之书”,指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典范性著作。汉?扬雄《答刘歆书》:“是县(悬)诸日月不刊之书也。”也作“不刊之典” “不刊之笔”“不刊之训”等等,意思都差不多。  后来多用“不刊之论”指不可更改或不可磨灭的言论,形容言论精当,无懈可击。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论曹吴体法》:“证近代之师承,合当时之体范,况唐室以上
期刊
舊友难忘
期刊
介绍三种小吃  ——“醪(láo)糟”、“饹馇(ɡēzhɑ)”和“馓(sǎn)子麻花”  南方人喜食醪(láo)糟,北方人会做饹馇(ɡēzhɑ),西部地区爱炸馓(sǎn)子麻花。这三种带有地方色彩的食品,深受群众欢迎,可惜的是人们对它们的名称用字却不很熟悉。  卖醪糟的人常把醪糟写成“捞糟”“劳糟”。其实醪糟的名称和用字都是有讲头的。上海人做醪糟要先买甜酒药或称甜酒酿,说明醪糟与酒有关。  《现代
期刊
扬帆文学社位于江苏扬中美丽的长江绿洲上,社团成立于1981年,社团立足于服务全校师生,本着“扶植文学青年,提高写作水平”的原则,以“发挥聪明才智,弘扬靓丽个性”为宗旨,以“打造一流社团”为目标。文学社的成立让校园这片沃土获得了更大的生机,使文学这颗幼苗在莘莘学子心中得以发芽。社刊《扬帆》今已出版了60期,每期都图文并茂,精彩纷呈。近年我社社员的作品也不斷地见诸各级各类报刊上,还在一系列作文比赛中崭
期刊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0分)  永恒的托尔斯泰  ①曾经让我激动的小说可真不少,其中当然有托尔斯泰的《复活》和《安娜·卡列妮娜》。而后来,我怎么就那么强烈地喜欢上了海明威?他那貌似枯槁的短句竟有那么丰腴的蕴藏,我甚至感到全世界的作家数他最有魅力。还有总是穿了破衣服拍照的福克纳,还有鲁尔弗,还有日本的川端康成,在图书馆里吸了一辈子灰尘的博尔赫斯……托尔斯泰怎么竟显得模糊了?曾经“看山是山
期刊
所谓“草原三剑客”,指的是来自内蒙古大草原的三位文化名人,他们分别是腾格尔、朝戈和鲍尔吉·原野。其中,腾格尔的名气最大,自然无须我多说了,这位极有男人味的蒙古汉子以自己独特的嗓音和激情,将来自苍茫北地的粗犷与柔情演绎得淋漓尽致;而对于朝戈这个名字,我过去虽然有所耳闻,却也仅限于知道他是一位画家而已。在这三个人当中,应该说我了解最多的还是以写作散文而蜚声文坛的鲍尔吉·原野先生。  我与鲍尔吉·原野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