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瓷版画,又称瓷画,是在平板素瓷上使用特殊的化工颜料进行手工绘画、上釉,然后再经高温烧制而成的一种平面陶瓷艺术品。瓷版画可装裱,也可嵌入屏风中,作观赏用。其品种多样,有青花、青花釉里红、五彩、素三彩、斗彩、粉彩、墨彩、浅绛彩等;图案内容涉及面广,包括人物、山水、花卉、虫鸟、鱼藻及吉祥图案等;形制则有长方、圆形、椭圆、多方、多角、扇面等。瓷版画既具有平整而光洁的瓷版形状,又具有绘画的艺术形式。历代传世的名家瓷版画都是藏友追捧的热点。
青州市博物馆收藏有一组民国瓷版画,共十件,其中有“珠山八友”之一王大凡的作品两件,被称为“珠山小八友”之一的石宇初作品四件,汪大沧的作品一件,孙寿灏的作品一件,余见田的作品一件,余见的作品一件。下面作一简单介绍:
王大凡粉彩人物故事瓷版画屏风
王大凡的两件瓷版画屏风为三扇屏,外带黄色木质边框,纵34.7、横40厘米。两件规格相同,画风一致,画题有别。
第一件画题为“秉烛千秋”(图1)。中间瓷版为主画面,上绘关羽深夜伏案秉烛读书的情景。关羽赭面长髯,卧蚕眉下双目凝神沉思,一身浩然正气刻画塑造得淋漓尽致,颇具“抚剑夜吟啸,雄心日千里”的豪士风度。画面左上方有三行题记:“时在壬申之秋黟山王大凡写于珠山”,下钤朱文印“堃”。
左侧瓷版绘武将关平身佩宝剑,双手捧红布包裹的大印。关平(约178—220),东汉末年武将,为名将关羽的长子,在关羽失陷荆州时和关羽一同被斩。关平的形象在后世由于民间对关羽的崇拜而渐渐丰满起来,很多地方的关帝庙在供奉关羽的同时也供奉关平、周仓两员大将。《三国演义》中则说关平是关羽收养的义子。
右侧瓷版绘武将周仓,身穿盔甲,肩佩青龙偃月刀。周仓是《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其形象为身材高大、黑面虬髯的关西大汉,本是黄巾军出身,关羽千里寻兄之时请求跟随,自此对关羽忠心不二。当他听说关羽兵败被杀后,也自刎而死。在《三国演义》及此后的各种民间传说中,周仓均以关羽护卫的形象出现。在中国传统对关羽的民间宗教信仰里,周仓名叫“周大将军”,是关圣帝君的贴身侍卫。
第二件画题为“精忠报国”(图2)。中间瓷版为主画面,上绘岳飞跪在地上,上衣脱至肘部,袒胸露背,双手扶膝,岳母站在岳飞身后,右手拿一枚银针,左手拉住宽大的衣袖,作要往下刺字的姿势。
画面左上方有五行题记:“壬申之秋黟山大凡王堃写于珠山”,下钤朱文印“堃”。左右瓷版分别绘两员虎将,英姿勃勃,气宇轩昂。
岳飞的英雄事迹在民间广为流传,其中岳母刺字的故事也家喻户晓。岳飞后来成为著名的抗金英雄,受历代人民所敬仰。岳飞的母亲姚太夫人,古代四大贤母之一,她作为母教典范和妇女楷模,在国家危亡之际,励子从戎,精忠报国,被传为佳话,世尊贤母。
清末民初,在景德镇涌现出了一批绘瓷名家,“珠山八友”就是其中之一。“珠山八友”是御窑厂停烧以后部分流落到民间的粉彩和瓷版画的高手,包括王琦、王大凡、汪野亭、邓碧珊、毕伯涛、何许人、程意亭、刘雨岑。“珠山八友”也可以是指一个画家群体,在绘画上他们追求清代中期“扬州八怪”的风骨,主张把文人画艺术运用到陶瓷上来,戮力把诗、书、画、印与制瓷工艺完美地融为一体。王大凡就是“珠山八友”中的一位杰出代表。王大凡(1888—1961),名堃,号希平居士,又号黟山樵子,斋名希平草庐,被誉为“中国陶瓷美术大师”。上述两件瓷版画屏风从题款来看,是王大凡1932年秋创作的,属于他的晚年作品。画面设色淡雅,刻画细腻,线条流畅,气势洒脱,人物形神兼备,应是王大凡的力作之一。行书题记俊逸秀美,平淡见精妙,精审且遒丽。
石宇初粉彩花鸟瓷版画
这四件瓷版画均为两扇屏,外带红色木质边框,纵25.7、横37.4厘米。四件规格相同,画风一致,画题有别。
第一件左侧瓷版画题为“莲乃花中君子”(图3)。画面绘绿叶映红莲,红莲两朵,一朵菡萏,一朵盛开,莲叶饱满丰盈,叶柄上落一只翠鸟昂首作观望状。画面右上方有三行题记:“壬申年秋月芝阳石氏宇初写于昌江旅次。”宋代周敦颐说莲花是“花中君子”,出淤泥而不染,品格高洁。此图花、叶、鸟各具姿态,生机盎然,谐和成趣。
右侧瓷版上绘柳树桃花。桃花、垂柳各一枝从画面左上方伸出,高低交叉相错,各有风格。桃花娇艳,柳树柔媚。桃枝上站立一只鸟雀低首俯视,雀羽为黑色,与花叶的浅淡色形成鲜明对比。春风吹红了桃花,吹绿了柳树。画面右方有两行题记:“民国二十一年秋月芝阳石氏宇初画于珠山旅次”,钤“石印”。画面构图严谨,画风工整细致,初春的风貌被刻画得淋漓尽致。
第二件左侧瓷版画题为“天机活泼”(图4)。画面上方一条黑鱼在水中自由地游着,下方两只大虾从碧绿丰茂的水藻中跳出来。画面上方有四行题记:“壬申之秋芝阳石氏宇初写于珠山旅次”,下钤“印”。鱼者,余也;虾者,遐也。鱼虾寓意有余有遐,是传统绘事中典型的祝福之法。画面活泼清新,构图疏朗,设色淡雅,所绘鱼、虾和水藻,工细、逼真、生动、自然、和谐。
右侧瓷版画题为“飏风愁结网,点水着清标”。画面右下方绘一丛绿叶红花,地上一片绿草茵茵,一只蜻蜓落在一根长长的草叶上。画面上方有三行题记:“壬申之秋芝阳石宇初氏写于珠山”,下钤“初”印。画面充满田园野趣,画风细腻、栩栩如生,让人富有回归大自然的感觉。
第三件左侧瓷版画题为“江南春色”(图5)。画面上绘一枝桃花和一丛绿叶红果,一只鸟雀落于桃花枝头。画面左上方有三行题记:“壬申年芝阳石氏宇初作于珠山”,下钤“石”印。画面色彩妍丽,画笔精美,描绘江南春景,春回大地,鸟语花香,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
右侧瓷版画题为“黄花阵阵香”。画面上绘黄菊傲霜,鸟鸣枝头恋黄花,红叶点染其上。画面左上方有三行题记:“壬申秋芝阳石氏宇初写于珠山”。画面所绘花鸟自然、形象、生动,构图严谨,色彩和谐。画面中秋天的景象意境美妙,黄菊盛开,衬以拒霜红花,显得特别艳丽,真可谓“雨染霜凋秋色艳,黄花红叶胜春芳。” 第四件左侧瓷版画题为“洞庭风细(图6)”。画面绘青绿山水,远处群山环绕,烟云飘绕,山中有绿树、茅屋、小桥、凉亭。近处流水潺潺,岸边有一渔翁在垂钓,远望江上还有帆船两艘。画面右上方有三行题记:“壬申秋芝阳石宇初氏画于珠山旅次”。此图峰峦之雄壮,树木之苍郁,江河之辽阔,亭台之隐现,远山之有无,云烟之迷蒙,帆船之远行,表现得淋漓尽致。构图简练,笔墨清劲,意境悠远,令人心旷神怡。
右侧瓷版画面和第三件左侧瓷版画面相同,画题和题记不同。此画题为“疏影横梢”。画面左上方有两行题记:“壬申秋芝阳石氏宇初写”。
汪大沧粉彩山水瓷板画屏风
这件瓷版画为三扇屏(图7)。外带黄色木质边框,纵34.7、横40厘米。中间瓷版为主画面,画题为“钟声到客船之句”。此句出自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画面远处山峰突兀,近处山上绿树葱郁,屋舍凉亭隐现。江水碧波荡漾,江上有一叶扁舟,一人正在奋力摇橹。画面上方有四行题记:“黟山人大沧于一粟室写”,钤“汪印”印。整幅画面江水空阔,山峦苍秀,景物错落有致,境界缥缈。面临此画,宛如置身于江南山水之间。两侧瓷版分别写有诗句“石径入丹壑”和“飞泉挂碧峰”。左侧瓷版有一行题记:“黟山汪大沧写于一粟室”,钤“汪印”印。这两句诗分别出自唐代李白诗《寻山僧不遇作》和《访戴天山道士不遇》。汪大沧年少时跟随毕伯涛习诗词,故书法造诣较深,此款书法俊逸沉着,丰润灵活。观此作品,唐诗配合山水画使整件作品富有诗情画意,引人入胜。
汪大沧(1899—1953),字沧生,号一粟,别号桃源老农,安徽黟县人,民国时期景德镇制瓷名家。早年毕业于浮梁乙种工业窑业学校饰瓷科,曾师从毕伯涛学绘山水,以秃笔绘粉彩山水,设色苍郁气势雄浑,用笔简练,豪放浑厚,因常与“珠山八友”配画而名重一时。他的画笔墨草草,勾、皴之法同时并用,观之仿佛逸兴之笔,透出文人山水画疏朗简淡的风格。汪大沧一生淡泊名利,善待对人,不依附权贵的高尚品格,着实为后人传颂。建国后,他先后在第一画瓷合作社和建国瓷厂画瓷,为人民群众创作了许多优秀作品。
孙寿灏粉彩花鸟瓷版画
这件瓷版画为两扇屏,外带木质边框,纵34.7、横40厘米(图8)。左边瓷版绘荷花白鹭,盛开的一朵红莲和一大片绿叶旁立一白鹭,白鹭单腿站立于池塘中,俯首弯颈作捕食状。水面疏点密划的是荷叶和水草。画面中红莲、绿叶、白鹭形态逼真,设色清新淡雅,前后层次分明,描绘出诱人的初秋荷塘的一派生机。
右侧瓷版画题为“最高枝上立,寰宇仰英风。”画中老干虬枝一段,松针茂密,红叶点点缀于苍翠间,老鹰体形硕大强健,正俯身下望,目光锐利,鹰爪紧扣树干,气宇轩昂。画面左上方有三行题记:“辛未年冬月庆公军需长赏玩,孙寿灏敬赠”。此画虽只作松干一段,但其开张奇崛的气势已淋漓展现,布局精心,笔力雄劲,洋溢着拙厚朴茂的生命气息。
余见田粉彩花鸟瓷版画
这件瓷版画为两扇屏,外带红色木质边框,纵25.7、横37.4厘米(图9)。左侧瓷版画面左上方伸出花枝低垂,红花绿叶繁茂,疏密有致,有的花开粲然,迎风带露,有的含苞待放,顾盼生情,花上飞来一只鸟雀,作振翅欲飞状。画面左下方有一行题记:“余见田写于珠山”。此图构图立意清新,姿态生动,意趣横生,昭示着一种喜庆与欢快。
右侧瓷版上绘深秋的菊花红叶。画面中金黄的菊花与红叶相互映衬,构成了画面热烈而浓丽的氛围。一只鸟雀静立枝头,似在欣赏菊花娇艳的容颜和绽放的芳华。画面左下角有一行题记:“见田再写”。整件作品笔致俊逸,意境幽淡,生趣盎然,一派明丽清新的感觉。
余见田,擅长绘花鸟,是“珠山八友”早期成员之一程意亭的徒弟。程意亭毫不保留地将自己的秘方和绝活传授给了学生和徒弟。余见田的花鸟画是那样一丝不苟,他将粉彩颜料重新漂研调配,色泽更加鲜明而不娇媚、丰腴且洁雅。
余见山水瓷版画
这件瓷版画为两扇屏,外带黄色木质边框,纵25.7、横37.4厘米(图10)。左侧瓷版为水墨山水,画题为“寒山积雪”,画面远处山峦起伏,白雪皑皑,近处山顶耸立一宝塔,山中积雪覆盖,河岸一树红叶点点,岸边小径上一撑伞渔民正匆匆赶路。一条大河伸向远方,一叶扁舟荡漾河面,船上有二人。画面右上方有三行题记:“辛未冬月为庆甫先生雅玩主珠山余见敬赠”,下钤“余云”印。此图构图严谨,笔简墨淡,人物富有神态,一种风雪萧瑟、天寒地冻的意境妙然出之。
右侧瓷版为粉彩山水,画题为“烟雨归渔”。画面山间云烟弥漫,溪水相通,村舍隐现,草木丰盛,带雨欲滴,一片空旷浩渺,给人以溪山无尽,烟雨迷蒙而又清新、旷达之感。山溪小桥上两位渔民正打鱼归来。此图设色明丽,层次分明,仿佛令人置身于江南的烟雨云山中,美不胜收。
青州市博物馆收藏有一组民国瓷版画,共十件,其中有“珠山八友”之一王大凡的作品两件,被称为“珠山小八友”之一的石宇初作品四件,汪大沧的作品一件,孙寿灏的作品一件,余见田的作品一件,余见的作品一件。下面作一简单介绍:
王大凡粉彩人物故事瓷版画屏风
王大凡的两件瓷版画屏风为三扇屏,外带黄色木质边框,纵34.7、横40厘米。两件规格相同,画风一致,画题有别。
第一件画题为“秉烛千秋”(图1)。中间瓷版为主画面,上绘关羽深夜伏案秉烛读书的情景。关羽赭面长髯,卧蚕眉下双目凝神沉思,一身浩然正气刻画塑造得淋漓尽致,颇具“抚剑夜吟啸,雄心日千里”的豪士风度。画面左上方有三行题记:“时在壬申之秋黟山王大凡写于珠山”,下钤朱文印“堃”。
左侧瓷版绘武将关平身佩宝剑,双手捧红布包裹的大印。关平(约178—220),东汉末年武将,为名将关羽的长子,在关羽失陷荆州时和关羽一同被斩。关平的形象在后世由于民间对关羽的崇拜而渐渐丰满起来,很多地方的关帝庙在供奉关羽的同时也供奉关平、周仓两员大将。《三国演义》中则说关平是关羽收养的义子。
右侧瓷版绘武将周仓,身穿盔甲,肩佩青龙偃月刀。周仓是《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其形象为身材高大、黑面虬髯的关西大汉,本是黄巾军出身,关羽千里寻兄之时请求跟随,自此对关羽忠心不二。当他听说关羽兵败被杀后,也自刎而死。在《三国演义》及此后的各种民间传说中,周仓均以关羽护卫的形象出现。在中国传统对关羽的民间宗教信仰里,周仓名叫“周大将军”,是关圣帝君的贴身侍卫。
第二件画题为“精忠报国”(图2)。中间瓷版为主画面,上绘岳飞跪在地上,上衣脱至肘部,袒胸露背,双手扶膝,岳母站在岳飞身后,右手拿一枚银针,左手拉住宽大的衣袖,作要往下刺字的姿势。
画面左上方有五行题记:“壬申之秋黟山大凡王堃写于珠山”,下钤朱文印“堃”。左右瓷版分别绘两员虎将,英姿勃勃,气宇轩昂。
岳飞的英雄事迹在民间广为流传,其中岳母刺字的故事也家喻户晓。岳飞后来成为著名的抗金英雄,受历代人民所敬仰。岳飞的母亲姚太夫人,古代四大贤母之一,她作为母教典范和妇女楷模,在国家危亡之际,励子从戎,精忠报国,被传为佳话,世尊贤母。
清末民初,在景德镇涌现出了一批绘瓷名家,“珠山八友”就是其中之一。“珠山八友”是御窑厂停烧以后部分流落到民间的粉彩和瓷版画的高手,包括王琦、王大凡、汪野亭、邓碧珊、毕伯涛、何许人、程意亭、刘雨岑。“珠山八友”也可以是指一个画家群体,在绘画上他们追求清代中期“扬州八怪”的风骨,主张把文人画艺术运用到陶瓷上来,戮力把诗、书、画、印与制瓷工艺完美地融为一体。王大凡就是“珠山八友”中的一位杰出代表。王大凡(1888—1961),名堃,号希平居士,又号黟山樵子,斋名希平草庐,被誉为“中国陶瓷美术大师”。上述两件瓷版画屏风从题款来看,是王大凡1932年秋创作的,属于他的晚年作品。画面设色淡雅,刻画细腻,线条流畅,气势洒脱,人物形神兼备,应是王大凡的力作之一。行书题记俊逸秀美,平淡见精妙,精审且遒丽。
石宇初粉彩花鸟瓷版画
这四件瓷版画均为两扇屏,外带红色木质边框,纵25.7、横37.4厘米。四件规格相同,画风一致,画题有别。
第一件左侧瓷版画题为“莲乃花中君子”(图3)。画面绘绿叶映红莲,红莲两朵,一朵菡萏,一朵盛开,莲叶饱满丰盈,叶柄上落一只翠鸟昂首作观望状。画面右上方有三行题记:“壬申年秋月芝阳石氏宇初写于昌江旅次。”宋代周敦颐说莲花是“花中君子”,出淤泥而不染,品格高洁。此图花、叶、鸟各具姿态,生机盎然,谐和成趣。
右侧瓷版上绘柳树桃花。桃花、垂柳各一枝从画面左上方伸出,高低交叉相错,各有风格。桃花娇艳,柳树柔媚。桃枝上站立一只鸟雀低首俯视,雀羽为黑色,与花叶的浅淡色形成鲜明对比。春风吹红了桃花,吹绿了柳树。画面右方有两行题记:“民国二十一年秋月芝阳石氏宇初画于珠山旅次”,钤“石印”。画面构图严谨,画风工整细致,初春的风貌被刻画得淋漓尽致。
第二件左侧瓷版画题为“天机活泼”(图4)。画面上方一条黑鱼在水中自由地游着,下方两只大虾从碧绿丰茂的水藻中跳出来。画面上方有四行题记:“壬申之秋芝阳石氏宇初写于珠山旅次”,下钤“印”。鱼者,余也;虾者,遐也。鱼虾寓意有余有遐,是传统绘事中典型的祝福之法。画面活泼清新,构图疏朗,设色淡雅,所绘鱼、虾和水藻,工细、逼真、生动、自然、和谐。
右侧瓷版画题为“飏风愁结网,点水着清标”。画面右下方绘一丛绿叶红花,地上一片绿草茵茵,一只蜻蜓落在一根长长的草叶上。画面上方有三行题记:“壬申之秋芝阳石宇初氏写于珠山”,下钤“初”印。画面充满田园野趣,画风细腻、栩栩如生,让人富有回归大自然的感觉。
第三件左侧瓷版画题为“江南春色”(图5)。画面上绘一枝桃花和一丛绿叶红果,一只鸟雀落于桃花枝头。画面左上方有三行题记:“壬申年芝阳石氏宇初作于珠山”,下钤“石”印。画面色彩妍丽,画笔精美,描绘江南春景,春回大地,鸟语花香,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
右侧瓷版画题为“黄花阵阵香”。画面上绘黄菊傲霜,鸟鸣枝头恋黄花,红叶点染其上。画面左上方有三行题记:“壬申秋芝阳石氏宇初写于珠山”。画面所绘花鸟自然、形象、生动,构图严谨,色彩和谐。画面中秋天的景象意境美妙,黄菊盛开,衬以拒霜红花,显得特别艳丽,真可谓“雨染霜凋秋色艳,黄花红叶胜春芳。” 第四件左侧瓷版画题为“洞庭风细(图6)”。画面绘青绿山水,远处群山环绕,烟云飘绕,山中有绿树、茅屋、小桥、凉亭。近处流水潺潺,岸边有一渔翁在垂钓,远望江上还有帆船两艘。画面右上方有三行题记:“壬申秋芝阳石宇初氏画于珠山旅次”。此图峰峦之雄壮,树木之苍郁,江河之辽阔,亭台之隐现,远山之有无,云烟之迷蒙,帆船之远行,表现得淋漓尽致。构图简练,笔墨清劲,意境悠远,令人心旷神怡。
右侧瓷版画面和第三件左侧瓷版画面相同,画题和题记不同。此画题为“疏影横梢”。画面左上方有两行题记:“壬申秋芝阳石氏宇初写”。
汪大沧粉彩山水瓷板画屏风
这件瓷版画为三扇屏(图7)。外带黄色木质边框,纵34.7、横40厘米。中间瓷版为主画面,画题为“钟声到客船之句”。此句出自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画面远处山峰突兀,近处山上绿树葱郁,屋舍凉亭隐现。江水碧波荡漾,江上有一叶扁舟,一人正在奋力摇橹。画面上方有四行题记:“黟山人大沧于一粟室写”,钤“汪印”印。整幅画面江水空阔,山峦苍秀,景物错落有致,境界缥缈。面临此画,宛如置身于江南山水之间。两侧瓷版分别写有诗句“石径入丹壑”和“飞泉挂碧峰”。左侧瓷版有一行题记:“黟山汪大沧写于一粟室”,钤“汪印”印。这两句诗分别出自唐代李白诗《寻山僧不遇作》和《访戴天山道士不遇》。汪大沧年少时跟随毕伯涛习诗词,故书法造诣较深,此款书法俊逸沉着,丰润灵活。观此作品,唐诗配合山水画使整件作品富有诗情画意,引人入胜。
汪大沧(1899—1953),字沧生,号一粟,别号桃源老农,安徽黟县人,民国时期景德镇制瓷名家。早年毕业于浮梁乙种工业窑业学校饰瓷科,曾师从毕伯涛学绘山水,以秃笔绘粉彩山水,设色苍郁气势雄浑,用笔简练,豪放浑厚,因常与“珠山八友”配画而名重一时。他的画笔墨草草,勾、皴之法同时并用,观之仿佛逸兴之笔,透出文人山水画疏朗简淡的风格。汪大沧一生淡泊名利,善待对人,不依附权贵的高尚品格,着实为后人传颂。建国后,他先后在第一画瓷合作社和建国瓷厂画瓷,为人民群众创作了许多优秀作品。
孙寿灏粉彩花鸟瓷版画
这件瓷版画为两扇屏,外带木质边框,纵34.7、横40厘米(图8)。左边瓷版绘荷花白鹭,盛开的一朵红莲和一大片绿叶旁立一白鹭,白鹭单腿站立于池塘中,俯首弯颈作捕食状。水面疏点密划的是荷叶和水草。画面中红莲、绿叶、白鹭形态逼真,设色清新淡雅,前后层次分明,描绘出诱人的初秋荷塘的一派生机。
右侧瓷版画题为“最高枝上立,寰宇仰英风。”画中老干虬枝一段,松针茂密,红叶点点缀于苍翠间,老鹰体形硕大强健,正俯身下望,目光锐利,鹰爪紧扣树干,气宇轩昂。画面左上方有三行题记:“辛未年冬月庆公军需长赏玩,孙寿灏敬赠”。此画虽只作松干一段,但其开张奇崛的气势已淋漓展现,布局精心,笔力雄劲,洋溢着拙厚朴茂的生命气息。
余见田粉彩花鸟瓷版画
这件瓷版画为两扇屏,外带红色木质边框,纵25.7、横37.4厘米(图9)。左侧瓷版画面左上方伸出花枝低垂,红花绿叶繁茂,疏密有致,有的花开粲然,迎风带露,有的含苞待放,顾盼生情,花上飞来一只鸟雀,作振翅欲飞状。画面左下方有一行题记:“余见田写于珠山”。此图构图立意清新,姿态生动,意趣横生,昭示着一种喜庆与欢快。
右侧瓷版上绘深秋的菊花红叶。画面中金黄的菊花与红叶相互映衬,构成了画面热烈而浓丽的氛围。一只鸟雀静立枝头,似在欣赏菊花娇艳的容颜和绽放的芳华。画面左下角有一行题记:“见田再写”。整件作品笔致俊逸,意境幽淡,生趣盎然,一派明丽清新的感觉。
余见田,擅长绘花鸟,是“珠山八友”早期成员之一程意亭的徒弟。程意亭毫不保留地将自己的秘方和绝活传授给了学生和徒弟。余见田的花鸟画是那样一丝不苟,他将粉彩颜料重新漂研调配,色泽更加鲜明而不娇媚、丰腴且洁雅。
余见山水瓷版画
这件瓷版画为两扇屏,外带黄色木质边框,纵25.7、横37.4厘米(图10)。左侧瓷版为水墨山水,画题为“寒山积雪”,画面远处山峦起伏,白雪皑皑,近处山顶耸立一宝塔,山中积雪覆盖,河岸一树红叶点点,岸边小径上一撑伞渔民正匆匆赶路。一条大河伸向远方,一叶扁舟荡漾河面,船上有二人。画面右上方有三行题记:“辛未冬月为庆甫先生雅玩主珠山余见敬赠”,下钤“余云”印。此图构图严谨,笔简墨淡,人物富有神态,一种风雪萧瑟、天寒地冻的意境妙然出之。
右侧瓷版为粉彩山水,画题为“烟雨归渔”。画面山间云烟弥漫,溪水相通,村舍隐现,草木丰盛,带雨欲滴,一片空旷浩渺,给人以溪山无尽,烟雨迷蒙而又清新、旷达之感。山溪小桥上两位渔民正打鱼归来。此图设色明丽,层次分明,仿佛令人置身于江南的烟雨云山中,美不胜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