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这种能力必须在丰富的语文实践中培养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的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的探究学习,来培养学生素质,教会创造思维、自主学习,学生体会到快乐,积累知识,提高能力。
作为我们教师来说,认真领会大纲,深入钻研教材是必要的,但同时也要把握住学生的实际情况,要使自己的上课既能合乎学生的接受能力,又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本人在教学方法上作了一点尝试,也取得一定的成绩。在实践中,我是这样做的:
1 现代文教学中注重语文能力培养
现代文在高中语文教材三十七个单元中占了整整二十四个,而且文体多样,有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有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它是整个高中语文教材的“重头戏”。以前,我在上现代文时,是以我讲析为主。先把每个单元的知识点分解到每篇课文中,然后在分析课文的时候,尽量把知识点讲深、讲透、讲全。像这样上课,考试时,成绩也马马虎虎带得过,但要考出好成绩,却是非常困难的事,因为这种教法有一个很大的缺点,那就是忽视了学生能力培养。而“语文教学必须遵循知识教学与能力培养相结合的原则,既要扎扎实实地教好字、词、句、篇等基础知识,又要切实有效地提高读、写、听、说等基本能力”《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为此,我借鉴张富教学的模式,对原先的教法作了较大的改进,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现代文教学模式,从实施情况来看,效果比较理想。其基本步骤如下:
1.1 三分钟演讲
三分钟演讲的方式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广泛关注社会生活,促使学生多读、多看、多思,增长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更重要的是它还可以锻炼学生“说”的能力。
具体做法是每节课上课后,由一名学生到讲台当众讲话,一天一人,按学号依次转换。一名同学讲完后,其它同学评议,并给予相应的得分。这种训练形式的话题可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来采用自我命题演讲。高二时,我要求每一位同学出一道题目,然后把它集中放在办公室,轮到演讲的同学上一堂课一下课就来抽题,这样就可以有课间十分钟时间作准备。高三时则统一要求采用临时抽签即兴演讲方式。
1.2 教师设计问题
在引入新课之后,由教师设计问题,设计问题的时候要注意以下三点:
①设计的问题不仅要与教学目标相符,而且要符合课文文体特点。
②题量要少而精,便于学生记忆,一般为三道题左右。
③要求学生用“心”记忆,不能动笔。
例如《守财奴》(高语第三册)一课的题目设计是:
本文的主要人物是谁?
本文写了哪几个生活片断?
这几个生活片断分别用什么手法揭示了主要人物怎样的性格特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反映了怎样的主题?
教师设计题目一方面可以指导学生阅读,避免阅读的盲目性;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听”的能力。
1.3 学生自读课文
这个步骤主要锻炼学生读、写相结合的能力自读课文的时候,一定要面对学生提出以下两点要求:时间必须控制在二十三分以内。必须在规定时间内把题目答案在书上写出,以备查。
1.4小组讨论
在学生自读课文结束以后,以小组为单位对教师设计的问题进行讨论,以便取长补短,求得正确。
1.5 自由抢答
在学生讨论之后,老师为了了解学生答题的正确与否,可提出设计的问题,让学生问答。为了鼓励学生举手答题,同时也为了鼓励其它同学积极进行修改、补充,此时可采用得分制。我是这样安排的:凡举手答题,答一道题不管正确与否就可得一分,答对可得2分,以此类推;其它同学补充、修改,如果不正确则不得分,如果正确则一道题也可得2分。这个步骤其作用与小组讨论相同。
这种现代文教学模式,不仅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双边活动,同时也全面培养了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语文能力。
2 古文的小组讨论法
主要步骤是:先指导学生阅读,阅读完后老师进行讲解,字字落实,句句落实,然后进行知识点归类。客观地说,我讲课文不能说不细,知识点不能说不全面,可考试成绩却总是不尽如人意。为此,我感到很苦恼。后来,我在此基础上作了一些改进,原先由教师讲解这个步骤改为由学生对照参考书自己进行理解,有问题可随时提出。应该说,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这个角度来看,这个步骤比原先有进步,但由于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积极性不高,再加上高中学生“爱面子”的心理,有了问题也不举手,所以,最终的考试结果与前一种方法相差无几。正当我对古文教学感到痛苦、失望的时候,一件偶然的事启发了我。那是我班在一学期期末以小小组为单位进行品德考核时,我发现讨论的气氛非常活跃,讨论的声音几乎要影响到周围班级的上课。我当时灵机一动:在古文的教学中我不是也可以发挥小小组的作用吗?经过自己的精心设计、尝试,一段时间后,终于形成了一套小小组参与的古文教学法。具体步骤是:
①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对古文来说,读是理解的前提、基础,是必不可少的,所以这个步骤仍然保留。
②读完后,以小组为单位,由小组长指定一位同学翻译,其它同学补充、修改来疏通课文,有问题随时提出。
③由学生翻译,其它同学进行补充、修改。一堂课的学习内容大约分成二到三个部分,分别由二到三位同学进行翻译。翻译的同学,补充、修改的同学,教师不指定,而是用分数来刺激。
④小练习,教师将每一节课的学习重点出成一张小练习,题量要少而精,学生做的时间控制在8分以内。在前面几个步骤完成以后,要求学生当堂独立完成小练习。练习做好以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换批改,且要在课上以小组为单位按平均分或小组总分为标准进行评比。评比前三名的小组集体分别给予加分,最后三名则相应扣分。
古文的小组讨论法从实施情况来看至少起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效果:
①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因为只有小组共同努力,团结协作,才能得到好分数。
②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古文的积极性、主动性,课堂气氛活跃。
3 作文的前提介入法
从和学生平时的交流以及学生周记所反映的情况来看,学生对书面作文普通感到头痛,见到做作文就怕。即使作文做上来了,相当一部分同学也是马虎了事、任务观点,所以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始终是一大难题。为了能从思想上消除学生作文的恐惧心理,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我在作文教学中采用了提前介入法。所谓提前介入,就是在书面作文之前,用和书面作文相似的要求先做一篇作文,不过,这篇作文与后面的书面作文有两个方面的明显区别:其一,它是口头作文;其二,它必须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其基本步骤是:
①教师命题或提供材料
以小组为单位,用十分钟左右时间进行讨论。讨论的内容包括题材的选择、结构的安排、语言的组织等,当然更要包括小小组内每位同学“说”的内容的分工。
②三分钟时间“自言自语”。
以小组为单位,上讲台“亮相”,说得好,其它同学掌声鼓励,并给予相应的加分。从这一届学生一年多时间实施结果来看,作文的提前介入不仅消除了大部分同学作文的恐惧心理,提高了学生书面作文的能力,而且作文课气氛特别活泼。究其原因,主要是口头作文和小组完成这两种形式所带来的积极效应。
首先,是口头作文。大家都知道,读、写、听、说这几种能力有着相互的促进作用,学生主动说,经常说,思维不断得到锻炼,以说促写,长期训练,必将使学生书面作文的能力得到提高。
其次,是小组完成的形式。以前学生做作文都是一个人完成,没有交际的机会,更谈不上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而现在四个人在一起作文,形式比较新颖,而且四个人在一起可以及时进行交流,扬长避短。
作为我们教师来说,认真领会大纲,深入钻研教材是必要的,但同时也要把握住学生的实际情况,要使自己的上课既能合乎学生的接受能力,又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本人在教学方法上作了一点尝试,也取得一定的成绩。在实践中,我是这样做的:
1 现代文教学中注重语文能力培养
现代文在高中语文教材三十七个单元中占了整整二十四个,而且文体多样,有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有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它是整个高中语文教材的“重头戏”。以前,我在上现代文时,是以我讲析为主。先把每个单元的知识点分解到每篇课文中,然后在分析课文的时候,尽量把知识点讲深、讲透、讲全。像这样上课,考试时,成绩也马马虎虎带得过,但要考出好成绩,却是非常困难的事,因为这种教法有一个很大的缺点,那就是忽视了学生能力培养。而“语文教学必须遵循知识教学与能力培养相结合的原则,既要扎扎实实地教好字、词、句、篇等基础知识,又要切实有效地提高读、写、听、说等基本能力”《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为此,我借鉴张富教学的模式,对原先的教法作了较大的改进,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现代文教学模式,从实施情况来看,效果比较理想。其基本步骤如下:
1.1 三分钟演讲
三分钟演讲的方式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广泛关注社会生活,促使学生多读、多看、多思,增长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更重要的是它还可以锻炼学生“说”的能力。
具体做法是每节课上课后,由一名学生到讲台当众讲话,一天一人,按学号依次转换。一名同学讲完后,其它同学评议,并给予相应的得分。这种训练形式的话题可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来采用自我命题演讲。高二时,我要求每一位同学出一道题目,然后把它集中放在办公室,轮到演讲的同学上一堂课一下课就来抽题,这样就可以有课间十分钟时间作准备。高三时则统一要求采用临时抽签即兴演讲方式。
1.2 教师设计问题
在引入新课之后,由教师设计问题,设计问题的时候要注意以下三点:
①设计的问题不仅要与教学目标相符,而且要符合课文文体特点。
②题量要少而精,便于学生记忆,一般为三道题左右。
③要求学生用“心”记忆,不能动笔。
例如《守财奴》(高语第三册)一课的题目设计是:
本文的主要人物是谁?
本文写了哪几个生活片断?
这几个生活片断分别用什么手法揭示了主要人物怎样的性格特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反映了怎样的主题?
教师设计题目一方面可以指导学生阅读,避免阅读的盲目性;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听”的能力。
1.3 学生自读课文
这个步骤主要锻炼学生读、写相结合的能力自读课文的时候,一定要面对学生提出以下两点要求:时间必须控制在二十三分以内。必须在规定时间内把题目答案在书上写出,以备查。
1.4小组讨论
在学生自读课文结束以后,以小组为单位对教师设计的问题进行讨论,以便取长补短,求得正确。
1.5 自由抢答
在学生讨论之后,老师为了了解学生答题的正确与否,可提出设计的问题,让学生问答。为了鼓励学生举手答题,同时也为了鼓励其它同学积极进行修改、补充,此时可采用得分制。我是这样安排的:凡举手答题,答一道题不管正确与否就可得一分,答对可得2分,以此类推;其它同学补充、修改,如果不正确则不得分,如果正确则一道题也可得2分。这个步骤其作用与小组讨论相同。
这种现代文教学模式,不仅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双边活动,同时也全面培养了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语文能力。
2 古文的小组讨论法
主要步骤是:先指导学生阅读,阅读完后老师进行讲解,字字落实,句句落实,然后进行知识点归类。客观地说,我讲课文不能说不细,知识点不能说不全面,可考试成绩却总是不尽如人意。为此,我感到很苦恼。后来,我在此基础上作了一些改进,原先由教师讲解这个步骤改为由学生对照参考书自己进行理解,有问题可随时提出。应该说,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这个角度来看,这个步骤比原先有进步,但由于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积极性不高,再加上高中学生“爱面子”的心理,有了问题也不举手,所以,最终的考试结果与前一种方法相差无几。正当我对古文教学感到痛苦、失望的时候,一件偶然的事启发了我。那是我班在一学期期末以小小组为单位进行品德考核时,我发现讨论的气氛非常活跃,讨论的声音几乎要影响到周围班级的上课。我当时灵机一动:在古文的教学中我不是也可以发挥小小组的作用吗?经过自己的精心设计、尝试,一段时间后,终于形成了一套小小组参与的古文教学法。具体步骤是:
①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对古文来说,读是理解的前提、基础,是必不可少的,所以这个步骤仍然保留。
②读完后,以小组为单位,由小组长指定一位同学翻译,其它同学补充、修改来疏通课文,有问题随时提出。
③由学生翻译,其它同学进行补充、修改。一堂课的学习内容大约分成二到三个部分,分别由二到三位同学进行翻译。翻译的同学,补充、修改的同学,教师不指定,而是用分数来刺激。
④小练习,教师将每一节课的学习重点出成一张小练习,题量要少而精,学生做的时间控制在8分以内。在前面几个步骤完成以后,要求学生当堂独立完成小练习。练习做好以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换批改,且要在课上以小组为单位按平均分或小组总分为标准进行评比。评比前三名的小组集体分别给予加分,最后三名则相应扣分。
古文的小组讨论法从实施情况来看至少起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效果:
①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因为只有小组共同努力,团结协作,才能得到好分数。
②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古文的积极性、主动性,课堂气氛活跃。
3 作文的前提介入法
从和学生平时的交流以及学生周记所反映的情况来看,学生对书面作文普通感到头痛,见到做作文就怕。即使作文做上来了,相当一部分同学也是马虎了事、任务观点,所以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始终是一大难题。为了能从思想上消除学生作文的恐惧心理,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我在作文教学中采用了提前介入法。所谓提前介入,就是在书面作文之前,用和书面作文相似的要求先做一篇作文,不过,这篇作文与后面的书面作文有两个方面的明显区别:其一,它是口头作文;其二,它必须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其基本步骤是:
①教师命题或提供材料
以小组为单位,用十分钟左右时间进行讨论。讨论的内容包括题材的选择、结构的安排、语言的组织等,当然更要包括小小组内每位同学“说”的内容的分工。
②三分钟时间“自言自语”。
以小组为单位,上讲台“亮相”,说得好,其它同学掌声鼓励,并给予相应的加分。从这一届学生一年多时间实施结果来看,作文的提前介入不仅消除了大部分同学作文的恐惧心理,提高了学生书面作文的能力,而且作文课气氛特别活泼。究其原因,主要是口头作文和小组完成这两种形式所带来的积极效应。
首先,是口头作文。大家都知道,读、写、听、说这几种能力有着相互的促进作用,学生主动说,经常说,思维不断得到锻炼,以说促写,长期训练,必将使学生书面作文的能力得到提高。
其次,是小组完成的形式。以前学生做作文都是一个人完成,没有交际的机会,更谈不上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而现在四个人在一起作文,形式比较新颖,而且四个人在一起可以及时进行交流,扬长避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