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世清华泱泱大风

来源 :大学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p2007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25年春天,清华在留美预备部的基础上,增办了大学部和国学研究院,形成了三个教学部分。去年刚升任哈佛大学中文系教授的赵元任从欧洲回国,被聘为国学研究院导师兼哲学系教授。这时他33岁。
  四年前,北大建立了国学门,多有被指责忽视国学的清华也坐不住了。校长曹云祥委托吴宓筹备国学研究院。吴宓聘请导师时,不拘一格,重学问而不重学位。“四大导师”里,赵元任最年轻:陈寅恪大他两岁,王国维大他十五岁,梁启超则大他十九岁。但是有博士学位的,只有他一个人。
  国学研究院的学生分组不以学科,而是施行导师制,以教授个人研究方向为主,鼓励学生自修,更像一个书院。国学研究院的导师主编刊物,譬如王国维的《蒙古史料四种校注》和赵元任的《现代吴语的研究》。就在国学研究院里,赵元任见到了学生郭宣霖。
  II.
  1945年8月14日,日本投降,抗战胜利,举国欢庆。郭宣霖与朋友彻夜饮酒,不料乐极生悲,第二天便聋了一只耳朵。
  这个赵元任的学生当时已经在国立厦门大学历史系任教。一年前,通晓文史的他还指导了自己学生的毕业论文《欧洲历史地理》。
  祖父的博学给郭毅可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郭宣霖给他留下的东西不多,但让他读的范文澜《中国通史》,他现在都记得。
  日军投降那个秋天,西南联大最后一届招生,总共招了本科生454人和专科生74人。费孝通也当上了西南联大社会学教授。两年后,他将“乡土社会学”这门课上的内容辑录成书,取名《乡土中国》。
  郭宣霖没有继续在厦大待着。1953年,南昌大学撤销,改名江西师范学院,郭宣霖担任第一任中语科主任,后调任历史系主任。
  1954年,郭宣霖的儿子郭方中从哈工大毕业来到清华,进入热能动力装置专业攻读硕士,师从王补宣教授。在清华,郭方中度过了他的20岁生日。
  这一年,已经工作了40年的马约翰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后来的学生回忆,在清华上体育课的时候,马约翰只讲英文,带个助教当翻译,因为他知道学生们听不懂他的福建方言。福建人郭方中可能是极少数他可以用方言交流的学生。
  郭方中后来的小舅子田忠和也来到了清华,成为了他的学弟。他出生于1945年,所以名叫忠和,取“忠于和平”之意。1965年,田忠和进入清华水利系学习,之后参加了刘家峡水电站的建设。
  在1975年建成时,刘家峡水电站是中国第一座自行设计、制造、安装、施工的大型水电站,是亚洲第一座百万千瓦级大型水电站,比旧中国全年发电量还多。
  郭方中同样参加了60年代轰轰烈烈的“大三线”建设。在四川,他一待就是十几年。之后他来到华中理工大学做教授,讲授低温传热学和热动力学。研究生所用的《热动力学》教材,是他和同事李青共同撰写的。就在这里,他待到了退休。
  在郭方中来到武汉的这一年,也就是1977年,郭方中父亲郭宣霖去世。和他同年去世的还有曾经的西南联大理学院院长叶企孙。因为有半数以上的“两弹元勋”曾是后者的学生,所以叶企孙被叫作“大师的大师”。
  郭宣霖走时,孙子郭毅可才15岁。郭毅可和他终其一生也只见过短暂的两面。关于爷爷的故事,他都是听父亲讲的。历史无法弥补所有的遗憾。不过斗转星移,郭宣霖给孙子留下的四册《中国通史》,也由另外一个学者蔡美彪补全。
  III.
  1978年夏天,郭方中的儿子郭毅可也考入了高中。冬天,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1980年(高中只有两年,郭毅可80年毕业),他高中毕业,要考大学,虽然郭毅可是个有上海情结的人,但是郭方中逼他走出上海,去北京读清华。郭方中给出的理由是,我是清华的,你爷爷是清华的,所以你必须去读清华。
  IV.
  2011年,清华百年校庆,已经成为英国帝国理工学院教授的郭毅可陪同院长飞到北京,去了人民大会堂,也回了清华。主楼门前搭起了晚会舞台,底下黑压压的全是校友。
  曾经的清华学子高晓松和李健上台表演,一个唱了《同桌的你》,一个接着唱了《传奇》,只剩下了卢庚戌和缪杰的水木年华也来了,他们在台上唱《启程》:
  未来怎样的时刻
  请你记住这首歌
  记住我们的梦想从未变过
  ……
  郭毅可回想起在清华的时光,想起来的全是读书。
  1980年代,中国还没有互联网。1984年,清华计算机系才开始配备PC机。但这并不影响经历了浩劫的一辈人汲取信息和知识。郭毅可如饥似渴地看书,“读书像疯了一样”。主楼六层有个外文图书馆,堆满了英文名著。郭毅可花大把的时间泡在那里。他很喜欢罗塞蒂和惠特曼,还翻译过后者的《船长》。
  这种阅读和翻译的热情是集体性的,计算机系的同学们争相翻译叶慈、莎士比亚和华兹华斯的诗。2015年被赵照唱红,随后被学弟李健翻唱的《当你老了》,早就被他们翻译了无数遍。
  计算机系和诗的故事还有后续。2016年9月,坐在轮椅上的计算机系学生矣晓沅和他的团队开始开发“九歌”,用30多万首诗训练这個计算机自动作诗系统。输入“清华”,其就会给出一首七言绝句:
  自是清华有几人
  十年踪迹逐风尘
  相逢一笑今何处
  回首青山万里身
  V.
  当年中国政府与欧盟合作,选派留学生去学习。郭毅可在清华继续读了硕士,随后成为改革开放后第一批海外联合培育博士生。
  1987年,郭毅可自己跑到西单电话局,给帝国理工学院(当时该校是逻辑程序设计的大本营)的教授约翰·达灵顿发了一个电报,大意是:
  我是中国清华大学的学生,久仰你的研究,我现在有欧盟的资助,我来你这里读书好吗?
  当时发电报,每个字九块钱,而九块钱足以让郭毅可吃一个礼拜。这一封大胆的电传总共花了他三百多块钱。   达灵顿接收了他。
  和郭毅可一起从清华毕业的还有张朝阳。在郭毅可拿到帝国理工学院博士的同年,他在麻省理工学院拿到了博士。后来,张朝阳选择了回到中国创办了爱特信,推出了搜狐网,而郭毅可一直待在伦敦,继续自己的数据科学研究。
  VI.
  进入新的千年,Yike GUO成为了帝国理工学院计算机系最年轻的教授。2009年,郭毅可作为海外人才代表,受邀回国观礼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祝大会,在天安门城楼上,郭毅可激动地给父亲打了个电话,他不说话,只让父亲听广场上演奏国歌的声音。
  VII.
  电话的另一端,郭方中那边正是加利福尼亚的傍晚。退休后郭方中侨居美国,也没闲着,主修热力学的他和主修计算机的儿子郭毅可一直在进行跨学科的交流。
  比如四年前,郭氏父子共同发表了一篇论科学哲学的文章,尝试沟通国学宇宙观与科学宇宙观。
  “人类意识的进化把两种宇宙观沟通起来了
  它的明显标志是都以信息流为关注焦点
  都承认机会(偶然性)
  在每一事件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现在只是将来的起点”
  这一段大概是郭毅可写的,另有一段显然是郭方中写的。
  “从热力学角度看
  的确从生下来的第一刻开始他就注定要走向死亡
  然而他的自强不息的意识却总会驱使他企图越过这个不可逆的趋势
  在围绕他的小天地里(即热力学所称的局部)
  想出点什么或甚至有幸做出点什么来
  (即流行于中国民间的俗话“活得值”)
  改善自己在环境约束下的境遇。”
  “自强不息”这个词总是令人不禁产生联想。那时距离郭方中进入清华已经过去了整整半个世纪,而梁启超一個世纪前在清华同方部(注:清华大学早期建筑之一)谈论“君子”时引用的词,依然活在他的脑海里。
  时间再次回到1925年。汪鸾翔写了《清华中文校歌之真义》,解释自己刚刚为清华校歌填的文言歌词。他说,校歌第三段词是“将东西文化赞叹一番”,以故需要兼收并蓄,“无问西东”。他写完“同仁一视,泱泱大风”之后,觉得“歌声至此,已觉要义搜尽,无可再说,只可用颂祷之词收束之。”
  93年后,2018年,郭毅可当选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和欧洲科学院院士。郭方中给他的贺词正是这段话:“器识其先,文艺其从。立德立言,无问西东。”
  郭毅可对此似乎心灵神会:
  “有了器识,又有了文艺,自然就有了自信,而‘立德立言,无问西东’不就是开放吗?”
其他文献
冰球是冬奥会唯一的球类集体项目,在冬奥会比赛最多、参与运动员最多、观众人数最多。  但周围的朋友几乎都不敢说能看懂冰球,因为它规则极其复杂。即使你拿来一本《国际冰联规则手册》啃也没用,前国家冰球队队员、现北京体育大学教师、校陆地冰球队主教练王晓亮直言,这本书在外行看来“简直就像看一本天书”。它有69页,看着不厚,但无穷多的细致规则让人眼花缭乱,比如关于处罚的就有小罚、队小罚、大罚、罚任意球、取消比
我叫罗佳琪,来自美丽的俄罗斯。目前,我在北京语言大学读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研究生。如果你问我,怎样才可以形象地描述我的祖国,我肯定会跟你说:这是一片有着广袤土地、丰富历史文化、与众不同的神秘国家。  我的老家是位于西伯利亚地区的托木斯克。你们可能听说过,西伯利亚是一个零下四十度的、在大街上能够碰到大熊的地方。确实,这里每年冬天都有一段时间特别冷,但并不是一年365天都这样,而且寒冷的季节会给我们带来
除了语音识别,人工智能运用还涉及无人机、智能机器人、智能驾驶和医疗等诸多应用,而每个应用都发展势头强劲。  IBM研发的认知计算平台Waston具有强大的理解、推理、学习能力。 Waston与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鲍勃·迪伦对话时,仅耗时几分钟就分析了鲍勃·迪伦全部的歌曲,直接说出他的创作主要围绕“时间的流逝”“爱与信念”等主题,让鲍勃·迪伦惊叹不已。近日,东京大学医学研究院利用 Waston,只用1
Running man、炸鸡与啤酒、韩流明星、天空之城......说到韩国,浮现在人们眼中的往往是时尚新潮的关键词。即使到现在,“韩流”魅力也依然难挡,相信不少中国年轻人对邻居韩国的都市生活有一丝憧憬,会认为在这里留学等同于“轻松加愉快”。2015年,我怀揣着从网络上了解到的韩流文化来到了庆熙大学留学。刚来到韩国的那段时间,我经常与同学们攀谈,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大部分外国留学生(尤其是女生)来
2017年9月,拎着大包小包,我略带失落与不甘,走进清华园。  进入顶级学府还不满意似乎很矫情,但作为一名文科生,从小我的梦想就是去隔壁。私心认为清华没有北大的厚重,亦少了些人文情怀。  但很快,我发现了自己的狭隘。  听不懂的哲学课  在哲学课上,我看到空荡的教室只有几个人时,不免叹气:“唉,清华的哲学就这么可怜吗?要是北大,肯定座无虚席。”这种失落并没有维持多久,因为我马上就被哲学课上听不懂的
录取通知书可以说是高校实力、诚意、创意、心意、校园风貌和特色的综合展示。  录取书都是谁做的  以往,录取通知书都是校方设计,如今,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其中。  今年是南开大学第二年以公开征集的方式评选当年的研究生录取通知书设计方案,最终采用的方案出自南开大学数字中国画创作研究中心主任、文学院艺术设计系副教授张旺及研究生牛大明、于露露之手。通知书的设计思路围绕“百年校史、继往开来”展开。为了突出历史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实习四个月。我是“纯粹”的英语(翻译)专业,对金融无一窍通,连“债券”和“证券”都傻傻分不清。但实习之初,我对自己的翻译水平抱有迷之自信,以为看几篇《经济学人》,背一些金融词  汇,还有宝书词典,应能对付得了翻译任务。  领导给我一份美国的银行报告翻译下。我满怀信心,心想一定要做好这份翻译,给领导留下个好印象。可是看完报告却发现,虽然没有生词、难词,为什么
2010年的盛夏,西面非洲的南非世界杯激战正酣,而在东边东南亚的新加坡,RoboCup(机器人足球世界杯)也激战不已。南非世界杯中国队没进去,但RoboCup上,一支名为“water”的中国机器人足球队出人意料地打败了荷兰、葡萄牙等传统强队,夺得了赛事中最有含金量的中型组冠军。此后的这些年,“water”队在RoboCup这个国际上针对大学生群体级别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广泛的足球机器人赛事中频频
2017年诺贝尔化学奖颁给了研究生物课题的物理学家,经济学奖获奖者研究的是心理学和经济分析相结合的“行为经济学”……新的学术发展和突破,往往出现在学科交错的边界,跨学科已成为必然之势。为了培养“引领未来的人”,北京大学设立了多层次的跨学科本科教育项目。  人人都跨学科  事实上,北大的每位同学都在享受着跨学科教育。  北大分为六个学部——理学部、信息与工程学部、人文学部、社会科学学部、经济与管理学
凯哥在社联里很照顾新人,在社联的口碑也很不错。毕竟我和他是一个部门的,星座也很合得来,他就对我比较照顾。活动部经常有活动,这样一来二去我和他也算熟悉了。他当时还不是副部长,但一工作起来就会很认真积极,没事的时候就出去浪,倒也清闲很多,在他手下我也随着他一起清闲。  “凯哥,社联里的人,都是这样吗?”此时我们在酒吧,来的人都是社联的成员,大家如同社会上的人一般,举着酒杯,有的还去隔壁唱K、玩着骰子,